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愿使者[快穿] 作者:传山 > 第34章 六零孤女(08)

第34章 六零孤女(08)

2025-04-03 04:24:45

一个月的时间, 转瞬即逝。

领证以后,莫莉没有大操大办,只是在食堂做了一顿晚饭, 请了所里同事们热闹热闹。

她与石志磊出的米面粮油与食材。

就是石志磊那边的同事只是发了发了喜糖, 石家这边不闻不问。

石志磊连喜糖都没有发。

只是告知了一声家里与隔壁的叔叔家。

就说领证了, 不办婚礼。

石父石母不知道,就因为这事, 让石晓梅家里嘀咕了两天。

统一的认为石父石母太偏心了。

好歹都是亲生的, 怎么能这么办事。

只不过也就是在他们家里议论议论,也不会在石父石母面前说。

户口已经转过去的石志磊, 现在就住在口字楼。

那边的洋楼,他每个月过去搞搞卫生, 通通风。

小日子过了起来。

石志磊还跟着莫莉学做菜, 日子过得不错。

一九六八年九月, 两年多的时间,莫莉生了一个儿子。

对于老大是儿子, 莫莉觉得不错。

她一直都是这样,不重男不轻女,如果只能生一胎,生男生女都无所谓。

可注定要生两胎或者以上,那第一胎她还是希望是男孩,第二胎最好是女儿,以后女儿就有哥哥保护。

莫莉生完孩子已经四个月的时间,平时孩子都是带到派出所的小食堂自己带, 在小食堂外边吃饭的地方角落她还安置了一个实木的摇篮。

做事的时候也能看到孩子,还能时不时的照顾孩子。

今天一家三口要回去石家吃饭。

明天石家的龙凤胎要坐火车下乡,去到兵团插队。

今天全家要聚一聚, 吃顿饭,还去照一张全家福。

一早的,石志磊就开始忙活。

儿子:石毅,还在睡梦中,就被他爹给开始收拾个人卫生,先是给他用热毛巾擦脸,又是给他穿上衣服。

收拾完儿子,还得去厨房做早餐。

厨房里,皮蛋瘦肉粥已经在熬,他还要准备两个搭粥的酸菜酱菜。

一个人忙活的团团转。

夜晚他不用看孩子,是莫莉一个人带。

白天的早餐就是他忙活,两人分工明确。

夫妻俩相处的很好。

吃完饭,夫妻俩推着自制的实木推车把儿子放在里面。

推车上的遮阳棚拉开。

下面放置着小家伙万一拉了的各种用品,解放了夫妻俩的双手,莫莉推着儿子,石志磊双手拎着肉和菜还有一点精面粉但不多,还有给弟弟妹妹准备的下乡的物品。

虽然关系一般,他们也不大看得起原主。

可总归是有血缘关系,面上也没有吵架,该做的还是要做。

夫妻俩也不是第一次推车上路,虽然依然有回头率,但不是多诧异。

有人也不是第一次见他们夫妻推着木车(下面的轮子不是木的),还有老人早就问过木车在哪儿买的。

知道是夫妻俩自己做的以后,老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声。

说是脑瓜子聪明。

小毅小朋友此时依然在呼呼大睡,在被亲妈喂过奶以后,小家伙短暂的清醒过,吃完就拉的小家伙,还被亲爸一阵折腾洗屁屁。

擦上该擦的,才放过折腾他。

很快的被亲妈抱着一哄,眼皮子又沉重起来,慢慢的睡着。

夫妻俩进到巷子里,就遇到了熟人,也是巷子里的居民,哟,磊子是回来看你爸妈来了?是出去买菜回来的一位婶子,嗯,婶子这是买菜回来了?问的说的都是废话。

遇见的婶子,拎起菜篮子晃悠一下,一脸的笑意都遮掩不住,是啊,今儿运气不错,去的时候正好遇见新鲜菜刚到。

你瞅瞅都是水灵灵的新鲜菜。

