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三国 >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四十八节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四十八节

2025-04-02 09:45:33

刘备语重心长的叮嘱,换来小孩天真的一句话:父亲,倭国很好玩吗?那土地值得我们大动干戈吗?刘备心气一泻——原来我说了半天,白说了。

站在府门口,刘备看着刘封想了想,选择着措辞,既说给刘封听,也说给府外官员听:我们青州的捕鲸船主要在那一带活动,嗯,有了倭国,暂时来说,我们的捕鲸船就有了歇脚之地,你知道,捕鲸的收入远大于养牛、养羊以及种地。

让我们的渔民就近有个休整补充的地盘,可以大大提高捕鲸量。

前段时间,出云学院格物专业(物理化学的合称)教习们发现,用苏打蒸煮脂肪,可以制成一种胰子(肥皂类物品),用来洗浴洗衣,格外方便,而一只鲸鱼身上的脂肪,可以制作上万块胰子。

随着胰子的开发销售,未来,捕鲸必然成为青州一个支柱产业。

现在未雨绸缪,拿下倭国,就可以让青州渔民在海洋中走得更远。

从长远看,那里是种植稻米的好地方,种出的稻米格外香甜——我带回来几种稻米,回头给你熬粥喝——如果大力开发,那里会成为我大汉的粮仓。

此后,即使中原之地灾害连连,我们青、冀、并、幽四州也不愁没有粮食,这才是拿下倭国的主要原因。

身处在大斜坡上的中华民族,可算是世界上地理条件最恶劣的国家,从历史上看,几千年的文明史,可谓无年不灾,而每年大灾荒到来时,民族的苦难就来临了。

我中华民族能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开创出璀璨地文明,论起民族的坚忍性,也算是举世无双的。

不过,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总是不愿意正视海外,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眼光的局限性限制了民族摆脱苦难的努力。

如果有一片海外领地,在中原地区受灾害时,它可以不受影响地为我们提供食物,避免饥荒,那么,摆脱了周期性动荡与战乱的民族,会创造怎样的历史呢?改朝换代,让皇帝轮流坐,一如中国数千年历史所书写的,我们地民族能摆脱宿命地轮环吗?但如果引导我们的民族把目光投向海外、投向世界,那民族的命运就会真正改变了。

刘备做出迈步的姿势,脚法迟疑地停留在门槛上,没话找话地说:人生第二准则就是: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你所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

孩子,你还年幼,等你大了,我让你看看世界的会部,那时,你才有了对事物下判断地资格。

现在嘛,多看、多听、多问,别下断语。

田畴见到刘备作态,一捅沮绶,冲刘备努努嘴,沮绶了然,凑近刘血身边,低低说:已确认,是嫣儿小姐本人,主母、高夫人等正在府内等侯。

刘备长长出了口气,心内一块石头落下来,脸色顿时开朗,脚步重重地落下,手四处寻找着东西抓握,按在剑柄上,又觉得不妥,匆匆放手,回过头来,牵住了刘封的手,缓步走了府中。

沮绶摆摆手,示意众官散去。

门口只留下了尹东、陈群、田畴、徐庶。

沮绶沉吟一下,叮嘱道:把鲁肃、荀越也叫来……还有高堂隆,周瑜也算上,主公可能打算连夜会商,我们去会客厅等侯。

刘备牵着刘封的手,边走边喃喃自语,不知是说给刘封听,还是说给自己听:当你年幼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有时候,人总是那么无奈,要听侯命运地安排。

孩子,既然摆脱不了宿命,那么,就在上帝那里争取坐吧好椅子……别去处处寻求答案,那会让你生活不快乐,不必看清前面所有的道路,只要看清一两步就行,重要的是‘把握’,把握先机,把握幸福,把握机遇……刘备唠唠叨叨,象个老人留恋过去的时光,回忆着过去的一切,缓缓地走进了内室。

那一霎时,风霜雪月扑面而来,辛酸苦辣踏浪而至,万千牵挂终于了然……刘备只轻轻说了句:一别多年,可好?岁月的闸门顿时打开……嚎啕的泪水洗不尽相见的喜悦,刘备伫立许久,方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来:再见不晚,只要见了,便是神灵的赏赐,我们还有许多话,今后慢慢说。

