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岁岁有松筠 >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五章

2025-04-03 04:42:09

俞知岁立刻探头去看到底谁在笑话自己。

温医生, 你不去给选手打分,在这里干嘛?见到是温见琛,她立刻问道。

温见琛笑眯眯地解释:路过,杨院长让我带你们过去他那里。

他们跟着温见琛去了杨静诚那边, 温见琛很快就回自己负责打分的赛区, 俞知岁看了一会儿面前的外科缝合就坐不住了, 悄悄起身四处溜达。

别人也不认识她,只以为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中途还被一位老师派了工作。

那位同学, 来,帮忙把这个打分册拿给心肺复苏组的评委老师。

俞知岁一愣, 反手指着自己鼻子, 震惊道:……我、我吗?那老师啧了声,对,就是你,快点啊!小小年纪怎么这么不机灵?!俞知岁想怼回去, 可是人家又说她小小年纪, 她自动将这转化成夸奖, 一时间也没这么想怼人了。

于是她过去接过东西, 然后抓住过路的一个真·学生, 问到了心肺复苏的比赛区域在哪儿, 然后就过去了。

结果不出意外的又见到温见琛,她连忙凑过去问道:我问一下, 要是我把你们杨静诚院长搞定了, 有机会进你们医院么?温见琛嘴角一抽, 没来得及说话, 旁边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什么?居然要对杨静诚教授使美人计?还这么明目张胆地说出来?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真是礼崩乐坏!温见琛连忙装作没听见似的提高声音道:凭你老公跟杨院长的关系, 你搞定他应该不难,让杨院再帮你们在老大那儿敲敲边鼓,再配合上你们财大气粗的赞助大法,应该问题不大。

俞知岁听了连连点头,比了个OK的手势,又说:我老公晚上请刘主任他们吃饭,你也一起来?温见琛摇摇头,不了,我晚上得回家去,看看我们家老头老太太。

温洛庄园?俞知岁问道。

见他点头说是,她就道:帮我给两老带好,我先走了,不打扰你工作。

小声地跟温见琛聊了几句,俞知岁就微微猫着腰火速离开,又回到了严松筠身边。

她走了以后,温见琛旁边的一位同事问道:哎,谁啊?温见琛抬抬下巴,示意对方看墙上挂着的横幅,赞助商妈妈。

同事:?温见琛耐心解释道:爸爸的老婆叫妈妈,有什么不对吗?同事:……技能比赛对于俞知岁来说很无聊,但对于严松筠来说,就像乒乓球的球迷在看世锦赛,还得是资深球迷看门道那种。

如鱼得水,非常享受。

他甚至跟刘集回忆起自己当年毕业考时抽到的就是外科缝合,其实做得不够好,但监考老师很和气,不仅没批评我,还给我做了示范。

刘集问他记不记得是哪位老师,他说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位老师当时已经怀孕,挺着大肚子在监考,算算时间宝宝都已经五六岁了。

