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詹姆斯,好久不见。
薛晓瑶伸出右手。
詹姆斯却更近一步地轻轻拥抱做贴面礼。
薛晓瑶略尴尬地推开他:是有什么好消息吗?詹姆斯微笑着退后半步:不好意思,我实在是很高兴, 《记忆》行情很好, 是我做过的最好的华语片,票房比上一次更高, 毕竟你的上一部的故事背景是二十年前了。
薛晓瑶点点头:奖项呢?外语片把握很大。
詹姆斯礼貌地为薛晓瑶拉开椅子。
他们谈论的是亚洲国际电影节和欧洲国际电影节的提名。
我觉得北美那边也可以报送一下。
詹姆斯很喜欢这部《记忆》, 画面干净又漂亮,故事简单又动人。
他特意夸道:简单的技法才能看出水平。
薛晓瑶没有放松多少,就算如愿入围得奖, 国内的舆论会集中到她身上。
江文德这次的新片基本不会在国外入围, 薛晓瑶从詹姆斯这里知道了很多国外这些电影节奖项选拔标准, 和她上辈子的不太一样, 尤其是近年,它们更在意广泛的世界性的主题。
标了国际的电影节,越发如此,不过国内还是比较传统,遵循过去的标准。
薛晓瑶都能预见一旦入围, 舆论会怎么说。
尽管她不是太在意,但还是会被影响,再加上拒绝□□的邀请一事,不免有些多虑。
她想到前段时间和姚茜茜说到的事, 灵机一动想到的办法。
薛晓瑶开口道:今年典礼结束之后,我想再进修一段时间,你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推荐?詹姆斯想了想:有一些还不错的, 但是我觉得那里水平不够教你的, 我不明白以你现在的水平, 应该不需要进修了吧?学无止境。
薛晓瑶没有解释更多。
好吧,我帮你再看看。
詹姆斯觉得正事都聊的差不多了,又道,既然到了我的地盘上,应该带你品尝些美食。
詹姆斯之前和薛晓瑶已经约过几次工作餐,约会性质的晚餐还没有试过。
薛晓瑶拒绝了。
要是刚认识那会儿,她也许会答应,但是工作来往越多,她就对詹姆斯失了兴趣,因为他游刃有余,对每个人都如此,看不出真假情绪,演员在戏里表演,他是在现实中演戏。
她喜欢真诚的人,而詹姆斯不是。
她可不想因为一两次的约会而影响了合作关系。
薛晓瑶现在都有些郁闷了,以前的恋情轻松自在,而现在却总是黯淡收场。
和詹姆斯分开后,她又在国外接受了几天连轴转的采访,嗓子都要说哑了,又去了几场影展,直到国内金穗奖将近才回国。
这次《记忆》提名了好几项,有最佳女主,原创剧本,摄影,导演和影片也有。
不过工作室内部讨论过,导演和影片的提名大概不会拿到,毕竟江文德这次也参加了,他们这次是真的同台竞争了。
至于其他三项,薛晓瑶她们觉得问题不算太大,就算金穗奖没得,还有另外金柏和金鹤两个电影节。
江文德的新片是男人戏,没有女主角,而其他的都比不过。
最终的结果的确如她们所想,燕青柠只拿到了一个最佳女主角,薛晓瑶觉得她值得更多,但燕青柠已经很满意了,这是她的第一座影后。
说来也巧,高曼刚好也演了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和燕青柠一起竞争,这次输给了她。
最佳摄影单星拿了两座,这次真是她的擅长方向。
薛晓瑶则领了金穗奖的最佳原创剧本。
江文德毫无质疑地再一次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他没有多在意这一次获奖的事,奖杯都随意让工作人员抱走,依旧是不耐烦地面对着围着他的一群人。
江文德连忙喊住远处和燕青柠四处应酬的薛晓瑶。
薛晓瑶轻轻叹了一口气,拍拍脸色酡红的燕青柠,交代着另一侧的苏梓柔:知道她开心,但也别喝太多,到处都有准备拍照的。
苏梓柔认真地点头。
薛晓瑶便走上前,江文德示意到安静处。
