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二日,罢朝七日的皇帝总算出现在宣政殿。
朝臣们见着皇帝康健无恙,连日紧绷的心弦也松泛下来,再听皇帝宣布贵妃得子的喜讯,齐齐恭贺,山呼天佑大渊。
小皇子的名字也在朝议中定下,取单字,琏。
琏,本意宗庙祭祀盛装黍稷的器皿。
大皇子取此名,足见皇帝的器重。
一时间,朝臣们心思浮动,依着目前形势,便是日后陛下再立正宫皇后,那位皇后怕是也无法撼动永乐宫的位置。
而永乐宫内,李妩得知小皇子最终定下的名字,并不惊讶。
孩子还在腹中时,那人就翻着古书典籍,皇子公主各取了七八个,全是富贵吉祥、寓意深远的字词,又挨个在她面前念了遍,问她的意思。
她被问得烦了,叫他自去抓阄,最后男孩抓了个琏,女孩抓了个瑶,珍贵美玉之意。
现在小皇子有了名,裴青玄成日琏儿琏儿地喊他,小家伙听多了,好似也知是在唤他,一听到琏儿,两只葡萄般黝黑水润的眼睛亮晶晶地睁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妩连吃了近半月的回奶汤,却还是会有。
疑惑之余,去问过奶娘,才知不可完全挤空,挤空便会再出。
弄清症结所在,当日夜里小衣再次被掀开时,她压着羞窘,低声提醒:奶娘说了,不能吸空,得留一些。
身前之人听罢,动作稍停,须臾,才哑声应:好。
这个亲近的机会虽难得,却也是一种甜蜜折磨。
尝到甜头,又不能尝到更多,每回将她照顾入睡,还得去侧殿冲半时辰的冷水澡。
这夜他照着李妩的嘱咐收敛了些,之后李妩又喝了一阵回奶汤,便不再出奶,身体也恢复不少。
但她对小皇子,仍是那副不冷不淡的模样。
便是崔氏和嘉宁她们进宫相劝,也支了些招数,她与孩子相处久了,依旧觉得心烦意乱,索性不再勉强自己,也不去折腾孩子,全权交给奶娘们照看。
许太后知晓后,心疼孙子,隔三差五便来永乐宫探望。
李妩也不拦,由许太后自便,自个儿在寝殿或是歇息,或是做些不费神的闲事。
这般风平浪静过了些日子,及至二月,许太后又一次来永乐宫探望,却因着冰雪消融,道路湿滑,险些从轿辇上摔下来。
虽未摔伤,却把老太太吓得不轻,当日夜里就病了一场。
李妩从素筝嘴里知晓此讯,静坐许久。
当天夜里,裴青玄从慈宁宫探望回来,她放下手中书卷,轻声与他道:把孩子送去慈宁宫养吧。
裴青玄一身风雪寒气未褪,乍听得这话,脱氅衣的手稍顿,再次抬眼,浓眉拧着: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朦胧宫灯旁,李妩神色平静:左右我也不知如何养孩子,倒不如交给会养的。
这时节春寒料峭,太后也上了年纪,来回奔波,实在辛苦,若再发生什么意外,我担不起那罪过,便将孩子带去慈宁宫养吧。
从此她不用记挂孙子,两头跑,我也能了却一桩心事,皆大欢喜,何乐不为?将孩子交给旁人抚养,这样大的事,她的语气却如此平淡,平淡到裴青玄犹疑,她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气话?稍定心神,他将氅衣递给宫人,又屏退一干闲杂人等,大步走到李妩身旁。
母后此番实属意外,与你并不相干,无人怪你,更无人说是你的罪过。
他挨着她坐下,看着烛光下略显红润的娇颜,嗓音不疾不徐:你是琏儿生母,又是一宫之主,哪有将孩子交给旁人抚养的道理?我虽是他生母,却无法去爱他、照顾他。
