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炮灰女配我不当了 > 第298章 八零年代炮灰女配(1)

第298章 八零年代炮灰女配(1)

2025-04-03 05:14:41

林医生,林医生——快,快来人啊。

林医生,你醒醒。

......林薇最后的意识,停留在视线模糊,身子往下倒,耳边是助手急切地呼唤声。

她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连续做了三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

原以为只是普通的体力不支,再次醒来,林薇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环境。

不是医院病房,也不是自己职工寝室,一眼就感觉出是好几十年前的房子,发黄的墙皮,破旧的红木家具,狭窄拥挤的房间。

到处都充斥着落后、简朴。

林薇还未产生疑问,脑子再次眩晕,无数黑白的画面不断在她面前播放,像电影回放一样,将她拉入了这个年代。

伴随无数记忆不断涌出,林薇面色却越发凝重。

没有昏倒之前,林薇是一名心血管内科主任,她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学,拯救更多人,死也要死在手术台上。

按照输入的记忆,她此时身处八十年代初,高考制度恢复没几年。

她之所以救死扶伤,是因为这一世作孽太多,造成的因果。

由于林薇从医这么多年行善积德,已经救了无数人性命,给自己积累了福报,她现在重活了一世,回到了自己的前生,可以把一切改写,以免影响轮回。

在这一生中,林薇的命数,应该可以称为炮灰女配。

但林薇一开始拿的剧本,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她躲过了知青下乡,没有和大姐林英一样,下乡后嫁给了泥腿子。

过食不果腹的贫苦生活。

也没有和二姐林娟一样,早早辍学,为了一份工作十几岁就嫁人生子,婆媳关系一团糟。

小时候,算命先生曾跟林母说,林薇是个读书命,以后端铁饭碗,他们一家人改变命运就全靠她了。

加上林薇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林家人信以为真,就连极度重男轻女的林家二老,没死前都对她偏爱,死前更是不断叮嘱林父,借钱都要让林薇上学。

所以,林薇在家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弟弟林豪,别人可以缺吃少喝,她从小就过得滋润,要什么有什么。

加上相貌出众,性子养得傲慢无礼,自命不凡。

高考时,林薇还真考了个好成绩,去了首都师范大学,那可是个好学校,据说成绩要是好,还能留校任教呢。

林家人可谓是高兴十足,直呼算命先生说得真是准。

但,作为炮灰女配,林薇之后走得肯定就不那么顺了,她最后做了不少孽,磕磕绊绊顺利毕业,当起了不称职的老师,误人子弟。

还因为嫉妒女主,想要使坏,落了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一家人被她害得家破人亡,两个姐姐家里鸡飞狗跳,婚姻失败。

让人想起来难免唏嘘。

妈,小妹身体怎么样?好些没?门外的谈话声,打断了林薇的思绪。

我也不知道。

林母叹气,走到门前唤了一声,薇薇,醒了没?醒了。

林薇应了一声,起了床。

她打开门后,就看到大姐林英坐在客厅。

林家两口子都是皮革厂职工,厂里收益不错,分了这套房,因为大姐林英和二姐林娟都嫁出去了,客厅就隔出一块,林薇有了一个小房间。

方便她读书。

林英身上穿着一件洗到发白的衣服,没有补丁就不错了,她嫁到乡下,日子过得清苦,两口子都生了两个儿子,还没一间像样的房屋。

听说林薇前几天发了烧,她心里着急,就过来看看。

相对于她们两姐妹,林薇自然过得滋润,但林英从未有过嫉妒,她想着三妹可不能在高考时出现意外,全家人都指望她考上大学。

她倒不指望自己能帮衬多少,林薇能够帮扶父母和弟弟就够了,她日子过得苦,帮不了忙了,就希望林薇能自己立起来,之后也不用过苦日子。

姐。

林薇声线沙哑,唤了林英一声,她看到桌子上的红糖和鸡蛋时,拧了拧眉,你怎么又拿东西过来了?这不是想着你生病了吗?给你补补。

林英笑得憨厚,她因为长年劳作,她脸被晒得黝黑,手也很粗糙,看到细皮嫩肉的林薇,还是很羡慕。

女孩子嫁出去了,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回娘家带东西,不然会被看不起,家里很穷,林英就会攒着鸡蛋送过来,红糖是她卖了点山货买的。

