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61 章

2025-04-03 04:25:01

驿馆里, 几位渝州来的应试女子正聚在一处说话。

其中有人正摆弄着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布扎成的布偶,那布偶扎得活灵活现,一个能卖数十文。

她便是指着这个来赚自己住宿的银子。

你手都红了。

旁边有位身穿旧衫的女子路过的时候看了她一眼道。

二人是同乡, 在这陌生的地界算是有了些情谊,见她如此辛苦,忍不住道。

这就不错了。

太子妃能为咱们出川资, 我能来盛京城看一眼, 已经是有福气了。

若不然我家里还在为我如何赴京发愁呢。

布偶女子笑笑。

那倒是。

可惜像太子妃这样的好人太少了。

旧衫女子叹道。

不少!快来快来。

一位头发被草绳绑着的少女从外头跑进来, 把几位外地来的女子都叫来一处,低声道:你们还记得之前有一位什么侧妃给不少人安排了驿馆之事吗?记得。

那些人可真有福气。

还有一位什么郡主, 之前也安排过驿馆吧。

可惜咱们来得太晚了,要不然也能赶上呢。

旧衫女子懊悔。

你别着急啊。

草绳少女黠然一笑。

你们不知道,那位侧妃看着大方, 实际上安排的驿馆远在城郊, 而且一溜烟的土炕破铺盖,是咱们在家里都不用的那种。

那些应试女子在那住了三四日,身上起了不少疹子,现下正在王府门口闹着呢。

不要命了?敢去王府门前闹?布偶女子捂住嘴巴。

听说是有一位胆子大的姑娘先去的。

然后王府里的人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把人请进了王府, 让人住了下来。

大伙刚开始还不信,后来见那姑娘真住的好好的, 大伙便都起了念头, 想去王府住着。

你想想, 那可是王府啊。

草绳少女眼神流露出向往。

她们虽然都读上了书, 但实际上都是因为自己的父兄是夫子的缘故或是其他的机缘巧合, 并非是因为家中能供得起她们读书。

这么说, 眼下就咱们几个人没那个好福气了?旁的人要么沾郡主的光, 去了好的驿馆。

再或者就是现下已经能去王府的。

哎,可惜咱们几个,还要自己想发自谋住宿的银子。

旧衫女子更懊悔了。

知足常乐吧,别这么想。

我们进城那一日就看见了,在这盛京城,只要有手有脚的都能活得很好。

实在不济,我们去绸缎铺子做些绣活,还能为殿试做准备呢。

布偶女子倒是想得开。

草绳少女瞥了她一眼,没有搭茬,而是看着旧衫少女道:要不我们去试试运气?什么意思啊?旧衫少女没理解。

王府根本不记得把谁安排进了驿馆。

她有些颓然:毕竟,咱们这些人,在人家眼里,长得都是一个样。

你的意思是……旧衫少女明白了,但还是有些紧张。

她看了一眼布偶女子,知道她肯定不会答应,便冲着草绳少女使了使眼色。

李贵妃宫里。

犀皮圆盘里盛着小百枚桂味,个个圆润饱满,颜色红中微微泛绿。

姑母,这也太多了。

李清婳刚刚知悉这些都是给自己的荔枝。

她有点惊讶地看着李贵妃。

李贵妃哎呀一声道:这算什么,一点荔枝罢了。

一会还有一箱首饰,你都拿着。

李清婳还没等问,李贵妃便捂着小腹道:不是姑母大方,这些都是陛下赏的。

只是不能让外人看着皇帝眼里只有太子和太子妃,所以借我的手罢了。

陛下为什么要赏我呢?李清婳还是不明白。

她乌黑的发丝衬得脸色愈发白皙。

他是心里有愧。

李贵妃毫不忌讳道。

你不知道,在你参加女子科举之前,陛下还念叨你是否会丢皇家的颜面,好不乐意呢。

还劝太子说让你不要以太子妃的身份去考,太子没听。

这样啊。

李清婳并不觉得吃惊和失落。

毕竟,皇帝并不了解她学得如何。

而事实也能够证明,的确世家大族的小姐往往学得不如那些小门小户的闺秀。

那也不必这样奖赏我。

这都是少的。

李贵妃懒懒翻了个白眼。

你不知道你这位皇帝公公都说了什么,私下跟我念叨的时候,说只怕你连前一百名都考不到,一个劲儿地担心丢了皇家颜面。

直到发榜的时候,他还不敢信呢,最后让主考特意把你的考卷拿过去看了,这才一个劲的懊悔,说早知这样,应该大肆宣扬你参与女子科举之事。

