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笑道:太平,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古老第号称天下第一。
但是他们的掌门人还是感到不足,一心要成为皇帝。
为此他不惜命令正当青年的儿子离家别子去到终南山修行。
太平公主道:那个儿子就肯听从么?他的妻子就不怀念他么?武后笑道:怎么不想?那个妻子一直在家里苦苦的等待着他,思念着他,直到为他而死还没有等来他。
太平公主叹道:好可怜的女人!武后道:好在他给她留下了一个儿子,她就看着儿子过日子。
谁知儿子长大之后又死了。
儿子就给他留下了一个孙子。
她又看着孙子日子。
太平公主已经听得愣了,道:后来呢?武后道:后来,掌门人带着儿子从山上下来了,他们自以为修炼成功,已经具备了可以调动天地灵气,改变朝廷命运的能力。
便来找他们的后人来承担任务,将来好登基为帝。
谁料,孙子却不同意。
他们便想尽各种办法折磨他,他却始终不肯屈服。
他们看看没有办法,便出了最阴毒的一招,在他身上下毒,使他定时发作,每次发作都必须找来一名女子与他交配,交配完毕那女子便会身亡。
太平公道:好狠毒人啊,为了自己能登基为帝,居然伤害无辜!道:那孙子痛苦至极,却又无法摆脱。
后来,那两个老畜生提出一个新的条件,说是只要孙子肯为他们一年之中生下一个后代交给他们,他们便放过他。
太平公主道:生下了吗?武后:问道:要是你地孩子。
生下了肯交给他们吗?太平公主没有回答。
道:那要看他们要干什么了?武后道:要走孩子。
培养他做天子。
太平公主不再答话。
接着问道:后来呢?武后叹道:那孙子觉得每天被做反臣地道德批判和恐惧纠缠着。
孩子将来肯定不会幸福。
他把自己地想法对祖母谈了。
祖母也认为不能再害一代人了。
便和孙子合同定计。
找来一个已经怀孕地妓女做孙子媳妇。
李代桃僵送给那两个生。
太平公主道:呀!那两个老畜生不知道么?武后道:那都是后话了。
你说那孙子他幸福吗?你愿意你的子孙过上那样的日子吗?母后是身在其中,深知其中滋味。
这做天子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能有你带着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好吗?假如你不生在帝王之家,薛绍不是皇家驸马,你们现在不是夫妻恩爱花好月圆吗?母后又何用费尽心事为你和武氏联姻呢?太平公主这才明白母后讲这个故事地深意,联想起自己的生活,觉得母后说的也有道理。
但是既然已经生在皇家,没有权力岂不是更没有安全?想到这里,她忽然想到母亲要自己和武承嗣联姻,是不是有把自己托付给武承嗣的意思?难道是母亲已经有意要传位给武承嗣了?武后见太平公主若有所思,以为自己的譬喻太平已经听懂,便笑道:你也早早回去吧,最迟下个月,我的平儿又要做新娘了。
太平公主却不愿这样就走,问道:母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如果不问个清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武后笑道:你说。
太平公主道:母后是不是要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武后笑道:你若嫁了他我就立他为皇太子。
太平公主皱了皱眉头,辞别太后出来。
去往皇帝那里。
李旦正在里看宫女们穿珠花,见到妹妹来了,笑道:妹妹来了。
母后叫你什么事?太平公主不说话,叫李旦跟她一起到宫殿里去。
李旦见她神情不豫,紧张道:难道是母后责怪你了?太平公主扑到哥哥身上哭起来:没有,母后要我嫁给武承嗣那厮。
我想我怎么能嫁给他呢?薛郎刚死了几日呢,何况那武承嗣还有妻子?李旦小声道:嫁就嫁吧,听母后的没错。
不要表露出对薛的留恋,否则母亲会怀疑。
你不要怕,我来就是要告诉你的。
母亲对我说,她一个瓜也不会摘了。
你地命是不用担心的了。
