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2025-04-03 04:25:01

因木铎之声已经响了半天,舒玉着急,便亲自过来寻人。

李清婳不敢再耽误,赶紧跟舒玉桃扇一起往另一间学室去了。

男女之仪不同,是要分室而学的。

婳婳姐。

李桃扇的身段其实比李清婳稍微高了一点点,但她爱穿厚底子的锦鞋,所以显得似乎比李清婳高出很多。

你真要自己抄两百遍《劝学》吗?两百遍《劝学》?赖舒玉有些震惊地望着二人。

一会我再跟你解释吧。

李清婳急着去上课,又跟李桃扇道:无妨的,夫子没说什么时候要,想来可以慢慢抄。

那怎么能行?我来之前爹娘特意嘱咐过,让我必须找跟姐姐互帮互助的。

这样吧,我帮你抄一百遍,咱们一人一半,怎么样?李桃扇问。

李清婳忽然站住了脚步。

一双水盈盈的双眸看向李桃扇。

李桃扇顿时有些心虚。

可下一刻眼前人笑得通透简单。

说实话,我没打算帮林公子抄那一百遍《劝学》的。

他虽然手肿,但身边也不是没有小厮侍候着,与我又有何干呢?要是让铭州表哥知道,岂不是会怪罪我?不过桃扇,我明白你的心意。

你大可自去帮林公子抄,我想他一定会感动的。

李桃扇有些讪讪。

婳婳姐,我不是这个意思……李清婳摆摆手笑:不要紧的,林公子喜欢隶书,你可以用隶书去抄。

你怎么知道他喜欢隶书?李桃扇的脸色一瞬间有些白。

我们都知道。

赖舒玉抢白道。

你来之前,夫子说过一次。

她一边说,一边暗里用胳膊肘推了推李清婳。

噢,原来是这样。

李桃扇不疑有他。

那我先去茶室取块巾子,就不跟姐姐同行了。

好。

李清婳点点头,心里也知自己是多嘴了。

虽然赖舒玉的抢白让李桃扇暂时放下了怀疑,可李桃扇依然心有戚戚。

她相信李清婳对林揽熙没有绮念,却不敢保证林揽熙到底怎么想。

早知道,就再早些日子来书院了。

李桃扇暗自后悔。

连李桃扇都觉得不对劲,更何况整日跟着林揽熙的昌宁。

这一日借着上药的当口,昌宁心疼道:有太后娘娘疼着您,陛下从不轻易责罚主子,却回回让这些夫子们动手。

他们都是打惯了学生的,竟比宫里的掌事太监还狠些。

老头子也就这点本事吧。

林揽熙不以为意。

不过是掌心挨了几板子罢了。

昌宁见他眉宇间并没有什么脾气,这才敢道:奴才怎么瞧着,您这些日子瞧那位李家大小姐很是顺眼呢?胡说。

林揽熙眼里尽是高傲。

那种生来便为了勾.引自己的女子,他怎么可能瞧她顺眼。

可眼底不由自主浮现出她伸着细嫩的胳膊挡在自己眼前的场景。

林揽熙摇摇头:无非是看她可怜罢了。

昌宁想想也是,太子爷恨李贵妃入骨,又怎么会喜欢上李家的女儿。

对了,前儿你替我去给皇祖母送东西,皇祖母怎么说?林揽熙问。

还是那样,陛下的确打算让您娶李家的女儿。

太后娘娘倒是疼您,可一向耳根子软,咱们陛下说什么,太后娘娘从来不辩驳的。

您指望太后娘娘拦下这门婚事,怕是不成的。

昌宁不乐观。

那你说,有什么好法子?林揽熙看穿他的心思。

昌宁立刻笑道:太子爷,您忘了祝国公家的宝荣公子了?那位宝荣公子一向喜欢软糯胆小的姑娘,要是瞧见李家这一位的花容月貌,怕是要走不动道。

您也知道,祝国公何等身份,连先皇都要给十分面子,连铁券丹书都有。

这样的人家,别说太傅府,哪怕咱们陛下也得让一让不是。

到时候只要宝荣公子看上了,您不就不必娶了?这倒是个好主意。

