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2025-04-03 04:40:10

江心怎么也没想到江家人的反应这么大, 这么几年,她作为江欣的身份继续生活,家里人对她假以辞色, 凡事体谅她, 甚至当知道她决定不再要孩子的时候, 江母咀嚼了一番也还是接受了。

收到江淮的这个电报, 江心的第一反应是着急,想解释,难受得想和他们讲清楚自己的打算,等急完之后,过一阵又有些气郁, 她是独立的成年人, 已经结婚有自己的家庭,这本来就该是她决定的事情,她可以为此负责,无需对谁解释, 为何家里人要过多干涉,说谁让谁失望这种令人难受的话。

收到电报的那日, 江心一整天都没打起精神来,恹恹地躺在家里二楼的摇椅上,睁眼看着外头的雪慢慢落下, 北风一吹, 散落在地上, 又是狼藉一片,她的心情如同外头的天气一般阴郁, 话都不想说。

霍一忠回来后, 见她情绪不高, 转头看到桌上的电报和信件,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把她搂在怀里:先吃点东西,冬天一顿不吃就冻得慌。

心里却又觉得江家人实在太纵容江心,一有事情,第一反应是想着别人的原因,从未往她身上想,这样强力支持她爱护她,生怕她受一点委屈,好在心心性子没有被纵坏,说起来,也是比他要幸运得多。

江心这才站起来,和他下楼做饭。

人的心思就是这样奇怪,江心对江淮的电报郁闷了一下午,自己在厨房做饭,等动起来的时候,又开始反省自己在中间的行为,这一反思,江心发现自己傲慢的毛病又犯了。

刚开始来家属村,她一心想过舒适的田园生活,在这个低调老旧的村里改建了自己家的房子,花了大钱大力气,引起许多不必要的流言和争议,被人指指点点,阴差阳错和玉兰吵架后爆发出来,认清自己的处镜,放低姿态,一日比一日收敛,这才慢慢融入这个环境中,过了两三年好日子。

现在也是,她仗着自己曾经读过不错的学校,学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还知道未来的政策走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知道若是自己下决心去考试,总有办法上个不错的学校,诚然,舍不得霍一忠和孩子是个最大的因素,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傲慢和自以为是,偏偏这种自大对江家人有极大的影响,她所思所想所为,均是从江心的角度出发,却没有考虑过江欣的境地。

何况后面几十年,不论是文化、财富,思想流动,整个国家的社会规则其实都是由这几届的大学生们修改、制定、完善起来,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各个工作岗位,对后面几代人的影响极大,江心问自己,难道真的不想参与到这场时代大变革中去吗?江心顿住了,她对生活的野心和雄心也逐渐苏醒,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这才是她该做的选择。

另外江家父母本身就担心她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费心费力养大霍明霍岩,万一后头吃力不讨好,再没有个稳定工作和收入,那不是让父母兄长们操心得夜里都睡不着吗?吃饭的时候,她就缓过来了,决定明天给家里人写信,解释清楚自己的打算,现在雪大风大,邮递员十天半月来一次,早上下午很不定时,得早点把信寄出去,江家人一直厚待她,不能让家人做无端揣测和担忧。

睡觉前,霍一忠和她说这件事,江心很诚恳地说了自己的打算,她只是今年不参考,并不是一直不去考。

霍一忠和她挤在同一床毯子里,给她暖手暖脚,问:要我一起回信吗?他总也该为自己澄清,不是不想江心离开,是现在大家对未来有顾虑,才不敢轻易下决定。

如果霍一忠调动了,江心去上学,孩子不论跟着谁,对他们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动,何况异地夫妻,不沟通不见面,问题只会层出不穷。

江心本来想说自己回信就好,想想这是他们家庭的共同决定,又点头:这回是我任性了。

难得见她这样消极,霍一忠这个做丈夫的又把人搂紧些,给她一点支持,又低声说:裁军的消息估计再过一年就要公布了,今天内部发了文章,提出目前国家不需要养太多兵力,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过不会一下子来得太猛,而是缓慢渗透。