太平公主道。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
我的命只要能保住,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皇太子要立武承嗣了。
也好也好。
到时你就是皇后了,可千万要护住你的哥哥。
太平公主点点头,道:哥哥,也好怕。
我觉得母后对我们地一切都了如指掌。
比次为了报复武敏之,逼祖姑姑去杀武若青,母亲也知道。
崔家的人要谋反,母亲也知道。
今天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便是崔家地人谋反的事。
我觉得我们每说一句话,背后都有眼睛。
李旦叹着气,双手扶在膝盖上,道:而今就是这样了。
妹妹你快走吧,否则被人看见又说我们密谋了。
太平公主知道母亲对两个儿子防如蛇蝎,也怕来此过久给哥哥招来祸患,便抽身站起,道:那我就先走了,你这一段时间也要谨慎一些,不要给小人们谗毁的机会。
李旦送妹妹到门口,兄妹二人相对珍惜的看了好久,方才道别。
谁知怕处有鬼,偏偏婉儿从旁边经过。
见到他们兄妹二人在一起依依惜别,笑道:怎么两兄妹说体己话啊?太平公主忙掩道:哪里的事呢。
你怎么来这里了?婉儿才不想无事生非,得他们两个呢。
便不再追问,道:去寻临王呢,说是皇帝这里,就来了。
李旦忙:是什么事?难道那个孽障又惹祸了不成?道:不是,是报喜呢。
太后要三郎进宫嘱咐婚事呢。
李旦松了气,道:寻到了吗?婉儿:三郎已经去寻太后去了。
李旦笑道:这孩子与太后投缘,喜欢到太后跟前去。
婉儿也笑了:这次恐怕不是急着去见太后,是去说自己的婚事去了。
李旦哈哈大笑:由他去吧,娶个媳妇急得什么似地!李隆基果然在太后宫里,太后见他进来,道:三郎,你来了。
见过婉儿没李隆基道:还没有。
太后笑道:也没什么急不得的事。
是叫你来商议商议你地婚事。
李隆基道:不是说好了吗?武家的女儿,春天地婚礼。
太后瞅了他一眼:我知道你不愿意,你一心要娶那崔家的小姐。
其实,那崔家虽然门第高贵,但是快要没落地世家。
怎么能和我们武家相提并论?而且你和清儿是表兄妹行,是亲上做亲,有什么不好?好好好。
祖母说什么都好,孙儿记下了。
武后笑骂道:不好也得好。
你听着,你的婚礼提前了,准备在今年年底就给你们把事情办了。
有些具体的礼仪需要提前嘱咐你。
李隆基不在乎道:嘱咐什么?按着旧礼来呗。
武后道:你们的婚礼是开天辟地没有过的联姻,没有旧礼可以遵循。
李隆基笑道:皇家与外戚>是常情,怎么没有旧礼?武后摇头道:那不一样。
三郎,你这次联姻代表的是李家,清儿代表的是武家。
两家都是高贵无比啊。
武后意味深长的说道,李隆基顿然明白了祖母的意思。
原来,祖母是说自己登基以后,武家也是皇家了,同时两个皇家联姻,确实是从古自今没有。
便问道:那都有什么礼仪呢?孙儿要记得什么?武后道:清儿用公主的仪仗,你用亲王的仪仗。
李隆基倒吸了一口冷气,道:不必这么隆重吧?知道的说是祖~爱我,不知道的还说我奢侈呢。
武后瞪了他一眼:我就知道你不情愿,所以提前告诉你,怕你到时不乖。
你记着,到时要是你有状况,我要了你的命。
李隆基本来与武若青商议好的,要提前将新娘调换过,这样人不知鬼不觉的就各遂心愿了。
谁知,武后却要用公主的仪仗给清儿,那么换人就困难多了。
要知道,按照皇家的规矩,公主成亲,要公开去掉盖头,在堂上团拜呢。
他不禁暗暗叫苦,心道人算不如天算。
因此,急忙道:要是要用公主的仪仗,我就不娶清儿了。
还不如叫孙儿还娶崔小姐呢。
这样太麻烦了。
武后愣了,看了他半晌,道:你回去告诉你父皇,看他是什么意思。
我就知道,你们不会满意把清儿作为公主呢。
李隆基一愣,万万没有想到,武后居然因此对自己和父亲起了政治的野心。
祖母一向以冷血铁腕著称,当年她处置大伯父,二伯父何等无情,现在父皇姑妈等提起犹是心有余悸。
现今若是因为自己一人之婚事使父皇甚至整个李唐皇室遭受灾难,自己可就罪莫大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