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1 章

2025-04-03 04:14:25

他与余氏, 是回不去了。

皇帝忽然又想起张皇后,许久没有见她,也没有带她出宫逛, 不知道她困在承乾宫中怎样了。

她也是爱花惜花之人,从不簪花, 不忍将盛开的花折下, 只为发间一时的好看。

皇帝正恍惚着,偶然听到厉王与启王议论起这园子的来历,便问英国公:这个园子是二十年前赏给你的那个?英国公答道:正是, 陛下好记性。

这么漂亮的园子,陪嫁到了煜王府,你也舍得?老臣所有,无不是陛下所赠,如今园子到了煜王府名下,也算是回归本家了。

哈哈,如今我看谁敢说你是粗人, 说话的本事连中书令都快赶上了。

皇帝龙心大悦,众人才敢玩笑。

不一会儿便到了南湖边, 早有驾娘和船夫等在画舫上。

周显旸率先踏上游船,扶着陛下和七皇叔入座,其余皇子们紧随其后。

男宾们人多, 乘了六画舫。

荣相见陪着太后长公主,另乘四条画舫, 开始游湖。

湖面上,清风舒爽, 水波微荡, 好不惬意。

蓝天白云映称着几处亭台轩馆, 世上再优秀的画师也难以描摹这景致的万一。

太后拉着荣相见的手,让她给自己逐一介绍。

若有很喜欢的,画舫便靠岸停下,每一处都有亲水的步道,可以上去参观。

各处屋内都备了点心,以及放在井水里降温的果茶,随时供享用。

太后年纪大了不能吃凉的,看着年轻姑娘们吃着,羡慕得很。

荣相见送上一盏蜜浮酥奈花,太后笑道:好精致,我正想吃这口,难为你想着。

长公主吃着甜滋滋的蜜瓜,顺口赞道说:煜王妃真是会办事。

我原还想着,这大热天的谁逛园子?少不得待两刻钟就家去了。

没想到,他们安排得这么妥帖,又不累又凉快,要什么就有什么。

正是呢。

永祥侯夫人笑道:王妃比我还小几岁呢,办事却这么老练。

荣相见少不得说:这都是殿下,还有我父亲母亲大哥大嫂们一起想的法子。

你呀,就别谦虚了。

孙明悦原本很是为荣相见担心的,如今松了口气,凑趣起哄,下回允王府办席面,我一定上煜王府讨教。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地闲聊起来。