姚政委猜测,这件事其实已经在慢慢进行了。

江心立即坐直,看着他,可霍一忠的表情已经不似前阵子慌乱了,他终于是慢慢接受了这个既定的事实,不止他,姚聪和几个团长怕也是各自有了打算。

别怕,我是有职级在身上的,真要转业回去,也有工作能养家。

霍一忠让她稍安勿躁,不过我的户籍和档案所在地是在西南,不是在延锋,如果真要转回去,那就只能去西南了。

当初夫人做主,让方秘书给他和另外几个人把户籍全落在了西南的某个小城市,他若是要办事,也得回到西南去。

江心却偷笑出来,不回长水县更好,她巴不得,霍一忠如果真回了延锋市,霍家的人估计三天两头要上他们家打秋风,以后光是应付这波亲戚她就能烦死。

那不急,等通知。

江心稳稳当当地靠在他胸口,嘴角的笑意没落下去过。

霍一忠看着怀里小女人小人得志的模样,也笑了,他和林秀当初离婚,就是因为常年不在一起,而且父母兄嫂刻薄,让林秀不顾一切想离开,撇下孩子也要走。

经历使人成长,霍一忠不能让重复的错误再一次碾压在自己的人生和家庭上。

等到了提笔回信给家里的时候,江心停停写写,写了一整日才写了半页纸,还是有情绪在作怪,她就是想完全自主地应付自己人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可又得抑制住自己不能太过放任。

霍一忠则是老老实实写了好多,前因后果写得清清楚楚,跟汇报工作一样,丁是丁,卯是卯,还检查了好几遍,确保完全解释明白才装进信封里。

给新庆的解释信寄回去,又听到大家说要开始填志愿了。

所有考生都估分开始填志愿,江心等得着急啊,又托人特意发了电报回去给江淮,让他随时保持联络。

而霍一忠则说:如果江淮考上了,咱们就从存款里拿出一百元,作为他新学期的生活费用。

大学免学费,但个人花费还是不能少的。

江心看自己丈夫一眼,这还差不多,但嘴里又要说:小哥是个单身汉,前两年卖货的钱一直没花,又无家累,说不定比我们家还富裕,这个不用担心他。

做妹夫的一点心意。

霍一忠可不敢说算了,他是女婿,也是妹婿,该表的态还是要说的,何况江河江淮对他两个孩子都好,做人得知恩图报。

到了十二月底放榜,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看命运之手会把自己拨弄到哪一边去。

江淮气小妹不去参考,一码归一码,但问到他高考结果,电报倒是很快就来了,出乎江心和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去申城,也没有去印象极好的羊城,甚至江心给他列举了一堆专业,他都没有考虑,而是选择了江城那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学,且报的是哲学专业。

江心捧着这张沾了雪水的电报愣了半天,她想破脑袋都没想到,江淮的专业竟会落在哲学上。

但电报对信息的传递功能就是纸短情长,江淮也只是告诉了她这个结果,没有说为什么。

等霍一忠回来,他比江心更懵懂,哲学要学什么?但看到江淮顺利录取,她就放心了,哲学就哲学吧,那所大学从过去到未来都是大名鼎鼎的,能考进去的人都不会太差,至少江淮的人生已经有了个不错的开头。

炊事班的人受邮递员只托,给家属村带信件和电报,林秀的电报就是他们带回来的,她也考上了大学,填的正是她三哥和何知云从前读过的首都师范,依然是师范专业,家中久无喜事,哥嫂给她摆了一桌酒庆贺,电报短短两句,说尽了林秀的春风得意。

江心由衷地为她开心,把这个消息告诉霍明霍岩和霍一忠。

霍一忠撇嘴,他和林秀相处不多,但对这个前妻的品行有两分了解:等着吧,迟早尾巴要翘起来。

江心好笑地看他一眼:你怎么就见不得人好?霍一忠挠她痒痒:你怎么还帮她呢?江心躲着他,笑嘻嘻地倒在他怀里,两人亲了一阵,这才气喘吁吁地说:帮你帮你,当然帮你!两人又说好,过年前去镇上给江淮打电话,再给他汇一百块钱,当做是他们夫妻的贺礼,但对于林秀,他们就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恭喜而已。

姚忆苦的分数不低,也不是没考上,只是没考上姚聪从前上的大学,于是就放弃入读录取的这间,准备明年再考,特意发电报回家,说不回家属村过年了,要好好复习,但是姚思甜会回去一趟。

紧赶慢赶,江家人和江淮的回信终是在年前送到了江心的手上,江家人虽然还是不满意江心没有去参加考试,但对于霍一忠这个女婿诚恳的解释,还有幺女的顾虑也表示了理解,只是一再提醒她,等霍一忠稳定下来,就算是暂时分开四年,她也得去上学读书。

而江淮单独给她写了信,谢过霍大哥和小妹寄去的贺礼,信里说,他和侯三大狗三人中,竟是大狗考的分数最高,他去了华南最好的大学读医科,侯三坚持去了申城,而他自己则是想时不时就回家和父母家人团聚,思来想去还是报了江城的大学,江城和新庆之间,火车一天一夜就能到达,小妹已经远去了东北,他是父母的幺儿,兄嫂有两个太小的孩子要照顾,总有不能顾及到的地方,他不能离家太远。

