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佳氏没想到过年的宴席上, 自己还能因话本写得好受到康熙帝的表扬。
这每年的戏都差不多,今年这出修仙记倒是别出心裁,看得人心情也顺畅,赏!戏的最后加入了一段恭贺的话, 自古帝王谁不想多活几年, 康熙看完很是开心。
德妃是知道这戏的出处的, 便笑着说:皇上您恐怕还不知道, 这戏乃是改编自一本话本, 那话本正是小十三的书肆先生写的,京城里早些时候都传疯了。
哦, 是吗?康熙来了兴趣,问胤祥,那位写话本的先生可是也有颗寻仙问道的心?不然怎么能把那些光怪陆离的世界, 描写的好似真的一般。
这话德妃接不上,毕竟她又不认识那位桃花阁主, 但她有的是法子出头, 只见德妃看向对面的胤祥夫妇, 说道:这臣妾不知道,但十三阿哥应该知晓的, 听说这位老先生的书只在积云书肆才有的卖,积云书肆是十三的铺子,想来老先生该和十三交情匪浅吧。
康熙自然是知道儿子们的产业的, 这事不用德妃说他也知道, 他甚至还知道现在十三的产业都由兆佳氏打理,不说日进斗金, 但和之前要死不活的样子截然不同, 一派欣欣向荣。
总的来说, 康熙对这个儿媳还是很满意的,于是他满意地将目光投向小夫妻俩,问道:十三,你可曾见过这位老先生啊?康熙心里还有些不可言说地心思,这出戏勾起了他的念头,如果能在多活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那这大清会不会在他的带领下走向空前盛世呢……胤祥脸色不明地说了句:见倒是见过……他要怎么说这老先生正是坐在自己身旁的兆佳氏呢,说不定就是他说出来还没人信呢,更别说他知道月儿不喜欢人家知道书是她写的。
这可真难办,皇阿玛面前不容说谎,否则被查出来那是欺君之罪。
可不说,今儿这个场面估计就是各宫娘娘都会不依不饶的。
果然,这话才说完,惠妃就笑盈盈地开口:怎么十三这语气含含糊糊的,见过就见过,怎么说话看着祥底气不足呢,不会是你根本没见过吧?今儿家宴都是一家人,小十三可别为了面子说谎啊。
惠妃生了康熙的长子,现在的直郡王胤禔,皇后又早已不在,随着儿子的长大,惠妃看到了那个位置的希望,但太子仍在,所以还有所收敛,但平时说话做事腰杆挺得笔直,比贵妃看着都有气势。
惠妃姐姐这话说的,十三这孩子素来赤忱,也不是死要面子的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德妃跟着就怼上去,虽然十三不是她生的,但到底养过,算是她身边的,她自然得顾着,否则岂不是让惠妃蹬在脸上踩了。
不过生了个儿子,她还生了两个呢!德妃眼波流转,掩唇轻笑:倒是直郡王,今日家宴,听说你府上有个格格也有了身孕,怎么不带进宫来瞧瞧?沾点儿喜气,也好给你再添个小阿哥啊。
德妃这话说完,惠妃和直郡王,甚至直郡王福晋的脸色齐齐都不好了,在座的谁不是七窍玲珑心,自然看出其中猫腻。
几位妃嫔中,当属宜妃最看不过惠妃那样子,当即便问道:是啊,连小十三禁足的侧福晋都带来了,直郡王怎么不带上你府上的格格?怎么说也是开了枝散了叶的功臣。
怎么你福晋也忘了吗?直郡王的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是出了名的母老虎,满洲姑奶奶的气质在她身上得到了充足的体现,父亲是从一品的尚书科尔坤,伊尔根觉罗氏自小由父亲教养长大,那张嘴只能说不愧是文官之女,次次都能直插对手心窝子。
伊尔根觉罗氏不但嘴厉害,性子更是泼辣,也不知科尔坤从小是怎么教的,半点吃不得亏。
但这次,几位娘娘攻讦,伊尔根觉罗氏都未出声,众人便心里有数了,怕是其中不简单,不然伊尔根觉罗氏怎么会忍着不喷她们。
兆佳氏不清楚伊尔根觉罗氏的性子,她也不是很关心这些,默默地听着,吃着,别说,这宫宴的小吃味道真好,做得可真精致。
呵呵,宜妃娘娘想多了,那是个没福分的,年前不小心滑了一跤,小产了。
大过年的,还是不说这些晦气的吧,皇阿玛,儿臣敬您一杯,祝愿这太平盛世永存!大阿哥说完便朝康熙举杯,说着贺词。
众人便没有再多做纠缠,纷纷祝贺起康熙帝来。
宴席上,各位皇子阿哥和福晋们坐一起,身后是小阿哥和格格们,成了亲的阿哥中,唯有十三阿哥胤祥身旁坐了一个嘉和,康熙看着皱了眉头。
