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那些农人们将这些田里的稻子一一收割, 进行统一晾晒之后,再用传统的连枷进行脱谷, 等所有的稻子都脱好粒, 一并运至专门储存的谷仓中,那里自然有小吏负责统计称重。
原本收获的这几日,自有下面的官吏农民们负责, 他们只需等待结果就是,宋司他们自然是不必亲自前来的。
但是这样重要的收获日子, 谁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动之情,好好地安静待在府衙里呢?因此这两日, 大家都没了心思做别的事, 一个个都跑到自己负责的农田那观察着情况,看着来来回回的农人们一车接着一车地, 将收获来的稻谷运送到谷仓去。
这些人一个个都累得大汗淋漓的, 但是谁都没有喊累,反倒是双眼冒光地看着从自己手上运送出去的, 那些装的满满的粮车, 一个个仿佛都能再继续干上三天三夜,也不停歇。
这些农民世世代代都弯着身子在农田里乞食,每年都盼着天公作美,能让他们有个好收成, 若是一旦碰上个什么灾年, 那他们一年的活, 就都白干了。
他们不祈求更多,只希望田里的粮食能正常收获, 若是哪年收成多了一成半成的, 那都是要感谢上苍, 焚香烧纸的。
可他们从未像这次这样,见过这些土地上居然能长出这么多稻谷,多得让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梦中,才能种出这么多粮食来。
虽然最后还没有称量出个结果来,现在还在收获的过程中,但是他们也能大致猜测到,这些从国师那里得来的仙种,最后收获的稻谷,起码比他们平常时日收获的那些,还要翻上个好几番。
他们每年种的稻子可以成熟两次,如今仅仅只是这一回的收成,就抵得上他们几年的收成了。
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激动万分呢?若是他们日后也能继续种着这些稻谷,那么即便是遇上了荒年,收获的粮食也能够他们吃的了。
收获的这几日里,几名农人在睡觉的时候都激动得睡不着,开始聊起天来。
要是咱们以后也能种上这些稻子,那是不是大家都能吃饱饭了?其他人也畅想着未来富足的日子,他们都是此地的庄户,无地少地,只能依附于主家,向主家租借土地耕种。
因而他们既要向主家交租,又要为官府缴纳正税,即使当朝赋税不算严苛,但是这样两头缴纳下来,最后他们手中剩余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了。
即便他们手里种出了许多粮食,但最终,他们全家也只能勉强落个温饱而已。
如今见到产出了这么多粮食,他们也不由得心神摇曳。
若真能种上这样的粮食,即便最后只能留个十之一二,或是再少些,也能让他们全家都填饱肚子了,甚至还能有余粮卖出去,赚些钱回来。
一个年纪长一些,头发还有些许花白的农户,却是冷哼一声,一个个想得倒是挺好。
先不说这样的仙种,能不能让我们这些庄稼汉来种。
这话一下子让一些人也心虚起来,毕竟在他们来看,这样的东西确实是仙家之物,肯定是会供给那些达官贵人的,怎么会轻易就能到他们手上的。
再者说,粮食多了这么许多,难道赋税就不会增加了吗?那些官老爷可不是什么善心人,容得了你们手里有那么多粮食?这人态度冷冰冰的,说的话也并不好听,但是这倒一下子把这些心头火热的人,一下子都打醒了。
是啊,即便当朝已经算是太平时节了,但是什么时候都是有贪官污吏的,可见不得他们能留下那么多粮食,肯定要想方设法从他们手中挖去的。
他们也一下子想起了这个中年男人的来历,这人家中本有几十亩良田,结果被人看中,硬要以极低的价格强买下来,那样的价格几乎和明抢没什么区别了。
他们一家自然是不愿意的,毕竟农民们的根就在于田,若是没有了那些田地,他们又要如何谋生呢?只是却没料到,那人与当地的官员沾亲带故,见强买不成,便使了手段,哄了他家儿子去赌钱,最后拿着那欠条,硬是要让他们把良田交出来,使他们还反欠了几十两银子。
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农户,入官衙求告无门之后,最后也只能不得已将良田交出去。
没了土地,他们也只能寻了主家,从他们手中租得田地,才能继续耕作下去。
即便这户主家心地不错,收的租子并不算高,但是还是比不上往日耕作自家田地来的轻松,一面又要交租税,一面又要交田税。
