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2025-04-03 05:08:29

◎出宫摘花的事,我愿意分忧。

◎天蒙蒙亮,阿孟和阿姜就来到鸾仪阁。

同样是贵主寝宫,鸾仪阁与清宣阁简直有着天壤之别:碧瓦飞甍,琉璃宫灯,院内芳草树木繁盛,都彰显出这宫殿的贵气。

殿门推开,宝姝从阁子内出来,她柔软鲜艳的衣裙逶迤在玉阶上,腰悬的镂花香球叮当作响。

宝姝垂眼看着眼前两个躬身的宫女,眼中流露出一丝轻蔑:我知你们好奇,好奇我如何得罪了公主,还能来侍候公主。

她取出一封荐书,在阿姜和阿孟的眼前晃了晃,看清楚了吗?阿姜一眼便认出那通红的印戳是燕王妃的印符,忙把头低的更低:原来是燕王妃引荐。

谁不知道如今燕王妃暂领内宫事务,您得王妃垂青,日后还会高升。

能跟我们为伍,是我等的福气。

我确实不屑于做宫女。

宝姝笑了,她眼下有一颗小痣,笑容柔美,却有目中无人之态,你们争来打去抢破头的差事,在我眼里什么都不算。

无奈有些人,竟拿内廷中的小把戏暗算我,我初次进宫,才着了她的道。

那一日,面见宝安公主的礼仪和说辞都是她家里人教过的,不可能出错,宝姝想来想去,问题只能出在那起疹子的宫人给的绣片上。

让你们办的事都办了吗?宝姝问。

阿姜:办了!我们给群青被褥泼水,床上藏针,鞋里放石子,碗里放草叶。

阿孟:我们把内外宫苑所有的活都给她干了,干到半夜也干不完。

阿姜:我们都不和她说话,她也见不着良娣,就叫她在院里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阿孟:对对对,她若反抗,我们就按着她一顿好打,打得衣裳遮住的地方皮肉外翻、浑身青紫、鲜血直流。

好了好了。

宝姝对卑贱宫女的惨状没有兴趣,也从不屑自己动手。

在她看来,只需微薄钱财,便能让这些人窝里斗起来。

那日群青害她被公主当众罚跪,颜面尽失,宝姝自小到大哪里吃过暗亏,她掏出一把金珠道:她既然用宫里的手段对付我,你们便同样用宫里的手段好好惩治一下她,让她在自己选的地方过‘好日子’。

我的钱多的是,用完了再来找我要。

金珠抛到手上,阿姜和阿孟千恩万谢地走了。

只是转过墙,两人便凑在一起数起金珠:八、九……老天爷,她给了九枚金珠,散财童子吧!阿姜把金珠收进香囊:总觉得这钱,拿手上烫手。

阿孟鄙夷道:是那宝姝人傻钱多。

青姐不是说了吗,要到的钱,就当是赏我们的……你真信啊!她得罪宝姝,我们得钱,她图什么?这宫里没有不吃孝敬的人。

阿姜道,我觉着,这是青姐对我们的一种考验。

小心晚上回去,她再赏我们一顿毒打。

两人对视一眼,争先恐后地跑回清宣阁,拦在群青面前。

群青退了一步,水桶里的水险些泼出来。

青姐,我们按你说的做了,那宝姝当真给了九枚金珠,还叫我们继续折磨你。

两人将金珠双手奉过头顶,妹妹们不敢藏私,请姐姐享用。

半晌不见群青回音,阿姜偷瞄一眼,只见群青垂眼望着金珠,笑眼中带着几分意气,几分轻蔑,竟轻巧道:这是买我尊严的钱,我不要。

说罢她便提着桶走了。

尊严……那是什么意思?青姐!两人面面相觑,从没见过这样的人,一路追着群青,阿孟一把夺过了她手里的桶,阿姜则抢过了布帛,讨好似地擦起了栏杆,姐姐让我们打听的事情,已打听非常清楚,那宝姝是燕王妃引荐到公主身边的。