林揽熙颔首。

那祝国公算是李诚业惹不得的人物。

若真是能叫那老混账吃个瘪,也算给李家一个教训。

正是。

只是奴才不明白,您怎么知道李家想让您娶的是李清婳呢?书院里头后来的那位李桃扇,虽是李家二房的孩子,可也是李贵妃的亲外甥女啊。

林揽熙摇摇头,左手握着素来钟爱的玉喉笔,懒懒道:贵妃聪慧,太傅心机,这两个又怎么会把太子妃的身份拱手让给别人呢。

从进惠光书院第一日,他就知道,李清婳早已盯上太子妃之位了。

那要是宝荣公子真瞧中了太傅家的女儿,贵妃又让您娶二房的那一个,怎么办?昌宁又道。

林揽熙愈发不在意了。

糊涂,两房相争,一个没当上,又怎么会让另一个?到时候你让李诚业眼睁睁看着自家弟弟荣升国丈?那个老不死的只怕会气死。

太子爷圣明。

昌宁明白了。

林揽熙满意地摆摆手。

找宝荣说话,那小子没甚出息,惦记太子伴读的位置许久了。

另外……昌宁抬眸,见林揽熙的手指冲着自己点了一点,眉眼看似随意,却有些寒意:好端端的,你怎么会想到宝荣?那小子没少给你添茶钱吧?昌宁立刻神色一凛。

主子年少,却一向是不好欺的。

他不敢再犹豫,赶紧跪地认错道:奴才不敢。

主子圣明,奴才的确收了茶钱,那祝府常嫌宝荣公子没出息,那宝荣公子又是个懒的,读书也不勤谨,只好打伴读的主意,也算将来为自己谋前程。

奴才该死,不敢隐瞒。

可奴才今日之举,并不是为着那宝荣公子,全然是替您分忧。

再有下回,命也别要了。

林揽熙懒得听他废话,只用通透的目光淡淡扫了他一眼。

是。

昌宁浑身又是一抖,连腿肚子都开始打颤。

自己真是糊涂了,有几个胆子敢欺瞒这位小祖宗。

两三日后,李清婳跟李桃扇两个跟在徐氏后头,进了皇宫内院。

李清婳虽不爱赴宴,但跟贵妃姑姑一向投缘,这种场合从来不会落下。

此刻,她一身海棠花长尾裙,身姿轻盈,腰间的美玉禁步轻撞,悦耳好听。

前头的徐氏不卑不亢地走在前头,不时回头要瞧瞧两个孩子的动静。

但见李清婳微垂着头,恭顺有礼,心下不由得十分满意。

不是她夸耀自己的孩子,而是婳婳实在懂事。

再一瞧李桃扇,此刻虽然也神色恭谨,但却不时张望左右,像是对皇宫充满了好奇。

徐氏的嘴唇动了动,本不想多嘴,可一想这孩子往后是太子妃的命格,若是性情不庄重,到底人家说得是李家教导不善,于是柔声嗔道:宫里规矩森严,不比外头。

你们两个既然进来了,就要处处谨言慎行。

李清婳的头更低了。

李桃扇却只是嗯了一声,然而低头走了几步,却又被宫里的花花绿绿所吸引。

徐氏见状只是暗里叹气,却也不再提点。

贵妃喜欢花草,所以沿途宫道如今不再寂寥。

紧贴着红墙的细土,此刻长着一排疏落有致的香花。

李桃扇真羡慕。

这就是宠妃的滋味吧。

要是以后她能当上太子妃,应该也可以这样。

李贵妃住在东六宫,因她名叫昭华,所以皇帝特赐殿名佑华宫。

早知李贵妃的长嫂要来,宫里的丫鬟们已经早早候在外头。

李贵妃性情温柔,瞧见长嫂更是高兴,一口气吩咐小厨房早早备出了十来样点心,将桌案挤得满满登登。

贵妃娘娘气色真好。

徐氏发自内心赞叹。

她跟这位小姑子很是处得来,所以一向不说场面话,都是怎么掏心窝子怎么来。

李贵妃也喜欢长嫂的脾气,笑着让她坐下,又将自己最爱吃的一碟玉梨酥推过去,才看向两个孩子道:果然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儿。