李妩垂了垂羽睫,掩下眸底黯淡怅然,红唇扯出一抹弧度:与其这般,倒不如让爱护他的长辈抚养,最起码太后会给他很多很多的爱。
在我这,他什么也得不到。
不等裴青玄开口,她微微抬头,一双美眸是秋风落叶般枯槁寂静,一错不错盯着他:大概如你说的那样,我没有心,无法去爱人……我试过了,试着去爱他,但还是做不到。
就如对裴青玄,她也试图劝自己,忘记过往的不虞,就这样吧,安分踏实与他过日子,努力像从前一样,重新去爱他。
然而,还是做不到。
好似忽然就失去了爱的能力,世间一切都变得枯燥黯淡,索然无味。
有时她觉得自己就像晚秋暮色里,梧桐枯枝上挂的最后一片叶子,将落未落,但或早或晚,终有一日要凋落,归于尘泥。
只那一日,何时来到,谁也不知。
思绪回笼,李妩撑起几分精神,再次开口:就将他送去慈宁宫吧,明早就送去。
裴青玄面色沉郁,黑眸牢牢望着她,好似要看穿她的心。
良久,他才开口:你确定?李妩颔首,清丽眉眼间没有半分玩笑意味:太后宅心仁厚,慈爱和蔼,交给她抚养,我很放心。
不会不舍?不舍……李妩眼神轻晃,嗓音淡淡:或许有点,但也没怎么接触,并无十分不舍。
再说了,同在宫里,我若想见他,随时可去探望。
见裴青玄还要开口,她也没了耐心,抬手按住他的唇:我意已决,别再劝了,你就当为我身体着想,给我留个清静。
话说到这份上,裴青玄也知再劝无用,从唇边捉下她的手,漆黑眼底犹如深渊,瞧不出任何情绪。
良久,他道:就照你说的办。
翌日一早,刘进忠奉命,负责小皇子迁殿之事。
办事效率很高,一个上午偏殿里那金玉摇篮、皇子日常的衣衫鞋袜等物,以及一干负责照顾皇子的奶娘太监等,都一同搬去了慈宁宫。
皇子出门前,奶娘特地抱着他来与李妩行礼。
宝蓝色绣葫芦纹的锦缎襁褓里,已满月的小皇子喂得白白胖胖,眉眼也长开些许,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水洗般清澈。
刚吃饱了奶,小家伙一本满足,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一切——华美奢华的殿宇,清雅矜贵的生母。
娘娘,可要再抱一抱皇子?奶娘小心翼翼提议着,心下替皇子叹息,如何就遇上这样狠心的娘亲?孩儿才满月,就要送给旁人抚养。
李妩看了眼襁褓中安静乖巧的婴孩,默了两息,抬眼看向一旁红了眼眶的素筝:你去把妆台上那个紫檀木盒子拿来。
素筝正不舍着呢,冷不丁听到吩咐,愣怔一下才回过神,忙抬袖擦了下眼角:是,奴婢这就去。
见素筝过去,李妩又看了眼襁褓,眼底闪过一抹纠结之色,终是深吸一口气:把他抱过来吧。
奶娘面露喜色,赶紧将皇子抱去,嘴里还柔柔道:娘娘放心,皇子刚喂饱,乖得很,不会哭闹的。
李妩姿势僵硬地抱着小裴琏。
他是这样的小。
而这样的小家伙,是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
真是不可思议。
她在看孩子,孩子也在好奇看她。
大概是母亲血缘天性,小皇子在她怀中,的确格外地乖巧,甚至薄薄嘴角也翘起一抹弧度。
一旁的奶娘见了,有意为皇子做最后的努力,忙笑着道:娘娘瞧啊,皇子笑了,定是知道亲娘抱着,心里欢喜呢。
李妩眉心微动,再看孩子白嫩可爱的脸,脑中只想——怪道太后和家里人见过这孩子,都说他更像裴青玄。