长公主着人递给她一杯果茶:你也别只顾着招呼我们,自己也喝一杯呀。

荣相见笑着接过,刚递到唇边,惊觉不对。

这果茶里头,居然透着丝丝桃汁味儿。

她对桃子过敏,上一世就有人企图以此毒害她,害得她浑身红肿,呼吸困难,幸而太医全力抢救,才没有因此丢掉性命。

从那之后,她对这个味道特别警惕。

这一世,煜王府和静颐园从来不曾出现桃子,这果茶里面怎么会混进桃汁呢?当着众人她不及细思,一旁伺候的贞如端着托盘,轻声道:王妃,您的枫露饮,再不喝就热了。

荣相见看了她一眼,不动声色换过这一盏,示意她留着。

休息片刻,继续招呼大家起身。

就这么逛一会儿园子,又回头游船。

画舫从一座桥下穿过后,忽然扎进了一大片荷花深处。

荷花丛间特地留了一条行船的空隙。

正是荷花盛放的时节,蓬蓬荷叶,灿灿荷花,近到伸手可得。

庆王妃笑道:平日里也赏荷,但从未这样近地赏玩,煜王妃可真是有情致。

荣相见笑道:都是我姐姐推荐的一位先生,关月的手笔。

听她这样说,不少贵眷们都开始打听此人,想要请来给自己家的园子执笔。

画舫缓缓穿出荷花丛,一片粉嫩荷花盛开,映衬着水上的亭台,格外好看。

这亭子,可是赏花的?太后娘娘恋恋不舍,荣相见会意:正是呢,太后娘娘,咱们上去晚舟亭坐坐?太后立即点头。

众人赏荷过后,又逛了半个时辰,画舫才从湖的两侧靠岸,男宾女宾们,各自被引上昆玉轩和凤鸣轩,在这里用膳。

荣相见正招呼着宾客们,飞雪忽然近到她身边,似是有话要说。

她找了个借口出去,飞雪立即回禀:刚才贞如把果茶有异的事告诉我,我已经问了厨房制果茶和上茶的人,她们说东西绝对没有问题,整个王府和静颐园都没有桃。

唯一可能掺桃汁的时候,就是放在井里放凉的时候,滴进外人带来的桃汁。

荣相见根本不用猜就知道是谁。

除了家里人,谁会知道她不能吃桃子。

飞雪又把她引到假山附近,李青家站在一块山石后面,说:王妃,才刚有个人鬼鬼祟祟往厨房里去,让奴婢逮了个正着。

听国公府的人说,是夫人手下的一个二等奴仆,叫来福,他今日本是看守井水和水缸的,身上却带着火石。

这一套接一套的,荣相见按耐住怒火:我知道了。

我大嫂的陪房温妈妈你认识吗?知道,这几日她常常来交代差事。

你把这个事,告诉温妈妈,国公府的人让她去料理,把他捆起来丢柴房。

然后便去忙你的吧。

李青家的答应去了,荣相见回到凤鸣轩,太后正和刘氏夸赞:你这个女儿啊,是个极妥当的人。

知道我年纪大了,连吃的都特意备了一份软糯好嚼咽的。

这都是应该的,做了太后的孙媳妇,岂能不尽心孝敬呢?刘氏拿出女主人的款儿。

今日在京中一众贵眷面前得脸,直叫她把前些年,英国公府门庭衰落的憋屈都一扫而尽。

荣相见思忖着,这次煜王府和国公府的安排,夫人虽交给大嫂料理,但大体上也过问了。

她绝不会单独派人去厨房。

她也不会生事,毕竟今日这场筵席,关系到国公府的体面。

她看了一眼荣相知,这次她不会再忍让了,宴席罢了再算总账。

午饭毕,众人移步到附近的栖霞阁。

坐在廊下,对面便是一片荷花衬托晚舟亭的美景。

一时间,水面传来管弦丝竹之声。

太后一听就反应过来:这是碧海记。

母后耳力真好。

长公主笑道。

只见两位盛妆的优伶已经置身于亭上,开唱了。

随着剧情,优伶们一时在亭中走动,一时下到荷塘之中,一时走到桥上。

唱到最精彩的地方,竟然已经走到跟前。

连裙摆带起的风和喉间换气的气息声,都似乎为人所感。

太后兴致极高,待一曲唱罢,立即品评:虽是看过的戏,以前却都是在戏台上唱。

今日这出碧海记,倒合了这个景,不像戏,像是真的一样呐。

第二出戏更热闹,那丑角嬉笑怒骂着,逗得满座哈哈大笑,最后竟然把太后和皇上编排进了戏里,满嘴说什么:今日太后与陛下驾临静颐园,待俺前去沾沾万福万寿的福气,管比求神拜佛灵验百倍啊!一句话说得太后开怀大笑。

皇帝见太后难得这样尽兴,便立即传旨封赏戏班子。

众人都未见过这样的戏,有人觉得新鲜有趣,有人觉得煜王和王妃行事出格没有规矩。

但太后陛下喜欢,自然都顺着夸赞一番。

又演了几折戏后,游园继续。

等逛过大半时,寰宇门外看过的那个百戏班子登场了。

宾客们不上岸,就坐在画舫上,看岸上的演出。

画舫缓缓移动,从一个节目,移向另一个节目,如此好不热闹。

皇帝早些年间也曾在封地走南闯北,看过那种走江湖,没有舞台,随走随看的百戏表演。

只是自从进了宫,所看的百戏杂耍形式就固定了。

花样少,面孔熟,没大趣味。

此刻,在游船上与儿孙们同乐,别提多畅快。

启王一如既往没眼力,抱怨道:四弟,你怎么想的,让这种民间杂耍班子来演出,让他们面见龙颜。

将来他们再去走江湖,还要拿给父皇表演过说嘴,岂不是父皇和草民们看一样的戏……话还没说完,皇帝哼了一声,启王立即意识到说错了话,一时气氛有些尴尬。

周显旸解围道:这个戏班是我和王妃成婚第二日,偶然在寰宇门外看的,看得连王府都不舍得回。

我是个粗人,想不来那么多,看见什么好东西,自然就想着献给父皇。

这话一出,皇帝瞬间想起他们大婚不久崇政殿里那场风波,下意识看了一眼厉王,看得他垂下头。

一时间,这条画舫里的气氛更沉重了。

启王那七岁的孩子可不管这些。

鸿祎从未见过这热闹,手里拿着专门做给他的零食,都忘了吃,看得眼睛都直了,拉着周显旸的手:四叔,那个顶杆的人好厉害,我要过去看!周显旸便让画舫靠岸,把鸿祎抱起来,一脚跨到岸边,让他可以静距离观赏。

启王在船上瞧着,心中一紧,生怕儿子出什么意外。

皇帝瞧出他的紧张,道:显旸是个稳重的,别担心。

启王被看破心思,讪讪笑了一笑。

太后此时也看到他们叔侄同乐的场面,不觉笑开怀:显旸将来定然是个好父亲。

启王妃接嘴问:四弟妹,你还不抓紧给煜王生个小世子?荣相见不说话,只是腼腆地笑。

这个大嫂,看见她就要催生孩子,没点正事可干,烦死了。

太后在一旁笑呵呵:厉王妃你得先给弟妹们带个头。

厉王妃笑容一僵,旋即嗯了一声,无人处死死剜了一眼启王妃。

就知道嘚瑟儿子,没点正事。

厉王府如今已有两个侧妃,其中一个已经有孕,厉王妃本就心中不悦,偏偏启王妃要挤兑荣相见,害得她又被拉出来。

百戏表演很是精彩,很快这些暗涌就被欢呼掩盖了。

在场宾客气氛轻松,皇帝和太后也说要重赏参与演出者。

眼看今日的行程到尾声,荣相见心里那根弦渐渐松了下来。

正在这时,她忽然听见一声惊叫在身后响起,回头时只见相知在船边摇摇欲坠,身子已经偏在画舫之外,眼看就要落水。

她怎么突然凑到自己身后来了?不会要栽赃吧?荣相见脑中闪过好几个念头,同时迅速伸手拉着她的胳膊,喊了出来:姐姐!可惜,相知整幅身子都在船舷外,下沉力道太大,相见重心不稳,竟然跟着一起栽进了水里。

入水时刻,遍体生凉。

荣相见本来水性就一般,慌乱中脚下抽筋,呛了好几口水。

她隐约听见岸上百戏喧闹的鼓乐骤停,夹杂着几声女眷喊救命的声音。

身体不断下沉,相见已经无法呼吸,接近窒息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碧水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