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常哥见完面, 江心的心情也不太好,总觉得自己辜负了小常哥,她回去和霍一忠说了这件事, 大冬天的, 窝在丈夫的怀里, 夫妻两人旁边睡着孩子, 躺着说悄悄话。
霍一忠搂住她的腰:不要把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松口气。
这是他新学会和自己相处的方法,部队的训练成绩上不去,从前他会失眠整夜,现在都只能劝服自己, 要缓缓, 要多给大家一点时间。
江心幽幽叹口气,这才慢慢说服自己,她自觉能做的都做了,何况小常哥和她合作之前, 也没经手过这么大额的生意,只不过做起瘾头, 就不愿意撒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她去年发现这个渠道, 其实也不是本着长期做下去的打算, 而是为了缓解当时手头紧张的情况。
话是这么说, 可第二天一早起来,江心还是忍不住给杜国宾再写了一封信, 继续劝说他和小常哥接触, 试着了解这个人。
秋菜囤得差不了, 大家又开始陆续到镇上到市里去买些好东西,准备过冬,或者寄回老家去,所有的这些人中,都不包括刘娟刘嫂子,等郑团回来,她似乎才能放下圆圆,自己睡了个整觉。
那日刘娟来找了江心的麻烦,霍明霍岩有两天不和芳芳玩儿,可过了一阵儿,孩子们又没心没肺玩在一起了,江心对芳芳也没有生气,平日里有好吃的好玩儿的还会给她们姐妹留一份,见她头发乱了也还是帮着梳个头,刘娟这回倒是没有再找上门来,估计是真的顾不过来。
黄嫂子和苗嫂子两人对芳芳和圆圆依旧是和颜悦色的,大家都说,这都是郑婶子从前替他们家积攒下的好人缘,不然按刘娟的性格,哪个人愿意拿热脸去贴冷屁股。
江心白天接送孩子,管做饭,一周夜里去扫盲班上三个晚上的课,霍一忠每回都会去接她和孩子们,一家四口再往家走。
玉兰在她班上上课,不积极也不消极,处于中等的水平,和江心的预期差不多,两人没有任何互动,而其中最满意的就是后勤,工作顺利进行,没有人找麻烦就是最好的。
就在这样平静又平凡的日子中,家属村迎来了那一年的第一场小雪。
小雪当夜,霍一忠拿出一封信,是林秀写来的,和江心说:林秀想见见两个孩子,看看他们现在长什么样。
江心的心紧了一下,前阵子不是刚给她寄了相片吗?她抬眼看着在玩玩具,翻连环画的两个孩子,发现自己有些舍不得把孩子带过去,万一林秀想把孩子留下一个呢?她都没立场把孩子留下来。
霍一忠也有些懒洋洋的,靠在沙发上:我和她说,要见孩子,就自己坐火车来家属村见。
这话霍一忠可以说,江心就不能讲了,她最近学会了打毛衣,把霍明霍岩去年的旧毛衣拆了,买多了两团线,重新织过,两个孩子较之去年长高长胖了。
好一会儿江心都不愿意讲话,叫霍岩过来,给他比了肩宽,平头小伙子长大了些,看起来有些虎头虎头的意思,她现在都要抱不动霍岩了。
爸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市里?霍岩量完肩头尺寸,抱着江心撒娇,我们班的朱自刚去年和他叔叔去了市里,说市里比我们家属村好一百倍呢!江心放下手上的针织线,把他从自己怀里拉出来,捏他肉肉的小脸蛋:你还知道什么叫好了一百倍。
申城不好吗?不过说起来,也是时候要带两个小的出去一趟了。
妈,我也想出去玩儿。
我还想买一个新的文具盒。
霍明跑过来,和霍岩两个挤成一团,摇着江心的手撒娇。
这两个孩子都不敢对霍一忠提要求,对江心倒是要什么说什么,对着霍一忠,霍明还敢耍耍赖,霍岩就不敢造次,只要霍一忠在家,孩子们吵架都不敢大声。
江心都没想到自己家里竟养成了个严父慈母的氛围,有时候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问你爸去。
江心把这事儿推给霍一忠。
爸!霍明霍岩又挤到霍一忠腿上去,一左一右搂住他的脖子,咱们出去玩儿!霍一忠揽着两个可爱的小孩,眼前是相爱的妻子,享受这天伦之乐,想起林秀要求他把孩子送到老家的信,心里就有些疲累,他不懂为什么林秀总是这样理直气壮,这样任性,他没有立即答应霍明霍岩的要求,而是说:我再想想。
要算算家里现在的存款有多少,总不能老花江心赚的钱,他是男人,得负担起养家的责任。
等两个孩子睡着,霍一忠把炭火熄了一大半,让江心拿出存款来点了数,两人说好等两个孩子放寒假了,就带他们出去一趟,顺便在永源市买点儿好东西过年。
这几日天都有些阴天,小雪之后又下了几场雪,雪不大,但得撑伞或带笠帽,偶尔冷风吹得人脸疼,棉衣棉裤都拿了出来,江心那天把霍明霍岩和芳芳三人一起送到村小,到家的时候,雪慢慢停了下来,见自己家门口站了个人,走上前去,竟然是隔壁的郑龙,手上还抱着犯困的圆圆。
江心叫了人,打开门,让人进屋来:外头风大,进来喝杯热水,别吹着孩子。
圆圆没有郑婶子的悉心照料,短短两个月,那张红脸蛋都瘦下来了。
