大汉历396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四月十五日(阴历),辽东全境收复。
后世人对刘备这一功勋评价甚高。
认为刘备这一举动,加上更早前的在辽西立城出云的举措,使得大汉保持了对北方疆域的控制。
也打下了大汉疆域向极北之地扩展的基础。
然而,当时的中原人并不理解这个意义。
辽东辽西,是大汉早已准备放弃的土地。
往常每年异族的寇边掳掠,使大汉北方疆域军费庞大,如今衰弱的朝廷再也负担不起如此巨额开支。
于是,北方就属于被朝廷刻意遗忘的角落,也导致辽东出了公孙度这样一个想当皇帝的人。
许多当时的人不理解,在中原争霸的关键时刻,刘备空耗兵力在极北苦寒之地,有何意义?故此,这条消息在中原没引起很大反响,甚至,连青州人谈起来,也只认为这是自己的主公在报复东莱侵略的行为。
既然东莱事变遭到了这样的报复,那么,辽东解决了之后,平原郡袁谭,恐怕就是下一个目标。
对此,袁谭心头惶恐,平原全郡加强了警戒。
当时,值得称道的是,克服了辽东与乐浪全郡,渤海湾全都处在了青州统治范围内,青州的商船来往于渤海,骄傲地把这一穹碧海称之为我们的海。
更为称道的是,从北方,源源不断的巨木自海路运抵龙口,青州造船业自此走向飞跃。
借着辽东全境克复的威势,高顺挥军直抵丸都——高句丽部族尚未完成的国都,威逼高句丽放还参与筑城的宽甸城库莫奚部族(宇文鲜卑的一个分支,契丹族的起源部族)全部青壮。
同时,迫使高句丽签订城下之盟,割取马訾水(鸭绿江)以南所有毗邻乐浪郡属地(原带方郡,公元146年,恒帝时代,高句丽攻陷汉带方郡,杀县令,掠太守妻子),归还被其侵占的玄菟郡(公元14年,王莽时代高句丽人占领)。
双方西以宽甸城,南以马訾水,北以玄菟郡为界,划分疆域。
历史上,高句丽与中国的关系,或许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带过,这是所有异族对汉人朝廷最常用的态度。
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时战时和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蚕食、兼并周围地盘进行的。
一旦中原王朝强大时,就采取称臣纳贡的恭顺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入寇侵掠,以收渔人之利。
其实,高句丽的战略意图是很清楚的。
高句丽建国之初四面皆敌:西面为汉辽东、玄菟二郡,南为乐浪、带方二郡,北面是夫余,东边有沃沮。
因此,高句丽的长期战略就是对周边小邦和夫余、沃沮进行吞并、打击。
中间虽几经反复,但其在五世纪初还是完全达到了其战略目标: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先后入其囊中,夫余、沃沮也先后征服。
再其后,鉴于北魏已兴,向中原内地掳掠的可能性不大,高句丽长寿王于427年从丸都城迁都平壤,致力于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
高顺此举,完全遏制了高句丽今后的扩展,迫使其局限在出云划定的范围内活动。
然而,仅仅这些还不够,刘备也借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克复的威势,下令征召全部部族元老于六月在青州开大元老会议,商议今后的邦联关系。
以强大的武力支持高句丽周边部族。
其中,新近归顺的库莫奚部族、夫余部族(大部)、秽貊部族(全族)、沃沮部族(一部)也在征召的行列中。