现下看着,的确像,尤其是笑起来的模样。
所以裴青玄幼年,是长得这副模样么?思绪纷乱间,素筝端着那个紫檀木匣子过来:娘娘,拿来了。
李妩回神,视线落在那匣子上,腾出只手打开。
明黄色绸布之上,安安静静躺着一条华贵精致的长命锁。
这条长命锁,在大慈恩寺开过光。
她拿过那条长命锁,缓缓替襁褓中的小皇子戴上,嗓音很轻,又似自言自语:大慈恩寺挺灵的,从前给你那混账父皇供了一盏长明灯,他真活着回来了……后来她也想过,若真是佛祖有灵,佑他归来,重来一次,她可还会去供那盏灯?大抵还是会的吧。
落子无悔,起码那时她真的爱过他。
长命锁戴好,李妩忽的伸出手,想碰一碰孩子的脸庞。
即将触到那一刻,又陡然停住,她扭过脸,闭眼道:抱走吧。
奶娘分明看出她那一瞬的犹豫,怔怔唤道:娘娘,您……抱走。
轻柔嗓音重了几分,奶娘心下一跳,生怕又惹得贵妃烦躁,忙弯下腰,双手抱过小皇子。
奴婢带小皇子告退,万望娘娘珍重。
看着奶娘抱着襁褓离去的背影,李妩呼吸也变得缓重,手掌捂上心口的位置,她柳眉微蹙。
娘娘,您还好么?素筝关切上前,给她倒了杯温水。
还好。
李妩接过茶盏,目光扫过那个空匣子,心头也莫名空空落落。
太后是位好祖母,会好好爱他的。
他会在长辈无私地爱意下,好好长大。
正午阳光盛暖,照得慈宁宫顶的琉璃瓦光辉耀熠。
一听小皇子来了,许太后坐都坐不住,亲自去外头迎着小孙子。
当那小小的襁褓拥入怀中,看着孩子稚嫩无邪的脸庞,许太后心下既高兴又难受,忍不住红了眼圈,哽噎道:我可怜的小琏儿。
她抱着孩子进了屋,奶娘将贵妃给孩子戴长命锁的事说了,许太后听了眼中又泛起泪光。
我就知道,哪有母亲半点不念着孩儿的呢?她坐在暖榻边,低头望向小婴孩,见他也醒了过来,正巴巴地看着自己,一颗心更是软得一塌糊涂:乖孙孙,你阿娘身体不好,日后就由祖母照顾你吧。
小皇子听不懂大人的话,见着太后觉得眼熟,眨眼露出个纯真的笑。
春去冬来,白驹过隙,转眼间,五年过去。
永熙九年的春日来得格外早,二月底就已是烟柳空濛,绿杨满城,莺飞蝶舞,生机盎然。
这五年内,皇帝选贤举才,励精图治,大渊朝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太平盛世之景。
于长安城的百姓而言,今年三月最期盼的不是上巳节踏青郊游,而是戍边多年、名震边疆的肃王一家要回长安了。
肃王爷可是咱们大渊朝的战神,神功盖世,战无不胜,有他在北庭守国门,那群野蛮的戎狄人压根不敢来作乱!听说他的夫人,那位有第一美人之称的乌孙公主也一起回来!哎呀,说起肃王爷和他家夫人,你真该去春风楼听他家的说书,他们的故事那叫一个可歌可泣,荡气回肠。
可不是嘛,想当年他们俩在长安大婚,那排场,那阵仗,这些年再没见过那般隆重的!我那会儿还是个毛头小子,跟在街边看热闹,还捡到了几枚喜钱呢!肃王爷一袭红袍,白马迎亲,真是一等一的威风!才子佳人的故事,深受百姓欢喜,而大将军配异族公主的故事,同样叫他们津津乐道。
宫外百姓们翘首以盼肃王一家,皇宫之内的帝王也为之激动不已。
阿妩,从前朕与你提过许多回谢恒之夫妇,再过几日,他们到了长安,你便能见到了。
五年过去,皇帝步入而立之年,较之先前,容色并未改变,仍是俊美昳丽,只周身气场愈发威严稳重。
但这份威严稳重只对外人,在永乐宫贵妃面前,是一如既往的随和亲近。
他们家还有三个孩儿,一个大儿子,一对双胞胎女儿。