李清婳被逗得一笑,是与李贵妃截然相反的清丽。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

之前母亲也一直觉得我考不到前十。

后来考绩出来的时候,母亲还亲自去放榜的地方瞧了呢。

是啊,真不知你是怎么学得。

李贵妃望着自家婳婳,爱怜又喜欢。

她现在明白为什么林揽熙被婳婳迷得神魂颠倒了。

因为李清婳身上其实有很多林揽熙也有的长处。

比如她做事的坚持,比如她远超旁人的聪慧。

可有好好准备国试和殿试?李贵妃问。

李清婳点点头。

自然是有的。

国试和殿试肯定更难,这些日子一定要好好努力的。

都当了太子妃,现在也成了府试的头名,其实知难而退也是好的。

李贵妃到底也是有些担心婳婳的。

她怕以婳婳的性子,若是国试或者殿试没考出好的考绩,会失落,会变得更加内向,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呀。

李清婳软软一笑。

她喜欢现在越来越出众,越来越大胆的自己。

只有这样的自己,才能真正配得上林揽熙。

她上回远远瞧了一眼林揽熙在朝堂上的样子,那才是真的人中龙凤。

好吧。

李贵妃没有再劝。

她也看得出来,李清婳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婳婳了。

甚至在盛京城里,她已经渐渐声名鹊起。

不仅是读书好,而且心地善良。

所有人都知道之前大笔的赈灾银还有这回应试女子们的川资都是李清婳出的。

手里银子可还够?李贵妃问。

嗯。

李清婳点点头。

林揽熙把这些年存下来的银子都给我了。

李贵妃怔了怔,随即反应过来。

林揽熙手里的银子可是当初先皇后留下的嫁妆,即便不说价值十数万两,估计也差不多了。

这么一想,眼前的婳婳可以说比自己手里银子充裕多了。

行吧。

她舒展开胳膊靠在美人榻上。

似乎因怀孕的缘故,她比从前更不在意自己的姿态。

对了,之前你给那些没钱赴京的女子出了川资,为何之后的住宿盘缠,却不出了?难道有什么缘故在里头?李贵妃又问。

自然有的。

李清婳笑笑。

赶路的事谁都能将就,毕竟只有几日。

可她们来了盛京城,从国试到殿试,少说也要半个月,多说也要一个半月,到时候就将就不得了。

而且盛京城是处处都能赚钱的地方,连门口摆摊卖野花的都能日赚百文。

可见,只要有手有脚,都能在这活下来。

所以,我继续帮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你这孩子。

李贵妃虽然是嗔怪的语气,可实际上却很是赞同李清婳的话。

她又念叨道:之前听说豫王家那丫头和瑞王侧妃要管住宿盘缠的事,估计将来也闹得不成样子。

从贵妃处出来,林揽熙已经候在外头。

日光之下,他眉眼恣意,衣衫上的龙纹栩栩如生,威风凛然。

然而这幅傲慢的姿态在看见李清婳的一瞬间融化。

他冲着来人伸出手,如见了光风霁月般笑道:走,回去陪你读书。

昨日不会的考题,你都已经教过了。

我今日读就成了。

李清婳的声音比手指更柔软。

那怎么行。

林揽熙蹙蹙眉,上调的眼尾写着狡猾。

来,我问你,水镜则明烛须眉,平中淮,大匠取法焉,何解?林揽熙抿着嘴唇,眼神肃然。

李清婳一下子顿住。

别说解释了,这句话她连听都没听过。

她眼巴巴地把刚抽离的手指送回林揽熙的手心里,低声道:那你再给我讲讲吧。

这就对了。

林揽熙心满意足。

这可是男子科举前年的考题呢。

身后的昌宁听了,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

若不是昨晚他亲眼目睹林揽熙翻出了好几本又偏又难的书出来,他真就信了。

主子为了不被太子妃撵出书房,还真是……昌宁忍不住又摇了摇头。

不过林揽熙总算达成所愿,高高兴兴地坐在李清婳旁边读书。

讲罢了老子的《天道》,他便坐在那批起奏折。

他总觉得坐在李清婳身旁才舒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