而青州几郡中,独平原郡,没有准许一位元老赴会。
与此同时,袁绍孤悬虎牢,粮草吃尽,周围百姓已被搜刮了无数次,家中找不出任何食物。
没有粮草后,袁绍曹操开始全方位吃人,无论男女老幼皆是食物,把百姓斩杀后制作成肉哺,分给军士们食用。
三国,就此进入了食人时代。
可惜,人总有吃完的时候,百般无奈的袁绍未雨绸缪,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休书给刘备,命令刘备组织青州粮草补给前线。
为躲避乐进的截杀,信使绕过平阴城,自东平国穿越泰山郡,赶赴齐国郡广饶城。
信使进入泰山郡一路潜行,越到泰山之东越感到盘查严密。
过了鲍信所在的奉高县,进入田畴的管辖范围后,游骑兵开始出现,所有没身份证明,在旷野中单独行走的旅客,皆在逮捕的范围。
稍有反抗,游骑兵刀剑齐下,立马将之斩杀。
躲在树丛中,信使避过了几波巡逻人员,眼见难以继续混下去,信使一横心,准备自首——反正已经到了刘备的地界,就不信刘备敢拿袁车骑的使者怎么样?一阵清脆的铃声声响过,几辆马车在大路争先恐后的奔跑着,巡察的游骑兵听见马车的车铃声,懒懒的扫了一眼,避过一边,让出了道路。
信使心中一动,等避过游骑兵后,躲躲闪闪的来到牟县城外一个马车行,准备雇车。
才一入大厅,信使心内一惊:只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尉官,一名书吏打扮的文职官员,还有一名乡绅打扮的长者高坐在厅堂内,几名马车夫满脸赔笑着陪坐在下手。
见到信使入门,众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却又片言不发。
信使缩了缩身子,此刻,来不及后退了。
咽了咽吐沫,信使用沙哑的嗓门,颤巍巍地开口:我要雇车……。
去那里?一名车夫急切地问。
齐国郡广饶城。
此话一出,信使感觉到厅内人明显松了口气,气氛顿时缓了下来。
名额够了,就是人瘦了点,有行李吗?那名书吏笑嘻嘻地开口。
人瘦?才从食人区过来的信使闻听这话,腿有点发软。
没有行李……信使说这话时,已带上了哭腔。
嗯,肉还挺瓷实,经的住折腾,就他吧。
天色不早,马上就要开始了,快去秤重。
全副武装的尉官插话道。
肉瓷实,还要秤重量,计算斤数吗?青州也吃人呀!使者吓瘫在地上,连声呜咽:我的肉发酸……乡绅发言了:看来是个外地人,只是,时间紧迫。
来不及审查了。
看他的打扮是个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会出什么大麻烦。
我们通融一下,让他上路吧。
上路?要杀人了吗?信使痴痴呆呆,任由几名车夫连拉带拽地把他拖到秤上。
几名车夫似乎嫌他份量不足,顺手让他背上一个布袋,布袋中装满石子,经过几番添添加加,方才对他的重量满意了。
不记得什么时候到了马车上,车厢内,同伴连声的催问惊醒了信使。
什么?信使茫然的问。
多少钱?车厢内同伴再度询问。
什么多少钱?使者心里疑惑,看来,自己是当了菜人了。
我问你,参加这个比赛,给了你多少钱?比赛,吃人还要比赛?青州好凶猛——使者按耐不住好奇心,探问:什么比赛?同伴露出恍然的神情:外地人?嗯,原来你什么都不知道。
嘿嘿。
车内,另一个同伴含着笑意给信使解释:原来,今日是青州马车夫日。
这一日,各地同城马车夫间要举行竞赛,从自己的城赶着一辆马车,拉最少三名乘客到广绕,看谁的马车快。
乘客的体重总数必须相同,经过三名当地官员公正,马车在正午时分出发。
这三名乘客必须是自愿找上门来的乘客,所以,当地官员在乘客不开口之前,为视公正不能说话。
乘客的体重不够,必须拿石子增补重量。