黄莺与蔡昭姬连连开解着哭软的张嫣儿,刘备默默半晌,悄然步出屋内。

沮绶迎候在屋门口,一见他,刘备劈头就说:别给我讲她救出的经历,我怕我的心志不够坚强,神经不够坚韧,此事,到此为止……厚赏李进,记住,我欠于毒一个情,停止对他的追索。

沮绶微微一笑,旋即发现此刻这个表情不合适,急忙解释道:我们告诉李进,寻获嫣儿小姐的赏赐是白根城,李进回答,他不敢要主公的庄园,只要主公肯留用他,准许他叱咤疆场,他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挣下自己的惕地。

当时,在汉朝的疆域内,除了刘氏诸王,平民百姓是不容许有自己的封地的。

但青州打破了这个规矩,诸将当中,以勇武获得自己封地的有高顺、太史慈、赵云、张合阝等人。

以才智获得封地的有四大军师等,以本领获得封地的有郑浑为首的众匠师。

中原大地自负才智本领者,皆翘首仰望青州,寻找进入青州实现自我的机遇。

李进,或者是李族派遣来,安排宗族另一出路的人选,亦或者是受到李族的压制,为自己寻找机遇——按正常的历史,李族现在大力扶植的李典,为了给李典让路,李族不得不雪藏这个三国时代唯一在正面战场上击败吕布的人。

按刘备的揣度,他宁愿相信后者。

青州官员选拔,有一套自己的规矩:科举考核、元老认定、监察制。

我宁愿给他一个白狼城,也不愿破坏我们的官员选拔制。

告诉他,白狼封地他随时可以取去,李族子弟居住白狼期间,可以不缴纳领主税。

至于求官嘛,我只有权任命过卫军官。

否则,必须通过元老院走程序,他若有心,可选担任近卫军官,边干边学习,等通过科举考核后,我可以向元老院推荐他。

不过,军功必须他自己挣。

刘备断然回绝了李进的请求。

沮绶点点头,答:众官堂议,也认为须得如此。

刘备欣然而笑:众官明了自己的职权,我心甚慰。

沮绶长鞠而谢:主公明了自己的职权,百姓甚慰。

两个相视而笑,把臂同行。

会议堂内,众人正趴在那面巨大的地图上,上上下下的忙碌着。

刘备与沮绶悄悄走进屋内,踱到地图边,边看地图边思考着。

江南水网地带,大兵团不易展开啊。

刘备看了半晌,感慨道。

徐庶曾在江南游历,故此已熟悉地理地身份,随口答:是呀,没有水军,那里不好活动啊,可惜,我们地水军大部分都是海军,还叫文聘带着南下了……正说到这,徐庶倏然觉察到这话音很熟悉,偏头一看,正是刘备,而满屋子其余人早已停下手,正盯着他的背影,看他大大咧咧地跟刘备说话。

恕罪,恕罪。

徐庶拱手道。

刘备本人虽不拘小节,但随着刘备占地地盘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大家不自觉地开始以对待宗室诸王的礼节对待刘备,虽然刘备最大只不过是个属国野王、大汉的侯爷。

刘备摆摆手,把话题又转到战情上:没关系,你是创业之臣,别那么多礼节,说说看,孙策死后,有什么动态?徐庶吸了口气,指点着地图道:去年,在获得我们的援兵之后,孙策已尽占扬州之地,可惜孙策手段强硬,在扬州激起豪族的强烈反抗,他以谋反地名义,杀了许族的许贡,尽屠许族,最后被漏网的许族死士设计伏杀。

