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来了。
我是个卑贱的人, 走不出宫门也不敢踏足殿下的寝殿,只好在此地守着。
盼望能见殿下一面。
柳娘从灵堂开始布置起,就坐在这儿了。
宫人们刚开始还试图驱赶她, 后来明珠发话, 她便一直坐在此处,已经一天一夜了。
她是怀山州出身, 为闵清洙的死亡花了大力气。
姬羲元不信她会为一段短短的感情来为闵清洙守孝,其中必有缘由。
可有什么事不能在密报中说, 非要当面说?姬羲元清空殿中人, 走到柳娘身边的竹席上坐下, 柳博士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不敢说教导, 柳娘转过头来,她一夜未眠又滴水未进, 实在憔悴,声音也带着沙哑:三日前,我家的老夫人过身了。
算起来赵国夫人今年九十七高寿了。
姬羲元心中划过一丝不祥预感, 轻轻地问:是赵国夫人走了吗?山鬼庇佑, 老夫人是在梦中离开的。
如果我现在还在怀山州府,该去山鬼庙祭拜她,可惜我在宫廷之中, 不敢违背规矩私自祭奠。
所以借着太尉的地方抒发自己的哀伤。
柳娘面上倒没有什么伤心的神色,平时假哭假笑太多, 此刻反而麻木了。
老夫人入睡前收到了闵清洙一案尘埃落定的消息, 所以修书一封, 与我说, 我作为柳娘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但她已经将我赠与殿下, 不能擅自处理,今后的归处该问殿下才是。
我刚拿到这封信,第二日便收到老夫人已离世的消息。
赵氏的内线速度要比正式的讣告早两天,柳娘既在此处待了一天一夜,这个消息明日就该传开了。
赵国夫人对姬羲元很好,即使相处的时间很短暂,姬羲元也很喜欢她。
她们有相似的轮廓,同样不变白的黑发,以及永远蓬勃的野心。
姬羲元会记得自己曾与一个精彩的女人相处过。
老人的死亡是必然,姬羲元说不上特别伤心,或许此刻老太后的心境不太好。
对姬羲元来说那是遥远的亲人,对老太后来说是再也无法相见的母亲。
自从老太后坐上皇后宝座开始,就再没见过母亲,后来身份不明就更无法相见了。
而今,彻底断绝了可能性。
姬羲元叹息不已,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离开的人。
赵国夫人既说了柳娘是姬羲元的人,也就是在说姬羲元将继承一部分她的遗泽。
尽快整合手里的人手,才是姬羲元该做的。
姬羲元问:除了你,老夫人还给我留了其他人手吗?柳娘点头,老夫人推测殿下还需要一只亲卫,将一支千人女卫留给殿下了。
只要殿下愿意,她们即刻就能从怀山州出发,来到鼎都。
千人不多,但送进鼎都还是太扎眼了。
不如分开批次,部分送去边关,帮着闵明月训练女兵。
剩下的慢慢的进入公主府,也不打眼了。
姬羲元把自己的安排一说,柳娘应声:我会尽快通知下去。
光大殿少有启用的时候,坐的久了姬羲元感到一阵寒冷。
而柳娘在此处呆了一日一夜依然动作如常,可知她身体不像看着那般柔弱。
你在宫中住了几年了?姬羲元道。
柳娘回话:十二年了。
十二年,姬羲元至今才二十一岁,对她来说,十二年相当漫长。
她七八岁时就巴望着往外看看,而柳娘在宫中一住就是十二年。
虽然她接近公主府中的诸多属官中有一官职名属,正六品上。
正适合柳娘过度一下。
姬羲元笑道:已经这么那你以后换个地方住吧,下去收拾收拾住到我的公主府做个属官吧。
柳娘拜首:妾领命。
说完提裙退下了。
力士来说,闵清洙的尸身打理完毕。
姬羲元听罢,跟着去偏殿看了一眼,示意他们合上棺。
闵清洙盛年而亡,并没有提早备下的棺椁,这一副棺还是从先帝时期就传下来的。
姬羲元猜测这是老太后的棺,不过老太后未死,就将这一副送出了。
棺周于衣,椁周于棺。
以闵清洙的身份,他是可以使用石椁的。
姬羲元从民间请了二十位名匠,预备为闵清洙打造一副汉白玉石椁。
又检查了一应用具,才离开光大殿。
丧仪将在明日正式开始,停灵二十七日。
姬羲元与越王每日一左一右地跪在光大殿守灵。
第三日,皇帝辍朝五日,追封闵清洙为武穆公,以皇后之礼陪葬皇陵。
武穆公李氏,清平十七年五月十五日崩。
三十日,群臣上表请听政,凡五上始允。
帝去杖、绖,服衰,即御坐,哀动左右。
满二十七日,灵驾发引,命摄长善公主、金吾卫大将军闵清潮遣奠,读哀册。
礼部尚书有言:武穆公宜准昭帝礼例,合随皇帝以日易月之制。