他一家五口人,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因而他对那些官吏自然是没有什么信任可言的,即使如今亲眼见到了那些一车车的粮食,他也不觉得这些粮食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左右这些都是要上交给那些贵人的,他们可没有这个福分。
这话一下子让大家原本雀跃的心情都平静了下来,是啊,即便他们真能好运,得到那些仙种,但是那些赋税真能不继续增加吗?可真是如此,那他们种再多的粮食,也没办法填饱肚子呀。
虽则如此,但是一些人心中还是满怀着期盼,或许这回真的就是老天开眼,派了仙人送粮,就是来让他们能吃饱饭的呢。
就算不是真的,让他们做做梦,脑子里想一想,也不成吗?房间里沉寂了下去,再没有人开口了。
虽然被狠狠打击了一番,但是第二日,这些人还是依旧热火朝天地收割晾晒着稻谷,自豪地看着一车车运走的粮食。
虽然这些稻谷也有那些农官们的功劳,但是大部分时候,庄稼可都是他们伺候的,这些可都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
即便知道这些粮食今后并不属于自己,但他们还是不由得产生了强烈的满足和自豪之情。
宋司和秦定这些农官们,开始时还在农田旁,看着那些稻谷,一个个都激动的涨红了脸。
秦定家中向来不缺银钱,也不缺粮食,往日里他从不觉得这些东西看上去竟如此耀眼,他甚至还极为挑食,每日的饭食从未吃完过,有些时候没什么胃口,甚至直接让人撤了下去。
如今随着师傅花费了这么多时日,现在才亲眼见到这些稻谷丰收,这么久的这段时间以来的亲眼所见,见到那些农人们每日都辛辛苦苦地除草打虫,小心翼翼地侍应庄稼,这让他终于觉得,这些粮食实在是珍贵无比,耗费了这么多人的心力才最终收获。
宋司倒是镇定得多,不过见他脚步不停直接前往粮仓那边,便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并不像面上来的这样平静。
如今大部分的稻谷都已经收了上来,按照记录称量的官吏所说,这些田地里即便是最为贫瘠,产量最低的,亩产也能有十一二石。
更不必说那些本就是肥沃良田,又有人精心伺候的了,目前来看,最高的亩产产量甚至能达到十六石。
而那些在水田里养着鱼或是养了些鸭子的田地,与寻常相比,产量确实是高了些。
虽然不多,但是既能种田,又能收获鱼鸭,如此一举两得,省了不少功夫,也已经让众人十分惊喜了。
负责记录称量的那些小吏们,最初甚至惊讶得落不下笔,都搁下了手中的纸笔,亲自上前查看了一番,他们才能相信,居然真的能有如此仙种,种出比寻常稻谷翻了七八倍的产量。
再后来,见到那一田更比一田高的产量,他们也已经不再是最初那般惊讶到失态的样子,可以镇定落笔了。
最终所有的稻谷全都统计入库之后,宋司带着自己专门挑出来的结了二十几个分穗的嘉禾,亲自去了皇宫禀报此事。
皇宫里也有一片专门开垦出来的农田用于种植这个稻种,因此收获之后,宫中自然有人马不停蹄的前去禀报。
在听得宫中那些产出来的稻谷也有十二石之多,这让这些日子以来有些黯然神伤的宣文帝,也不禁精神抖擞。
原本在听得国师所言之后,他们只想着,这些稻谷能有个七八石,便已经足够让人心满意足了。
没有想到竟然能出乎他们的意料,比他们预估的还要高上许多。
而在听得宋司的汇报,亲眼见到了竟有二十多穗的嘉禾,并且了解到种下的这些稻谷,最高的亩产甚至能达到十六石。
这让宣文帝都不禁抚胸,才能勉强压下心中激动的心绪。
好!好啊!他不禁拍桌感慨着。
前朝曾有一茎九穗的嘉禾,如此便已经是祥瑞之兆了。
可如今田中遍是九穗,甚至最多还能有二十多穗,岂不遍地都是祥瑞了?宣文帝都恨不得立刻让人做上一篇文章,发下告示,告知天下。
宫中的下人们也议论纷纷,个个都好似听说了什么大消息一般,私底下偷偷摸摸的谈论着此事。
有些亲自收粮食的太监们,还偷偷昧下了一小捧,装在小瓶子里,同那位国师大人的雕像一起日日供奉着,希望这能保佑他们吃饱穿暖,平平安安。
第二日,朝堂上的众位官员,也一边听着宋司的禀报,一边纷纷传看着那些嘉禾,心中也大为惊诧。
即便他们听说过国师所言,此乃能产十石的粮种,但毕竟未曾亲眼见过,还是难以置信。
如今听得农署官仔仔细细汇报了各处收获情况,收成平均下来也有十四石之多,这令在场众人都不由得惊叹连连。
竟能有寻常收成七倍之多,不愧是国师拿出来的东西,果真是天赐仙种啊。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