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中秋节。
荣相见按时去宫里给太后、皇帝、皇后请安, 又去永华宫、福宁宫给皇贵妃、惠贵妃请安,并送中秋节礼。
一应礼节走下来,一天就过去了。
大明宫中秋夜宴, 皇帝看煜王妃独坐一案几,想起显旸还在外奔波, 不免关怀:煜王妃, 你们新婚才几个月,显旸就去了外头两回,你心里头怨不怨朕啊?荣相见心想皇上还真是明察秋毫, 嘴上却说:臣媳不敢。
殿下先是陛下的臣子。
然后才是臣媳的夫君。
相见懂得轻重先后。
你说你不敢,那还是怨的咯?父皇……荣相见一副又急又羞的样子,皇帝哈哈大笑。
皇帝,煜王妃年轻,面皮薄,哪里经得起你这样说她?皇太后忍不住护犊子。
对于煜王被派出京无法和她团圆,太后本就不高兴。
又怕相见一个人在家过节伤感, 便开口留她在慈宁宫过夜。
相见答道:多谢太后关怀,不知道这样合不合规矩?你呀, 就是太懂规矩了。
这一日下来,你一个人把煜王府该有的礼数全都做足了,真是难为你。
怪可怜见的, 今晚你就别回去了,跟着哀家在宫里住几日。
这正合荣相见的意思, 她还没来得及谢恩,就招来启王妃和厉王妃的酸话:入住慈宁宫, 这份恩典咱们可是想都不敢想, 煜王妃可真是有福之人。
只能怨咱们没有四弟妹的伶俐模样, 得不到皇祖母的偏爱罢了。
太后面色和蔼,看着满堂子孙:你们几个都这么大了,还跟小孩子似的。
好吧,今晚你们三个就都留在慈宁宫,陪哀家住几日再回去。
这话一出,启王妃和厉王妃立即傻了。
他们家里要么有孩子,要么有一院的侧室,离了她们,谁知道要在府中生出什么事。
怎么敢放心留在宫中。
两人一下子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一犹豫间,太后就呵呵笑了:瞧你们那个样子……口是心非。
哀家虽然老了,也不会这么没有眼力见儿。
你们夫君都在家中,我把你们叫到慈宁宫来住,岂不是害你们夫妻分离?你们府里又不像煜王府人口简单,都有孩子,一日不回去,反倒悬心家里的事,没的抱怨哀家老糊涂了呢!皇太后这话说得重,启王妃和厉王妃立即跪下告罪。
皇贵妃忙替王妃们解围:孩子们是在说笑,她们正因对您一片孝心,才会在意太后的一言一行,为这点小事吃醋啊。
是啊母后,别说是王妃们,连臣妾都有一些妒忌了。
皇后在做俪贵妃的时候,就不招太后喜欢,此刻少不得也趁机抒发几句不满。
皇帝看了她一眼,皇后撒娇一样回了一个眼神,皇帝呵呵笑道:你啊,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后,虽然学会了皇后该有的凤仪,性子却没变过。
这种场合,居然靠皇贵妃来打圆场,皇后还跟着添乱。
臣妾冒失了,太后,皇上见笑。
皇后立即举起酒杯,给太后致歉。
太后冷眼瞧着,若说垂范六宫的中宫风姿,是无人能及当年的余皇后了。
如今哪怕是她一手□□的皇贵妃,也比这位张皇后更具有中宫的威仪。
谁让张妍家室好,皇帝喜欢,又没有孩子,太后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相见远远瞧着皇帝对皇后的纵容,不免心生羡慕。
她没有把握,如果是自己这样纵情任性,显旸会如何对她。
更没有把握自己到了皇后这样的年纪,显旸还会对她那样好吗?正胡思乱想,皇后忽然发难:煜王妃,听说煜王准备把本宫赏赐给他的侧妃许给秦州的将军,这就是煜王府的礼数吗?荣相见立即起身,回道:皇后娘娘赎罪,臣媳也曾劝过不可如此。
可是殿下说,国事为重,他已向皇上递了折子,我等后宅女眷,不得置喙政事,因而我也不敢再多问了。
皇后娘娘,等他回来再教训他吧!一句女眷不得过问政事,又把皇后的嘴给堵住了。
皇后看向皇帝求援,他只轻声道:过完节再说,大中秋的别提这些事。
皇帝也在犹豫,这么做固然是驳了皇后的面子,可是秦州天高皇帝远,是周显旸的封地,这个骁勇善战的儿子,他不是没有防备的。
他也曾派了自己的亲信过去,要么是不适应西秦的气候与地形,不久就生了重病,要么是对西秦流窜叛军缺少认识,把命送在了那里。
所以秦州于他而言,至今是一块黑地。
那吴刚身负皇恩多年,忠心信得过,让他的女儿嫁过去,当他的眼睛,是最具效率的做法。
周显旸主动提出议亲,就是主动把后院打开,以求皇帝信任。
对于儿子如此乖觉而又谨慎的做法,皇帝只觉可叹。
中秋夜宴散场,众人又一起挪去望月台赏月。
荣相见被太后唤过去,陪在她的轿辇旁同行。
她犹豫着禀告太后:太后关爱,孙媳心领,感激涕零。
只是,这样的关怀若惹得旁人觉得太后偏心,那就是相见的罪过了。
太后不以为然:你不必把那些酸话放在心上,哀家都不介意,你介意什么?今日当面,尚且有人言三语四,谁知背后还会说出什么话来?留在慈宁宫,相见也难以安眠。
