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连忙膝行至元翰身旁,求道,二哥,是我对不住你,我以后——滚开!元翰拼尽力气挥开元景,他冷冷的看了眼元景,心中越发仇恨,自己这么多年来竟然都恨错了人!梁帝疲惫的倚在榻上,叹息道,今日发生之事,朕必须拿出些章法来,景儿当年年纪虽小但是给翰儿带来终身残疾,罚你暂且软禁在景王府,等过了年,朕就指派你去藩地吧。
父皇!再给儿臣一个机会吧,儿臣还想在您身边尽孝啊。
元景哭道,去了藩地以后,就跟权力中心再也无缘了。
梁帝摆摆手,出去。
元景不得不从,狼狈的低头走了。
今日太子虽然并无受伤,但是翰儿所做之事乃是大逆不道之事,朕——父皇,这时候元诩站了出来,跪下行礼,今日之事乃有渊源,况且儿臣并没有事,儿臣愿意原谅二弟,请父皇轻罚。
元翰心中一时怅然,恨了这么多年的人,如今知道了真相,一时不知道如何相处了。
梁帝犹豫,如何轻罚?如果太轻,将来有人有样学样,岂不乱套了?元诩微笑道:二弟自己多年来已经饱受摧残,他不过是想给自己讨个公道,实在情有可原,儿臣今日之所以安然无恙,全靠宋昭姑娘舍命搭救,不如将对二弟的罚,换成对宋昭姑娘的赏,父皇觉得如何?宋昭安安静静跪在一旁,此时听到元诩向皇帝给自己讨赏,她眉心震了震,元诩想要做什么。
梁帝沉思在御座上坐了半响,终于下定决心,好!翰儿虽情有可原,但毕竟犯了国法,罚他闭门思过三个月,俸禄三年减半吧。
顿了顿,梁帝微笑的看着宋昭,宋昭姑娘,依你看,朕赏你些什么好呢?宋昭的眼睛眨了眨,她毕恭毕敬的磕了个头,道:臣女感激陛下的恩典,只是臣女救殿下乃是本分,实不敢向陛下讨赏。
梁帝满意的点点头,好姑娘,你有这样的心,更应当加赏才是,朕金口玉言,朕便赐你黄金千两,封你为昭阳县君吧。
梁帝下了朝,刚走到勤政殿,宜妃娘娘便来了。
梁帝见了宜妃娘娘还挺高兴,如今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面对年轻的嫔妃已经力不从心,也没多大兴趣了,倒是怀念起老夫老妻的感情来了,宜妃娘娘也是他曾经宠爱过的女人,一向对他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梁帝对她的感情还是颇深的。
宜妃给梁帝请了安,伺候他脱了朝靴,倒了一杯茶,双手奉上,她修护得当的双手如同水葱一般,指甲上精致的用海棠花样式描了花样,精致非凡,更衬得双手白嫩。
梁帝身体不行了,精神犹在,他接过茶又握着宜妃的手轻轻摩擦,宜妃娘娘笑着依偎在梁帝怀里。
陛下每日操心朝政大事,劳心伤肺的,最近看陛下又瘦了,臣妾真是担忧陛下的身子。
梁帝受用的捏捏宜妃的手,搂了搂她,道:爱妃不用担心,朕的身体朕知道,以便朕是天子,也终有老去的那一天,朕以前害怕过,如今也想明白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朕身为天子也不能避免啊。
宜妃的双目噙了泪水,轻声道:陛下莫说这样伤心的话,臣妾自十七岁就嫁给陛下,这么多年来一直深受陛下的宠爱,生下咱们唯一的女儿,如今南莲已经长大,她还想让她的父皇看着她嫁人生子呢,将来生了小娃娃抱来给陛下瞧,叫陛下皇外祖呢。
陛下的身体只要慢慢调理,一定还会生龙活虎的,臣妾相信,也盼望着陛下长命百岁。
梁帝听着宜妃描绘的场景,似乎真的看到了一个小娃娃跑来叫自己皇祖父,他温馨的笑着道:南莲今年快十六岁了吧,朕以后一定会给南莲找个最好的驸马,让她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当一辈子小公主。
