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2025-04-03 04:41:26

新年后, 雨下得越来越大了。

从绵绵细雨到天空中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在地面溅出水花只不过短短几天时间。

海边城市传来的影像显示已经被淹了,还好撤离及时,几乎所有人都撤到地下城, 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地方,部分人不愿意离开,自己家楼层也还算高,自觉囤积了足够的食物和水, 不想去地下城,也没有强求,毕竟地下城能容纳的人口终究是有限的。

能自己解决的不去也没什么。

内陆城市也开始积水, 整个城市仿若空城, 外面已经没有了人的行迹,道路上只有两边的路灯屹立不倒, 停车位上整齐停放着一辆辆汽车。

花园小区13单元一楼的一户, 房间里的灯光还亮着。

李红红有点烦躁, 之前就想先去地下城的, 钱亮就是不愿意去。

咱们这边又没被淹过, 怕什么。

男人满不在乎。

就算一直下雨, 也有下水道排水,何况咱们小区地势高, 不会淹的, 你看那么多人也没走呢,走的都是本身就经常被淹的那些地方住的人。

他自信满满。

她不明白为什么他就是看不清形式。

但是李红红暂时也没办法下定决心,心里抱着希冀, 万一呢, 万一没事呢, 她有些犹豫的想着, 接连不断的暴雨让她心里不安。

家里的吃的倒是还有,高温的时候因为住在一楼自带地下室,加上社区发放了物资,他们过得也还算不错,就是太无聊了。

后来降温之后李红红就带上推车去了超市采购,他们小区门口就是一个大型商超,附近生活相当便利。

房子是前年结婚的时候买的,当时犹豫了很久要不要买一楼,觉得潮湿,容易没有阳光,而且地下室有些鸡肋,感觉一般只能放杂物。

后来在钱亮的坚持下还是买了,他觉得一楼方便老人,而且地下室也不贵,正因为买了地下室的明智之举才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

下雨而已,能和高温比吗?他不认为会有什么问题。

王月菊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一贯听儿子的,也就劝儿媳亮亮既然说了不会有事,你心就放肚子了吧,啊。

看着年迈的婆婆,李红红也不好说些什么。

她是真的心里慌慌的,万一一直下雨,排水跟不上,会怎么样?他们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本来就不算好,之前也出现过被淹的情况,只是没有到他们小区,但是上班的必经之路是被淹过的,离这里也不算远。

家里虽然准备了不少吃的,还做了腌菜,水也买了,但是一旦出问题了这些都来不及拿上。

用国家不会不管他们的新年支撑着自己,李红红没再继续劝说,进厨房做饭去了。

钱亮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王月菊巍颤颤坐在一旁亮亮啊,妈信你,你也要想好啊,这天确实不太对劲啊。

虽然对着儿媳的时候表现得很是很相信自己的儿子,但是老人心里也有些不安,这么大的雨相当少见。

记忆中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大雨还是在她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这个城市几乎全都被淹了,田地,家畜,房子,人,都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不堪一击,现在这些年城市发展好了,很少出现当时的状况了,王月菊对这次的雨一开始也就没想起来。

等想起来之后心里就有些发憷。

万一真的淹了可怎么办呢?但她也只能听儿子的,丈夫死了以后这个家就一直是儿子做主。

没事妈,我准备了很多东西,地下城住进去多难受啊。

咱们这边也从来没淹过。

钱亮耐心的解释。

我还买了个充气艇,万一出问题了,也能走,而且可以打电话找人来接去,我都打听过了。

虽然还是有些不安,到底是被儿子安抚住了。

像李红红一家的不在少数。

不觉得真的会出问题,在国内有政府管着,能在自己家待着就不去受委屈......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

天上还在下着雨,这场大雨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会停下,从新年之前的绵绵细雨到现在的瓢泼大雨不过一个月,并且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不仅仅是国内,国外也笼罩在雨幕当中。

