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闻鼓前, 身着白色长衫的年轻人双手握紧鼓槌,一下一下敲在鼓上。
鼓面震动,鼓声响彻上京。
年轻人身旁站着一个身穿黑色布甲的男人, 那人守在年轻人身旁,目光警惕地看着四周, 似乎很担心年轻人的安危。
鼓声响起不过片刻, 宫门口便走出一队禁卫, 为首的禁卫军统领锐利的目光扫过二人, 在黑衣人身上略停留了一会儿才移开。
是你敲的登闻鼓?禁卫军统领看着年轻人手中的鼓槌,开口询问。
正是在下。
年轻人将鼓槌放回鼓架上,朝对方拱手行礼。
姓甚名谁, 有何冤屈?年轻人在禁卫军统领的压迫下丝毫不显局促, 开口道:在下济州举人唐鸣, 要状告宋国公府世子谋害我同窗好友宋煜。
听到这番话, 禁卫军统领一贯毫无表情的脸上都露出几分诧异。
前几日满上京都是暗示宋国公府换子的话本,本以为那话本封了, 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后续这么快就来了。
禁卫军统领并未多言, 又转头问黑衣人:你呢,你又是何人?在下镇北侯亲卫雷同,途经济州时偶遇唐举人, 便一路护送他入京。
禁卫军统领并未对雷同这番漏洞百出的解释做出任何回应,只是开口道:既然唐举人有功名在身,可以不必受刑直接入宫。
两位,请吧, 陛下已经在等了。
唐鸣整了整衣衫,深吸了几口气, 才跟着禁军一起走入宫门,雷同也跟在他身后。
唐鸣两人在宫内的一处偏殿等了大约一个时辰,禁卫军统领才终于将他们带入大殿。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按本朝规矩,登闻鼓响之后,众朝臣需立刻进宫面圣,不过一个时辰,文武百官便到齐,分列大殿两侧。
此时不是早朝,龙椅上的皇帝都穿着常服,众朝臣也并不拘谨,私下里还有人在互相交流登闻鼓响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等禁卫军统领将两人带进大殿时,几乎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二人。
其中有与镇北侯有些交情的武官一眼就认出了他的亲卫雷同,不由面露诧异之色。
唐鸣虽然有些胆魄,毕竟是第一次面见皇帝还有这么多朝廷重臣,站在大殿上时,头脑一片空白。
身旁的雷同轻轻扯了一下他的衣袖,带着他一同跪下。
膝盖触及到冰冷的地面,唐鸣才反应过来,高声道:济州举人唐鸣,拜见陛下。
镇北侯府亲卫雷同,拜见陛下。
雷同的声音短促且低沉,却也被众人听到了。
皇帝听到了镇北侯府抬眼看向雷同:朕记得镇北侯尚在闭门思过,你身为镇北侯亲卫,为何会去济州?皇帝语气中虽然没有怒意,雷同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解释道:陛下,侯爷感念先代宋国公的知遇之恩,早先听闻先代宋国公嫡孙可能流落在外,后又听说是有人抹黑国公府。
他便派了属下去济州,让属下将此事调查清楚。
虽然谁都知道镇北侯此番并不是真的为了宋国公府着想,但这个说法至少在明面上能够说服大部分人。
朝中许多老将都知晓,当初镇北侯参军的时候,就是投在了先代宋国公军中,先代宋国公也提拔过他,也确实算是知遇之恩。
皇帝没有再问雷同,而是将注意力放回了唐鸣身上。
唐举人,你敲响登闻鼓所为何事?唐鸣高声道:学生要状告宋国公府世子宋熙谋害学生同窗宋煜。
皇帝听后没有说话,只是揉了揉眉心,朝太监总管摆了下手指。
立在下阶的太监总管当即会意,开口道:唐举人,若是最终查出你诬告,按律要受五十大板,你可想好了?学生愿意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唐鸣语气铿锵。
唐鸣声音落下,皇帝终于开口询问道:宋煜是何人?他与宋国公府又是何关系,宋熙为何要谋害他?唐鸣看了眼身旁的雷同,雷同出声道:陛下,宋煜乃是宋国公嫡子。
朝堂上顿时嘶声一片,还真弄了个嫡子出来,这下有意思了。
宋国公脸色铁青,连基本礼仪都维持不住,出声骂到:你放屁,是不是镇北侯指使你抹黑我宋国公府?肃静。
大太监再次出声。