此后,在孙坚之妻吴氏的支持下,遗臣们拥立了孙策之弟孙权。

孙权继位,对方没有告诉我们的意思,而且,现在南方开始排挤我青州过去地选官。

并且把宗族矛盾向青州官头上转移激化,依靠这一步骤,孙权逐渐获得了南方豪族的归心。

凡此种种,我认为孙权以及南方官员,有逐渐脱离盟约的意图。

众军师们商议,有必要在此时向南方展示我们的武力,把他们在拉回我们的怀抱。

刘备心有所思地摸着下巴,说:建安郡(福)、临海郡多山,(王番)阳郡、庐江郡、豫章郡多沼泽,重骑兵难以移动,那里又是我们‘盟友’所在的地盘,私兵劫掠也不行。

豪族们对孙权地统治还不完全认同,怕就怕打垮了孙权,豪族们纷纷拥立各自的主君,还有山越部族从深山老林里不断出来骚扰。

我等一个城一个城打下去,真陷入南方泥沼中了。

旁敲侧击?田畴插话道。

敲谁?刘备问。

袁术?田畴试探地问。

不行,得选一个可以必须从扬州过境才能攻击上的人。

袁术,可以徐州过境攻击,如果孙权拒绝我军过境,我们因此对他翻脸,意图太明显,容易在扬州引起恶感。

沮绶一语道破玄机:那就荆州,站在庐江郡,既可以向西攻击袁术,也可以向东攻击刘表。

刘表奉诏却不来勤王,正好借此名义讨伐。

周瑜在屋内一直保持着沉默,现在看到举手建议转移攻击方向,立刻赞同道:对呀,攻下荆州,那对我军是块飞的,最后不得不让孙策监管。

那我们向他索取粮草供应,理所应当,这是最好的理由。

田畴看了一眼周瑜,建议道:如果我军进入庐江郡,为了保障我军供应顺畅,我建议接管庐江郡的地方政权,把受排挤比较厉害的青州官员调遣到庐江来,全面实行青州律法。

即使我们以后走,也要在扬州插下一个钉子。

庐江,是扬州开发最好的地方之一,只要我们让庐江郡今后收不到一份农税,扬州财力必然大亏。

庐江,地处长江上游,接通豫、荆、益、扬四州,我们可以把它变作商业枢纽,今后,让我们的船只逆江水而上,把货物销售到四州之地,以这个理由向元老院要求拨款,一定不会耽搁我们地军费。

随着青州学堂毕业的人越来越多,这几年,懂数学的人开始进入户部。

户部特地成立了一个预算署,乘着今年改元之际推出新政,要求青州财政量入为出,凡有大举动皆须先作预算,再让元老院审核,在支出项中拨款。

每年,收入与支出项全有重臣们预测,由刘备批准。

也正因为如此,刘备越来越放心的脱身于具体政务——元老院把关,想买通所有元老,以刘备之能也不敢保证;地方财税收归中央,没以拨款,想造反都找不见买兵器的钱。

好了,今天夜深,扬州的事就计划到此。

计算时间,文聘准备返回了,我们必须做好迎接的准备。

刘备象是忽然想起似的,说:对了,今年改元建安元年,我忘了一件事,嗯,就是剩改元之际,推行新历——历阳历。

以国人的心态,等文聘回来后再改新历,大家会觉得这是蛮夷的历法,不管好不好,抵制为先。

而其实,大汉对待二十四节气的观测,虽然稍晚于西方,但一点不比西方世界差。

在天文学的研究上,大汉是很值得骄傲的。

以大汉的历法水平,推行太阳历,毫无技术困难。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备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二十四节气的测算,依据的是太阳入射的角度,用太阳历作为历法,可以把二十四节气固定地每月的一两天内,可以免去繁琐的计算。

还有,阴历每月30天,每年12个月,一个误差就在五天之久,用太阳历按一年365天计算,今后我们就不再用闰月了,每年里不会出现两个8月的尴尬——至少我们的农牧节不再为选日子发愁了。

还有,大家知道,太阳作为定位系统,可以确定东南西北和经纬度,选用太阳历,可以更正确地确定我们地经纬度。

如此,我们渔民远洋航海的技术障碍就解除了。

现在看来,远洋航海的技术障碍,除了在茫茫大海中如何定位外,还有一点是我们船帆的质量,上布制成的船帆经过海水浸泡,就发硬、变脆,风一吹就容易撕裂,渔民们每次航行结束,都要修补船帆,所以我们的船只航行不远。

此次南下,都是用绵缎作成地船帆,虽然耐久,但是过于昂贵,等文聘从大秦国回来,获得了大泰国帆布制作技术,再加上我们采用太阳历,更精确地对船舶进行海中定位,所有远洋航海的技术障碍就全部解决了,我们的渔民可以大大海中行的更远。

刘备说到这,微微一笑道:听说,江夏有一员水将也使用锦帆,被称作锦贝贼甘宁,看来他也发现了锦帆耐久的秘密。

用阴历计年,误差太大,举例来说: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生辰年月日的争论就时起时伏,从来没有停止过。