提起这事,裴青玄语气间掩不住的艳羡:想当年朕与他在北庭结识时,他还是个不知情爱滋味的木头,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他竟有了三个孩子。
多叫人嫉妒。
三个孩子,其中还有一双女儿。
肃王谢伯缙及其夫人沈氏相貌皆为出众,裴青玄都能想象出那对双胞胎模样有多可爱。
静谧廊庑间,李妩身着一袭浅紫色苏绣月华锦衫,斜靠在朱漆圆柱旁,懒洋洋听着他说话。
提起故友,他的话比平常多了不少,眉眼间的神色好似也回到从前,带着几分意气风发的少年恣意。
纤手拢了拢膝头盖着的湖蓝色团花绫缎毯子,明明暖阳笼着她,她却依旧觉得冷,那寒意好似从骨头缝里渗透——尤其过完这个年,这种忽冷忽热的情况好似愈发频繁。
这叫她忍不住去想,熬了这些年,梧桐叶子也要落了罢。
阿妩?耳畔熟悉的唤声拉回她缥缈游离的思绪,愣怔回过神,她望向他,眸光平和,语气也十分平和:在呢。
这五年来,他们几乎不再争吵,便是偶尔有争执,只要她沉默,他最终还是会顺她的意思。
正如他从前说的那样——只要她留在他身边,他什么都听她。
五年时光,足以消磨太多尖锐怨气,足以叫人再回头看当年,便觉那时很多事是那样的没必要。
怨也淡了、恨也淡了、更别提什么是爱。
每日夜晚清晨,睁眼闭眼间,看着身旁躺着的男人,不知不觉成了习惯。
时间一久,心里好似有个声音在说,她这一生大抵就这样了吧。
我在听。
她搭着毯子,头颅半靠着朱漆柱子,问得漫不经心:肃王此番回来述职,会留多久?朕与他多年未见,自想叫他多留些时日。
裴青玄在她旁边坐下,大掌去牵她的手,觉得冰了,眉头皱起:日头虽大,但到底还是初春,你身子弱,还是少吹风。
语毕,弯下腰来,不由分说将她打横抱起:搂着朕。
李妩无奈轻叹,到底抬起双手,搂住他的脖子,由他抱着进去。
裴青玄大步往内,只觉怀中之人越发地轻,犹如抱着一片羽毛,一片叶,甚至是一缕握不住的风。
太医院那些废物,这些年用过的补药方子也有二十几副了,吃了那样多,还是这般轻飘飘,一点肉都补不上。
大掌握在那把盈盈不堪一握的软腰,他眉眼低沉收着力道,生怕一不小心折断。
我这副身子……也就这样了。
李妩抬眼看着他:御医们也都尽力了。
不许说这种话。
裴青玄嗓音低醇,狭眸牢牢盯着她:你得活的比朕久。
生与死,哪是人力能决定的,老话说,阎王爷要你三更死,哪敢留人到五更。
李妩说得云淡风轻,雪白脸庞带着无所谓的浅笑:再说了,活那么久有什么好的。
祸害遗千年,我这人呢,虽薄情寡义,但与你比起来,还差许多……所以大概是我死在你前头。
越说越荒唐。
捏着她腰的手掌不由加重:再胡说,朕把你丢下去。
你才不舍得。
李妩毫不慌张地勾着他的脖子,慵懒像只猫,无精打采阖着眼:你要舍得撒开手,早就撒了,何至今日。
听出她话中深意,裴青玄喉头一哽,而后低下头,以额撞了下她的额,低哑嗓音透着几分无奈:你这小混账,朕定是上辈子欠了你。
他欠她?李妩眼皮轻动,大抵上辈子他们互相造孽,今生才有这段孽缘。
又过了几日,肃王一家进了长安。
便是李妩不怎么关注肃王家的动向,但这家人名声太盛,就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闲时也都聊着肃王家的一切。
诸如肃王爷是如何威风、肃王妃如何美貌,他家那三个孩子如何乖巧漂亮,肃王和肃王妃如何恩爱……就连她的儿子裴琏,也因肃王一家,除了初一十五这两个固定来给她请安的日子,难得出现在了永乐宫。
