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国老王爷率先向皇帝敬酒, 说了几句吉利话。
皇帝回道:东海平定,西秦归降,爱卿保西北各部安定, 国朝万世基业自然昌隆。
陛下饮尽后,老王爷又向皇后敬酒:您比之前更年轻了。
此言一出, 皇后脸上变色。
皇帝不悦道:你之前见到的不是她, 这是朕的张皇后。
废黜皇后,册立新后的旨意当时就已经分发到各个属国。
这老王爷,要么是毫不把国朝的事放在心上, 要么就是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
老王爷举杯自罚:臣失言了,还请勿怪。
见皇帝没有继续追究的意思,便又斟了一杯道:今日,臣想恳求皇后一件事。
说罢,唤了一声:宝珠。
荣相见看见小郡主站起身,行了个礼。
这是我的小女儿,已到了议婚之龄。
丹国男子竟然没有能入她眼的。
请皇后娘娘帮忙, 在国朝为小女选一门好亲事。
皇后轻轻哼了一声,道:既然你请求本宫, 本宫便帮你你这个忙。
歌舞继续,庆王又以东道主的身份,与老王爷陪了一杯。
直至一曲舞毕, 舞姬退场,老王爷扫了一眼殿中的几位皇子, 盯着周显旸问:不知生擒西秦国主的是哪一位殿下。
周显旸侧身跟相见说着什么,并未理睬。
皇帝道:是皇四子, 煜王。
这时, 周显旸才抬起头遥遥举杯。
没想到这么年轻, 陛下教子有方。
皇帝笑道:你的大儿子如今在丹国主事,素听他也是个干练有为的。
那也比不上煜王殿下建功立业的本事。
只可惜……可惜什么?可惜煜王已经有王妃,否则如此年轻有为,英俊潇洒的年轻人,不正是女婿的绝佳人选吗?荣相见心里只觉他不怀好意,可恨面上无法表露半分。
皇帝笑道:你来迟了,煜王夫妇正是新婚燕尔。
听陛下这样说,荣相见总算松了口气。
似乎是察觉到她情绪变化,煜王握住她的手,轻笑了一下。
荣相见心事被看穿,又羞又恼,又不好发作,想把手抽出来,偏偏被握得更紧了。
周显旸笑她平日是个聪明人,怎么这时候犯傻。
丹国当初勾结六叔干的事大家都没忘,皇帝怎么会任皇子跟他们搭上关系。
筵席过后,便移驾西园演武场,安排了各类赛马、射箭等节目。
除了皇室之外,还请了几大王室宗亲和朝中重臣及家眷前来观看。
现场两边分列男宾和女宾席。
荣相见看到父亲,远远低身微微致意。
就跟皇后、几位皇嫂落座。
这时发现长公主府一家也来。
长姐如母,于庶出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
先帝在时,如今的皇太后位份不高,皇帝与长公主都被养在当时的皇后膝下。
那皇后固然是个贤惠的中宫嫡母,然而真切的母子之爱却是很少给过皇帝。
身边的长姐便给了皇帝无微不至的关怀。
姐弟二人又一同经历了夺嫡凶险。
是以,今上登基后,给了长公主府无上尊荣。
就连当初余皇后,都敬她三分。
只是如今的张皇后本就是宠妃上位,又有永安侯撑腰,倒是拿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款,长公主也不愿与之相争。
每常入宫只看望太后,后来入宫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众人一一见过礼后,长公主对着荣相见笑说:煜王妃,新婚的日子怎么样?煜王待你可好?荣相见微笑着装腼腆,只点点了头。
长公主又说:显旸自小吃了不少苦,你要尽心照顾他。
相见记住了,长公主放心。
