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3.0)

2025-04-03 05:08:29

◎青娘子跑了。

◎下船时, 群青望着眼前。

起伏的山峦隐没在雾中,道边屋宇低矮稀疏,满眼绿意。

提篮妇人身着绸衣来来往往, 神态姿容与长安百姓截然不同。

确实不是长安, 而是江南。

那杀鱼少年名叫杨鲤,群青不禁问:你不会将货船上的事告诉他了吧?杨鲤:他问了,我便答了。

不过这位大人说,是因为江南道是我老家才带娘子来玩的,我可以做向导。

他当真介绍起来:娘子你看,这便是我的家乡叙州!觉察走在前面的陆华亭微微侧头,群青就不再说话。

他却偏停下来,专程等她走到眼前, 侧头凝睇着她的脸:娘子还逛得动吗, 要接着走,还是休息片刻?他这么一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群青身上。

身为细作,群青极不适应被这么多目光盯着,只当他是故意的, 没有表情地回视:长史公务在身,做就是了,不必管我。

此话一落, 三名暗卫迅速以眼神相互交流,神情惊异,方才她在船上半死不活, 刚踏上地面, 竟连他们的来意都猜出来了。

群青可不像杨鲤一般好哄。

陆华亭敢从太子手中截人, 回去要如何面对李玹?想来是有公事在身, 刚好退避江南道,顺便将她带过来。

对她来说,只是将危险推后,有了喘息之机。

但如何脱险,还需这几日筹谋。

陆华亭佩服她在这种时候,还如此敏锐。

文素避让到了一旁,让陆华亭走在群青身边。

见群青一路沉默,陆华亭道:娘子这样,某有些不适应。

群青垂眼:手上缚着,我也不太适应。

没办法,某提人犯一贯如此。

一辆马车经过,他隔袖抓住手镣,将群青轻轻拽到身边,娘子身上有功夫,万一又带着哪个小郎中跑了,说走就走,叫某如何交代。

两人衣袖相触,他身上黄香草的气味瞬间笼罩了她,让群青有种熟悉而危险的感觉。

忽然听到小郎中,她怫然将手挣出。

陆华亭道:生气了?群青道:生不生气,也不影响长史奚落。

陆华亭道:某并无奚落之意,失礼了。

他接过狷素手上的纸风车,半晌无话,群青余光瞥见那风车在他手上旋转。

他垂眼看风车,随口道:叙州在前朝叫巫州,盖因境内有巫山。

传说王母的小女儿瑶姬未嫁而死,葬在巫山之阳,成了巫山神女,云雾笼罩时,便是神女布法之时。

江南之景,娘子从前可曾见过?群青望着远处云雾中的山峦:没见过。

陆华亭一笑:娘子儿时都在做什么?群青道:儿时困于闺阁,囿于权术,不曾见过天地。

陆华亭不由侧头看向她,群青的神情却是出乎意料的平静,温润得像水洗过的瓷盏:长史呢?陆华亭笑道:儿时疲于奔命,颠沛流离。

群青闻言,顿了顿:那长史还挺惨的。

不如娘子惨,苦心谋划,最后落在某的手里。

群青不说话了。

她看到狷素随身带着银两,买了一根糖人、两个风车拿在手上,和杨鲤打打闹闹。

他还想去打竹素,竹素满脸嫌弃,抬起手臂抵抗。

群青自是毫无心情赏景。

然而奇怪的是,就算是这样走着,她心中宁静,也胜过在坐在船上被芳歇欺骗。

风将一行人的衣袂吹皱,她发觉自己衣领有些歪,抬起双手理正衣襟,抬睫对上陆华亭的眼睛:这还没到最后呢。

风吹动陆华亭浓黑眼中的涟漪。

文素道:长史,青娘子没有丝衣。

叙州那几家最红火的丝绸铺子都在景泰街上,不如买两套吧。

陆华亭从袖中取出钱袋抛给文素。

叙州盛产丝绸,这条街上的丝绸铺子接连不断。

群青没忘记他们是带着目的而来,没有推拒,跟着文素进了一间店铺。

说是生意红火,里面却空无一人。

文素一进去便挑拣起料子。

群青的目光划过挂着的和摆放柜面上的丝绸料子,满眼艳丽,她实在忍不住在文素准备付钱时开口:你买贵了。

说罢,群青径直走出铺子,文素赶紧追出来,小声道:我也心说,那些丝怎么染的那般艳俗,原是不值那个价。

幸得娘子懂行,不然要被骗了。

二人又进了隔壁家绸铺,这家亦是空无一人,铺子老板靠在藤椅上,见了客人也不招呼。

群青抬指摸了摸绸缎,下下品,她走了出去。

一连三家都是如此,群青只在第四家勉强挑选了一套衣裙。

文素付过了钱,群青忽然叫住她:我的银钱在包裹中,你拿来,去第一间铺子买一件衣裳。

出来之后,文素回禀:说是景轩街盛产佳丝,绸铺人满为患,可属下看这丝绸品质不足,连长安成衣铺的边角料都及不上,确实与奏报不符。

陆华亭闻言道:何不留证?文素将那套染得艳俗的圆领袍放在陆华亭手里便跑,青娘子给您买的。

陆华亭垂眼一瞧,眼神变了。

悦ɡē留证偏是男装,大红色圆领袍。

他抬眼,几近逼视地望向她。

偏偏群青神情平淡:我的衣裙已经买好,这件是长史的公务。

就当是谢礼。

-王镶经过一日夜的奔波,策马返回东宫,想禀报李玹,却被寿喜拦住:你来得不巧,殿下与燕王、赵王一起在紫宸殿面圣。

太子日理万机,面圣是最严肃的事。

王镶只得垂首在殿门外等待,听见太子与燕王争执。

李玹早已得到了奏报:听闻三郎府上长史从东宫参军手上截了细作,直接逃到江南道去了,可有此事?李焕对宸明帝道:有没有细作确实不知,但长史去江南道是奉儿臣之命,儿臣给他下了急令,应该是不及回宫,所以……宸明帝拿手撑着头,常年的头痛折磨得他面生疲色:去江南道干什么?李焕道:儿臣近日整理秋商税,发现……江南道那边似乎有异。

