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34 章

2025-04-03 04:16:51

时值秋日, 萧瑟秋风吹过,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下来。

一场秋风一场凉,吹得在外的众人如堕冰窖。

守门的禁卫军不敢怠慢, 急忙往里冲。

剩下的禁卫军尽职尽责地看着没有通传无诏的柔妃。

皇上!禁卫军一看,皇帝手里端着那汤盅, 他膝盖一软, 跪到地上。

汤里有毒!快叫太医!禁卫军大吼一声, 龙鳞卫应声而落, 兵分两路,一路人冲出去请太医, 一路人围在皇上周围。

皇帝手里还端着那碗汤, 他看向站在一旁的长公主, 明华, 汤里有什么?他从来都是叫长公主明儿,这是头一次称呼她的全名,他怜惜她幼年丧父, 对她百般纵容, 在一声声明儿里, 将这唯一的幼妹养大,却忘记了, 他与她,是同一个父亲, 他丧父时, 也不过区区八岁。

站着的小公主何时面对过这样疾言厉色的皇帝?皇兄虽然冷面,但对她是极好的, 她的要求, 无有不应, 这是第一次,小公主感觉到,他真的生气了。

皇兄……小公主跪倒在地,哭起来,里面什么也没加,我想过,要不要加真情水,但事关皇兄,皇兄一肩是千万百姓,我身为大曜公主,既不能上战场杀敌报国,又不能治国忠君,如何敢拿皇兄的安危冒险?又如何敢用千万百姓冒险,所以…我什么都不敢加。

但我想试试,我相信我们的爱,总不会他从头到尾都在骗我,如果他在骗我,那我来送汤,会有人来窥探,事实证明,是我输了。

小公主泣不成声,不知道是为自己逝去的爱情,还是心疼曾经的自己。

卫君实上前一步,扶起从小宠到大的妹妹,明儿,皇兄在。

明华公主扑在皇兄的肩头,像找到了主心骨,嚎啕声逐渐变大。

禁卫军看着变故,虽然也觉得震惊,但还是迅速反应过来,并且尽职尽责地告诉皇帝,启禀陛下,外面是柔妃娘娘。

柔妃,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所在,在妃位,确实曾经的四妃里最不起眼的存在,谁都知道她是太后所指,极得太后之心,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不得君心。

柔妃?哭得眼泪鼻涕一脸的明华公主发出惊讶的声音,她以为就算这是一个局,那宋景这个狗东西的内应应该也是贵妃,毕竟贵妃为她传过信物,谁知居然是柔妃?她惊讶得连哭都忘记了,擦干眼泪开始吃瓜模式。

哭了这么一场,明华公主突然觉得,那个狗东西也没这么重要,她还有皇兄,还有母妃,还有欢儿,还有碧燕……有许许多多爱她的人,在她身边。

臣妾参见皇上。

柔妃行了一个三拜九叩的大礼。

没有人去打断她,一时间,乾正宫整个明堂,都是寂静的,落针可闻。

终于,柔妃来到卫君实的面前,臣妾愿皇上身体康健,福泽绵长,大曜国运昌隆!头重重在地上一磕,终于完成她的祈愿。

柔妃来之前就知道,若她能半路拦住公主,那还有不暴露的可能,事情到了这一步,为了保护皇上而暴露,她甘之如饴。

不用严刑逼供,柔妃就竹筒倒豆子,把一切交待得干干净净。

臣妾其实不是大曜人,臣妾是靖国人……故事并不复杂,柔妃本来是靖国边城人,但被父母所卖,人.贩.子.贩.卖的途中,她染了病,便直接被丢在了靖国和曜国的交界处,幸而得曜囯人所救,当时户籍管理得不严,她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曜囯人。

因缘际会入了宫,却被靖国使臣发现身份,拿着她当年的卖身契威胁她传递消息。

她迫于压力,但是并不想真的为靖国人做事,便传递一些无关痛痒的消息。

严格意义上来说,她并不算是靖国的细作,因为这些年除了红著,她不曾培养一点势力。

这是罪妾知晓的靖国在大曜皇宫的安插的钉子。

柔妃从怀中掏出一个本子,由禁卫军接过,检查并无害人之物后才会呈给皇上。

罪妾自知罪孽深重,无从辩驳,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柔妃低眉,跪到地上。

依照明华公主看过的无数话本戏剧,这个时候的剧情应该是他查她瞒,他再查她再瞒,至少反复三个回合,才能把案子查清楚,谁知这才半个回合,居然就结束了?不对劲,皇兄,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柔妃是顶罪?我觉得后面的大恶人应该不是柔妃,而是另有其人,例如…贵妃。