由于这项比赛是比谁更快,路途上乘客需尽量少的休息,所以,搭乘的乘客不仅不用付钱,还可以拿到马车行补贴的少量钱财。
同伴刚才是在问,马车行许诺给他补贴多少钱。
原来如此,信使松了口气,答:这个,来时匆匆,马车行未曾提起。
嗯,若是正午时分,马车行凑不起三个乘客,这说明马车行生意不行,必须放弃参加比赛。
你是最后一个人,马车行应该给你重金,若是马车行不提及补偿,按惯例,你到了广绕城,可以要求车行给你安排食宿。
车中同伴好心的提醒信使。
这种比赛有何用?众车行为何如此热心?信使问。
官府的驿马传送信件,必须快。
每年举行这种比赛,是为了选出各地最快的驿马。
获胜的马车行,可以获得官府一年的信件传送契约,还可以在马车行所有的马车上,加一个星型徽记,获胜的马车夫也可在自己的制服戴上星型标志,马车行还可以借此标志招徕生意。
故此,所有的马车行、马车夫对这一比赛都很热心。
哦,原来,秤重不是为了吃人信使明白了这一切,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一路上享受着马车行免费的饭食,信使顺利来到广绕,婉拒了马车行的食宿安排,信使直奔广饶城主府,投递信件。
城主不在府上,你是怎么来到广饶的?见到信使,青州主薄简雍心内一惊,急忙询问。
经过信使叙说,简雍明了了一切,沉思一会,断然道:走,我领你去见玄德。
好亲切的称呼。
信使心内嘀咕,随简雍来到了广绕城南一座未完工的高楼前,刘备正在那里督造。
广饶城,由于城墙修建的异常高大,经过六年的奋战,只完成了城西与城南的城墙建造。
这座楼就是为了纪念南城墙完工,而特意修建的。
如今,它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在即将到来的各部族盟誓大会上,充当会址。
这是一座完全用石料建成的长条形高楼,一别于过去全用木料建成的楼台。
楼主体高五层,五层之上,四个角上再突起四座八角形方塔,总共高八层。
楼中心,一座十二层高的六角尖塔直立而起,尖顶深入在云端。
而刘备正在其中一座角塔上,用望远镜观看主塔上的工匠铺设铜瓦。
身边,簇拥着许多乡绅(元老)打扮的人。
简雍来到刘备身边,看到刘备神情专注,不敢打搅,悄悄摆手,示意信使侍立在一旁。
借此机会,信使打量着塔内情景。
塔四角,树立着四根青铜圆柱,柱上没有雕刻花鸟虫鱼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只是朴素地铸出几个棱角。
除了这四根圆柱,大厅中空空荡荡,再没有任何支撑物。
眺望主塔,其上的瓦片泛出粼粼的青光——竟也是青铜制成。
好开阔的厅堂,好阔气的手笔——用青铜做柱子瓦片,真奢侈。
使者信中暗暗嘀咕。
(PS:约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开始使用火山灰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1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浇筑拱券石柱,也用于筑墙。
公元一世纪中叶(汉恒帝时期),罗马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柱子之间跨度竟可以达到25米。
以巴尔贝克太阳神庙为例,厅堂中45根柱子,每根高19。
6米,底径2米,重500吨。
所以,青州当时出现这样的建筑,完全符合当时的生产力。
)宪和,明日开始,往这里搬迁典籍。
五层主楼里,第一层为文学,主要是诗词歌赋作品,第二层为术学(数学)和医学,第三层为机械学,第四层历史典籍,百家思想,第五层嘛,为军事学工程学著作。