虽然有过提示,但真正听进去付诸行动的国家不多。

海平面已经升高了足足五米多,这个速度还在加快。

地下城的地下部分已经封闭了起来,只有一个通道可以打开接纳外来的人口。

一旦积水超过一定高度,这座大楼就会切切实实的封闭起来,到时候只能从没被淹没楼层的入口进入,再从内部电梯下到地下城去。

也正是因此,实验组在建造的时候就进行了分割,外面一侧留有开口,剩余的部分则是整个实验所,中间用高强度材料分割开。

避免了被人误闯的可能性。

*身处地下四层的张宁宁一家并没有觉得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比起高温的时候昼夜颠倒做事,在地下城的日子就显得过于无聊了。

张海生选择了去做电工的工作,整个地下城的运作不可能全部靠政府来,最近招聘了不少人。

周慧茹也找了个清闲的工作,收入不高,主要是能打发时间,他们一家三口现在每天早上带上狗绳把四只带去小花园遛一遛,早上人少,加上报备过了出来也没什么。

空间里撒欢其实更好,但是长此以往别人只会觉得奇怪,你们家养了四只狗却从来没见过遛狗。

现在每天早上没什么人的时候带出去,偶尔遇到人了也不靠近,只给别人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象,遛完狗之后回家吃早饭然后去上班,每天做早饭的人换着来,另外两个人一人牵着两只绕着花园转一转,这种运动量显然不够,所以张宁宁会在上班之前把他们放到空间里,家里很安全不会有人能进去。

张海生的工作是早上八点半,到处巡查有没有什么地方有问题,中午就在食堂吃工作餐,两荤一素一汤,福利很是不错,周慧茹和张宁宁是九点,时间相对宽裕一些,中午也是可以去食堂吃,自己带饭也不是不想,但是既然食堂好吃,就懒得做了。

家里对于食材的需求大大减少,张宁宁也就每次把放了有段时间的空间产物卖掉换成金币,新鲜的留下。

一切处理完了张宁宁就穿戴整齐去上班了。

她的工作地点在四层外围的田地,距离自己家有一段距离,走路需要大约二十多分钟,也算是锻炼自己了。

等到了之后先去拿工具,前段时间播种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在就是每天记录观察,如果有早期症状提前处理以免发生病虫害。

一起工作的人当中很少见到年轻人,张宁宁是个例外。

杨姐看她来了就笑了小张来了啊,昨天多谢你了。

杨姐在这边工作的时间比张宁宁要早一些,本身是家属跟着一起过来的,为人爽朗热情,昨天因为请了假家里有事不在,她所负责的地方就拜托给了张宁宁。

最近工作也并不繁琐,比较轻松,而且这都和薪资福利挂钩,张宁宁也就答应了。

没想到会发现蚜虫。

寻找蚜虫的天敌来进行防治也不是不行,但是相较而言速度没那么快,而且现在要准备也不太容易,张宁宁当机立断选择了农药,用药物防治的方法来进行治理。

百分之五十的马拉松乳剂一千倍液调出之后就用了上去,处理过后对蚜虫的影响进行了记录,同时把农药效果一起写了上去。

这种情况都需要和分管领导报告,蚜虫作为典型害虫,一旦出现就不是小事,需要着重对待。

如果田地里出现了,那么花园里说不定也已经有了蚜虫的踪迹,要早做打算。

吴竹松收到报告之后就赶忙过来了,本来还在和人商量事情,没想到会出现蚜虫。

蚜虫是蓝星上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一旦出现往往就会给农民带来极大损失。

按理说地下城较为封闭不应该有它们的存在,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这种刺激太过了。

幸好发现的及时,补救措施得当,赶到现场看了看,处理手法没得说,他们更专业的来了也就是这样了。

事不宜迟,通知负责花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农药处理,对树木的枝干涂上白色颜料,花朵上处理的需要更加细致一些,是个考验耐心的事情。

果不其然发现了许多被咬过的痕迹,全都剪下来进行统一烧毁,对于娇嫩的花朵上少量的蚜虫则用毛刷一遍遍清理,如果是种在盆里的就可以直接拿起来冲洗了,但是种在地里的就只能慢慢处理。

忙了一天,张宁宁回到家也仔细的检察了自家种植的作物,发现整体长势相当不错,也不存在被害虫爬过的痕迹,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

所以今天得知的时候杨姐相当的感谢张宁宁,不然自己负责的那片问题就大了,毕竟早发现才能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