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 55 章

2025-04-03 05:10:59

御阶上, 大太监转过头见皇帝脸上的不耐之色越来越浓,尖声道:宋国公,这里是朝堂, 容不得你们撒野。

宋国公手上动作一僵,赶忙跪地:求陛下恕罪, 是臣失仪, 臣只是、只是一时难以接受真相。

宋国公的话只换来朝堂上一片沉默, 他与宋承良这一番并不精彩的演绎没能打动任何一个人, 如果这里不是大殿,说不定他们还会呸两声。

兵部尚书齐海瞥了眼做戏的二人,上前一步道:陛下, 宋承良所说的话也只是他的一面之词, 他效忠宋家一辈子, 想来很愿意为宋家的某些人出头顶罪。

依臣之见, 这件事必须要查清楚。

礼部尚书也道:陛下,国公府调换二子, 还请立了世子,这是欺君之罪, 若是不能查清,恐后人效仿,乱了礼法纲常。

请陛下即刻召宋熙回京, 接受调查。

众多大臣齐齐出声要求皇帝彻查,皇帝沉吟许久,最终还是下旨将宋熙从西陵召回。

随后,皇帝又道:宋煜之案交由刑部与大理寺共同调查, 将宋承良押入天牢,至于宋国公……回国公府反省, 非诏不得出。

陛下英明。

跪在大殿最前面的唐鸣跪伏在地,在场的人中,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是真心实意想要为昔日同窗好友求一个公道的。

他身旁的雷同也跟着磕头,额头抵在地上时,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案子能不能查清不重要,重要的是宋熙既然回来了,就回不去了。

陛下念旧,记挂着先代宋国公,想要给宋国公府机会,那也要看他们能不能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

他们侯爷的东西,可不是谁都能拿得稳的,侯爷可以不要,但别人不能抢。

那个小崽子比起先代宋国公,可算不得什么。

皇帝起身离开前,留了一句话:案子没有查清楚前,朕不希望在外面听到任何风言风语。

臣不敢。

皇帝既然开口了,肯定没人敢去外面传播此事。

皇帝走后,众朝臣也四散而去。

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上前与唐鸣和雷同交谈,询问他们的落脚之地,以及要派人保护他们的安全。

虽然宋国公可能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刺杀两人,但也说不定。

今日殿上这一幕,让两位重臣忍不住怀疑,嫡子被调换这件事,宋国公究竟知不知情?就算原本不知情,现在知道了也没见他多伤心。

比起一个死去的嫡子,想来世子才是他的心头肉,为了世子,谁知道他能做出什么。

这时禁军上前押走了宋承良,宋承良没有反抗,直至走处大殿,依旧还在回头看着怔怔站在原地的宋国公,宋国公根本没看他一眼。

许久,宋承良才将头转了回来。

从他入宫认罪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下午登闻鼓被敲响,可是一直到了第二日,都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阿缠找了平日里消息最灵通的徐老板打听,可惜徐老板也不知道,她只能怏怏离开。

平静的日子又过去几天,眼看着中元节要到了。

阿缠一改往日的懒散,做起了新的香,还是平日里她嫌麻烦的线香。

最近她去猎铺买了几块木头,都是大夏境外才有的树种。

她将木头炮制了几日,今日才开始磨粉。

陈慧看着她忙活,本想帮忙,却被阿缠阻止了,便只好在旁看着。

你不是说中元节不做线香售卖吗?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有祭祖的习惯,平日不太用香的百姓,这一日也会买来线香上供先祖。

不过阿缠之前根本没打算做这笔生意,她做的香价格稍微高一些,寻常百姓不会买,毕竟烧香只是烧个心意,没必要买贵的。

而达官显贵祭祖时都会选择降真香,虽然阿缠觉得就算不用那么贵的香,他们的祖宗也不会有意见,可谁让她说的不算呢。

我是没打算卖。

阿缠扔了一块晒的又干又脆的生烟木放到碾子里,努力干起活来,我打算自己做点香用来祭祖。

祭林家的先祖吗?陈慧问,想来应该不会是祭祀季家的先祖。

阿缠愣了愣,含糊应道:啊,嗯。

想来被流放的林家人应该会祭祀他们的祖宗,她并不是林家的人,就不越俎代庖了。

这是她来到上京的第一个中元节,她的祖宗们可能并不过这个节日,不过上次小林氏的事情让阿缠意识到,虽然自己的身份从来没有被他们承认,但他们还在庇佑着她。

既然大家都要在这个日子祭祀祖宗,她总不能让她的祖宗无香火可用,别家祖宗有的,她的祖宗也得有!阿缠将磨好的香粉用无根水和成香泥,然后将香泥放到唧筒中挤出一根根线香,最后把做好的三盘线香放到阴凉处等着阴干。

闻重过来的时候,陈慧正端着最后一盘线香往外走。

闻重看了一眼,问道:季姑娘做了新的香?对,中元节要到了,做点香来祭祖。

阿缠随口回应闻重,然后转身取出两枚香丸装好,这是闻先生要的香丸。

闻重接过香丸,付了铜板,见阿缠盯着他看,不禁笑问:季姑娘可是有话与在下说?闻先生知道前几日有人敲登闻鼓的事吗?别人或许不知道,但身为御史的闻先生肯定知道。

阿缠觉得闻先生脾气好,所以才开口问的。

略知一二。

还没等发问,闻重已经先一步阻止了她接下来的话,陛下不让说。

唉。

阿缠叹了口气,皇帝真是一点都不体谅他的臣民。

不过再过几日应该会有消息传出来了。

见她一脸失落,闻重又补充了一句。

不问还好,问了之后阿缠就更好奇了,过几日到底是几日啊?多谢闻先生告知。

阿缠心里的小人还在满地打滚,面上还维持着端庄的样子。

将闻先生送到门口,阿缠转头见到宋砚从隔壁书铺里走出来往她这边走,似乎正打算进她的铺子。

好几日不见,宋砚的气色看起来不太好,虽然阿缠不懂相面,但他现在这副模样,有点黑云罩顶的感觉。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宋公子可是身体不适?阿缠语气关切地问。

