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2025-04-03 04:14:12

这簪子的分量压在手心,竟还有些沉手,江楠溪顺势放下原先拿着的那根簪子,两指捏着这青雀簪的尾端,细细端详起来,盯了良久,她才缓缓道:是挺好看的。

小相公眼光真是毒,真会挑,这支卖的最好,就剩这么最后一支了,二位若是想要,我可以给你们算便宜些。

那大娘王婆卖瓜一般地夸着,盎然得意的声音传到江楠溪耳朵里,还带着几分蛊惑人心的意味。

不对。

真正蛊惑人心的,分明是某人刚刚说的那句‘这支好看’。

江楠溪无奈地摇了摇头。

算了算了,看这钗子的做工和拿在手里的质感,就算那大娘真给她算便宜些,她大概也买不起,于是捏着那钗子就要放回摊位上。

那大娘见状眼疾手快地迎了上去,接过那一支簪子麻利地拿个小方盒子装好,双手捧起递了过来,笑眯眯道:只要两文钱!这么便宜?江楠溪伸出去的手顿在空中,心想着,这大娘是不是看他们是今日的第一单客人,恰好昨日又有一起跑过雨的交情,于是半卖半送地才给开了这么低的价钱。

若是只要两文钱……两文钱她还是有的,想到这里,她微蹙着的眉头倏然松开,爽快地从荷包里掏出两文钱来放在摊子上。

然后接过大娘递过来的方盒子,一把抱在怀里,心情颇好地往前头的香纸店走去。

昨日街上见着这小相公,还以为是个不解风情的,没想到竟是深藏不露。

大娘掂了掂手里的一小枚碎银子,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脸上笑开了花。

*春意渐褪,初夏午后,山林寺中,熏风阵阵。

日光晴好和煦,落在层林之中,渐渐带走地里的雨水湿气,伴着初夏的点点早蝉鸣叫,变幻出一圈圈明亮斑斓的光晕。

光若殿中供弟子修习诵经的禅房里,一高一矮的两个和尚在书架旁边整理着一摞摞的经书卷集。

昨日这雨落得真不是时候,我不过才搬出去晒了一会,就下起雨来,还好我收得快。

空竹一面念念叨叨的,一面将收好的经书摆在墙角,又踮起脚往那架子上一本本地翻着,看看哪些需要再拿出去晒一晒的,趁着今日的日头可以都翻出来。

入夏的天气就是这样,阴晴不定的,习惯就好。

了悟从他身后走了过来,俯身抱起墙角的那一堆书就往院子里走去。

院子里摆了几条长凳,长凳上是翻开的一本本经书,经书沐浴在阳光里,笼着一层金色的光。

从院外走进来一个人影,带起一阵清风吹进院里,卷着长凳上的书页哗啦啦地翻动,离得近些还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纸墨香味。

了悟从长凳上的一堆书籍中抬起头,向外看去,原来是祝若生回来了。

方才一直蹲着晒书,突然抬起头来,脑袋似乎闪过一阵眩晕,连带着眼前的人影也看不真切,只感觉那从门口走来的那人,衣袂飘飘,轩然霞举,背后的金色暖光照在身上,好像个仙人。

直到祝若生走近,拿起长凳边上的书,帮着一本一本地往上面摊开时,了悟才回过神来,讷讷道:若生师弟啊,昨日那么大的雨,你和江姑娘淋湿了吧。

听到院子里的动静,空竹也从禅房内大开着的两扇窗子里探出头来,语气热络熟稔:若生师弟,我们昨日还在说你们俩被这大雨困着,不知道要几时才能回来呢,幸好这天儿今日放晴了。

祝若生没来之前,空竹是寺里年纪最小的。

道闻总是教他要学着放轻对凡尘俗世的杂念,多放些精力在自己身上。

但他年纪小,人也浮躁,听不进去这些道理,平日里最爱四处和人东聊西扯,嘴上总是闲不住。

昨日雨急,便只能在渔阳留了一晚,让师兄们担心了。

了悟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说这些,接着又悄悄拉了一把祝若生的衣袖,压低了声音道:师弟,我不是给了你钱,让你去买件新衣裳吗,你怎么还穿的这件旧衣?下山前,了悟的确偷偷给他塞了些钱,但这钱早在那卖簪子的大娘的摊子上被他给了出去,如今看着了悟认真的神情,他渐渐地生出几分心虚来。

这人偏还扯着他的袖子叫他动弹不得,他若实话说了,只怕师兄弟情谊便要缘尽于此。

于是只能微微向后错了错身子,望向一旁垒起的书册,试图回避。

好哇师兄,我可都听见了,你怎么如此偏心?空竹抄起桌上的一张废纸,捏了个纸团就朝两人丢来,纸团砸到了悟的肩头又被弹到了墙角,他顺势放了祝若生的衣袖,一脸无奈地又走到窗口去解释起来:莫慌莫慌,师兄还有钱,等下次你下山,师兄也少不了你的。

