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府的亭子里,元景身着一袭深蓝色长袍双手背握着站在那里,衣袖和衣襟处都用了精美华贵的银丝线绣了仙鹤图,腰间配上一条碧绿的锦绣腰带,看起来倒是一表人才,贵气十足。
元景一句句听完他的暗卫带来的消息,面上表情仍是震惊无比。
元诩昨夜竟然悄然去了宋府夜会宋昭,他竟然喜欢宋昭那样门户的女子?宋昭可为元诩带不来任何利益,元景不由哈哈狂笑。
蠢材!真是天助他也,在元景看来,元诩即便是喜欢宋昭,也只是把她当成一只小雀儿来调情用的,断然不会为了她自毁前程。
不过现在也轮不到他怎么想了,元诩既然给自己强塞了一个宋楚玉,那自己就还他一个宋昭!元景恨恨的想着。
即便是自己无缘帝位,即便是玉烟县主对自己视若无人,但是能让元诩添堵两分,元景就算豁出性命也会去做的。
既如此,弟弟我就推你一把,让她当上你的太子妃,看你这个太子妃将来对你有何助力。
元景阴恻恻的心道。
可怜元景这样的人根本体会不到那种精神层面的灵魂牵引。
到了十月中旬这几日,汴京城内变得格外热闹,往来人员络绎不绝,因为太子妃备选人员及亲眷仆从已经从大梁各地赶来汴京城,三百多位官女子都住在汴京城驿馆里等待宫廷画师进行画像晋选,晋选出的官女子会在三日之后进入皇宫采选。
最早的时候是这些官女子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府邸画了像后送进皇宫里晋选,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参与晋选的女子会偷偷收买画师,把普通的容貌画的美艳动人,后来皇室选妃才会让她们统一来汴京里由宫廷画师画像。
芷萝宫里,宜妃娘娘坐在软塌上,问道:宫廷画师们已经安排妥当了?明日就要为她们安排宫廷画师为她们一一画肖像了。
芷萝宫的大宫女张函回答道:放心吧,娘娘,宫廷画师们已经安排好了,每个人负责二十位官女子的画像,当日就可将画像呈上来了。
宜妃娘娘皱眉道:一个人负责二十位?这么紧凑,画师们到时候会不会敷衍本宫?张函却笑道:娘娘还没有经手过采选大典,皇宫里面的画师数量有限,找外面来的补上又怕收受贿赂不公平,不过娘娘放心,宫廷画师都是经过事的,技术娴熟,画像画好后还要留存皇宫封底,再说这三百多位官女子个个家庭背景不凡,画师们断然不敢在太子妃这件事上敷衍。
宜妃这才点点头,笑道:本宫这是关心则乱了,你自小就在皇宫,随着你师傅也学着不少,依你看本宫第一轮该如何挑选?张函道:宫中采选早有先例,只能按照先例来办,这第一轮嘛,自然是先要淘汰掉一半容貌普通的官女子。
竟要一半?宜妃吃惊的问道。
张函点点头,道,自古太子妃采选,容貌要在第一等,其次是家室背景、性情、胆量,再其次才是才学。
这太子妃的容貌自然是重中之重,淘汰掉一半是最稳妥的。
翌日傍晚,宫中来使将画师们的画像一一收集,递给芷萝宫中,宜妃一目十行的看了上百张画像,眉毛越皱越紧,这是给太子挑选太子妃,怎么什么样的女子都能往上送?一个个相貌连本宫宫中的宫女还不如,也就能在这三百多个官女子里面选出三十几个相貌还算出众的女子。
张函垂手笑道:三百多名官女子,各个都是出身名门,要是再各个相貌出众,那女娲娘娘的神像都要被众人锤烂了。
宜妃听了觉得也很有道理,便笑笑不说话了,认真挑选起来,直到第二日中午才将将选好一百五十名官女子。
宜妃有些感慨,幸好是要淘汰一半,要不然她还真不知道还要选哪些人。
宜妃让张函将选好的官女子整理好,她亲自带去给梁帝和太子元诩过目。
此刻,元诩正在梁帝的勤政殿里下棋,这些日子来他们父子倒是父慈子孝了起来。
一局下完,梁帝精疲力尽地歪卧在软榻上,笑着看着元诩,不免有些感慨,棋局如政局,他的这个儿子倒是很有操纵谋略,梁帝心情复杂的想着。
这时候宜妃娘娘前来请安,将官女子的画像呈上去。
梁帝随意翻了翻画像,就递给了元诩,说道:这女子容貌只在其一,身为太子妃最重要是要家室背景、品性配得上我儿,以后太子妃是要成为国母的,事关国本,必须要系出名门、高贵端庄,你母后生前死后都很受大梁子民的爱戴。