孔氏家族古学渊源,可是他们也无法算清当年哪诸如丁卯月、甲申月、癸酋月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甲申减去丁卯等于多少?甲子计年法50年一个轮回,甲申减去丁卯,得数可以是1,也可是民61,也可以是其它任何数字。

后来,孔氏家族让历学家对孔子生年月日进行了推算,根据史书《公羊传》、《谷梁传》的记载,孔子应该生于公元前5552年9月28日(公历,农历为八月二十七日)。

而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推算,孔子应该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计算机发明后,经过漫长而庞大的运算处理,推算出孔应该生于公元前552年9月8日(公历,农历为八月二十七日)。

可见使用阴历计算法,连我们至圣先师的诞辰,都无法确认。

刘备与众人聊天,兴奋得他有点睡不着觉,准备招呼众人喝点酒庆祝一下,都督府轮值的鲁肃姗姗来迟。

一见他,刘备开玩笑道:子敬,我等召开军议,你也敢迟到,正好,我们准备喝点酒,庆祝军议完毕。

嗯,对你罚酒三杯。

鲁肃一脸郑重,汇报道:主公,朝廷八百里加急,圣上下达诏书,诏命主公出兵平叛。

飞库制作 更多精彩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四十九节刘备与众臣相视而笑,沮绶以手加额,连呼:天意,天意!鲁肃奇怪的问道:各位听到这消息似乎都很高兴,你们知道叛乱者是谁吗?沮绶、刘备微笑不语,田畴见二人神情豁明白:袁术?是那个夺占孙坚玉玺的袁术?沮绶抚掌大笑,刘备边笑边忧心,沮绶、田丰退职后,军师(武相)中缺少了具备全局观念的人,田畴处事精细,可是他的性格决定了只能是个管家婆,统筹安排的能力不足,作为右军师远远不称职。

可是,官员任职期限制却又是中央政权抑制地方官员培植势力的必要手段,沮绶、田丰的退职将开创吏治的新时代,暂时的不方便,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田畴没有觉察到刘备神态有异,在鲁肃的惊愕中,他跳起身来,急问道:他现在在什么位置?我记得去年年底豫州大荒,他在向淮南运动,现在到了什么位置?徐庶微笑着回答:正巧,今年开春,他进入了扬州九江郡,刚好夹在庐江郡与徐州之间。

陶谦身体不行了,几年来没有大动作,孙策当时正在攻击会稽太守王朗。

袁术窜入九江,主城设置在寿春,那里刚好是两不管的地带,袁术因此得以存身。

刘备得意的偷笑着:寿春,他呆在寿春正合我意,子泰(田畴),抓紧制定计划。

我建议此战全部动用骑兵,全部用游骑兵和弓骑兵。

江南炎热,北方的战马不一定适应。

将士们披甲作战也容易中暑,我建议战斗单位最大为旅团,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我需要三个旅团的弓骑兵和三个旅团的游骑兵(格斗骑兵),再加上两个旅团的辎重运输骑兵,还需要一个旅团地匠师营负责维护、修理战具。

这样,全部的战力加起来是九个旅团,再补上一个旅团的童子军,凑成两个师团的人数,再加上一个师团的水军,这样的兵力足够了。

田畴掐着指头计算了一下,建议:还需调一个主力军团去连云港。

以便震慑别有用心者。

不,连云港不行,还要向南,最好在长江口建一个城堡,驻扎一个军团。

可以顺道保护我们的退路……有了,退伍兵会社在那里有一个船坞,就以保护船坞的名义调近卫师团进去。

田畴与徐庶交头接耳的商议着。

随后他们又招过周瑜,在地图上指点着、比划着。

后世有一条著名地企业管理理论:巴西鱼效应(国内常误译为:鲶鱼效应)。

此理论论地是:一个老人以打鱼为生,每次出海回来都会将新打的鱼运到集市上贩卖。

老人打得是一种沙丁鱼,一种极易在运输途中死去的鱼。

其他渔民每将此鱼运到集市时,鱼多数已经死掉。

而死鱼是无法卖个好价钱的。

然而,老人每每运到集市的鱼,却都十分鲜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年后才有细心人发现,老人用于运输鱼的鱼箱中除了沙丁鱼以外,还有一种专食沙丁鱼的天敌——凶恶地巴西鱼。