出家人要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为师平日里怎么教导你们的。

几人说话时,道闻不知什么时候也到了院子里,听了他的话,两人的声音渐渐淡下来,了悟和空竹十分有眼色地各自散开又去继续晒起书来。

若生,马上到七月了,届时礼佛月也结束了,寺里能松快上一阵子。

我前几日看了看,初七就是个不错的日子,等过几日我们举行完施粥的仪式,便为你行剃礼,如何?我听师傅的。

道闻点点头又继续说道:我们在这山寺中许久,也领了岛上许多人家的好意。

所以这次施粥的事情,我想不仅仅在寺里给香客施粥,到时候挑一个日子,我们去山下也施一日的粥,这样也能将岛上的其他人家照顾到。

了悟接起话来,那师傅还是继续在寺里呆着,到时候我们师兄弟三个下山去施粥就好。

可,到时候问问江姑娘是否有空,岛里的情况她比你们熟悉些。

到时候她和若生便帮着去人家家中知会一声,空竹和了悟在人流密集的码头处去布粥便好。

院子里的风静静地吹着,书页纸张翻动的声音和蓊郁的古树叶子摩挲的声音相交错,白须白眉的老师傅立在院中细细地交代着,三个弟子候在一旁,画面美好宁静。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带着ᴶˢᴳᴮᴮ纸墨香气和早蝉嘶鸣的初夏午后,竟会成为几人日后难忘的回忆。

到了晚上,天色差不多完全黑了下来,夜色浓重,天幕上零星地挂着几颗星子。

窗边的树影被夜色化开,像一团看不清本貌的墨渍,微风过处,带起淡淡的一阵花香。

小院子的房间里,江楠溪穿着件单薄的寝衣,靠坐在窗边,垂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白日里从渔阳回来时,已是午后了,祝若生将买的香纸香烛拿着回了寺里,江楠溪便也跟着去了寺里。

只是刚一进门,就撞上李南珍从寺里出来。

见着她之后,李南珍便说家里有事要忙,不许她再跟着祝若生回寺里,直接拉着她回了家。

丫头,你与那若生师傅,走得也太近了些。

他现在虽还未行剃礼,但也算是半个和尚了。

之前他伤着,你日日给他送药,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但现在他伤也好了,且过不了多久就要正式遁入佛门,你们也不该像之前那样日日黏在一处。

他是出家人,自持清冷,心无旁骛,自然是没得说的。

但你性子洒脱,又没个分寸……你是个姑娘家……该与他保持些距离。

丈夫死后,李南珍对女儿一直十分纵容,再加上江楠溪有时虽洒脱好动,不太安分,但本质上仍旧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活泼聪明又会心疼人。

所以这么多年来,她便一直放任着她,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朋友,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母女俩往日里的相处,李南珍给足了她空间与自由。

母亲一直理解她,包容她,这些她都知道。

所以这一次破天荒的敲打和警示在江楠溪看来,大概是真的触碰到了母亲的某些底线,她忍无可忍,才对着她说出这番话来。

手中的簪子已被她捂得发热,簪头上的那只金丝缠的雀鸟在月色中像是被镀上了一层冷釉。

她将手搭在窗沿上,细长的手指开始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窗子边沿,轻微的‘笃笃’声在寂寂长夜中显得有些突兀。

只是才轻敲了两下,她突然反应过来好像祝若生独自坐着的时候也喜欢做这个动作。

意识到这一点后,她没再继续敲打,渐渐将视线移到了微屈的手指上,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与祝若生的关系来。

窗子边的木桌上,小小的一只针线篓子里,粉色的细线被翻在上面,落下长长的一截在篓子外头。

风一吹,那细线便在空中翻来覆去地摆动着,与窗边的那个一动不动的人影一起,漫入无边夜色里。

*六月的最后两日一过,礼佛月便要结束了。

天气渐热,在这最后两日,寺里的香客比起以往来也少了许多。

这日午后,在斋堂里,师傅们下了早课便来用饭。

若生,明日就要下山去布粥了,你与江姑娘说了没?师兄弟三人坐在一处,了悟想起这几日似乎一直没见到江楠溪,不禁有些疑惑。

我这几日,并未见到她。

自从上次从渔阳回来,江楠溪被她母亲当着他的面拉走后,两人便再未见过。

连着几日,他有时去小厨房,也总见不到她人。

再加上离他行剃礼的日子也近了,近日里既要上课诵经,还要准备一些剃礼的东西,他也没寻到空闲去找她说下山布粥的事情。

江姑娘之前日日粘着你,这是有了什么新鲜事,她竟舍得把你抛下了。

我知道了,空竹放下筷子,往前后望了望,确定没人在注意他们几个,才继续说道:就是上次来寺里的那个陈公子,我前几日见着他总往寺里跑,一会是陪他伯母来上香,一会是陪他舅母来上香。

我就觉得有些奇怪,前日正好在寺里遇见,便打了个招呼。

他向我打听江姑娘住在何处,我这才知道他日日来寺里陪亲戚上香,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想着江姑娘这几日没来,多半是这个陈公子找过去了。

不过我看他们俩人,一个活泼漂亮,一个一表人才,倒也十分相配。

这小公子才见过人家几面,就追到寺里来,听上去不太稳重。

依我看呐,还是吴家的那个小伙子好,为人踏实可靠,又是和江姑娘一起长大的,知根知底,这才是好姻缘。

了悟觉得,空竹还是年纪小,看事情远不如他周到全面,在他看来,知根知底一起长大的吴槐还是要比这个外来的陈公子更适合江楠溪的。

师兄你没见过陈公子,他人生的文质彬彬,待人接物也斯文有礼。

最主要的是人家为了见江姑娘一眼,愿意大老远地日日往寺里跑,可见心意诚挚。

吴槐虽然也不错,但他长年跑船,风里来雨里去的,没时间看顾家里。

可那个陈公子看上去就是家里有钱的,江姑娘若是跟着他,便不用操心什么,我觉得还是陈公子合适。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了悟摆了摆手,还想继续再争执下去,抬眼见祝若生坐着许久,一言未发,便又将话头一转,对祝若生道:若生,你觉得呢?此时空竹也安静下来,两人齐齐地看向祝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