现在的人真的好容易知足,蔬菜新鲜点都能无比满足。

莫莉对于这代人还是非常敬佩。

是不错,婶子运气真好。

石志磊也跟着附和。

就是,你们家龙凤胎要下乡,你们是回来送他们的吧?不只是石家有孩子要去插队,整片去的孩子多了。

过两年她家的两个小的也要去。

是,他们明天早上的火车,我们家今儿聚一聚。

唉,去到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以后可咋办?想起来就愁人。

想到了自家的孩子,婶子也伤感了起来。

一路上,打招呼,短短的一段路足足走了一刻钟。

到家的时候,龙凤胎中的石晓慧一直在院外张望着。

莫莉笑道,磊子,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妹妹居然主动出来接你?我看不是接我们,是约了什么人要说什么吧?咱们可别自作多情。

对于唯一的亲妹妹,石志磊很是了解,不可能是接他的。

自己还没有那个面子。

夫妻俩推着小家伙走到院子门口,焦急的石晓慧上前打招呼,二哥,二嫂,你们来了,先进去吧,爸妈都在家里。

好。

夫妻俩不多言,也不多问,推着孩子走了进去。

进去的石志磊把带的肉与食材递给石母,妈,给。

看到老二递来的肉与蔬菜,石母欢喜的笑了。

哎呀,你们一个月的肉票不够吧,是找人借了?嗯,找了莉莉单位上的同事借了些。

还找人弄了两斤排骨。

家里人多,老三与小妹要去农村。

莉莉的意思是让他们多吃点,去了农村一时半会儿的不馋肉。

石志磊与家里的关系,如今是客客气气的,双方都是一样的客气。

彼此不掺和彼此的事情。

石父石母是偏心,可是也不是看不得不受宠的老二过好日子的那种人。

老大老三老四现在没有出现大事,需要老二帮忙,他们就不会因为老二过的好而不舒服。

唉,说起老三老四他们两个,真是?石母想说老三老四命不好,怎么就赶上了这个事。

心底担忧,再不舍也得让孩子们去。

她的小细胳膊也拧不过大粗腿。

老三现在与爸妈一起住,老四小慧一个人一间房。

老三的行李都已经整理的差不多。

坐在老父亲身边。

对着石志磊说,二哥,谢谢你。

他说的是那些肉那些菜。

石志磊把另外一只手的两个蓝色的大布袋子中的一个,递给老三志明,老三,你和小慧一起去兵团支援建设,那地方比滨阳可苦多了。

到了那边。

无论是住还是吃,都比家里困难。

知道你们要离开家,你二嫂就开始忙活,一直说要给你们两个准备一些东西带过去。

你们一人一袋,里面有一人有一套毛衣毛裤,一人一双里面带毛毛的厚底棉鞋,还有一条围巾。

准备了四条新毛巾,一人两盒香皂,两支大洗发膏。

洗发膏是正好遇到有同事去南方去差,托人带回来的。

味道不错,香香的。

还有用肉沫炒豆豉,炒了不少,装了四瓶,全是那种大罐头瓶子。

我家没有那么些瓶子,她就在我们那找人用她自己做的酸豆角给你们换的。

袋子的下面是肉炒豆豉,上面是棉鞋,再是毛衣毛裤毛巾,零散香皂洗发膏。

夫妻俩大方,只是想做到对石家的人问心无愧。

做好自己,他们资源多,也就不小气,干脆大方些。

不只是石志明听呆,还有石父也听呆,物资何其紧张,一个月的时间弄到这么多的东西。

那不是不容易,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木呆呆接过沉手的布袋子的石志明,有些不好意思,他是想起了自家对二哥一家的态度,他自私自利,不是不明白事。