江文德开门见山:之前碰到姚茜茜了吧。
嗯。
薛晓瑶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江文德叹气着:我以为女生性格柔和,却没想到她的反应会那么大。
薛晓瑶没有应声。
江文德也没在意,他自顾自讲着:年轻时我也一样固执,不过年龄越大,思考的事就越多了,其他几个年轻导演都分别加入了□□的项目,你也接到了吧。
嗯。
薛晓瑶犹豫了一下,还是坦白告知他,我打算拒绝。
江文德满意地夸道:很好。
这下薛晓瑶惊讶了:我以为……你以为我会觉得认为如何?江文德哈哈笑着,又正色道,姚茜茜比你大几岁,而和她一起参加我的新人导演选拔的那些人,比她还要大,都是男人,在三十来岁才有独立执导的机会,在此之前都是胡混,比你们两个见得多了,也更世故,所以就应下了□□的邀请,所以姚茜茜就走了极端。
薛晓瑶这才补上了剩下的拼图。
年轻人就应该像你们这样固执,有性格,等年长了,再学会妥协。
江文德轻叹着,电影可以是一个商品,拍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生产,但是导演说到底必须是艺术家,是创作者。
那姚茜茜现在怎么办?问题不大,她这部电影不过是参加了几次国外对影迷开放的影展,既没有上映,也没有参加电影节。
没上映?薛晓瑶记得当时姚茜茜是想在海外上映的。
我让她再考虑考虑。
江文德又道,既然你也拒绝了邀请,过几天国际电影节的入围名单出来后,你也不会安宁,姚茜茜给我提过你想再进修进修,你们就一起吧,罗桐那边能介绍你们去一个专业的学习研讨班。
您也知道我过段时间不会安宁?当然,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当年我直接先得了海外的奖,国内那会儿的报纸上全在说我崇洋媚外,讨好外国人的审美,但是国内不让我拍,不让我上映,我也只能如此曲线救国,就和你现在的打算是一样的。
江文德笑着说道。
曲线救国或者说躲避是一方面,薛晓瑶也是真的想学些新东西,尤其在和各国年轻导演的交流中收获了不少,她一直以来用的老方法,就像这次的《记忆》,用最简单的技巧做到了极致,但是她不想止步于此。
本身薛晓瑶就是一个擅长融会贯通的导演,她会吸收各种技术,所以之前有人说她像罗桐的风格。
其实你的性格也有些像他。
江文德评价道。
薛晓瑶又惊又喜,不过她大概能理解,江文德虽然外在看上去脾气很差,性格很难搞,但实际也就是年轻那会儿,后来就不是真这样了,因为他的电影每一部水平都很一致,故事很好,结构也完整,他没有什么低落的时刻。
性格是他的保护色。
实际上他是很会平衡和妥协的一个人。
薛晓瑶早在江文德的电影里发现了这个人的真实。
但他与其他国内同代的导演相比,还是更在意作品的好坏,不会刻意为赚钱而拍电影,每隔两三年就会出一部精心制作的作品。
而顺着罗桐的作品表看下来,他的水平并不稳定,因为他总想尝试新东西,而新的尝试并不总是被观众和评论家喜欢,尽管他的性格在一众导演里算是和善的了,可看他的电影就知道,这是个执拗的创作者。
江文德摸着花白的胡渣,审视着薛晓瑶,按理说,她比姚茜茜年龄小,应该更加愤世嫉俗一些,但是她的处事却反倒柔和一些,撇开题材,她的电影风格是一脉相承的,从第一部电影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姚茜茜他们都还没有,这是一种很难得的天赋。
她在他这里学不了多少新东西,他已经提点得差不多了,应该交棒给罗桐了。
少年人多闯一闯,也许会开辟一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