四角方塔开放给功民读书游览,中央尖塔作为盟誓场所,开放给各部族、各郡县元老。
另外,每月十五,五个塔全部开放,准许各郡县百姓游览。
刘备放下望远镜,叮嘱道。
使者心内一惊:这样一个巍峨的建筑,竟然不是作为宫殿,作为自己的居所,而要把它作为一座书楼。
刘备违背祖制建这样一个高楼,全然不是为自己。
他难道不怕塔上的人居高临下,窥视自己的后花园?这句话,全然颠覆了使者心中的价值观念,好像万丈高楼失了脚,使者失魂落魄,连简雍连声的呼唤都没有察觉。
飞库制作 更多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三十三节函谷关军政大厅本是关内商议军情、集结众将的地方,如今皇帝来了,这大厅成了皇帝地临时金銮殿,众大臣正在殿内欢天喜地的相互祝贺升官。
刘备大摇大摆的带着二十余位将校未事先通报一声,就闯入殿内。
今上何在?刘备肆无忌惮的大声嚷嚷着,皇甫嵩皱了皱眉头,卢植俯身给皇帝低声介绍,假意未注意到刘备的举动。
杨奉、董承侧转过身去,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军政厅很大,本来是用来开军事会议的(长度约100余米),青州人开会喜欢坐椅子,故此,整个大厅地面都是用青石板铺成,而朝廷开会都是跪地倨坐,为了防寒地板都是木制的。
朝廷大臣占据大厅后,嫌周仓官职低微,不悄与他交流。
周仓原本兵少,大厅中只有一张主座,四张陪席,共五张椅子,大臣们没有开口要椅子的意思,周仓出生黄巾军,与官员打交道本来就怯火,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躲就躲,因此,大厅内至今仍是一张主席,四把椅子。
椅子不够用,众大臣干脆都不坐,数九寒天,青石板上冰凉刺骨,所以大家都抄着手,乱哄哄地站在厅内,刘备才一进门,一眼望去只见一片人头。
萧飞何在?刘备扯着嗓子大喊,众人仍是毫不理会,自顾自的相互交谈。
刘备成心立威,一捅张飞,说:你来喊。
张飞深吸一口气,一声爆叫:萧飞何在?喊声过后,众人只觉得耳中一阵鸣叫,毫无心理准备的官员甚至瘫倒在地,大厅中顿时一片沉寂。
话音刚落,萧飞气喘吁吁自殿外跑入,立正行军礼:洛阳城卫军统领、一级校官萧飞奉召报道。
刘备不顾殿内大臣脸色,用刀撬一拍军靴,狠狠地说:你怎么伺侯卢师公的?殿内如此寒冷,连个火盆也中呈上?快去,上火盆。
摆椅子。
站班有站班的规矩,如此乱哄哄的成何体统?刘备先声夺人,众大臣忙尴尬的寻找自己的位置,分两班站定,皇帝桌案前。
跪立的几个人呈露出来是曹操等兖州将领,仔细一瞧,曹操等诸将膝下垫地几块地革软毯好眼熟,那东西好象是我的。
刘备嘟嚷着。
萧飞伸过脸来,低声解释说:正是主公的,主公今早走的急,把跪垫扔在师公门口,师公让我拿来铺在殿里,嘿嘿……我的鲸鱼皮。
刘备疼惜地暗自呻吟,瞪起眼睛冲萧飞发火:混帐,还不快去?一人一把椅子、一个火盆、一杯热茶,还有去军械库领批烧酒,让诸位暖暖身子。
刘备如此大方,官员们不管认识不认识齐冲刘备拱手,唯杨彪出班喝道:止步!刘玄德,请解剑入殿。
刘备瞪起眼睛,低喝道:咄!腐儒好不晓事,敌军陈兵关下,大战在即,我等将领衣不解甲,随时准备出战,今日以军礼参见吾皇,你兑敢让我们解剑……刘备回身对校官吼道:铠甲在身,若有人叫你们去剑,如何?众校官齐声回答:人在剑在,剑亡人亡。
卢植自皇帝身边直起腰来,转圈道:昔日黄巾乱起,先帝也知在西园演武,今日贼兵已至关下,圣上也当演武巡营,激励士气,旧日规矩别再提来恼人。