燕王妃?群青觉得奇怪。

首先,萧云如不是南楚细作。

如果她是,昭太子就没必要整日逼着公主委身燕王,是现成的燕王妃不好用吗?萧云如既是普通人,还是一个处事得体之人,那日宝安公主和宝姝起了冲突,萧云如旁观全程,按她的性格,应该将宝姝和杨芙分开,以免两人心存芥蒂才是,没有道理将宝姝再送到宝安公主身边。

除非这宝姝的家世背景,高贵到让萧云如也无法做主;要么,这不是萧云如的主意,引荐宝姝的人,似乎完全不在乎杨芙的心情,那必然也不会是燕王了。

登时,群青脑中闪过一个人影。

要知道,鸾仪阁乃是南楚细作们的一个据点,有宝安公主帮忙遮掩,行事方便。

陆华亭可是想到这一点,所以把宝姝安插进去,盯着公主的一举一动?看来得提醒林瑜嘉小心了,叫细作们没事别跟宝安公主说话,免得被捉住一串,连累到她。

她正在沉思,阿姜又说:青姐,还有个消息,是我们俩刚才偷偷听来的:那宝姝使劲儿地鼓动宝安公主争取身份,将来好在后宫立足。

宝安公主便说,她是想嫁太子,可是偏偏有咱们良娣,她堂堂的公主,怎能为妾。

那宝姝就说,太子妃之位肯定是公主的,咱们良娣不足为虑,听话也就罢了,若没有自知之明和公主相争,她也有把握抢赢。

宝安公主就没说话了。

青姐你说,她们是不是密谋要害咱们良娣呀?群青听了,却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只是问:寝殿有高墙,你们怎么听见的?我踩在阿孟肩膀上翻进去,悄悄地潜到墙根底下。

阿姜做了个潜伏的手势。

你多沉哩,能不能少吃点饭。

阿孟拍打肩膀,新衣裳都给你踩脏了。

眼看两个人又拌起嘴来,群青忙止住她们:然后呢?然后,她们就说……什么咱们良娣本来就口无遮拦,说多错多,机会落在头上也抓不住,每次面圣都得罪圣人,那旧情总会消磨光的。

宝姝再想办法给圣人卖卖好,两相对比,谁还不说公主门第高、识大体。

群青听罢,转身走了。

阿孟和阿姜只当那金珠是干活的报酬,卖力地替她打扫起来。

这情形被阁子内的揽月看在眼中,又惊又气。

才来几天,如此会邀买人心!她分给群青的粗活,一转眼,全都被别人抢着干了。

好在若蝉从住所跑了出来。

她和阿孟和阿姜说了几句话,竟然也抄起了扫帚,认真地扫着落叶。

揽月气得猛地将窗户关上。

南苑,群青挽起袖子,拔着芸香草。

她一边拔草,一边琢磨公主和宝姝的对话。

不奇怪。

上一世,公主也跟她说想做太子妃。

李家去怀远之前,住在长安,李玹的生母与皇家沾亲。

李玹小时候偶尔随母进宫拜会,和杨芙也有数面之缘。

比起和燕王,杨芙确实与太子更加相熟,多了童年的情谊,她长大了,还如儿时一般叫他玹哥哥。

因此,群青对杨芙喜欢太子这件事不疑有他,根本没想过,公主会和燕王产生什么牵绊。

群青一直以为,观中失贞后,杨芙拒绝太子的求娶,是因为太子在怀远已娶亲,他的妻郑知意不愿让杨芙做这太子妃,压在自己头上,杨芙则自恃身份,不肯为妾。

两人无法达成一致,只好把事情搁置。

如今看来,固然有这原因,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被她忽略。

从杨芙拒绝太子,到央求她争夺太子妃之位,这两个节点中间,发生一件大事:萧云如带着萧家军求嫁燕王,圣人封她为燕王妃。

所以,杨芙非得做这太子妃,可能是在与燕王暗中置气。

想明白这点,思路畅通,群青闭上了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宝安公主的言不由衷,会平等地坑害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群青现在不恨宝姝,反倒有点同情她。