聪明人的他,心里门清儿。

二哥二嫂两人结婚领证已经两年多,平时不是节日与父母的生日,是很少回来的。

每次回来,对家里人都客客气气的,家里人不是不知道二哥二嫂为什么客气。

可是都没有挑开说过,都知道挑开的不只是面子,还有心底的脓包,挑开以后谁都会沾上脓液,除了二哥二嫂委屈,其余的人都会面子上很难看。

心底微微触动的老三石志明,站起来时正好见到莫莉推着车走进来,正好他对着二哥二嫂郑重其事的说道,谢谢二哥二嫂的礼物。

莫莉只是笑笑,也没有坐在炕上,而是坐在炕的对面的椅子上。

石志磊也是轻笑一声,不用谢,我终归是你二哥。

你去那么远的地方支援建设,那些地方估计不好买东西。

家里如果有券的话,我建议你与小妹一人多带两把新牙刷与牙膏去,以备不时之需。

那些地方辛苦,可别因为累就心情不好,有情绪。

好好表现,与身边的还不错的兵团知青尽量搞好关系。

到了地方安顿好就给我去一封信,让我知道你们俩在那已经安顿好。

好。

石志明在心底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却又觉得某些地方有些陌生的二哥与一直与家里住隔壁的老大比较。

不比不知道,比一比。

差别就出来了。

大哥与大嫂从知道他与小慧一起去兵团以后,还在边上旁敲侧击的问:兵团是有工资的吧,不需要家里贴补吧?听说兵团会发四季的衣服是不是?还说,兵团的大棉衣,特别的暖和,与部队的一个样,真是羡慕啊?他哪里不知道,大嫂是想要他以后的军棉衣。

想想就好笑,自己去的是最冷的地方,滨阳已经够冷了。

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可是他要去的地方更冷,在农村比城里还冷。

环境也没法与城里比,哪怕家里的条件一般,可比乡下要不知道好多少。

他还没有去呢,人家就打上了他的注意,可真是够够的。

外面的石志慧在外面张望了许久,等了会儿,就拎着一个八成新的皮箱走了进来。

得意的很,脸上的笑容怎么也遮掩不住。

进门就嚷嚷,三哥,我弄的皮箱,怎么样不错吧?小慧,你过来。

志明看着小慧拎着皮箱不进来也知道她就是给自己与家里人瞅瞅,等下要放回她房间,收拾行李。

被知明招唤的小慧,没有反驳,乖乖的走了过来,有啥事?我还要 去收拾行李?带走的肯定不只是一口皮箱的东西,还有不少的要带的。

石志磊见小慧走过来,也递给她袋子,这是我和你二嫂送你们的礼物,你的就比老三的多了点东西,具体是什么,等下你自己查看。

全是你二嫂准备的,多的那点东西,是你二嫂自己做的。

也不是别的,是莫莉用布自己做的女士的内衣,照着后世的款式做的,没有海绵就是,大小无法调,但是有用宽的松紧带,夹在下面,是包在中间的,下面看起来是小小的褶皱边。

穿起来很舒服,那两个地方没有海绵,但是用纯棉的布多做了几层,里面是两层纯棉的白布,外面是有淡淡的碎花的布,里面用了同样的花布,盖住白色的布,透气爽汗,只要大小合适,穿起来也是蛮舒服的。

肩带用了点小方法可是调节长度。

石小慧也是聪明姑娘,一样的虚荣自私,可也明白事。

她接过袋子,还没有看,就先笑眯眯的对着二嫂先感谢,二嫂,谢谢你。

不用谢,出门在外老人都说穷家富路。

给你们准备礼物,我就朝着实用那方面靠。

多备点,总是好的。

小姑子的感谢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面子上的客气,莫莉坦然收下。

嗯。

石小慧也不是小孩子了,谢过石志磊夫妻俩。

就的吧的吧的说起皮箱的由来,是她找一位家里成分不咋滴的老同学换的。

坐了会儿,隔壁的老大一家四口。

是滴,老大已经有了一双儿女,小的闺女也才两个月。

大嫂抱着孩子,另外一个小的,已经两三岁。

他们是什么都没有拿,进门会做人的大嫂就说,我们不能和老二比,他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有两个。