明华公主思量再三,还是觉得比起不显山不露水的柔妃,曾经给她送给信物的贵妃更像是靖国的细作,虽然贵妃是言元帅的女儿,但是按照话本定律,大恶人往往是大家都想不到的人,论起来,还是贵妃叛国更让人想不到。

柔妃,是不是你有把柄在贵妃手上?你别怕,有皇兄呢。

明华公主对自己的皇兄信心满满,皇兄,他就是神!不曾,罪妾不敢攀扯贵妃。

柔妃还能镇定地说不曾,她对即将到来的一切,都做好了准备。

朕要你,指认宋景。

靖国九皇子在大曜搅动风云,谁也没打算叫他全须全尾地回去,再者说,靖国的阴谋已经是全方位针对大曜了,谁又能忍气吞声,当做一切没有发生?是。

柔妃纳头便拜。

皇兄,你真的不用查一查贵妃吗?明华公主弱弱提议。

不必了,贵妃与朕,心意想通,之前种种,不过是作戏。

像是想起什么好玩的事情,卫君实的嘴角忍不住勾起。

原来如此。

柔妃浑身的力气被卸了去,瘫软在地,喃喃自语,原来他找到了他的知心人。

参见皇上。

接到消息赶来的言尔玉在人前还做做样子,却被卫君实拉住下沉的身体。

被拉住言尔玉也不扭捏,我发现了靖国另一个阴谋,国书上写愿意高价收购大曜的大豆,花生,是筹谋用经济作物,围剿主粮。

大曜国土之内,肥沃之地十不足一,粮食不丰,若为了银钱,转种大豆花生,遇上歉年,百姓无粮可食,歉年更歉,长此以往,国力消耗殆尽。

所谓罂粟至宝更是另一条毒计,罂粟流毒千里,瓦解国人意志,若是风行,只要十数年,我大曜再无善战之兵。

靖国图谋的,是整个大曜!贵妃用石破天惊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卫君实眼神发亮地看着她,与有荣焉,十分骄傲,这就是我的阿玉。

明华公主目瞪口呆,刚才说话的人是贵妃?这是贵妃能够说出来的话?今日的太阳也没打西边升起啊,她不过是被母妃关了一段时间,为什么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贵妃像是换了一个人,她有点想上去撕吧贵妃的脸看看,是不是话本里那种带了□□,根本不是之前的贵妃。

禁卫军协同龙鳞卫,请靖国九皇子入昭狱。

卫君实的话是请,但谁都知道,靖国九皇子这一入昭狱,再难重见天日,但身为大曜人,谁看到这样靖国九皇子这样对大曜包藏祸心的人入昭狱能不高兴呢?龙鳞卫与禁卫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了九皇子一干人等,靖国九皇子罪证板上钉钉,铁证如山,自然无从辩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判拘禁一生。

别看只是拘禁,在牢里,他要和普通囚犯一样干活,还要时不时受到来自别的囚犯的打击报复,当真是让他试试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对九皇子的处决下来,大曜人拍手称快,倒也有一些聪明人,满口仁义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大曜身为上国,不够仁义,最后被那挑着担子卖粮的老农啐一口,混账,你个无亲无祖的东西。

围观的人也指责起来,你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那自作聪明的人很快抱头逃窜了。

大曜与靖国边境不过平静二十余年,就有人忘记了曾经的流血与牺牲,对自己人百般挑剔,对别人却奴颜媚膝。

得知九皇子被大曜扣押,靖国迅速集结三十万大军,陈兵东北,同时派出小股势力屠戮边境村庄,陈家军一伍与之相遇,为边民争取撤退时间,伍勇士死战不退,敌众我寡,以身殉国。

消息传回京城,满京哗然。

陈筠送回京的信里,详细记录了她去看望了五勇士的家人,其中一个叫施识, 家中只有一个瞎眼老母,瞎眼老母眼泪汪汪,绝口不提金银,只关心,阿识杀敌勇否?得知儿子死战不退,瞎眼老母含笑而逝。

施母无所求,但问吾儿勇否。

退,何处可退?身后乃江山父老,筠请战!筠将军的信战意凛冽,满京震撼,筠战神,不堕其威。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战火起。

越国陈国分别在西北与南境列阵,虎视眈眈,名目是练兵。

靖国血洗村落之后,要求大曜送还九皇子,并送公主和亲。

这分明是试探底线的阴谋,但有人为了短暂甚至是虚假的和平,企图撺掇朝廷答应。

毕竟只是送公主,只是放他国皇子,和我有什么关系?只要不打仗,在大曜境内,我还是高高在上。

朝堂上吵作一团,什么想法的朝臣都有,皇帝一言不发,坐在高高的明堂之上,有人把皇帝的沉默当成是默许。

自以为揣摩了君心,便想从公主那里使劲,皇上逼妹和亲不好听,但若是公主有感于家国大义,自请和亲,那就是流传千古的佳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