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锦萍进门便看出徐氏的脸色有些不耐烦。
这位嫂子就是这样的人, 有什么都挂在脸上。
她便有些不乐意,故意拉着桃扇笑吟吟坐下,又故意跟徐氏攀谈道:贵妃娘娘什么时辰到?巳时初到。
徐氏淡淡道。
可要留宿一日?明日什么时候走?金静萍又问。
徐氏微微颔首:遵陛下旨意, 明日未时起驾回宫。
贵妃娘娘真是受宠,这都多少年没听说妃嫔省亲的事了?金锦萍自己念叨着。
她不禁又有些神往起来,要是桃扇成了太子妃, 或许自己也能有这么荣耀的一日, 何必像今天这样要巴结着太傅府。
徐氏懒得跟金氏废话, 扭头问丫鬟是否已经派人去国子学府替婳婳告假,小丫鬟答了。
她才放下心看着婳婳道:婳婳啊, 就当是歇一歇。
你贵妃姑母难得回来一次,今儿就别抱着书本了。
李清婳娇柔答是。
桃扇便在旁边笑道:婳婳姐是不是在忙着准备国子学府的初试啊?哎呀,其实很没有必要的。
婳婳姐你不知道, 这种学府内的初试都极简单, 不会难住咱们的。
初试?李清婳不解地看向李桃扇。
李桃扇有些惊讶又有些得意。
婳婳姐你不知道啊?夫子们那么疼你,怎么没跟你说呢?有徐氏在这,又岂会让人欺负了婳婳。
她没等婳婳反应过来,便冷哼道:那桃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李桃扇一怔。
其实她也是昨日才听夫子说的。
而昨日正好李清婳也要帮忙筹备贵妃省亲一事,所以没有去国子学府。
看着她脸色讪讪的, 徐氏就猜中了是这么回事。
金静萍还不想得罪徐氏,赶紧劝道:桃扇, 你既然知道了, 就把这事跟你婳婳姐说说, 被让婳婳一头雾水的。
李桃扇哦了一声, 继续道:其实也没什么。
就是府首说, 只有能通过初试, 才能以国子学府的名义去参加女子科举。
若是没通过的话, 便只能以散生的名义参考。
这两者可是大不一样的。
所谓散生大多是自学的,而以知名学府的名义参考,则在殿试中会更受尊重。
这种考试大多不会太难。
徐氏出言道。
之前男子科举考试时,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
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吧。
毕竟在国子学府读书的都是饱读诗书的贵女公子。
说句实话,我觉得这回初试,像婳婳和桃扇这种之前一直在惠光书院读书的学子并不占什么上风,毕竟两处学馆教的东西都不同。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自然一师一道。
婳婳桃扇啊,你们还是得用些心才行啊。
金静萍劝道。
她这么一说,桃扇还好,李清婳的脸色便显得有些紧张了。
不过,她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李清婳了,她很快便把这阵担忧克服了过去。
她要对自己有信心。
徐氏见婳婳神色还好,眉眼便也松快不少,淡然道:夫子常常夸奖婳婳,一场初试对我们婳婳来说,还不算什么。
我们桃扇也是。
金静萍听不出这是徐氏安慰婳婳的话,只以为是在跟自己炫耀清婳读书好,便不甘示弱道:桃扇之前在府里也是请苏州大家教过的,底子原本就不差。
如今又整日抱着书本苦读,简直是奔着那女状元去的。
那不叫状元。
徐氏淡淡的。
女子科举的头名没那么难听,叫丹冠。
……金锦萍有些下不来台,讪讪笑了笑,还想说什么,徐氏已经没耐心听了,摆摆手打断道:等初试过去,自然就知道谁学得更好些,现在说这些没什么用。
金静萍不敢得罪徐氏,又想起上回入宫莫名惹了贵妃不痛快,便又赔笑道:嫂嫂,一会贵妃娘娘要是来了,你多少帮衬我们桃扇一些。
桃扇这孩子没有婳婳跟贵妃娘娘那么亲热,其实心思都一样的,都很在意这位姑母呢。
徐氏敷衍地点点头。
众人等了一会便是巳时初,贵妃娘娘的仪仗到了太傅府门口。
所有人都出去跪迎,李贵妃不愿意摆架子,懒懒敷衍几句便进了正厅一道叙话。
太子作为亲使官,则在李府另行安排了住处,并不会打扰贵妃一家团聚。
自然,进了正厅要先办正事。
李贵妃说有圣旨宣读,所有人便立刻跪了下来。
李桃扇脸色有些惨白,金锦萍趁机低声安慰道:你这孩子在怕什么啊?就是赏些东西罢了,回府省亲都是这样的。
李桃扇依然觉得不对劲。
她刚才朝着贵妃问安的时候,贵妃连眼皮都没抬。
而李清婳问安的时候,贵妃是亲手把她扶起来的。
李贵妃手里握着三张圣旨,一时竟不知先读哪个。
不过她想了想,婳婳胆子小,还是先让婳婳高兴一下比较好。
于是她把皇帝的圣旨拿出来,一字一句宣读着。