刘备响亮的应合道:正是,我等武臣千万里急行前来救驾,忠耿之心可昭日月,铠甲在身,入殿却要解剑,此分明是不信任我等。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群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
’方今天下战乱,‘虽臣之事君无二志,然则为人主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寒内刺骨,大雪飘飘,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们在野为圣上抛撒热血,杨太尉如此苛求,你可是想帮助西凉兵吗?咄,腐儒,你可知道日月星辰运转皆有其规律,方能亘古长存。
天下百姓攘攘,也需恪守一个公理:所有人地相处都必须建立在公平原则之上,辛劳必须得收获,将士们地鲜血必须受尊重。
非如此,上位者虽尊,若不付出关怀与慈心,凭何得以长久安居上位?杨彪哑口无言,唯唯而退,皇帝手足无措,只顾低头不言。
刘备意气风发,举步走近皇帝桌案前,以刀鞘拨开曹操手下诸针,取一块垫子,与曹操并肩摆放,单膝点地施礼:青州牧、镇东将军刘备叩见吾帝,军服在身,请陛下恕我不能全礼的。
天子惊魂未定,开口套近乎的问道:爱卿便是那青州牧刘玄德吗?听说你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帝一问话,刘备顺势站起身来,垂手而立,答:正是。
那时还没有爱卿平身的说法,因为按照礼节,皇帝也是跪坐在地上的,不过今天,皇帝坐了一把椅子,刘备乘答话之际顺势站起来,倒让皇帝及诸大臣不知所措。
此时,越发彰显出跪坐在地上地曹操的恭顺。
皇帝看了看跪着的曹操,又看了看站着的刘备,吞了口吐沫,勉强道:可惜,董卓贼子可恶,皇家典籍尽失,否则查查宗谱,倒也能够与玄德排排辈份。
刘备故作惊讶地问:圣上今日才知董太师之罪吗?年幼的皇帝满脸通红,无话可说。
卢植狠狠地瞪了刘备一眼,低声向皇帝解释说:玄德在洛阳成亲时,已向宗正报备,长子刘封出世,青州当地宗室已登录在案。
排查族谱,玄德应与先帝同辈。
乘皇帝与卢植说话之际,刘备一伸手拽起了曹操,低声恶狠狠的说:孟德兄,你膝下的跪毯是我的鲸鱼皮坐垫,防潮防水,轻软柔顺,价值千金啊!曹操翻了翻白眼,低头瞅着脚尖,头也不抬的回嘴道:玄德兄何以如此吝啬。
这跪毯嘛,殿中诸人均用过了。
刘备心疼得直抽冷气,以肩膀撞了撞曹操,急切的说:闪闪,我看看破没破。
曹操立定脚跟,寸步不让,两人都下身不动,看似保持恭敬的站姿,暗中却以肩膀相互角力,闹得面红耳赤,正相持间,皇帝举目望来,发现蹊跷,清咳一声,提醒二人注意仪态。
恰好此时,萧飞领人入内,搬来了椅子、火盆,乘众人注意力转移之际,刘备奋力一推曹操,闪电般躬身收起鲸鱼皮坐垫,回身悄悄塞给身后地官员。
椅子来了,新封的众官员相互间谦让着座次。
一般来说,这种谦让需要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得出公认地结果。
吵闹之间,刘备不耐烦起来,沉声喝道:青州校官在右排落座,将官们拜见圣上。
高顺等诸将报名拜见,皇上微笑着连连点头,做亲切状。
刘备再一挥手,高顺军衔最高,车转身发令:全体注意,向左转,向前五步走……摘剑,向后转,全体注意,坐下。
右排从最后一个椅子开始,青州将校依次就座,配剑抱在怀中,青州将校整齐划一的行动让曹操隐隐有点不服,随以目档意夏侯(忄享),夏侯(忄享)有样学样,立即招呼兖州将校,依次落座于青州将校上首。
刘备让青州将校让出了上首座椅,曹操心气稍平,悄然走到左手第三个椅子落座,拱手示意高顺、刘备坐在自己上首。