梁帝本人一生热爱美女,宫中妃嫔哪个不是天香国色?除了德妃相貌普通了一些,这还是梁帝看在梦皇后的面子上纳进宫里的。
临老倒是想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过分追求女子的容貌。
元诩垂头接过画卷,随意翻了翻,便放在一旁,沉稳道:父皇说的正是儿臣之所想,太子妃是要和儿子共进一生的,等进了太子府,是要替儿臣打理好后院一切繁杂事务,光有容貌是万万不可的。
只是儿臣觉得太子妃不一定非要高门贵户,一来母家如果太过强势怕会产生异心,二来太子妃入了皇室,受宫中礼仪洗礼之后,和名门贵女相比也不错什么。
儿臣唯愿能选出一位平行端正、知书达理的官女子为太子妃,能够时时代儿臣孝顺父皇。
梁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本来有些忧心假如让玉烟县主当了太子妃,她身后的父亲云南沐王爷权势滔天,已故的祖父老云南王更是征战沙场几十年,深得民心,假如玉烟县主当了太子妃,太子元诩既是如虎添翼,又为大梁的不安定增加隐患。
前些日子他已经试探过太子的意思,当时元诩并没有对玉烟县主表现出热情,甚至主动提出来太子妃人选按流程走,今日元诩更是表明他自己并不想娶什么高门贵女,才让梁帝稍微放下了心。
梁帝接着笑道:你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宜妃娘娘的意思是在这里面再给你挑选几位可心的侧妃、侍妾来,等大婚之后,就让她们一起进府伺候你。
元诩皱皱眉头,他预料到自己的选妃大典会是宜妃主持,可是没想到她还会多此一举,他想了想回答梁帝,多谢父皇和宜妃娘娘为儿臣着想,只是儿臣年岁还小,正是专心学习政务为父皇分忧的时候,后院人太多,只会扰乱儿臣的心,又耗费体力又耗费心神,还是过几年再说吧。
梁帝听了这话倒是意外而欣慰,点点头便也同意了。
宜妃连忙笑着说道:太子殿下说的对,是臣妾关心则乱,考虑欠妥了,既然如此,陛下,这太子妃更得好好选才行啊。
宜妃在勤政殿里说完正事,想着不打扰梁帝父子回暖亲情,便告退出殿了。
谁知刚走出勤政殿几步,太子元诩便从后面跟上,笑着看向宜妃娘娘,说道:多谢宜妃娘娘为本王操劳。
宜妃很是高兴,笑道:太子客气了,如今这一百多位官女子皆在宫外驿馆里住着,之后的采选,按照宫中旧例,先给她们量体裁衣,进了宫里再有教养嬷嬷们考究她们的礼仪,想来这一轮轮采选下来不久之后就能筛出不少人了。
娘娘费心了,元诩淡淡的笑着,继续说道,南莲妹妹也长大了,看上一个叫宋绍致的年轻将军,这段时间一直在我这里吵闹着要去军营见她的宋哥哥,宜妃娘娘可有听说?宜妃心里一惊,生气女儿南莲的口无遮拦,忙笑着遮掩,南莲还是小孩子心性,哪里懂得什么情爱?不过是小孩子要玩具,今日喜欢这个,明日就忘记什么模样了,当不得真的。
元诩和宜妃并排走着,身后的宫娥太监远远跟着。
哦?本王还以为南莲妹妹如此喜欢宋绍致,宋绍致也正是本王日后想要大力提拔之人,正想着这不是天作之合吗?元诩转头看向宜妃,意味深长的笑着。
宜妃心中一动,宋绍致年纪轻轻,尚未婚配,便已经是三品云麾将军了,虽然这个位置对天潢贵胄之家来说尚嫌位卑,但是刚才太子的意思分明是宋绍致是他的心腹,将来必定会位高权重,深受新帝赏识。
如此来看,女儿南莲倒是未必不能嫁给宋绍致。
想到此,宜妃轻咳一声,笑着说道:南莲过了年也要十六岁了,女儿大了不由娘,如果她真的喜欢宋绍致,本宫自然也不会去阻拦。
如此甚好,本王日后也会时时关照南莲妹妹的。
元诩眼底带着深深的笑意,与宜妃娘娘告辞后便出了宫门去。
次日,宫里的嬷嬷们果然来驿馆里给官女子门量体裁衣,制作华服。
宋昭对着嬷嬷们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行了一礼,然后淡然的张开双臂站在房屋中央,神情安稳。
为她量体裁衣的嬷嬷心中暗暗有些吃惊,这个官女子她刚才瞧过档案,出身并不算高,但是这份神情淡然倒是头一份。
待量体完毕,几个小太监抬着浴桶走进来放下,便关上门离开了,热气笼罩,水中还不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