原来老人每次运输沙丁鱼时,为了使鱼箱众多的沙丁鱼不致缺氧死去,便在鱼箱中放入一条巴西鲳鱼,沙丁鱼看到天敌的到来便迅速逃窜,很多鱼的逃窜使箱中的水不断地搅动,增加了水中地含氧量,同时也增加了沙丁鱼的求生欲望。

因此,鱼运到集市时自然还在活蹦乱跳。

刘备希望自己就是那巴西鱼,保持着强大的武力,威胁着毗邻的诸侯不得不保持活力,通过变革求生存。

孙权的意图脱离没有让刘备愤怒,他愤怒的是,没有青州官在扬州维持地方政权,源源不断地输送交易物资给孙策,孙氏家族哪会打下那片土地。

而孙权竟然有功不赏,以图驱逐青州官,把扬州的政治局面倒退豪强把持下的奴隶社会,这让刘备不可容忍,必须教训一下孙权。

所谓奴隶,就是没有生存权力、没有财产支配权、没有人生自由的人。

奴隶社会是在演化的,对于人生自由来说,最早的奴隶是在监工的皮鞭下工作,按受监工的监管。

后来,奴隶主发现这样的工作效率太低,于是就恢复了奴隶的部分自由,改为出生地监禁。

出生地监禁,就是设立一种制度——户籍制,让奴隶在出生地可以自由活动,迈出出生地就必须向地方官员申请,而地方官一般不批准这种要求。

对于私下里迈出出生地的人,早期的奴隶社会是采用逃奴追镣的方法。

随着奴隶制的演变,最后变成收容所制度,通过收容所来惩罚离开出生地的奴隶。

至于财产支配权,最早奴隶所获全归奴隶主,后来,奴隶主留下了仅够奴隶生存的生活物资。

但奴隶没有权力拥有财产,任何时候,皇帝或者皇帝委任的官员都可以冲进奴隶的家中,把奴隶的所有财产掠夺一空,把奴隶的妻女占为己有,或者,把奴隶最大的财产——房屋强行拆除或者占有。

刘备可以容忍南方权氏存在自己的统治权,但决不容许南方政局不进反退,进军南方,就是体现自己的武力威胁,象巴西鱼进入南主水城,逼迫慵懒的鱼群活动起来。

不管采用何种政治体制,一定得比豪族把持下的奴隶制更好的体制才行。

乘此机会,刘备接过皇帝的诏书,细细阅读起来。

稍后,刘备突然将诏书摔在桌上,巨大的声响震惊了大家。

诏书上没加盖丞相印信,马上驳回诏书,补上印绶后,在传递回来。

刘备厉声说道。

众人瞠目结舌,沮绶一声轻笑竭力化解着尴尬的气氛:丞相负责制,这种征讨诏书原本该经过丞相之手。

说着,沮绶从桌上拾起诏书,翻看着,草草看毕。

沮绶觉悟了:信后,皇上要求青州敬献贡品,车马、衣物、绫罗绸缎等索求太多,一定是曹操看后不愿盖章,想要置身事外。

刘备面沉似水,一拍桌案说道:要我人出兵打仗,我还没问他要军费呢,他竟敢问我来要东西。

对了,升平(高堂隆)呢,刚才是军议,你可以沉默,现在是文事了,你必须发表意见,你说吧。

堂中的阴影里,高堂隆和尹东正打着盹,听到刘备的话,茫然的问:什么?沮绶递过诏书,解释着,高堂隆考虑片刻回答:百姓既已纳税,这些贡品是否敬献,纯属自然,圣上索要不好拒绝,可以计算好价格,从今年税负中扣除。

刘备面容沉肃:兵者,国事也。

贡物,私欲也。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的税负是交给国家地,不是交给个人的。

军费从税收中扣除,合理合法。

皇帝要的东西嘛,既然已经拨付给他内币了,让他自己掏钱来买,钱款到位,我给他开招标会采购,没有钱,免谈。

我可不能为他个人的私欲从国税中扣钱。

这国税是养疾官员、维持官府运行的,不是给他个人缴纳的私房钱。

把这诏书驳回去,就这样回答。

高堂隆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严肃的说:主公,休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臣不愿与闻。

天子向臣下所要贡品,自古以来皆如是,我等自税负中扣除贡赋的款项,已经是逾越了,再要求天子为此付款,恐怕天下士人难以理解,主公岂不要背负天下骂名吗?高堂隆在话里暗示用扣除赋税地方法,让丞相府出面,限制皇上地花费,骂名由曹操承担,而刘备的打算,则直接与帝权冲突,让皇帝尊严尽失,而曹操则袖手旁观,甚至可能乘机煽动天下士人的舆论趋向。