宋国公稍微冷静了一些,立刻出声为自己申辩:陛下,众人皆知镇北侯不满我儿接掌西陵军,他一定是故意找了这些人做伪证,熙儿就是我的嫡子无疑。
皇帝看都没看宋国公一眼,只问雷同:你可有证据?臣找到了宋煜的尸骨,陛下可以即刻让人验证尸骨与宋国公是否有血缘关系。
宋国公脸色微变,依旧不信雷同的话:人都已经死了,谁知道现在验血脉准不准,说不定你们偷偷在尸骨上做过手脚,随便找了个人就说是我儿子。
雷同高声道:盛放宋煜尸骨的棺材就在宫门外,臣并未做任何手脚,若陛下不信,可以请司天监来验。
朝堂上安静了片刻,皇帝终于开口:将尸骨抬进来。
不多时,四名禁卫抬着一个崭新的棺材出现在殿上,这棺材明显是新换的,落棺之后,周围的朝臣纷纷探头去看,里面摆着一具白骨。
大理寺卿手扶着棺材探头仔细看了好一会儿,看罢才出声道:陛下,此人颈骨碎裂,非后天造成,想来生前是被人捏断脖颈而死。
这时唐鸣一脸哀痛道:陛下,宋煜死后,他养母家的亲戚对外宣称他死于急症,匆忙将他下葬,学生并未看见他的尸首。
直至得知了宋煜的真实身份,学生才怀疑起他的死因,后学生与雷同将他的尸骨挖出方才确认,他真的是被人害死的。
司天监监正何在?@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在皇帝开口的瞬间,宋国公的身体轻晃了一下。
臣在。
监正从人群后站出来。
验证此尸骨与宋国公之间的亲缘关系。
是。
监正走到宋国公身旁,见他脸色难看,笑眯眯地开口:宋国公不必担忧,我们司天监验证血脉从不出错,即便人死了,也能找出他的亲生父母,还请宋国公给我一滴血。
宋国公双手握拳,在众朝臣看热闹的目光下,硬着头皮道:陛下,此事实在荒谬可笑……皇帝冷淡的目光扫过去,只吐出三个字:给他血。
监正见宋国公依旧不动,只好自己动手。
他的手指在宋国公手上虚虚一划,宋国公手背上便多出一道血口,随后一团血珠便浮在监正掌心。
随后监正又将手指点在棺中白骨额心处,那白骨上散发出淡淡红光,片刻后,一滴略小一些的暗黑色的血珠也浮了起来。
监正从怀中拿出一个上面刻了一层层圆圈的白色玉盘,分别将两滴血珠滴入玉盘中的两个凹槽中,随后众朝臣就见玉盘上的圆圈一个接一个亮了起来,直至最后一个也亮了起来。
见众人好奇,监正开口解释道:此亲缘盘分十格,若是无血缘关系,只会亮起第一格。
若是三代之外远亲,从血脉远近可分为六格,剩余三格便是验证三代之内的血亲关系,只有亲生兄弟,父子,母子才能点亮最后一格。
监正这番话说完,众朝臣看向宋国公的目光都带着古怪。
敢情他还真有一个儿子流落在外,还被害死了,岂不是都与那话本对上了?宋国公,你可有什么话想告诉朕的?宋国公脑子一昏,开口道:陛下,他确实是臣的子嗣,不过只是一个私生子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嫡子。
朝堂上安静了瞬间,随后监正语气略有些无奈道:验证此尸骨是否为宋国公的嫡子很容易,只需提取先夫人的血脉即可,即便先夫人亡故时日略久,下官也是能做到的。
这时,旁边有朝臣开口:何必那么麻烦,不如宋国公将世子叫回来,验一验世子与宋国公继夫人的血缘关系,说不定会是一个惊喜呢。
其实朝中众臣也都看出来了,宋国公此番表现,就是不想让世子宋熙的身份被动摇。
毕竟,一个儿子已经死了,另一个却掌管着西陵兵权,任谁也知道该如何选择。
果然,宋国公立刻又道:陛下,就算他真的是臣未曾谋面的亲子,也不能证明他的死和臣的儿子有关。
这时雷同却开口道:陛下,臣有证人能证明宋煜之死与宋国公府有关。
什么证据?宋煜养母家的亲戚曾经受人胁迫,被逼为宋煜收尸,且不允许任何人前来吊唁。
臣已寻到那受胁迫的一家人,也将他们带来上京,他们愿意作证。
而且……据他们所说,宋国公府的人不是第一次找他们了,多年前他们就曾收过宋国公府的人送去的银子,故意害宋煜出事,让他不能参加科举。
原来是你们做的好事。
此事唐鸣似乎并不知情,他听到雷同的话后,脸上愤怒难掩,瞪着宋国公的目光像是冒了火。
我就说宋兄这些年为何如此倒霉,每次参加科举,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原来是你做的!你也堪为人父?若不是你,宋兄怕是早就考上举人了,如何能够蹉跎至死!宋国公避开唐鸣的目光,说道:陛下,这些都是他们的一面之词,那所谓的证人也可能早就被人买通,不足为信。