这小十三的福晋娶进门也有半年之久,竟还没有喜讯传出,那侧福晋瓜尔佳氏都怀上第二个了,康熙想起前段日子儿子因兆佳氏进宫与自己顶嘴之事,深知自己这个儿子对兆佳氏极为看重,若嫡子久不出,怕是不好。
于是,酒过三巡,康熙突然朝着兆佳氏问话:十三儿媳啊,你这自学医术也有好几个月了,朕听金娘子说你在妇人养身上颇有心得,甚至还给府上所有的侧福晋都送了养身的药丸,可有此事?兆佳氏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被点名提问,但还是起身行礼,回道:回皇阿玛,确有此事。
然后,兆佳氏便知道了,原来康熙问话不过是为了引出后面催生的话题:你这也太操心了,旁人的身体自有太医,你该好好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才是,争取新年也给朕传个好消息。
原来是嫌她还没给胤祥生儿育女啊!兆佳氏心里吐槽,这催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躲不开的话题,她还得谢恩,谢康熙的关怀。
兆佳氏脸上恭恭敬敬地谢了恩,坐下后却不再吃东西,只顾着嘉和吃。
一旁的胤祥见她虽然面上没什么,但刚刚明明吃得开心,现在却连口水都不再喝,明显是心情不好了。
遂轻声说道:月儿莫生气,这事在我不在你,往后我肯定加倍努力!兆佳氏没忍住隐晦地白了胤祥一眼,道:你说什么呢!孩子还在,大白天别乱说话!还加倍努力,做什么白日大梦呢!皇阿玛,这儿女啊都是缘分,想当初儿臣嫁给驸马时,别说半年了,那是一年多都不曾有孕,可如今您看,儿臣一年便得了俩,可见这缘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大公主起身说道,儿臣当日凶险,全靠十三弟妹的保胎药,您常说儿臣是福运深厚之人,但儿臣看,十三的这位福晋才是有福之人,不但有福还旺夫,十三自娶了亲后,人看着都比往日沉稳呢!大公主现在身怀六甲,当日猎场险些小产后,康熙便将大公主夫妻二人留在京城养胎,还发了话,就让大公主在京城诞下麟儿,免得回蒙古路中又出意外。
众人见大公主起身为兆佳氏说话,均不再多说什么,兆佳氏有没有福气他们不知道,大公主他们那是体会了足足二十年,谁惹她谁铁定倒霉,大过年的,还是别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大公主一直是康熙眼中的大功臣、大福星,这会儿见宝贝女儿听着个大肚子站起来说话,康熙哪里还想得到刚刚自己催生的事,连忙说道: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你站起来干什么,快快坐下吧!身怀六甲还不小心些,班迪,赶紧地扶着她坐下!皇阿玛您别担心,儿臣的身体儿臣自己知道,不过站一会儿没事的。
但还是靠着驸马的手坐下了。
兆佳氏朝大公主投去感激一眼,见大公主朝她温柔一笑,也跟着一笑,心里想着等她回府就再研制一些药丸,到时候好给大公主产后修复使用。
瓜尔佳氏在后面看着,手里的帕子都要被她绞烂了。
若是、若是她不是侧福晋,而是嫡福晋,那何有今日一幕,皇上肯定会嘉奖赏赐她,毕竟她马上就要给爷生第二个孩子了,可恨,她不是嫡福晋!过年总是最开心的,不论宫里还是民间,皆是一派欢喜景象。
过完年后,天气渐渐回暖,春天也悄然而至,兆佳氏又开始忙碌起来,田庄要安排播种,在种子方面她全部做了更换,每亩田均种了不同的种子,就为了实验出哪种稻米最适合京城的水土。
酒楼的菜肴也一直在研发中,这些都是下面人的事,但兆佳氏放心不下,市场都要过问,有时甚至会悄悄去民间观察同行的生意。
三月,她照例带着文月出去街上查看,却意外地发现曾经最豪华的酒楼九重天竟然关门了!更为震惊的是,她让周掌柜去查这件事,细查之后发现京城中这段时间关闭了好几家铺子,有胭脂铺,有米粮铺,有布庄,甚至还有钱庄,这些店铺做的生意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九阿哥胤禟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