只是,宝姝说的一点引起了她的重视:相较于公主,郑知意出身低微,实在缺乏在皇宫内生存的本领,言行举止都容易引来灾祸。

她记得,好不容易有一次宴席,郑知意就真的出言不逊,惹恼了圣人和马皇后,以至清宣阁的用度裁减,那做饭好吃刘司膳也给调走了……-清晨,群青提着水桶进入殿中,揽月剜她一眼:没看到良娣坐在这里吗?出去扫院子。

先殿内,再殿外,是以免将扬尘带进殿中。

群青却分毫不退,行礼后擦起了屏风,同时悄然观察郑知意。

郑知意穿中衣坐在镜前斗蛐蛐。

几乎每天,她都是未及梳妆便开始玩,一直玩到夜晚。

在这偌大的宫城内,揽月用能搜罗来的一切新鲜玩意,来填补她无事可做的光阴。

郑知意的阿爷曾经说过她像花一样美好,在山寨内被众人簇拥的时候,郑知意曾经一度相信。

直至李家打下江山,将她带进宫封了良娣之后,她才知道,这是假的。

她什么都不是,她既无才,也无貌,阖宫的人都悄悄地说,她根本配不上太子。

空气里流淌着浅淡的香气,抚平了郑知意没来由的躁意。

郑知意从镜子中看见群青跪在地上,双手推动棉布擦净每一块金砖的影子。

群青的身姿纤薄,以至于跪姿也赏心悦目,且她做事时有种虔诚之态,不经意间便让人盯着她看。

好久没人擦地擦得这么专注了,专注得郑知意目不转睛,想知道当宫女是不是会少很多烦恼。

这是什么味道?郑知意问。

群青抬头:奴婢在水中加了芸香草,是以……让你说话了吗?揽月把梳子叩在桌上,群青善收买人心,如今让她心惊的登堂入室的场景终于发生,谁许你在屋里现眼了,出去!你过来些。