汉代以右为尊,本来应该是文臣坐于右侧,现刘备、曹操毫不客气地霸占了右手。
刘备还咄啧逼人的一个个瞪视文官,目光所到之处,众人低首回避,不一会,殿内各大臣均已落座,不过,座位的高低已毫无规律可言。
董承、杨奉相互打量一眼,心有意会地走向右手曹操地下位,此举一出,刘备民上饶有兴趣地盯着这两个异类,目光最终停留在杨棒身上。
杨奉在汉代是个不出色的小人物,仅仅在历史上淡淡地留下一笔。
但这位杨奉的后人在历史上声明赫赫——就是被后世称作杨家将的原型。
五胡乱华时,杨氏家族活跃在北方胡人的割据政权舞台上,出将人相,闹得轰轰烈烈,一直到隋唐时代,几百年间,杨氏家族历代习武从军,成为了显赫当时的、奇特地武士家族,被当时人称为杨家将。
这是杨家将这一称谓的原始由来。
几百年间,胡人嘴里的杨家将成了镇压汉人反抗的一把利器。
如燕国(337年建国)慕容氏中山相杨结,据说是杨奉八世孙,其子杨珍仕于北魏(396年建国)拓跋氏,任上谷太守。
杨珍子杨真,历任河内、清河太守。
杨真子杨懿,任北平太守,死后追封为弘农郡公。
杨懿子杨播、杨椿、杨颖、杨顺等祖孙几代,分别在朝中(军队)担任要职。
杨奉十一世孙杨敷(杨四郎)有个直系后代名叫杨素,初仕北周武帝,任宫室车骑大将军,后从隋文帝共建隋朝天下,封越国公,掌理朝政。
其后,杨素辅佐晋王杨广构陷太子杨勇,帮助杨文夺位成为隋断帝。
到了明清年间,民间艺人编写评书,顺笔一歪曲,把胡人的杨家将变为汉人的杨家将,这一称谓幸运地落在宋代一个杨姓武将头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杨家将。
就这么笔锋一转,汉奸的称谓成了英雄的代名词;屠杀汉人的暴徒从此成了汉人地偶像,让我们千百年来顶礼膜拜,历史就是这么奇妙无穷……杨奉在汉代也是个诡异的人,本来他可以成为重振汉室的英雄,但他第一不会树立威信,忠厚如徐晃者尚且提到他就叹息;第二自甘下流,不愿和朝臣合伙对付干政的武人,却喜欢和韩暹等旧日死党、白波匪徒同流合污!第三,他不善忍,曹操来后,他觉得处境别扭,拔腿就走。
后来又后悔了,回头来抢皇帝,行事之古怪,旷绝当世(ps:胡人没有文字,五胡乱华这段历史记载较为粗糙,关于这位杨奉是否就是胡人杨家将的始祖杨奉,现在尚有争议。
本书采用了其中一种观点,并不是对此争议下定论)。
众臣各自落座,唯独刘备尚站在皇帝桌案前,看着士兵们川流不息的送上火盆、茶盅、酒壶。
这些东西以前都未曾在朝堂上出现过,大臣们两手占得满满,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以什么礼节应对。
刘备接过士兵们递上地一杯美酒,举杯向皇帝祝酒:天子圣明,今日朝堂议会,众人不知以该如何举措。
请圣上下旨,准许群臣举杯痛饮,恭贺圣驾脱出险境。
皇帝轻声回答:依卿所言。
众臣举杯痛饮,烈酒下肚,顿时浑身暖洋洋。
刘备仍站在御案之前,高声启奏:圣上,臣等关东诸侯费时三年,重修洛阳,新建宫室与原有所不同,其中增添了许多新设备,比如桌椅板凳。
旧设备有许多不便之处,多遭废弃,臣恳请皇上尽快隶定朝廷新规,以适合新建宫室。
刘备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比如,跪坐几案的礼节恐怕就不适用了。
为了防止火灾,新建宫室多以青砖铺地,再跪坐在青砖上,恐怕诸大臣难以承受。
今日大殿中坐班法多有可取之处,请圣上考虑。
皇上看了一眼卢植,卢植坚决地点点头,再瞥一眼众大臣,坐在椅子上地大臣,满脸醺然,摇头晃脑,皇上无奈地答:准卿所奏。
刘备再一摆手,示意士兵们为众大臣添酒,招呼他们一饮而尽后,刘备又启奏道:圣上,臣还有本奏。