皇帝服用细布,长善公主与越王服皆用粗布,宗室皆素服、吉带,大长公主以下亦素服,并常服入内,就次易服,三日而除。
除了为人女、为人子的姬羲元与越王需要守孝二十七月以外,皇帝素服十二日,其余人三日便可除服。
丧仪落幕,皇帝选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人选为镇北军大将军。
王将军?姬羲元举着鱼竿的手抖了抖,惊走一尾红鲤,他不是担任着监门卫左右翊中郎将吗?姬羲元离开国子监后不久,王将军就被皇帝调入监门卫,没两年就坐上左右翊中郎将的位置。
虽然南衙禁军十六卫中每一卫都有左右翊中郎将,但监门卫终究是不一样的。
监门卫左右翊中郎将守卫的是玄武门。
玄武门位于北衙禁军与太极宫中间,只要占据玄武门,就能据北衙禁军于城外,长驱直入宫城。
如果要造反,这就是绝佳的好地方。
当时姬羲元就知道了,王将军是皇帝的心腹啊。
正因他是皇帝的心腹,所以被皇帝扔下的馅饼砸中也是正常的。
要是有可能的话,王将军空出来的空位实在是动人心弦。
属官提议:先前武穆公逝世,陛下为了远在北境的闵明月都尉能够服众,升她为将军,令她代行大将军职务。
今日得了消息,殿下难道不修书一封以表慰问么?姬羲元为鱼钩上换了新饵料,抛回水中,老神在在道:这种事情急不得,不写、不写。
明月为人正直,不会因为短暂的权柄留恋。
我写信去提醒,才是看轻了她。
缺失的母爱,让闵明月放大了年幼时父亲给予的温情。
她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一心要平定北方。
她呀,有纯粹的报国之心。
这一点,姬羲元自认不及她。
属官被说服了,拿着文书掉头回前院。
路上遇见长史赵同文,赵长史手中同样捧着文书。
两人无奈一笑,算是见礼了。
因为父丧,姬羲元再次回归在家闲居的生活,她最近突然迷上垂钓,一坐就是一下午。
下属们都只能来洗药池中的晴雨亭寻找她。
她钓上来的鱼往腿边的木桶里一扔,收杆时将鱼又倒回池中。
三个月过去,洗药池中的鱼都不再惧怕人了,见到人来便凑上来讨食。
如此奇景,引得周明芹来探望,啧啧称奇:殿下这是修身养性啊。
姬羲元便回:我是在钓一条属于我的大鱼。
这一条大鱼,一等就是三载。
三年过去,王施雨为起居郎随侍皇帝左右,王施寒为殿中侍御史,姚沁有淑长公主照拂在户部坐到金部员外郎的位置,周明芹在尚书省为尚书右员外郎,谢川依旧在中书省,是负责与吏部对接的中书舍人,闵明月在与九黎的战役中获小胜,隐隐地成为镇北军中的少主……每个人都有似锦前程。
三年里越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影响力不可小觑。
他褪去青涩,长成一个文雅的男子。
礼部为越王举行及冠礼时,姬羲元手中的准备终于告一段落,愿意走出公主府参加宴会。
不是为了越王,而是为了时隔多年终于归京的姬姝。
传言比姬姝回来地更快,人人都说:宣仪公主在恒山闹出一场天大的笑话。
姬姝在恒山间相中一名张姓的隐士,他的双亲在当地种菜、卖菜维生。
即使本人颇有盛名,传说中活了数百岁,但他出身低微,与公主之尊是云泥之别。
一个说不定的骗子的人,竟骗走了宣仪公主的芳心,勾得宣仪公主回京请求皇帝赐婚。
公主嫁给谁,百姓们不是很关心,但大家都很想瞧一瞧这一只仙风道骨的狐狸精。
朝会上,姬姝造成的风波被言官们唾弃,引经据典、骂了又骂。
姬羲元听了一耳朵的之乎者也,一炷香过去才从那群老头口中听明白张隐士名张实,假死拒过先帝的召见,后来又出现在恒山中,正巧给姬姝碰见了。
正可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姬姝这不就在恒山逮住了活着的仙人。
好几个宗室族老敲响宗正卿的门,倒不是阻拦宣仪公主的姻缘,就是想接机问一问,如果是一位真仙人,是不是能传授两手仙法呢?不少官员甚至来叩姬羲元的府门,要求大公主千万不能再纵容妹妹了。
姬羲元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只要姬姝愿意就好。
即使群情激奋反对这门婚事,也不能碍着姬姝什么。
再说,皇帝抬抬手赐他家一个出身,不就匹配了吗?不过,即便是姬姝明言是假意,做阿姊的看见妹妹为了区区一个男人搅风搅雨,还是不舒心。
姬羲元握着姬姝早一步送回来的书信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