李清婳清丽柔美,李桃扇则如艳丽牡丹。

李贵妃一向喜欢李清婳,因她心思不重,总是高高兴兴的。

但她在两个孩子面前从来不会显露心事,笑着命人端了两根簪子过来。

一根上头是硕大水润的绿翡翠,另一根则红艳艳的,上头镶嵌着红宝石。

红的送了李桃扇,绿的赏了李清婳。

一碗水端得很平。

而后便命小丫鬟领着逛御花园去。

娘娘总是破费。

徐氏家世贵重,见过许多好东西,知道这两根簪子都是举世无双的贵重。

这样好的东西,不给孩子们戴着,难道还留着你我用?我也罢了,宫里每日都跟选美似的。

你呢?我大哥心尖上只有嫂嫂,嫂嫂可是不必再打扮了。

李贵妃打趣道。

徐氏有些害羞又有些骄傲,又抿了一口熟水,觑着四周无人侍候,这才抬眸小声道:陛下那头,可有准话了?我跟陛下说桃扇已去了惠光书院的事,陛下点了点头。

李贵妃艳若桃李的一张面庞此刻十分认真:嫂嫂可想好了?说起这事来,其实我更中意婳婳。

桃扇那孩子心思重又要强,入宫不见得是好事。

徐氏也没解释,只是苦笑着反问道:贵妃娘娘觉得婳婳入宫,难道是好事?李贵妃果然有些语塞。

是啊,婳婳那孩子的心性,是得有人好好护着。

否则,是要挨欺负的。

徐氏点点头。

只有我娘家哥哥家里的铭州还不错,知根知底,又是个性情温顺的好孩子。

最要紧的是,婳婳这孩子喜欢。

那也罢了。

李贵妃颔首。

只是嫂嫂要与大哥说明白,于官场上,大哥要把二哥辖制住,于府里的事上,嫂嫂你要把二嫂看紧。

他们夫妻两总是好高骛远的,我实在不放心。

徐氏不想管他们的闲事,但也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更何况小姑子这贵妃看似得意,其实内里也有很多不容易,于是点点头道:娘娘放心便是。

旁的忙我帮不上,二叔家的事还是要上心的。

只是桃扇那孩子,我不好多管……她话说一半,去看李贵妃的脸色。

果然李贵妃也是明白的,点点头道:各人自有各人福。

桃扇那孩子的性情的确又不周全的地方,但毕竟是咱们李家人,骨子里不坏。

以她往后的身份,你确实不该多管。

你只冷眼看着吧,若真有不妥当的,就来告诉我便是。

徐氏松了一口气。

对了,婳婳也在惠光书院?李贵妃问。

徐氏点头。

那孩子一心读书,我也不好贸然说不让她去了。

那真是不妥。

李贵妃不满意。

李家女儿一个两个都在那,算什么事?我听陛下的话风,太子要在惠光书院呆满一年呢。

罢了,别让婳婳凑那个热闹。

她既然喜欢读书,索性等今年九月的时候,到国子学府来吧。

那可是宫里的地界儿,全都是皇子皇女们。

徐氏诧异道。

也不全是。

李贵妃摆摆手。

自从前年英国公和镇国公两个人求了皇帝,把自家孙子送进来之后,国子学府眼下有不少大臣的子女呢。

咱们李家没有儿子,大哥没在这事上留心也是正常的。

就连你娘家,奉国将军家里,听说近来也在筹谋,要把那位铭洲公子送进来。

娘娘耳聪目明。

徐氏提醒道。

李贵妃笑笑。

不妨事的,那国子学府的李大人是敬妃的兄长,这才跟我念叨几句。

知道李贵妃没有刻意打听政事,徐氏这才放下心来,点点头道:那就有劳娘娘了。

您知道,我这人没旁的,就是疼孩子。

你知道我也偏疼婳婳的。

李贵妃叹道。

从小就看着这孩子亲,总觉得她跟我小时候一样。

也不是咱们怎么样,婳婳那孩子着实招人疼。

是,只是有些胆小。

不过说起来,娘娘小时候可不胆小。

徐氏打趣道。

李贵妃笑笑。

可徐氏瞧着她眼里的神色,莫名有些心疼,于是低低劝道:娘娘现在名为宠妃,多少双眼睛盯着,日子一定不好过。

可娘娘要记住,别人怎样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咱们自己高兴。

这就是我最喜欢嫂嫂的地方了。

李贵妃拍了拍徐氏的手。

这就是大嫂的好处了,她从来不像二嫂似的只知道算计,而是活得通透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