不过,刘备的打算是最终确立国家概念,让皇帝的帝权与国家的权力分离,让百姓本着契约精神对待官府,对待自己缴纳税收养活的政权。

所以,必须把皇帝从国家权力体系中剥离。

刘备必须坚持这点。

那么,我退让一步,皇帝索要地贡品,我给,但是,这笔钱不从税赋上出,我可以以个人名义为皇帝掏腰包支付这个账单。

这样,既满足了皇帝的面子,也维护了青州的法律,如何?刘备摆出各自退让一步的态度,寻求妥协。

高堂隆一时迷糊,顺口答:主公愿意为皇室付费,体现了尊王之心,隆没有异议。

高堂隆没想到,刘备此后将这次皇帝索贡行为大肆宣扬,并四处来赞助,要求青州商人与他共同支付这笔款项,让皇帝更加失面子。

历史学家讲到这段的时候,常常说:在刘备之前,皇帝是强盗;在刘备之后,皇帝是乞丐——他索要供品地举动,逼迫青州商人施舍,活活把自己当作乞丐。

当时,刘备曾询问过高堂隆,是否以‘皇室专用’称号授权给商人,会让商人踊跃掏钱,高堂隆面无表情的否决了刘备的妄想。

主公去年底在洛阳,出售‘皇室专用’授权后,糜夫人也在青州搞了个‘刘青州专用’授权,糜夫人掌管主公产业的运作,臣等不敢干涉,然而主公好美酒、美食、美器、骏马、宝岛之名天下共知,结果‘皇室专用’反而不如‘刘青州专用’名声响亮。

去年购买‘皇室专用’称号的商人已经在大声抱怨,主公若想再度售卖‘皇室专用’称号,估计不但不会有一分收获,反而会有许多商人前来索赔。

高堂隆当时说这话时,一幅幸灾乐祸的表情,仿佛在告诉刘备目前地情形不由得你不掏钱,这次一定让你大出血。

然而……众人闲话说尽,刘备招呼厨子呈上美食,与诸臣们彻夜畅饮。

汉代,酒酣耳热时,高官显贵们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舞蹈类似于日本现在的能舞。

能舞就是脱胎于汉代的舞蹈,跳这种舞需要一边高歌、吟寺,一边手舞足蹈。

是夜,刘备放浪形骸,众官也明白刘备的心思,尽力凑趣,直至夜深,官员们方尽兴告辞。

刘备意犹未尽,怀抱着一个硕大的金杯,满盛着美酒,踉踉跄跄地走到后院,醉咧咧的高喊:父神啊,你将欢喜注满了我,一如这酒杯中注满了美酒,感谢你的恩赐,我今天很快乐……刘备歪歪斜斜的找地方躺下,黑影里,一个女子愤恨的讥笑道:君子喜怒不形于色,瞧你,一点屁事吼得满城皆知,身为城主,半夜扰民,你忘了还有律法吗?刘备寻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毫不顾忌的横躺在地上,将硕大的金杯搁在胸口,抬头仰望着满天的星斗,喷出满嘴的酒气。

噗——,好酒。

刘备打着响亮的酒嗝,喃喃自语道:圣人也是人,城主也是人,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有喜有乐有苦有悲的平凡人。

广饶百姓受我十余年恩惠,难道不容我发一日酒风?阴影里,糜夫人缓步走出,诘问道:你要赶我走吗?我可告诉你,我怀孕了,我要迈出刘家的门,那可是一尸两命,我死不要紧,你可要失去一个骨肉了。

刘备醉眼朦胧,问:我你生活多年,相敬如宾,我刘备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就算是没有孩子,我俩情义尚在,我怎会赶你出府呢?糜夫人长长松了一口气,又不放心的追问:青州士人都在传说,你曾对皇帝说:大丈夫一妻一妾足矣,如今嫣儿小姐进府,你打算如何安置她?我不走,难道她走吗?刘备努力睁开惺忪的双眼,断断续续地说:这个……没想好……明日醒来,再跟我说。

朦胧中,只听糜夫人劝解道:春日,草地上露水甚重,还是回房休息吧。

刘备费力地挥了挥手,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