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九皇子锐利的眼神宛如利剑直直射向说话的那名大臣 。
大臣立刻闭紧自己的嘴巴, 又在九皇子极具威严的眼神下放下捂住口鼻的袖子,虽然九皇子对国师极为推崇,他却不以为然, 仅凭这不知是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可能让曜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从内里乱起来呢?只是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罢了。
国师大人通晓过去与未来, 是无上的高人, 本皇子绝不允许有人看轻他。
九皇子合上盒子道, 这玩意确实气味很难闻, 让人窒息。
这其实是一种宝贝药,能够镇痛, 还能让人登入仙界, 沟通天上人间, 是我大靖皇室特意赠与曜国皇上的寿礼。
众位靖国大臣面面相觑, 不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九皇子之腹,实在是靖国皇室哪里有好人那?就他们这些使臣,一个个都对曜国上下包藏祸心, 怎么可能把好宝贝送与曜国呢?你来试试。
就皇子随手指了一个不是己方阵营, 但在靖国朝堂位置不低的人, 想要骗过敌人,首先要骗过己方的人。
那人地位不低, 在皇子面前又不够看,只好慢吞吞地出列, 心里直犯嘀咕, 这九皇子,莫不是要排除异己?只是如此光明正大的迫害, 不像是九皇子一贯迂回婉转的风格。
九皇子掏出一杆极为精致, 刻着竹子的大yan.qiang, 亲自挖出一勺放到前面的斗里,又叫随从点起这杆子烟。
那大臣确实有抽烟的习惯,接过竹子烟杆子,像抽yan那样抽了一口,一入口只觉得呛嗓子,连抽了几口,觉得顺口起来。
等他反应过来,手里的烟已经抽完了,人躺在了地上,躺在十分恣意,这群人不知围着他看了多久。
那大臣惊出一身冷汗,慌忙请罪,臣有罪!无事。
九皇子一摆手,露出一个没那么好看的微笑来,这笑容看起来,倒比九皇子那些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真实多了。
这是不是让人登仙的宝贝。
九皇子按着盒子,轻声道,似乎并不打算让人回答。
一时间没有人回答,众人看着刚才那位同僚的表现,皆是心有余悸,能引诱得人如此放纵,绝不可能是什么好东西!九皇子也并不打算让人回答,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但亲自体验过这好宝贝的魏大人,一定会越来越觉得,这是真是神仙宝贝。
☆天还蒙蒙亮,皇帝准时醒来,言尔玉在他怀里睡得正香。
鸦青色的发丝铺满枕头,发质坚韧,长的是她的,稍微短一点的是他的,混杂在一起,不分彼此。
卫奕突然想起一个习俗,说是民间的夫妻成婚时,会在饮尽合卺酒后,夫妻分别剪下一缕发丝,缠在一起,打成同心结,寓意结发夫妻,永结同心。
总有一日,他会堂堂正正地从正阳门迎她进宫,与她拜过太庙,敬过祖宗,结发为夫妻,烧一夜龙凤红烛……卫奕一动,头皮被扯得生疼,打碎了他的美好未来规划,压着头发了----小心翼翼地托起阿玉的身子,往外抽自己的头发,言尔玉一动,卫奕立刻不敢动了,浑身僵硬,像是被定住了。
言尔玉的重心本就在卫奕身上,她微微动了动脑袋,正好把自己的脸颊落在卫奕的掌心里,像只小猫那样,蹭了蹭,言尔玉闻到熟悉又让她安心的气息,又沉沉睡去,陷入黑甜的梦乡里。
卫奕长出一口气,还好没有吵醒她,阿玉的起床气,不是一般地大,就算卫奕知道阿玉欢喜自己,也不敢轻易这样惹她。
好容易抽出自己的头发,卫奕忍不住抚了抚自己的胸口,身上出了些薄汗,好歹是安全过关。
踏下了床,卫奕也不曾穿上自己的鞋袜,鞋踩在地上是有声音的,他赤着脚,走到次外间,想了想,更往外走去。
孙喜在外候着呢,一眼就看到陛下光着的脚,陛下,虽是夏日,这地上还是凉,实在是不宜赤脚啊!孙喜语气浮夸,表情比语气更浮夸,是痛心疾首忠心耿耿的大太监样。
卫奕横他一眼,道,你懂什么?多话。
是。