至于为什么选择哲学这个专业?江淮说,他对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有许多的好奇,不知道这世间的万物是怎么运转的,书上说哲学有思辨思想,可以教人认识一切,他想去看看。

小妹,你放心吧,我不会一直思考,我还会行动。

我特意去学校问过了,学校的老师说学生们可以跨专业听课,我会把自己沉浸在大学生活里。

小妹,就此搁笔,我内心真是充满了快活!这是江淮来信的结尾。

江心也被这封信里充满了朝气的快乐所感动,抹了抹眼角,那个曾经骑着自行车乱晃的城市黑户小伙子,一遇到联防队就到处躲避,家里没地方给他睡觉,他只好每天出去找地方睡,可经历了这几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新目标,有了自己想奋斗的方向。

哲学,思辨,去了解这个世界和世上的人,真好,真纯粹。

......江心今年没有多余的油票,只好和几个嫂子合起来买了点油,各家炸了点丸子和果子,解解馋。

大柱去年没有做牛肉干,今年底风大,利于晾干牛肉,他又悄悄做了些,继续找老主顾江嫂子,霍一忠刚好发了过年津贴,江心就都花了进去,买了二十斤,自己吃,给娘家寄回去,今年还要给霍大姐也寄一些。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状态,除了老鲁仍在省城养病,何知云陪伴,高奇功暂代师长职责,姚聪一如既往地忙碌,姚思甜这次回来吃住都在霍一忠家里,写完作业练了字,就带着两个弟妹疯玩,等着过年。

除夕那日早晨,下了1977年最后一场雪,孩子们自己写了对联贴在门上,江心照例去屯里找做灯笼的老师傅织了两个竹篾灯笼,糊上红纸,今年她还学会了简单的剪纸,房间门上贴着她蹩脚的手艺。

霍一忠杀鸡剁肉,江心在厨房也忙个不停,孩子们窜进窜出,偶尔有一两个大声的炮仗响起,到处都是欢天喜地过年的气氛。

年味重,年味重,就是一家人都在一起,谷满粮仓,大人和孩子都欢喜。

去年的这个时候,霍一忠和江心因为回老家看他老娘的事而闹了几句嘴,后来霍家人要了几回钱,竟还说要把霍真送到东北跟着这个叔叔,霍一忠拒绝了,就算是年节给钱和票,给起来也有几分心灰意懒,倒是和大姐一家往来密切了许多。

江心把两个鸡腿夹给霍明霍岩:新的一年,快高长大!我要长高长大,跟妈穿一样的裙子!霍明身上穿着江心新织的红色毛衣,苗嫂子帮忙用白线在衣服前面勾了两只胖嘟嘟的小狗,红白相间,喜庆又可爱。

林秀今年过年没有寄衣服过来,寄了三块钱,让江心帮忙买两块布做两条裤子,江心拿着那三块钱有些好笑,现在哪里的布不要票,想了想还是把钱放到霍明的存钱信封里去,自己去扯了新布给孩子们做新衣。

妈,我大口吃鸡腿,是不是就能和爸长得一样高!霍岩和思甜哥哥坐在一起,吃得一手一嘴都是油光。

对,要多吃青菜,不能挑食。

还要听爸爸的话,早上起来跑步锻炼。

江心拿着帕子给他擦掉嘴角的油,又顺手给姚思甜夹了两块鸡翅膀,思甜还有一年就高考,要展翅高飞。

把你哥那块也一起吃了。

姚思甜笑起来,小伙子现在长得比姚聪高,在外头还算稳重,一进到霍家小院儿又像刚认识时那样,什么长大成熟都不顾了,这么大个人还和霍明霍岩两个小土豆斗嘴。

收拾了碗筷,霍一忠和江心带着三个孩子到处去窜门,跟战友和邻居们说恭贺新禧,收了一些红包,又发了一些红包,家属村喜气洋洋的。

家属村去参加高考的有七八个,只有两个考上了,一个去市里,一个去省城,其他的都落榜了,考上的那两家人今年合伙买了烟花,在篮球场放了好久,新的春天又要来了!晚上回到家,霍一忠主动问江心: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愿望?江心想了想,说:还是希望家里人都在一起,平安健康。

想想又补充道,希望你能尽快把工作的事情定下来,我们不必再有其他的猜测和等待。

霍一忠把她搂得紧紧的:一定都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