时间过得快,十年八年都是一眨眼的事。

刘集笑道,一不小心就过去了,现在看这些学生,跟看自己孩子差不多。

俞知岁耳边飘过他们的对话,特地认真看了一下场地中央的参赛同学。

就……毫无感觉哈,对他们很难生出什么看小孩的感情,大概是她还太年轻了。

今天的比赛下午五点就结束,后面几天还有赛程,但严松筠和俞知岁都不用看了。

总算是到了俞知岁喜欢的环节,去吃饭。

去哪儿吃啊?不会是去丽景皇宫那么省事吧?她挽着严松筠的手脚步轻快得都要蹦起来了。

严松筠笑着温声答道:去上次我跟说过的,像农家乐的那家。

俞知岁眼睛一亮,很远吗?一般,在青浦区边上,和隔壁市的交界,就在村口的大排档。

严松筠描述道,人会很多,很吵,也没有包厢,环境没有我们平时去的餐厅那么好,吃的也是住家菜,没有家里厨房做的精致好吃,胜在食材够新鲜,你就当吃个新鲜吧。

这个不是问题。

俞知岁好奇的是,会很贵吗?当然不。

严松筠失笑,一桌八九个菜,可能五六百块而已。

俞知岁闻言顿时震惊,……真的假的?当然是真的,去那里的客人,很多都是家里收租的,个个都家里几套房,甚至一栋楼在收租,一个招牌砸下去,十个里面有六个是千万富翁。

他一边调侃,一边拉开车门让俞知岁先上车,然后转身问刘集怎么去。

刘集道:你们先过去,我去接一下师妹和师母他们,随后就到。

从市区驱车不过半小时,穿过正在新旧过渡的青浦新区,便至两市交界,透过车窗往外看,建筑都比较老旧低矮,像是穿越回到悠闲的九十年代。

看见路边小卖部门口的冰柜上贴着的娱乐圈老前辈的剧照,俞知岁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事,问严松筠:你小时候有没有买过那种贴纸?明星的,或者是电视剧的,一板好多张,我都买来贴歌词本,你有没有?严松筠摇摇头,一脸好奇:歌词本现在还在吗?还在啊,在家里,下次回去拿给你看。

俞知岁应道,又问他,那你初中高中的时候,都在做什么?上课,写卷子,参加比赛,初中会去找纪时玩,后来纪时去了外婆家读高中,加上已经搬回严家,要学些别的事。

严松筠想了想,问道。

俞知岁:……她看着他,无语了半晌,得出两个结论。

一、你的青春真无聊,一点都不轻松活泼。

二、我看纪医生但凡要是个女的,就没我什么事了。

严松筠听完眼睛一皱,笑了起来,但生活没有如果,你成了我太太,这就是事实。

俞知岁哼哼两声,让他少给自己灌迷魂汤。

前面开车的是刘常宁,听到夫妻俩的对话,忽然间觉得有些感慨,最近严总经常跟太太在一起进出,车里比以前热闹多了。

车子停在一排平房门口,傍晚六点左右的光景,天还没黑,周围已经停了不少车。

俞知岁下来之后四处看看,说了句:生意很旺的样子,这我就放心了。

客人多的店,翻台率也高,好不好吃不知道,但用的原料应该比较新鲜。

进到店里,一眼就看到是明档,可以透过窗口看到里面师傅正在猛火爆炒,像有香味扑鼻而来。

堪比操场的用餐区已经坐了三分之二,很多看样子是一家人外出用餐,穿着黑裤红衣工作服的服务员阿姨在走来走去忙活着。

这里也不是扫码点餐,而是自己去拿签子,一排过去都是菜的大幅照片,照片前面摆一个竹筒,竹筒里都是这道菜的签子,签子要是没了,就表示这道菜售罄。

俞知岁觉得很有意思,都不用问还有没有,服务员也不用记不用问厨房。

严松筠应了声,问她想吃什么。

俞知岁说不知道,你来点吧,还要照顾一下其他人的口味,你和他们一起来吃过么?没来过,但知道他们的喜好。

严松筠摇摇头,小声说,考研之前,为了给未来老板留下个好印象,经常跑去血液科刷存在感,去得多了,师兄师姐他们就认识我了,知道我想考杨教授的研究生,就跟我杨教授的喜好,你知道的,如果你的意向导师刚好对你也有意向,面试的时候就很占便宜。

俞知岁连连点头,表示很认同他的话。

他继续道:有时候师兄师姐也会留我一起吃饭,次数多了,多少也能知道他们的喜好。

听完他的解释,俞知岁啧了一下,没想到小严总也有这么……要察言观色的时候。

严松筠闻言笑起来,一边从竹筒里抽签子,一边调侃道:我现在也每天察言观色。

现在?你都大总裁了,多的是我们看你脸色好吧,你看谁脸色,董事局?俞知岁有些好奇地问道。

严松筠扭头撇了她一眼,慢悠悠地吐出两个字:是你。

俞知岁一愣,错愕地看向他,眸子里盛满震惊,似乎不敢相信他居然说的是自己。

你一生气我就害怕,这不是要看你脸色是什么?严松筠逗她。

俞知岁回过神来了,把头往旁边一扭,你说胡话,我不信。

一副掩耳盗铃的姿态,严松筠顿时就笑出声来,用签子敲敲她头顶,还是让我看看吧,荔枝排骨吃不吃?俞知岁听到荔枝排骨,忍不住回头问:跟家里做的一样,也放荔枝么?不,这里放菠萝。