日子过得紧巴巴,志明,小慧,你大哥还是疼你们的,之前知道你们要去兵团,就一直说穷家富路,一直说这个月我们要勒紧裤带子过日子,从牙缝里攒点钱出来。

家里也没有什么票,找人借了点券,给你们一人各买了一叠信纸,还有十个信封与邮票,去了那边以后,想家了就给家里来信。

说完看向丈夫,示意石志轩拿出来。

夫妻俩的一番操作也是惊到了在场的人,石晓慧的白眼都快翻上了天。

心底还嘀咕:搞什么,送信纸信封邮票,真亏你们想得出来。

被惊到的还有石父,他真是觉得在老二两口子面前丢了面子,他也没有想到老大两口子就送了一套写信的玩意儿。

莫莉没有忍住,被大嫂的,骚,操作也是给弄的笑了起来:牛,真牛。

自己甘拜下风。

借着低头看儿子,脑袋一直埋在推车中捂嘴偷笑,只是耸动的肩膀,却出卖了她。

让坐在一边的石志轩脸色很难看,不是因为自己要送写信工具而难看。

是因为莫莉的偷笑而笑,他觉得弟媳妇儿不懂事,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夫妻。

脸色沉下来,一脸的不快活。

老大家里的儿子三岁多,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对莫莉与石志磊都不亲热。

莫莉也就连场面话都没有说,人家两夫妻也一样看到她的孩子也没有笑意,她好歹还对着侄子笑笑。

面子上过得去就成,主动逗弄。

她没啥兴趣。

午饭是莫莉帮着婆婆一起做的,做了满满一桌子的好菜。

看过二嫂的一袋子礼物的晓慧坐在莫莉身边小声的说,二嫂,你做的那个真好,谢谢。

不用谢,安心吃饭,多吃点肉。

莫莉也低声的说道,不好大声说,做的那个,不好在男人面前说出来。

两人都选择很小声的说,两人脑袋凑到一起说悄悄话的样子,让大嫂很不爽,心底不舒服。

中午,石父还拉着老大老二老三喝了不少的酒。

隔壁的石晓梅家里,也有人要下乡,也要去兵团。

与小慧兄妹俩一起,莫莉给她们也准备了礼物,只是那礼物是在前几天去找莫莉托莫莉买的东西,顺道的一起带了回去。

礼物比小慧兄妹俩的要少一些。

没法子,区别肯定要凸显出来。

吃过午饭,帮着婆婆收拾好。

石父要开家庭会议,坐在房间里,石父开场开始总结家里当下的情况。

大致意思是,现在日子最好过的就是老二。

不管单位好不好,但是居住环境最好的是老二。

这是个条件好的硬指标,他语重心长的对石志磊,老二,你的日子过好了。

可不能忘恩负义。

以后家里老石家的责任你也要担起来,不能啥也不管。

你大哥老三老四如果有难求你,你不能推辞,一定要帮他们。

那眼睛是直勾勾的盯着石志磊,是不容石志磊拒绝的眼神。

被点名的石志磊,心底觉得老头子真是个有意思的人:什么叫一定要帮。

但是嘴里说的是,爸,能帮的我肯定帮,帮不了的你也别道德绑架我。

让我跟个傻子似的答应你们,不管什么忙,我只能量力而为。

大哥是咱家最能干的人,哪里有什么事是他自己搞不定还需要我一个老实人帮忙的?爸,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比我大哥厉害一样。

他说完,还瞟了一眼一本正经板着一张脸的老大。

老大石志轩被老二的一番话说的脸漆黑,架子十足,老二,我不需要你帮忙,咱爸就是那么一说,你愿意听就听。

不愿意听也别反驳,驳咱爸的面子。

是,大哥说的有理,家里的事情就劳烦大哥多费些心思。

石志磊也不反驳,只是顺着大哥的意思说。

石父看着老大老二一来一往的,老二连挣扎都不挣扎一下就貌似认了的态度。

在心底突然冒出来一种老二已经离心的感觉,如果是莫莉知晓老爷子的想法,恐怕还会说:不是已经离心,是早已离心,还不是您夫妻俩自个儿作的。

石志磊给弟弟妹妹的礼物,一下让龙凤胎决出了高下。

当然龙凤胎虽然心底有了一丝丝的感动,可是心还是在老大这边。

毕竟老大有本事,口才也好,说什么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时常还与他们俩说起名著中的一些需要探讨的有意思的地方,还能提笔写诗。