郑龙摆手,和她说:不进去了,我还得去上班。
小江,我想麻烦你帮忙看会儿圆圆,中午吃饭就过来接她。
江心觉得奇怪,平日白天刘娟不都带着她去上班的吗?但是家属村互相帮忙看孩子都是常态,可能郑团夫妻今天都不得闲,刘娟拉不下脸来请她帮忙,郑龙才自己过来的,她伸手把圆圆接过来:行,放我这里吧。
她吃过东西没有?没有的话,我这儿还有一小碗面条。
吃了个葱花饼,再让她吃点也行。
郑龙把自己的风雪帽戴上,朝圆圆挥手,让她听江婶婶的话,又对江心说,那就麻烦你了。
江心抱着圆圆进屋,逗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可爱又经逗,摸摸她的手脚,有点冷,又把面条热了,喂她吃下去,圆圆吃得满嘴是油,时不时往外蹦出几个字:好吃,婶婶。
婶婶可不好吃。
江心把她抱起来,拿出霍明霍岩的一些小玩具给她自己玩。
外头苗嫂子过来了,她刚去摘了最后一茬儿青菜,给江心家里也送来一把,见了圆圆在,拿了块糖,蹲下来逗她说话,努嘴对着郑家小院儿,悄声和江心说:早上黄嫂子告诉我,说他们夫妻吵架了,刘娟说郑团也要留在家带孩子,现在是男女平等的时代,不能光让她一个劳动妇女拘在家里。
要我说,她心也真狠,一早跑去医院上班,孩子就丢给郑团,什么都不管,郑团好歹也是个团长,最近他们大训,也够忙的了,何况圆圆才多大,话都说不清楚。
江心有些不可思议:不是说刘嫂子这两个孩子生得辛苦吗?怎么还对两个孩子这么冷淡呢?这人就是一心想要个儿子,想疯了。
一开始生了芳芳,还说是先开花后结果,结果第二胎圆圆又是个女儿,她本来怀孩子就难,圆圆出生后,人就有些混账了。
苗嫂子来得久,是知道一些情况的,孩子生下来她就不闻不问的,圆圆也就吃了她刘娟一顿奶,后头都是郑婶子抱着圆圆到处找奶喝的,说是郑婶子一手带大的两个孙女也不为过。
往日里不提这些,是因为已经过去了,郑婶子也在,大家都不愿意惹老人家不高兴,本来和这种拎不清的儿媳妇住在一起就够闹心的了,邻居们都心疼她,也不往她心窝子里戳。
我看郑团也没有非要个儿子的意思,她怎么就这么执着呢?江心问苗嫂子,长相老成严肃的郑团偶尔也会逗逗霍岩,就是单纯逗孩子,没有眼热人家家里的儿子。
说来也是可怜。
苗嫂子又说起刘娟的娘家,原来刘娟家里有好几个姐妹,就是没有儿子,在她们老家,家里没有儿子等于就没有了根,她亲爹恨自己没有个儿子传宗接代,对刘娟的老娘和几个女儿动辄打骂,没有一天好脸色的,弄得刘娟和她几个姐妹都憋着劲儿,非得生儿子不可。
何况郑团是他们老郑家最有出息的一个,其他兄弟窝在老家务农,个个都生了儿子,就他没有,刘娟心里有个坎儿,就总想自己也生一个,对丈夫有交代,在妯娌之间也能抬起头来说话。
江心听了苗嫂子的这些话,倒是有几分同情刘娟,成人后的种种行为在幼年期都有迹可循,她只是用自己的经历去揣度别人的想法,就有些走火入魔了,可想到这人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冷淡,还容不得别人对她两个女儿好,又有些恨铁不成钢,自己和丈夫会掰扯男女平等,可到了这些事情上又分不清什么是真的平等,果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知道了这些前因后果,江心反而对芳芳圆圆姐妹倒是多了几分怜爱,摊上这样的妈,难怪附近住的几个嫂子都对这两个小女孩儿好。
中午下学,芳芳和霍明霍岩先回来,郑团和霍一忠后脚到的,郑团接了两个孩子回家,家里还是冷锅冷灶的,刘娟中午也没回家做饭,看着郑龙萧瑟的背影,霍一忠这个不爱说人长短的大男人都念叨了两句。
江心倒是说:我看郑婶子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郑婶子心疼儿子孙女,总会为了他们屈服的。
霍一忠也不说话了,自觉去烧火做饭,等吃饭的时候,又听到郑家小院儿传来刘娟进门的声音,厨房里摔摔打打的,圆圆的哭声传了出来。
有嫂子估计看不过眼,隔墙喊了一句,让芳芳圆圆上他们家吃饭去。
只有郑龙回了句不用麻烦嫂子了。
江心把两个在听热闹的孩子的头给拧回来:好好吃饭。
妈,芳芳姐姐真可怜,她说她每天都吃不饱饭,想郑奶奶了。
霍明一副人小鬼大的模样摇头,仗着自己读过十几本连环画,开始熟练运用各种形容词,把霍岩也带得有些以讹传讹起来。
江心看了对面刚升起炊烟的厨房一眼,默默地留了个馒头,估计下午圆圆还会来他们家寄住,当是报答郑婶子第一日对她伸出友好的橄榄枝,这报答就用在她孙女身上吧。
下午霍一忠回去上班,江心还在家等着郑团把孩子抱过来呢,芳芳在外头喊霍明霍岩去上学,江心好奇,出去问她:圆圆呢?江婶婶,我妈带妹妹去上班儿了。
芳芳说话时呼出白气,仰着头答大人的话。
江心扬扬眉,竟然是这样,看来中午还是吵出了个结果的,于是就没再多打听,送他们上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