皇上不敢再看卢植,举目向下扫视,寻找支持者。
此时,服侍大臣们地青州兵端着一个大托盘,托盘上放着十几个琉璃瓶装的红、黄、蓝、绿各色果酒,殷勤的询问大臣需要什么。
皇上转首瞥向右侧武将的行列,兖州将领以及董承、杨奉已有部分开始(口民)酒,唯独青州将校跟前不曾有士兵服侍。
座位上,那个刚才大声吼叫的环眼大汉还在不停地咽吐沫。
卿且讲来。
皇帝勉强说道。
臣以为大汉历时四百年,至此汉政积弊甚深,吾皇今日还者,新宫室,新气象,乘此良机,正该鼎革故弊实行新政,中兴大汉。
臣以为,官员推举制已不合时宜,容易导致官员攀附,皇帝政令难行于地方,为此臣请废除推举制,改为科举制,以文史、数理两科考察官员,筛选良吏以治地方,此举当使中央政令畅行于地方,此其一也。
臣以为当今天下诸侯割据源于地方官员势力过大,民政、司法、临察、军事、官员推举皆出自一人之手,网罗党羽、培植亲信以至于尾大不掉。
臣建议当为地方官吏分权,以削弱他们对地方的控制力,司法、治安之权应该单独分离出来,设立专门地官员主管地方诉讼,甚至让这些官员自成体系,虽三公犯罪也当受其管制。
监察之权应该归于百姓,归于乡老,归于各地功勋之士。
此其二也。
昔日高祖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乘车,不得购买土地,还必须与奴婢一样,加倍交筹赋钱(主要人头税)。
至武帝时,还恢复了秦朝地谪戌制度,将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子孙都列入罪籍。
然而,《周书》曾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的也。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其尽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也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臣在青州曾试行新政,鼓励工商,免除农税,如今,青州富饶甲于天下,锐赋丰厚,百姓仓禀充实,官员薪酬丰厚。
臣试将新政推行冀、幽、并三州,每推行一州,则富裕一州。
臣恳请圣上下诏,废除商人贱籍,鼓励商记自由流通交易,以商税充实国库,此其三也。
现如今,我大汉疆域逐渐扩大,百姓诸事繁多,一人之精力处理如此千万百姓之民生,即使不眠不食也难做到当日事当日了,日积月累下来,国事自然弊端重生,吾皇圣明,臣建议将国事尽赋予百官,改革官职,建立以丞相为主的官员体制,为陛下殆精竭力处理琐事,联合会下则给与高瞻远瞩的指导,便已足够。
如此,陛下可以腾出大把地时间悠然度日,享受生活。
此其四也。
刘备说到这,即使醉醺醺的官员也被这话震惊,这是赤裸裸的逼宫,这是将皇帝彻底架空,顿时官员们乱哄哄的吵闹起来。
刘备嘴角露出一抹冷笑,这四项改革中以第四项最为叛逆,丞相负责制的官员体制已经接近了君主立宪制,这是历史上曹孟德最终采取的政策体系。
可惜曹操的统治基础是世家大族而不经推举或者选举产生的丞相负责制仍然是一种个人集权,最终胜利的果实被世家大族篡夺了。
刘备现在的军力比当时的曹操还要强大,此刻,他已彻底露出了狰狞面目,横下心来准备逼迫皇帝与忠臣退让,立制改宪。
臣还有两策,恳请陛下一并恩准实施。
刘备好象没听见官员们的喧闹,也不理睬卢植的眼色,语气轻松的继续补充,那口气仿佛是皇帝已经恩准了前面所说的四策……飞库制作 更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