彼时李妩才将午睡起身,走到桌边想倒茶喝,透过半敞的雕花窗棂,看到花丛旁安静看书的小皇子。
盎然春意里,小小儿郎面如冠玉,青色锦袍,脖间挂着一块长命锁,乌发束起,手握书卷,午后融融春光透过树叶花木,洒了他一身碎金斑影。
李妩执杯,隔窗遥看这一幕,不觉愣神。
一眨眼,当年那个小小婴孩便长得这样大了。
也越长越像他的父皇。
犹记小时候,她曾问过裴青玄:玄哥哥,你小时候是何模样呀?那时裴青玄似被她这孩子气的问题问住了,略作思忖,摇头道:记不得了。
她当时枯着眉,耸肩叉腰一脸惋惜:那多不公平,你见过我小时候的样子,可我却没见过你小时候的样子。
没想到幼年一句童言,多年后,竟以这种方式实现。
直到素筝走近提醒,唤了声娘娘,李妩才回过神,眨了眨眼,再看花丛里,已不见那抹小小的身影。
她眼底闪过一抹诧色,以为方才是自己午觉睡迷糊了,出现幻觉,转脸问素筝:我好像瞧见了大皇子?素筝笑吟吟道:是,大皇子半个时辰就来了,听说娘娘在歇息,特地叫奴婢们别打扰,他自寻了书看。
提起大皇子,皇宫上下也是无人不夸。
不说皇子那副继承爹娘优点的出众相貌,无论是才智,还是性格,那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朝臣们原先还总催促着皇帝选秀立后,广纳后宫,多多绵延后嗣,为皇家开枝散叶。
毕竟堂堂帝王,独守个伤了身子再难怀嗣的病恹恹贵妃,实在不成体统。
但大皇子的聪颖睿智、谦逊稳重,那是有目共睹,便是再挑剔的文官也挑不出错处,朝臣们渐渐闭了嘴,心底认下这位未来的储君,甚至为保大皇子地位更加永固,近几年还有不少朝臣上表,请皇帝册立贵妃为后,以示大皇子乃嫡出正统。
却不知皇帝在顾虑什么,明明对贵妃独宠多年,却迟迟未提立后之事。
后来催得急了,陛下黑着脸当朝发了一通火,将上表之人揪出个典型,拉下去打了二十大板,便再无人敢催。
且说现下,素筝伺候着李妩梳妆:奴婢瞧着,皇子又长高了些。
李妩望着镜中那张可谓美丽却透着丧气的脸庞,别扭地动了动嘴角,扯出一个笑:他初一来给我请安时,你也是这样说的,今日才初四,太后是给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不成,三日又长高了?素筝被这话呛了下,双颊泛红,噘嘴嗔道:主子,你知道奴婢嘴笨的。
与你开玩笑呢。
李妩抬起头,目光温和看向素筝,这丫头陪在她身边这样久,说是要侍奉她一辈子不嫁人,的确叫她也为难过一阵。
不过她也替素筝想好了未来的路:日后……若我不大好了,你就去大皇子身边伺候,替我好好看他,到底能长多高。
素筝上一刻还笑着,听到这话,立刻鼻酸了:主子,你怎又说这话!好,不说了。
她道:大概人上了年纪,就爱念叨。
哪里上年纪了,您才二十六,还年轻着呢!李妩没接她这茬,只叫她继续梳头。
待到梳妆完毕,她回头看了眼屏风后那道静静立着的影子,轻声道:叫他进来吧。
稍顿,又补充一句:去厨房,端些他爱吃的茶点。
素筝弯眸笑道:娘娘放心,早备上了。
她屈膝行了个礼,转而快步往外去,声音清脆温柔:小殿下,娘娘请您进去呢。
孩子的声音稚嫩,又带着小大人的沉稳:多谢素筝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