一笔字也是极好,写文章什么的,自然是极好,在单位是握笔杆子的,专门给领导写演讲的稿子。

他们单位领导的稿子,大多数是出自大哥的手。

至于为什么没有去读大学,那是有原因的。

不过大哥的才华并不弱于普通的大学生,至少龙凤胎是如此认为的。

莫莉在炕上逗着孩子,大嫂白胜男坐在一边也抱着孩子。

主动的找莫莉说话,弟妹,你们夫妻平时多回来,别总是过年过节才回来。

老三老四去了乡下插队,家里越发的冷清了。

你们也懂点事,老人期盼什么,无非是期盼儿孙绕膝。

本来是不想搭理白胜男的,可是她一个大嫂。

用教训人的口气,莫莉无语,眼皮子都没有掀一下,语气平淡,行,大嫂,等你与大哥不在家回娘家之前找人给我们捎个信,我和志磊回来陪爸妈。

没听懂意思的白胜男问,为什么要等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你们才过来?呵呵,这不是怕爸妈身边没人陪伴,我们轮流着来。

总比一窝蜂全挤在爸妈膝前闹哄哄的好。

只差说,你不是周周回娘家啊。

她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夫妻不陪伴父母的,她自己也不是一样。

如果不是娘家住不下,估计恨不得用五零二胶水把她自己粘在娘家。

陪伴父母,她自个儿不也是没有陪伴。

怎么好意思说自己。

第二天一早,龙凤胎坐在最早的一班列车出发。

莫莉没有来送,只有石志磊来送,手中还用很大的油纸包,递给妹妹小慧,你侄子还小,早膳不能缺人,你二嫂半夜起来给你们做的肉包子,还有馒头,先吃肉包子。

路上别大方见什么人都撒。

是你二嫂找人调的精细面粉做的,她自己都没有舍得吃。

全给了你们。

其实心里是:都吃腻了。

家里天天顿顿都吃的好。

又压低声音说,馒头看着是黑黄的色儿,可是不是,是用了红糖掺和做的红糖馒头,味道可好了。

除了二叔家的两个,都别给人。

晓慧也不傻,听二哥说了。

对着石志磊好一通感谢。

眼泪汪汪的,二哥,代我与三哥谢谢二嫂。

我会给你们写信的。

这下是真的很感动,很感动。

大哥也来送他们,可是也是空着手。

火车徐徐开动,坐在靠窗户边的晓慧与志明,对面的两位是坐的晓梅家里的两个妹妹。

四人一个目的地,坐在一起,也相互有个照顾。

四人齐齐对着窗户外的亲人挥手,都有万般不舍。

晓梅家里离开的是中间的两个,还有一个还小,暂时不用下乡插队。

四人坐在一起,晓梅家的老二晓兰,老三晓敏都抿紧嘴,有些不开心。

她们舍不得家里,可不是车厢里那些喊口号的家伙,天真的不行。

不说苦不苦的话,就说那地方离家里千里路,想家人也不能说是抬腿就回家。

她们还不来及去想苦还是不苦的问题,就一个对家人的思念就能让她们蔫巴。

老三也不劝对面的堂姐与堂妹,只是小声的问妹妹,二哥给你的是吃的不?嗯。

是吃的,等下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四个吃,先别想着吃。

足够我们四个吃到目的地的。

还是二哥二嫂知道心疼人,什么都能想着,不想大哥假模假式的给送写信的那套,真是抠门?心底依然还是偏向大哥,可不代表不说大哥大嫂小气抠门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