而且臣此前根本不知道宋煜的存在,怎么会派人去做这些事?臣也没说是宋国公做的,毕竟当初换了宋国公府嫡子的人,至今也没被人发现,说不定就是那人指使的,宋国公与其怀疑下官,不如好好调查一下府中人。
说罢雷同又道,陛下,臣还曾调查过,宋国公继夫人的弟弟在两年前确实去过济州,还曾见过宋煜,他回京不久,宋煜便被人害死了。
若说宋煜之死与宋国公府无关,怕是无人敢信吧。
所以那本复仇记中的所有剧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有官员小声道。
说起来,那宝木先生究竟是何许人,竟然知道宋煜死前的每一个细节?若不是亲眼见到尸骨,我还以为宋煜没死,亲自写了这本书为自己讨公道呢。
底下朝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原本他们也没空看什么话本,但谁让宋国公之前闹得厉害,那天下朝之后,他们就都去读了一下所谓的复仇记,现在朝中半数以上的大臣都看过了。
这时兵部尚书齐海站出来道:陛下,此事虽是宋国公的家事,却也关系到一条人命。
即使不能证明宋煜之死与宋国公府世子有关,但他确实有最大的嫌疑,臣请陛下即刻将宋熙调回上京,接受调查。
后面又接连站出几人道:臣附议。
最后,连右都御史也站了出来:陛下,宋国公嫡子被人谋杀,且嫡子与庶子身份调换多年,此事影响极其恶劣,必须彻查。
世子宋熙身份有异,不堪为将,还请陛下即刻下旨撤去他的官职。
就在皇帝要下旨的时候,禁卫军统领突然走进殿内,向皇帝禀报道:陛下,先代宋国公副将宋承良在宫门外求见陛下。
皇帝显然是知道这个人的,他微微蹙起眉,问道:他来做什么?宋承良只说与宋国公嫡子有关,多的不肯说。
将他带上殿。
不多时,禁卫军统领将一名脊背挺直,看起来六十多岁却双目泛着精光的老者带上殿。
那人走到宋国公身旁,然后双膝跪地:臣宋承良拜见陛下,臣有罪,请陛下惩罚。
宋承良,你有什么罪,说来听听?皇帝问。
宋承良看了眼一旁面色难看的宋国公,垂下头道:臣多年前私自调换了国公爷的嫡子与庶子,并将国公爷嫡子送出府去。
后来世子在巧合下得知自己真实身份,想要将国公爷的嫡子找回时,臣又派人将对方杀害,以求斩草除根!宋承良一句话,便将所有罪责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宋副将,先代宋国公对你不薄,你有什么理由调换他的嫡孙?听说这些年宋熙一直由你教导,你该不会是来替宋熙顶罪的吧?兵部尚书齐海眯起眼,语气不善。
宋承良看都不看对方一眼:臣的话句句属实,不敢欺瞒陛下。
那你告诉朕,为何要调换二人?因国公夫人所出嫡子根骨极差,毫无修炼天赋。
宋承良身体微微颤抖,眼眶泛红,臣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公府着想,国公没有修炼天赋,他的嫡子若是再无修炼天赋,国公府怕是会因此败落,先国公不能后继无人。
直至臣发现世子根骨极佳,便起了将两人调换的心思。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说完,他转头又朝着宋国公磕头:国公爷,属下一心为了国公府,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请国公爷责罚。
荒谬!宋国公突然大喝一声,一脚踹在了宋承良肩膀,随即扑过去一把抓住宋承良,痛心疾首道,良叔,那可是我亲儿子,你将他送出府* 还不够,怎么能杀了他?任由宋国公如何问,宋承良始终沉默不语。
看着这两人你来我往,兵部尚书齐海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他倒是没料到,都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半路还能杀出个认罪的。
宋国公府还真是有几个骨头硬的,可惜,先代宋国公死了,这一任就是个废物。
就算跳出来了又如何,宋熙这兵权,是肯定握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