还请太后以后少疼些煜王殿下和孙媳吧,能如其他皇兄皇嫂一样侍奉孝敬您,就已经是我们莫大的福气了。
煜王妃这样说,太后少不得随她:你说的也有理,物不平则鸣。
哀家一味想要补偿,却也忘了会给你们带来麻烦。
望月台上,皓月当空,夜空静谧,晚风送来花园里的桂花香,馥郁清甜。
皇帝让大家不必再拘礼。
这良辰美景,皇室宗亲们一块喝酒作诗,吃着螃蟹,迎风弄月,好不潇洒。
尤其是允王的中秋即景联句,做得陛下龙心大悦,赏了他一幅名画以作嘉奖。
荣相见看着众人的热闹,只觉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她想,明年中秋,一定要跟显旸一起持鳌赏月弹琴下棋。
陪着惠贵妃说了会儿话,她便独自走到望月台边。
心想他是不是也在赏月呢?看着这月亮,是在想他的母亲,想他的湘宜表妹,还是也在想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前读这一句的时候,只觉得意境很美。
如今自己与另一个人相隔千里共婵娟的时候,才真切体会到了这几个字背后寄托的相思情谊。
太后看着独自凭栏眺望的煜王妃,忍不住叹了口气。
母后何事哀叹?皇帝正准备把允王所做的中秋联句念给皇太后听,不料她老人家兴致不高。
皇太后把刚才相见与她说的话告诉皇帝。
皇帝沉默片刻,说:显旸这孩子,自小吃了那么多苦,性格和小时候全然不同了。
我有时甚至怀疑这个显旸,瞻前顾后,心思那么重,真的是朕的儿子吗?煜王妃的出身不好,她嫁给显旸,只会比他更加谨慎多思。
皇帝心里明镜似的,当初怎么还由着皇后给煜王府赐了一个侧妃?这也是中宫的贤惠之处,朕没理由反对。
她贤惠?给煜王妃下药这事,皇帝不追究便罢了。
你真的相信,她有这个好心,为王府人丁兴旺,给显旸显晖张罗侧妃?当初庆王妃怀有身孕的时候,她也给显曜赐了一个侧妃……皇帝心念一动,越过人群看了一眼皇后。
厉王夫妇正恭谨地陪在她身边说话。
孙明悦把丈夫的好诗誊写下来,准备收藏,无意中看到荣相见独倚着廊柱出神。
走过去逗她:我们煜王妃想夫君啦?荣相见被发现了,立即掩饰 :你还不去陪你那会念会唱会写的夫君,有空在这儿取笑我。
孙明悦可不肯转移话题:哎呀,别想他了。
他过不了几日就回来了,昂。
等他回来,我一定好好说他。
你看我们相见跟着你,受了多少委屈。
别胡说。
荣相见被她一闹,也没心思多愁善感了。
她们过去陪着惠贵妃喝了几杯酒。
孙明悦知道惠贵妃最挂念的就是女儿,便说:不出意外,这段时间,昭仁公主的孩子就要出生了。
相见捧着脸笑:说不定就是今天,今夜,我们在这里喝酒的时候,公主就生了。
只不过,咱们要等几日,才能收到消息。
等公主孩子大些,就会回来省亲的。
惠娘娘,到时候可以抱外孙啦。
惠娘娘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原本也有些低落的惠贵妃哄得高兴起来,三人拿过誊写诗句的纸笔,写了好几个名字。
皇帝看她们三个一脸认真,走过来一看,笑道:这孩子面儿还没见着,男女都不知道,你们倒起了这么些名字。
惠贵妃把笔递给皇帝:陛下,您也帮忙想想,显瑶的孩子叫什么好?皇帝放眼这满目月色美景,有了主意,挥笔写下:鸿月。
惠贵妃忙向陛下道谢。
这月字是应景而来,鸿字则是皇孙们皆从的鸿字辈。
皇帝给外孙赐这个名字,可见重视。
一旁的皇后看了,笑道:等昭仁公主回来,便是真正的人月两团圆了。
赏月一直到深夜,荣相见才与皇室宗亲们一起离宫。
正阳门外,允王夫妇对她千叮万嘱,叫她有事随时找允王府商量,不必怕麻烦。
相见领了这好意,刚坐进马车,就透过轿帘看到一个厉王府的亲随急忙赶来,围着厉王禀报什么紧急之事。
厉王果然神色大变,下意识看向了荣相见。
她将轿帘一松,靠在马车内壁上,养精蓄锐。
他还是那样不择手段。
上辈子没有打出去的那张牌,这次终于有机会较量了。
今夜,降云轩新来的戏云姑娘,首度出门接客。
戏云登花船,在金陵城的凤仙池内,和她的客人一起赏花灯,喝花酒,弹琴赏月共度。
这是降云轩每年中秋佳节的必备节目。
只是今晚,那艘花船骤然失火。
船上的人,尽皆落水。
那戏云姑娘,再也没有从水中起来。
厉王原本都打算放弃守株待兔了,承认他的四弟是个畏首畏尾,只知明哲保身的胆小鬼。
余湘宜在降云轩露面许久,他都不见行动,放任自己的表妹在淫窝里悲惨度日。
今日中秋,煜王离京许久,王妃入宫,跟他在一个场合呆了好几个时辰,言笑晏晏。
没想到,他们居然在这种情况下把余湘宜救走了!气得他在宫门外,就发了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