宋砚摇摇头,声音发虚:多谢姑娘关心,只是这几日休息不好,徐掌柜说姑娘卖的安神香能够助眠,我想买一些。

当然没问题。

阿缠带着宋砚走进店里,她将两种安神香拿出来让宋砚挑选,一种是香粉,一种是塔香。

宋砚选了塔香,应该是图方便。

阿缠夹了十枚塔香装好,随意与宋砚闲聊道:宋公子方才与闻先生下棋了吗,这次是谁赢了?两人每次下棋都会引来附近许多棋友,她偶尔听人评价,说两人的棋艺在上京都算得上顶尖,不过今日书铺外似乎并没有人聚集?宋砚笑了一下:今日没有下棋,闻先生见我气色不好,说来日再战。

阿缠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宋砚的脸,提醒道:如果宋公子一直睡不好,还是要尽早看大夫,安神香也只能辅助睡眠,并不能根治病症。

在下明白,请姑娘放心。

那就好。

见他听进去了,阿缠也就没有多说,又随意找了个话题,方才闻先生与我说,过两日就知晓登闻鼓是因何而响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大案子?宋砚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直到听阿缠叫他才反应过来,笑道:不管是什么案子,想来罪魁祸首都会受到惩罚,受害者也会得到安息吧。

应该会的。

宋砚突然又说:再过几日,我打算回乡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回老家吗?怎么这么突然?阿缠有些意外,她觉得以宋砚的才情,就算不科举,留在上京也会有不错的生活,说不定还会成为一方名士。

最近几日徐老板偷偷告诉她,宋砚的画被许多达官显贵看上,越发的值钱了。

阿缠之前还在想,要不要从宋砚这里买一幅画收藏起来呢。

想做的事都做完了,也该回去看一眼,了却心事。

阿缠觉得回乡应该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可是宋砚看起来并不像是很高兴的样子。

那真是可惜了,本来还想从宋公子这里求一幅画呢。

姑娘喜欢什么样的画,山水、人物、植物、还是动物?阿缠立刻道:动物,最好是鸡,栩栩如生的那种。

过了晚饭时间,慧娘通常都不许她再吃肉,因为她脾胃弱,晚上再吃容易积食。

她就只能挂上一幅画望梅止渴了,饿了就多看几眼,想来宋公子的画技一定能达到她的要求。

待在下离开上京之前,一定将姑娘要的画画出来。

阿缠立刻高兴道:那就多谢宋公子了。

又过了四日,明日便是中元节了,阿缠早起去街头卖花的大娘那里订了一篮子花明日祭祖用,那大娘认得阿缠的脸,答应得十分痛快,还没要阿缠的订金,说明日一早让女儿将花送去她店里再给钱。

回铺子的路上,阿缠又闻到羊肉胡饼的香味,顺着味儿就找过去了。

这胡饼摊位的生意极好,许多人坐在旁边支起的凳子上喝肉汤吃肉饼,还有一群人和她一样在排队。

阿缠等着无聊,便听摊位上的人说话,恰好听人说起了那日敲登闻鼓的事。

那闲聊的两人的穿着看着不像是平民,说话也无所顾忌。

其中一人神秘兮兮道:你们知道吗,有人按照宝木先生的话本去济州寻找宋国公府的嫡子,竟然真的把人找到了。

对方的同伴急切地问:后来呢,回京了吗?回是回了,可惜是被抬回来的,人找到的时候只剩下一堆白骨喽。

嘶,按照宝木先生话本写的,那人岂不是被……说话的人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当然是被害死的,不然你以为为什么要敲登闻鼓?那嫡子的同窗得了别人指点,找人验过尸骨了,确认了他是被害死的,毅然带着棺材上京告御状,告的就是宋国公府世子杀人灭口。

胆子可真大,那可是国公府世子,他就不怕被半路灭口了?嘿嘿,反正人家活着见到皇上了,我听人说今早宋国公府世子回京了,家门都没进直接进了宫,也不知道这案子到底会怎么判?宝木先生不是说了,就是那个世子杀了嫡子,杀人肯定要偿命啊。

突然有人插嘴道。

摊位上不少人都看过宝木先生的复仇记,听到两人交谈,不一会儿就聚集过来一群人。

说话的两人见人多,兴致更浓了,那最先说起这个话题的人闻言摇头:此言差矣,宋国公那嫡子的尸体都变成一堆白骨了,想确认凶手哪有那么容易,我隐约听人说宋国公府有人出来顶罪,我看这事儿要悬了。

这帮勋贵可真不是个东西!有人唾了一口。

就算找不到证据,想来陛下也会惩罚他们吧?有人语气中带着期待。

惩罚有什么用,那个嫡子就这么死了,人家原本活的好好的,先是被换了身份,又被扔了,最后还被害死了,凶手未来说不定还能当上国公,要我是那嫡子,做鬼都不会放过他们。

听着一群人议论纷纷,阿缠心中的疑惑终于解了。

同时,她也有和那些人一样的好奇,如果凶手真的是宋国公府世子,他真的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吗?宝木先生只写了复仇记的上一半,下一半却是正在发生。

她看话本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这是现实不是话本,剧情未必会按照作者的心意去发展。

此时,早朝刚结束,皇帝还未离开龙椅,众大臣依旧留在殿内。

禁卫军统领上殿禀报:陛下,宋国公府世子宋熙已在大殿外等候。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宣宋熙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