郑知意却招招手,发出了完全相反的指令,芸香草?从哪来的?揽月结舌,眼睁睁地看群青把桶推到了郑知意跟前,还花言巧语:回良娣,南苑摘的。

其实我们的南苑很大,眼下荒芜,未免可惜……你再擦一下,让我瞧瞧。

郑知意忽然打断。

群青的确有意接近郑知意,但此时也摸不准她的意图,只得硬着头皮又擦了一下。

郑知意忽地从凳上跳下来,抢过群青手里的布帛便跪着擦起地来,活像是对着门槛进行三拜九叩。

她想知道,擦地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快乐。

良娣,你在干什么呀!揽月大骇,若是让人看见了……群青也吃了一惊,连忙和揽月一起抢夺郑知意手里的布帛。

一阵笑声传来,寿喜踏入殿中:良娣可是知道圣人有旨,故而提前接旨了?说罢,四面嗅了嗅,赞许道,好香啊。

寿喜是在太子身边的内侍,郑知意仰头,没有反应过来,揽月拽着她腾地站起来,半晌才想起行礼:寿喜公公。

群青跪在屏风边,心道不好,不会这么快就迎来了那次得罪圣人的宴席吧……她还没来得及调.教郑知意。

果然,寿喜宣读旨意:宸明帝和皇后宣郑良娣、太子共用午膳。

百忙之中迎来一顿正式的家宴,清宣阁一下子沸腾起来:太子良娣面圣,要经过净面、漱口、更衣、梳头、上妆等多道工序,四个大宫女全都上手帮忙。

可是这一年来,郑知意面圣只两次,揽月她们对这些不甚熟练,不免手忙脚乱。

郑知意出了一头汗,看着群青跪在地上,道:还擦什么?赶快过来帮忙啊。

群青洗净手,迅速到了郑知意身边,把郑知意的头发理顺。

阿姜说:西边有战事,圣人忙死了,忽然宣良娣见面,不会是咱们良娣把宝安公主给气病了,要问罪吧?揽月:你傻了吧?这是家宴,圣人只传了太子和良娣,没叫其他人呢。

只有咱们良娣才有资格伴在太子身边,无名无分的,圣人干嘛袒护她。

郑知意被揽月一捧,又有了信心,眼中也有了光亮,直把口脂往唇上抿:圣人和娘娘往日对我最好,肯定不是提点我,是要提点李玹!我是他们李家明媒正娶的儿媳,他不来看我,倒有闲心去杨芙那儿,给她烹茶、煮酒、剪花枝,这像话吗?揽月却一顿:良娣,往日是往日,如今圣人已是国君,殿下已是东宫。

您在圣人面前,尽量不要责怪殿下。

就怕因此事,让良娣和殿下离心……好不容易见到圣人和娘娘,我连他的状都不能告?郑知意不明白,当初若不是我阿爷照顾他们李家,还没有今日的李玹呢!一抬头,郑知意一怔,凝聚眉心的怒气散开。

镜中自己的发髻高耸,露出饱满的额头。

郑知意一直喜欢这种繁复贵气的簪花髻,可宫女们都不会梳,只好作罢。

方才她们说话,群青一言不发,手上的动作却极为利落。

群青从郑知意的眼神中觑出她的满意,将匣中的绢花拿起来,循循善诱:良娣的绢花有些旧了,用鲜花会更好看。

郑知意眼珠子转过来:都旧了,你还给我用,我看宝安公主头上戴的是金饰,难道你觉得杨芙配金,我只配这布做的花?她不按常理出牌,群青一时哽住。

当了数年的谋臣,她对轻重缓急极度重视,很难相信郑知意会在这个马上迟到的节骨眼上拷问她,让她急出一身冷汗。

群青不禁想起上一世,为扶公主做太子妃,她在幕后与这郑知意宫斗。

她都没怎么用力,郑知意就自己倒了,害死她自己的,就是她这烂漫的性格,和讨人嫌的嘴。

但她既然选择躲到清宣阁,便没有后退的余地。

金玉是俗物,鲜花是灵物。

在郑知意说下一句话之前,群青拿指头抬起她的下颌,阻止她张嘴,在绢花旁簪一只金钗,不信,良娣比一下。

似乎是花更好看……可确实褪色了。

郑知意果然转移了注意力,酸溜溜道,鲜花,不过有鲜花也不会送到我这里来,好东西不都紧着杨芙吗?鸾仪阁里,李玹剪过的那枝花,让她想起来就神情黯淡。

群青道:这时节,护城河边山茶花和玉簪花都开满了,百姓喜欢去那里游玩,摘下一束插玉瓶中,能放很久。

郑知意半晌不语,神色变得更加微妙:我都多久没出宫了,你说的这些我哪儿知道?想当年,她舟车劳顿地过来,连长安城的样子都没看完整,就关进了牢笼里。

她倒是想去,但李玹不让,说外面全是细作。

揽月,你今日出宫,为我摘点玉簪花吧。

郑知意回头嘱咐揽月。

为这突然落在头上的活计,揽月剜了群青一眼,压着怒气说:好啊,还有菱心记的荷花糕,是殿下最爱的,每年来长安都要买,奴婢也去顺便买来。

一群人慌慌张张地出了殿门,群青扶着郑知意上了车辇,忽地攥住了郑知意的手:良娣若想太子殿下垂青,记住,席间万不能提‘你们李家’这四字,若想说话,便咬住嘴唇,若还忍不住,便说,你想阿爷了!群青才过了几天轻松日子,真的不希望司膳被调走。