严松筠解释道,是蒜香排骨,放了菠萝,酸甜口的。

……为什么不叫菠萝排骨?据说这里最早出现这道菜时,正好是荔枝上市之时。

俞知岁:……这不就是冠名那一套?她一脸无语地点点头,表示自己要吃,然后等他把签子都交给点单的服务员,往回走的时候她忽然脑洞大开:严松筠。

荔枝都可以冠名的话,我也可以啊,家里那么多公司,随便让我冠一个就够了。

冠哪个?怀声影视改成知岁影视吗?严松筠吐槽道,你怎么跟爸一样,你们才是亲生的吧?淮升国际以前不叫淮升国际,是严淮升接管以后才改的名。

俞知岁就说:也很好听啊,不是吗?好听有什么用,没有品牌效应,起码怀声影视还留给大家一个江河日下的大公司的印象。

小严总表示,公司名字不重要,能不能挣钱才重要。

俞知岁立刻撇撇嘴。

回到他们的桌边,发现杨院长他们已经来了,多了几位俞知岁第一次见到的男女,其中一位年长的女士,刘集让她叫师母。

她乖乖地叫人:师母好。

好好好,男才女貌,跟小严很登对,刘集果然没说错。

师母笑着点点头,又问了两句她在哪儿工作之类的家常事。

接着是几位严松筠的师兄师姐,师兄倒还好,打过招呼就没了,师姐们倒是不约而同地多看她几眼。

俞知岁很好奇,她这个人向来有疑问就直接问的,当即问道:师姐们怎么这么看着我?一位师姐笑道:因为好奇啊,第一次见到活的热搜,还跟我们一起吃饭。

另一位师姐连连点头:对的对的,而且你不仅跟我们不是同行,而且还从事影视行业,娱乐圈影视圈总感觉是个很什么的地方,嗯、就是……见她似乎在绞尽脑汁地想形容词,俞知岁贴心地帮她一起想,纸醉金迷?潜规则很多?日入百万?啊对对对,都有,差不多。

师姐抚掌大笑,好奇地问她,真是这样吗?是不是的,俞知岁笑了一下,说得非常委婉,但总的意思就是,黑幕肯定是有的,无论那个行业都不能避免,至于日薪,俞知岁耸耸肩表示,国家有在整顿艺人薪酬了。

有个师姐想到她因为什么事上的热搜,忍不住问:走红毯是越晚越好吗?当然,走得越早越不重要,走得越晚越地位不凡。

俞知岁点头。

师姐又问:那能压轴的,得是颜雪那种那么红的才行吧?原则上是的,但是……俞知岁笑得眼睛都弯了起来,我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流行评什么班花校花,我觉得以我的姿色,拿下校花宝座那简直是洒洒水,但是结果一出来,我还真就不是,因为高年级有学艺术的学姐比我漂亮多了。

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艺人也一样的,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压轴,不仅要压轴,还要挑一起走红毯的搭档,互相嫌弃自己的搭档不够红,哈哈,这种事很多的啦,我不会告诉你们具体是谁的。

大家都笑起来,没有追问,毕竟涉及到个人隐私了。

菜陆续送上来,九十月份吃花蟹正当季,严松筠点的菜里有一道葱炒花蟹,从水池里捞出的生猛花蟹被切成几块下锅煸炒,炒过的蟹壳偏脆,大块白嫩蟹肉轻轻一剥就出来,蟹黄更是满满地纠结成一团,紧实不散,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吃黄,这道菜立刻在满桌菜中荣升为俞知岁的最爱。

严松筠把自己手里的螃蟹剥出肉和黄来,递给他,另一边还在同他一位师兄说话,俞知岁听了一耳朵,听到师兄说他现在转到眼科去了。

她有些好奇,师兄不是学血液科的吗?还能去眼科干啊?师兄进医院那一年血液科不缺人,就去了眼科。

严松筠解释道,虽说隔科如隔山,但如果真的用心钻研,也是一通百通的。

俞知岁听完哦了声,继续低头吃螃蟹。

原以为这不过是话赶话的随口一提,谁也没想到,当天深夜,这位师兄就有事找上了严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