他解释说:苏杭,特别是叙州,是富饶之地、丝绸之乡,秋商税比之往年只减不增。

儿臣调查以后发现,是景泰街上倒了大片的老绸铺子,在一两年内换成了新铺子。

赵王李盼道:三郎打了那么多年仗,才着手理政,恐怕怎么看账都是王妃手把手教的吧?做生意不就是有起有落,一条街上新铺子取代了老的,又有什么奇怪?李焕道:这批新铺子都是一个叫宋问的人开的;这宋问也并非什么白丁,他的丈人是当朝兵部侍郎沈复,这也是很正常的吗?李盼哑口,不禁看向李玹。

李玹捏着玉笏的手紧了紧,因为这沈复恰好是孟相的人。

李玹神色如常温润:官员家眷从商的并非没有先例,光在此处推论也不能说明什么。

三郎有怀疑,查清楚对忠臣也是好事。

宸明帝看了看太子,又转向李焕,露出欣慰之色:没想到三郎上心起国事,竟是粗中有细,查吧。

三个人都从紫宸殿退出,确实走向两个方向,李焕快步离开。

李玹问李盼:江南道的宋问是怎么回事,你知道?皇兄都不知道,我哪能知道。

李玹道:孟相做事,已经许久不知会本宫了。

皇兄宽心,无论太傅做什么,都是为了皇兄的地位。

李盼道,如今众臣归附,百姓拜服,你不觉得父皇那口气像是泄了吗?今日一见,父皇头发整个都白了,可真吓我一跳,韩妃也说父皇变得愈发暴躁。

有些事情不得不早做打算,你看今日,父皇看三郎的眼神,又像是当年你失踪时……你有几条命,够你在这里胡言乱语。

李玹冷冷道。

李盼道:皇兄太过谨慎,太傅的谋算你还信不过?单靠一个陆华亭,掀不起风浪来的。

提到陆华亭,李玹便想起群青在他手上,心中说不出的烦躁。

他打发走李盼,引着王镶回到寝殿。

王镶一进门便跪下请罪。

你没仔细看吧,陆华亭手上拿的燕王的手谕,到底是让他抓人,还是令他去江南道协查丝绸铺子的事。

李玹道。

王镶反应过来,汗如雨下。

李玹将他扶起:你是武官,又刚刚领职不久。

虚张声势那一套,你玩不过陆七郎。

王镶不肯起:他虚张声势,回来自有他的苦头吃。

可问题是,他干嘛非得冒着风险将一个细作带走呢?听闻此女从前得殿下器重,臣怕她落在陆华亭手中,严刑逼供,吐露了殿下的秘密……李玹攥紧他的手臂,攥得王镶生疼:本宫写在奏折上的没什么秘密,三郎知道也不能怎样。

若她真的连本宫也出卖,那也只能是废棋了。

只是一个婢女,何必废那么大心力?殿下不如现在就下个杀令,干脆……李玹变得烦躁:听不懂话吗?这些年本宫看人从未走眼过。

我要她活着,弄清楚她到底是不是细作,若真的是,本宫当然不会让她好过。

他不就是要手谕,本宫现在给你手谕。

李玹说着,现写笔诏,陆华亭不能留在叙州。

你带人去传诏,七日之内他若不能带着群青回来,本宫治他大不敬之罪。

有这般将功补过的机会,王镶领命疾去。

李玹坐在椅上,松了口气,香炉内迷迭香飘来,他的头疼缓解了,这空荡的寝殿,却令他心情更遭。

寿喜看在眼中,小心道:那殿下打算如何确定青娘子身份?她还有个父亲群沧,尚在牢中,将他提出来。

自己的女儿,总不会认不出。

李玹又道,此人当时是因何获罪的?这群沧当年是言官,坚持向荒帝状告前朝世家陆家与北戎通敌,未被采信,得罪了陆家,故而与其他几个人一并进了诏狱。

李玹闻言,冷笑:敢死谏的官,想来是硬骨头,应该不会做伪证吧?-晚上,一行人住在客栈。

群青自然与文素住在一间阁子,连穿脱衣裳都是文素亲自看顾。

群青还没有反应,文素先害羞了,吹熄了烛火。

群青躺在床上便没了声息。

窗外传来若有若无的串铃声,文素道:是游医吧。

确实是游医的铃声,从前李郎中、芳歇在外行医时都摇过这样的铃铛。

文素摸摸被褥,又帮她盖了被子:娘子可有哪里不舒服?群青此时需要养精蓄锐:无妨,我睡在哪儿都行。

怎么能都行呢,长史嘱咐过……她自知失言,叫我好好地看着你。

群青的眼睫一颤。

月光下,文素又凝眸观察她的脸:娘子,你的脸似乎很红。

群青闭上眼睛:没有,你快睡吧。

两人躺在床铺上,群青默默忍受着脸上的疼痛。

串铃再次响起时,她忍不住坐起身,探头朝窗下看去。

一个背着药箱的老人走过去,身形熟悉,令群青的心高高提起,可是再仔细看,那人已走到阴影里,再看不见了。

群青摇醒了文素:我想沐浴,可否行个方便?文素迟疑一下:也行,我这就去管店家要水。

【作者有话说】已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