本以为寒暄到这里就结束,谁知长公主忽然面色不悦,斥责站在身后的荣相知:看到煜王妃,你也不行礼?荣相知面色一怔,盯了一眼四妹妹,并未低身。
她习惯性等着荣相见像在家中那样,说:姐妹之间不必多礼。
然而,荣相见只是安然站着。
这是宫中场合,国礼大于家礼,刚才二姐姐二姐夫也给她行过礼。
不然,会被人拿来做文章,甚至弹劾的。
眼下长公主又发了话,荣相见更不会不识抬举,在这儿装什么姐妹情深。
气氛沉默了一会儿,长公主不满地皱起眉头,荣相知终于咬着牙,似乎忍受极大的屈辱,低身万福:煜王妃安好。
荣相见笑道:姐姐好。
长公主这才示意相见入座。
荣相见本就是资历最小的王妃,坐在众王妃的末席,然后让侍女去请两位姐姐来坐。
荣相知并不过来,依旧老实站在长公主后面。
她正疑惑着,荣相予悄悄附在她耳边说:父亲母亲有意把三妹妹许给煜王的消息,不知道被谁走漏给长公主府了。
啊?荣相见一脸震惊,这还得了?三妹妹前些日子回家哭,说长公主原本就不太好相处,如今更是处处拿捏她,动辄斥责。
她不敢犯一点错。
文仲卿怎么说?他倒是还好,说婚事是父母做主,亲贵娶亲本就事关家族利益,怎能因此责怪她呢?荣相见点点头:这就好,夫君向着自己,日子会好过很多。
话虽如此,文仲卿登榜,如今入了仕,在家的日子也不多,终究是护不了她。
唉,我之前也劝过母亲,可惜她听不进去,反害了三妹妹。
她们当时的做法,虽然让荣相见寒心,可是眼下她在煜王府到底过得自在,对三姐的处境也颇为唏嘘。
或者,咱们多攒几个局,下帖子请三姐姐多出来玩,让她少在那府里拘着。
对了,等我能出门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你家千金……你家孩子的满月酒我都没喝呢,你气色还可以,月子里养好了吗?养好啦,我正想说这事呢……姐妹们聊起家长里短 ,场上那些国朝之中,重臣良将争来斗去的场面,根本没心思看了。
段飞、齐将军、荣相望、张家几个儿子等一干武将纷纷上场,与丹国来的臣子们演武比试。
军中好手身手了得,而丹国的人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弓马骑射上的功夫自然是不必说,双方互有胜负,场面热烈。
丹国压轴出场的,是一位颇为英武的将士,皮肤黝黑。
丹国老王爷郑重给皇帝介绍:这是丹国百年不遇的神箭手,昆仑。
神箭手?众武将对这个浮夸的名头都有些不以为然,皇帝立即指派了最厉害的弓箭营都尉来与他比试。
有校尉去准备靶子,老王爷伸手阻拦:我们在草原上射箭,可不兴射那死东西,都是射活物。
看谁打下来多!说罢,有两个丹国武士拉着一个铁笼过来,笼中关了密密麻麻,几十种鸟雀,叽叽喳喳,各色翎羽,煞是好看。
荣相见跟着宫中画师学画,观摩过很多鸟类。
一下子认出,有活泼的青背山雀,优雅的白耳画眉,漂亮的红尾水鸲,还有五色鸟……这么可爱的鸟雀,却要以性命供人游戏取乐。
那弓箭营都尉虽然也曾挽弓射过鸟雀,但那都是行猎时才会做,平日未曾专门训练过。
而且,这些鸟雀体型都小,充其量比麻雀大一些,不是狩猎时会射中的那种。
皇帝看他脸色就知道他并无把握,笑道:爱卿尽力即可。
于是两人上马,背对着铁笼。
待铁笼被打开,鸟雀齐齐向空中飞去。
两人立即纵马跑开,各自张弓拉箭。
荣相见看得揪心,双手合十,闭眼默默祷告:射不中,射不中,射不中……箭羽簌簌破空而出,一些飞得慢的鸟雀瞬间被射中跌落,人群爆发出叫好声。
荣相见难过地睁开眼,正对上周显旸投过来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