郑知意惊呆了,为这奴婢的莫名的僭越,而且她抓得她好疼,疼得她几乎要龇牙咧嘴,用力把手抽出来,郑知意骂道:放肆,要你多话!她看向揽月,揽月脸色难看,却破天荒地没有帮腔:良娣,她说的倒也不错。

良娣,小心……彩车带着郑知意走了。

群青转向揽月:出宫摘花和买点心的事,姐姐若忙,我愿意分忧。

揽月也皮笑肉不笑地转向她:好啊,既然你这么会献殷勤,便多跑一趟吧。

说着,她把装碎银的香囊重重塞进群青手中:记好了,买三盒点心交给我,一盒都不能少,否则有你的好看。

-许久未见的长安城,呈现在眼前。

道路两侧店招挂满,阁楼错落,热闹的吆喝依旧。

摊主手中摇晃着拨浪鼓,另一个摊位前,几个小孩在挑选香瓜。

群青裹着羃篱,顺着人群穿过西市。

从前西市还有踩火圈、变戏法的,只是国破时长安夜乱,让这些江湖艺人踪影全无,倒是添了一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民,在摊位前吃讨来的饭。

群青向前走了两步,忽见前方拥堵不通,层层叠叠的人头,是曲折地从二楼排到了一楼的食客。

群青心中感觉不妙,向上一看,那食坊的匾额上赫然写着菱心记。

那排队的人少说也有百来人,人贴着人。

群青裙摆微动,走到队尾,才发觉她以为的队尾根本不是队尾,墙后不知还折进去多少人。

她脚步一停,扭头返回了队中,忍不住问一个青年:郎君,这家点心真这么好吃?娘子问的什么废话。

若不好吃,我能在这排吗?群青看了一眼楼上:可是这么多人,店家做得过来吗?所以每人限买一份,每日也不过供应两百份而已。

队伍中的人听见,纷纷抱怨起菱心记伙计动作慢,真要把人热死在街面上。

群青闻言,还有什么不明白?就算她现在排队,顶多只来得及买一份,如何买得了三份,且这般排着,宫门下钥前不一定能赶回去。

揽月明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故意挖坑为难她。

群青想了想,自袖中掏出一枚小小的金珠,递给那青年:郎君可愿相让?什……什么意思,你要买我买的点心?那青年指着自己,不行!我大清早起来,好不容易排到此处。

可金珠贵重,他不由多看了两眼,你想让我代你买不是不行,再加十两银子!不料群青转身便走:太贵了。

她的钱还有别的用处。

哎你这小娘子!看你出身应该体面,怎得这般无礼?自己不愿排队就罢了,你还嫌贵……群青已经往前挨个问去,人皆摇头拒绝,柱杖老者还拿白眼翻她。

群青心想,不就是不要脸吗,左右她现在的脸被羃篱挡着,她往前问一百个,总能找到一个愿意的吧。

果然,有个妇人远远叫:娘子,你出钱买我的位置吧,我愿意!这妇人因儿子病重,闹着要吃点心才来。

点心日日都能买,金珠却不常获得。

两人迅速完成了交易。

还有个替父母跑腿的七岁小孩也闹着换金珠,群青买了个糖人送他,嘱咐他买完荷花糕,千万要在道边等着她。

群青用最短的时间找好三个人,便提篮往西市走,一个穿黑衣的青年与她擦肩。

此人腰挂鹿皮佩刀,虽着常服,却难掩身上紧绷的锐气。

他看看排到了老远的队伍,又看看群青的背影,沉思了一会儿,自怀里掏出一大锭金,径直走向那妇人。

妇人面露难色,摆手:老身刚刚已答应那娘子,她还说取走时会再给我结十两银……青年又掏出一锭金。

两人迅速交换位置,妇人以袖掩住脸,惭愧地离开。

人高马大的青年则大喇喇地站在了队伍中,拿手挡着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