孙喜心说我哪里不懂?我虽然少了点东西,但在这宫里没有比我更懂的人了,您这样还不是担心吵醒娘娘?孙喜手上有条不紊地服侍皇上穿上朝服,心里却在暗暗嘀咕,所谓爱情,真的那么好吗?能让以前那么冷心冷情的皇上,变成现在这般生动的模样?保护好娘娘,出现意外,提头来见。
临走时,卫奕不忘对着虚空吩咐一声。
朝堂上议论的,是靖国想与大曜缔结的和平条约,靖国好战,边境摩擦不断,如今居然会主动求和,实在是让人分不清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最近的朝议大多是围绕着靖国的条约。
皇上,臣以为这是大好事啊,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只怕是天长日久,边关的守军都分不清自己是皇上的军队,还是什么言家军陈家军之流。
他这一句话成功让在场的武官拳头硬了,做将军的,哪个没有驰骋疆场的报负呢?在边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风里来,雨里去,却被偏安一隅的文臣如此中伤,以莫须有的不臣之心冤枉,谁能不物伤其类?谁能不生气郁闷呢?你放屁。
有那暴躁的武将已经出言反驳。
有辱斯文,朝堂之上,如何能说出此等不雅之语?他甩着袖子,做足了嫌弃的意思。
武将本就不善言辞的多,这陈御史格外牙尖嘴利,和一群武将辩论不落下风 ,颇有舌战群将之势。
武官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皇上,只要皇上不信那起子小人之心,边关将士的血就没有白流。
皇上定定看着那沾沾自喜的御史,他自以为在这庸庸碌碌的朝堂里发出不同的声音是高人一计,却不知只是别人投石问路的石子。
卫奕抬眼看,这满朝文武,面上都是恭敬,想要君臣猜忌、文臣武将失和的人,就藏在这里面吗?时值夏日,暑热难耐,卫奕却觉得山雨欲来,不过不必慌乱,君臣一心铸成万民之伞,必定能护好天下。
来人,将陈御史拖下去,打五十大板,贬官归家。
皇上!陈御史难以置信,皇上宽厚仁爱,即使是说错了话,也不会下这么重的手啊!早知道就不贪图那五千两银子了。
朕若是不贬你,如何对得起边关将士为守卫边疆流出的鲜血。
皇帝的话铿锵有力。
文死谏,若能警醒皇上,臣死而无憾。
陈御史生出急智,索性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端的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皇帝冷然道:挑拨君臣关系的小人无缘青史留名。
这话打破了陈御史最后一丝希望,他本以为,只要他装作死谏的样子,就能获得一丝机会,毕竟历史上逼得大臣死谏的都是暴君,没有皇帝希望历史记载自己成为暴君。
皇上,臣知错了……陈御史声音逐渐远去,他认错认得倒快,可惜已经太迟了,与其此时认错,倒不如保持死谏的样子,还能为他赢得一些名声,就算不能入朝,也可收一些年轻又容易煽动的拥趸,做个在野才子,针砭时弊。
为君者立国,在仁,而非威,若是以威相吓,只得一时之从,若是朕仁泽天下,天下百姓自然归心。
皇帝此语展示了极大的自信,以及为君者的胸怀,他并不担心边关将军功高盖主,他对自己的能力自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惠及天下人,天下人如何会生出反叛之心?满朝文武齐声道:皇上圣明。
其中武官喊得尤为大声并且真心实意,他们文人说什么士为知己者死,我们武将不知什么叫做知己,但是只要皇上相信我们,我们就能为皇上护一日边疆,死战不退。
朕一人之力有时穷,需君臣勠力同心,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卫奕看着跪在地上的满朝文武,不论是谁,总是大曜人,兄弟阋于墙外御欺辱,就算内斗得再厉害,为了大曜的未来,希望他们放下芥蒂,同心同德。
大曜正值多事之秋,西北有靖国虎视眈眈,东边的釕国初露锋芒,实在是承受不起内耗,卫奕的点拨不知道那包藏祸心的人听懂没有?满朝文武听了这话,只觉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