宜妃也笑了,道:南莲的婚事还早呢,臣妾还想多留她两年在身边,这丫头从小被陛下宠坏了,嫁给谁家也是头疼。
梁帝笑道:头疼也得受着,大梁唯一的金枝玉叶,嫁给谁都是他们家的造化。
梁帝和宜妃正在温情谈笑时,礼部侍郎唐文静就过来了。
陛下,太子妃造名册微臣已经仔细对看过了,整个大梁中的适龄适婚少女的名字及家世背景、生辰八字都已经和太子殿下合过了,这上面名册里面的所有姑娘都是稳妥的,请陛下过目。
梁帝接过来,一页一页的翻着,不时点点头,翻完了之后把册子递给身旁的宜妃,让她也看看。
宜妃接过来看着,她心里想着,太子元诩如果不出意外,以后就是下一任天子了,她自己没有儿子可依仗,和元诩一向又不亲近,而她母家也没有什么名门正室的适龄少女可配,如果这个册子里的太子妃再选的和她不对付,那以后她和女儿南莲公主以及身后的母家亲族就没人可依靠。
宜妃细细的翻着造名册,这些少女几乎个个都是大梁几代传承的名门贵族,也有新拔尖的贵族,比如这位宋昭姑娘,虽然她的父亲只是从五品鸿胪寺少卿,但是她自己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受过御赐封赏,被封为昭阳县君,她的哥哥是——宋绍致,等等,宋绍致?这不是南莲提过的宋绍致吗?宜妃将造名册递还给梁帝,笑着道:臣妾看这上面的女子个个都是好孩子,只是不知太子中意哪一家的女儿呢?梁帝道:前些日子朕问过太子,他说但凭礼部去按流程来操办。
宜妃点点头,这样也好,太子婚姻大事,按流程走是最合适不过的。
梁帝点点头。
太子这么多年来,身边连一个知心人都没有,嫔妾虽然这么多年来没有亲身抚育过他,但是到底他是梦姐姐的儿子,梦姐姐一向温柔善良贤德,生前待嫔妾如亲妹妹一般照顾。
宜妃叹了一口气,说的也是情真意切,继续道,臣妾想着趁着这次大选,不只是要替太子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太子妃,还得选几个温柔得体的侧妃、侍妾才好。
宜妃此话有几分是真为了元诩考虑,还有几分意思是她想着这多选几位,保不定就有和自己有眼缘的,再在太子面前得了脸,受了宠,以后自己和南莲也多几分保障了。
梁帝一听到宜妃提起梦皇后,一时也有些怀恋起来,点点头,道:朕这么多年到底是和诩儿生分了,朕记得诩儿小时候是最亲近朕的,自从皇后去世后,也不知怎的,我们父子二人越来越生疏了。
也罢,这次大选太子妃,就由你主持吧,多多为太子把把关,帮他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太子妃,再选几个好的伺候他。
太子妃的人选关乎国本,绝不可草率对待。
这——,陛下,恐怕德妃姐姐该不高兴了。
宜妃道。
梁帝眉头一皱,道,她不高兴又能怎样?本来朕是想让她为太子主持选妃的,但是想想近半年来太子和德妃的关系是日渐平淡起来了,德妃也多次在朕面前对太子多有不满,此次选太子妃再让她来主持显然不太合适。
宜妃喜出望外,这倒是有些意外之喜,忙笑道:是,陛下,那臣妾就接下这活儿了,臣妾一定尽心尽力。
太子妃经她手里选出,日后一定会感念她的恩德的。
紧接着,梁帝便下了旨。
皇太子元诩年岁已成,宜举婚礼,择定太子妃,交由礼部侍郎唐文静拟定章程,宜妃娘娘主持大局,于一个月后太子妃人选入宫接受采选。
为太子选太子妃的旨意很快就遍布大梁上下,都城里面的人们茶余饭后便开始津津乐道地八卦起哪家姑娘最有可能当选太子妃,选来选去最后众人几乎都认为玉烟县主是最有可能当上太子妃的,至于太子的侧王妃选几个,选哪家的姑娘就要看她们的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