因为这圣旨只在李府宣读,所以皇帝的夸耀极其直白,大肆夸赞了李清婳的聪慧善良,心怀仁爱,之后便是厚厚的赏赐。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皇帝的赏赐共有两大箱。
李贵妃很有耐心地一样样念出来,月颜便指使着那些小丫鬟一件件摆出来让大伙看。
倒不是刻意炫耀,而是有清点的意思在里头。
金静萍母女两个望着满室的金碧辉煌,方知天家富贵为何物。
各色蜀锦十五匹,八宝攥珠飞燕钗,白玉寿字钗,赤金扁钗……乌木雕花刺绣屏风,玉兰鹦鹉鎏金瓶,掐丝珐琅兽耳炉,天工巧的胭脂,刺木香菱的折扇……李贵妃念着念着,自己都觉得不对劲了,皇帝这赏赐实在太多了。
她心里隐隐有了个念头,决定回去之后找皇帝问一问。
不过说实话,其实论起婳婳所提的主意来,这些赏赐并不算太厚。
因为婳婳提出的是一条长久的赈灾之法,对百姓的益处十分之大。
徐氏看着这些赏赐,心想着看来往后自己连嫁妆都不用给婳婳准备了。
李清婳也有些惊讶,但贵妃姑母念完了圣旨便说这是她该得的,又认认真真地夸了她一通。
李清婳还不至于推辞。
谁不喜欢这么精致的玩意呢。
而金静萍则推了推李桃扇道:她给赈灾一事出主意的事,你知道吗?李桃扇失神地摇摇头,不过她很快想起来那日在惠光书院门口林揽熙领着李清婳的场景,忽然回过神道:或许是真的。
娘,这么好的主意,她是怎么想出来的啊?金静萍被身边的丈夫拽了拽,示意她别念叨,旁边的宫人已经看了她好几眼了。
金静萍不以为意地嗯了一声,心里念叨着或许皇帝只是看在李贵妃受宠的份上才赏李清婳的。
这样说来,自己家也应该被赏啊。
事后她曾算计过一次,因为赈灾,她一共花出去小三千两银子呢。
不过,只要皇帝能赏桃扇几样东西,那就一定能回本。
金静萍掐着手指头算,既然李清婳是贵妃大哥家的孩子,而桃扇是二哥家的孩子,这样的话,怎么着桃扇也能拿到李清婳一半的赏赐。
虽然少了点,但也十分体面了。
她眼里有些期待。
李桃扇并没有像金氏想得那么多。
她只是很羡慕李清婳而已。
她想,一定是伯父李诚业想出了什么好主意,然后说是清婳想出来的,这样既不显得伯父比太子聪明,又能拉近婳婳姐和太子的距离。
她真羡慕李清婳能有这么厉害的爹。
自己或许就差在这吧。
李桃扇叹了一口气。
她又想起之前自己和娘亲犯下的错事。
既然贵妃姑母提起了婳婳姐在赈灾时提出的主意,那是不是自己和娘亲的过错也会……李桃扇的心里顿时打起鼓来。
然而,李清婳的赏赐还没完。
李贵妃又双手举起一道懿旨,那懿旨的颜色与圣旨不同,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不是皇后懿旨便是太后懿旨。
而今又没有皇后,那就是……太后。
李诚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后不理世事多年,怎么会忽然下一道懿旨呢?金静萍也不敢相信,难道是给太子赐婚的旨意?那会不会是桃扇?很有可能啊,要不然为什么皇帝会忽然赏赐给清婳那么多东西,一定是为了安抚太傅府。
李桃扇还不知道自己的娘亲能想到这么荒谬的事。
她正望着那旨意发呆。
等到李贵妃念出来,大伙才知道这张懿旨又是对婳婳的奖赏。
而皇太后拿出来的宝贝比皇帝便少了许多,但也更精致难得。
光那一件玉垂扇的步摇便是所有人都没见过的金贵。
李桃扇眼睁睁看着李贵妃给李清婳别在了头上,气得眼睛都直了。
就这会,李贵妃又拿出了第三道旨意。
这道旨意倒也是有耐心,从李桃扇施肉粥之罪,到金静萍在城外施粥且不听劝阻之罪,全都说得明明白白。
而从念出这道旨意的那一刻起,李桃扇母女两个的脸色便黑如锅底。
特别是金静萍,她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的事还能被提起来。
褫夺李诚葛正二品官职,降为正三品给事中。
李府金氏五年内不得与任何官眷往来。
李府嫡女桃扇,念起年幼,罚银三千。
不,不得与官眷往来?这是什么意思?金静萍问。
当着贵妃的面,李诚葛也不必在乎什么面子,苦笑道:意思是唯恐你再生事端。
他好不容易爬上正二品的官职,没想到竟然毁在了这娘两的手上。
李诚葛觉得自己对妻子的疼爱是不是有些过火了,竟然把她纵得如此之蠢。
李桃扇倒是幸免于不与官眷来往这一条,可有一个不得与官眷来往的母亲,谁还肯理会自己呢?她不敢想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还能去国子学府吗?没人在意李桃扇母女两个想什么,李贵妃很快拉着婳婳说起话来。
作者有话说:今日更的少了些,明日补上。
最近剧情走得有点多,没办法,得把这些交待了,之后就是继续谈恋爱了,大概下章或者下下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