你又不是客人,回自己家带什么东西?林薇坐在她旁边,你的两个孩子还小,只是需要补的时候,我有什么好补的?闻言,林英一愣,心里有点触动。

林薇是家里出了名的恃宠而骄,好吃的都得紧着她,从来不会为人着想,好似这一切都是她们应该做的。

这番话从林薇口中听到,林英还是很诧异。

前几天,我听班里同学吐槽她嫂子,就知道往娘家拿东西,她妈给她嫂子脸色看,她哥也发了火,她也支持,全家人排挤她嫂子,我听了心里怪难受。

林薇找了个借口,看向从厨房走出来的林母,妈,一会让姐把东西拿回去,少吃一点又没什么,别让姐难做人。

林薇上辈子被亲生父母嫌弃,寄养在亲戚家,过得很不好,名义上的弟妹和父母,只知道吸血她。

这一世,虽说生在多子家庭,一家人各有缺点,但对林薇都不错,就连性子最泼辣的二姐林娟,也就背地里会吐槽她自私,不知天高地厚,明面上没苛责她,偶尔还会给家里送点肉。

这年代的人都过得不容易,大姐林英日子清苦,二姐林娟那个婆婆也不是省油的灯,还有个多事的小姑子。

林母一听,不想女儿处境为难:拿回去吧,过好自己的日子。

林娟心里触动,关切问林薇:马上要高考了,你这时候生病,影响考试怎么办?没事的姐,不影响发挥。

林薇笑,想到一家人都为这事担忧,她扯了扯唇角,稳稳的。

听到她笃定的语气,林娟和林母露出笑容:还是不要太盲目自信!林英坐了一会,就要赶回去了。

林薇让她把红糖和鸡蛋拿回去,林英不肯,林母在林薇的提议下,给她拿了家里储存的腊肉。

林英一直推脱,让她留着,被林薇塞给她:这是给两个孩子带的,又不是给你的,吃肉好长身体。

她说完,还不忘道,姐,等我考上大学,家里的日子就好了。

一听这话,林英满脸欣慰:好好考大学,姐走了。

嗯。

......林英离开后,林母坐在沙发上摇头:你姐那日子啊,不好过。

说到底,女儿也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只有这个大女儿下了乡,留在了农村,不到三十岁,已经被岁月蹉跎得不成样子。

等我考上大学,就有能力帮助姐了。

林薇对林母说。

林母看着这个女儿,眼底逐渐明朗起来,算命先生说的话,她已经都忘记了,一家人疼了林薇这么多年,都成习惯了。

习惯性好吃的好用的,都紧着她。

小妹啊,好好读书,不然日子苦。

林母叹气,别像你大姐二姐一样,日子不好过的。

妈,我会的。

......林薇重新回到房间,看着旁边堆放得高高的课本,拿出来翻看。

此时已经临近高考,学校都不上课了。

现在的高考题目对于她来说,难度不算高,她本身就是医学博士毕业,还去过海外研学几次。

博士以前,她有空就会去机构给孩子补课,给自己赚取生活费,所以这些科目对她来说,不算难。

只需要整理好框架,再复习一遍,没什么大问题。

但所剩时间不多,林薇必须争分夺秒。

她从进房,就一直在复习,房间里,只有书本翻看的声音。

林父从外面回来了,林母示意他小点声:小薇在学习呢,都学了一个上午了,让她休息,她一直说没事。

身子顶得住吗?林父担忧。

林父算是这个家,最溺爱林薇的人了,他打小一事无成,为人还有点吹嘘好吹牛,这份工作还是从父母手里接班,浑浑噩噩半辈子。

林薇从小成绩优异,可让他面子上增光不少。

她说顶得住,还有好多没复习。

林母回。

林父:晚上给她煎个鸡蛋补补,煮点夜宵,不然哪能行?我知道了。

*乡间道路上。

林英挑着竹篮回来了。

一路上,她还和碰到的邻居打招呼,满脸笑意。

去哪回来啊?回娘家。

这样啊,我回去做饭了。

我也赶着回来做饭。

......林英加快脚步,脸上笑意不减。

虽说她不想拿娘家那点东西,怕他们过得不好,但小妹和母亲对她关心,还惦记着她的孩子,让她心里头暖。

就在林英走后,几个婆子在她背后议论:林英又回娘家了?可不是嘛,上午拿了些山货去卖,估计又是贴补娘家。

城里头的姑娘不能娶,城里有什么好?干不动活就算了,还天天贴补娘家,多少家产都不够糟蹋的。

可不是嘛,李大柱是无父无母,要是有个婆婆,她能这样?早离婚八百回了!......林英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她加快脚步回家。

李大柱正在劈柴,大儿子正在玩泥巴,小儿子坐在竹子编织的椅子上哭闹。

因为缺少营养,两个孩子都蜡黄瘦小。

回来了?李大柱看到她回来,笑着停下动作,小妹怎么样?看着好多了。

林英笑着走过去,你猜我带回来啥?啥?李大柱疑惑,你不是买东西回娘家吗?当初,他就是个乡下泥腿子,无父无母也没一处房屋落脚,林家把一个闺女养那么大,什么都没要。

林英丝毫不嫌弃嫁给她,还给他生了两个孩子。

他们日子穷,还需要卖掉积攒好久的山货才能买点东西回去,已经够寒酸了,李大柱不觉得林英的行为有什么错。

女婿孝顺丈母娘,那是应该的。

林英把竹篮掀开,露出里面的一小块腊肉。

肉?李大柱瞪大眼。

寻常人家过年才能吃上肉,他们家因为穷,不一定能吃上。

因为缺少粮食,养的两只鸡都经常不下蛋。

妈和小妹让我把鸡蛋和红糖拿回来,我没拿,小妹还生着病,留给她补补。

林英看了看两个孩子,我本来不要,小妹说是给孩子吃的,让他们长身体。

小儿子见林英回来了,一直伸手,大哭着让她抱。

林英去抱小儿子,往黄土屋内走:炒上一点,给军军和安安吃。

李大柱放下砍刀,牵着大儿子跟在她身后:我看啊,小妹哪有你二妹说的那么自私护食?人家不是挺好的吗?她要是考上大学,也算有出息了。

林娟没少和林英吐槽林薇自私自利,眼高于顶,以后考上大学更是看不上他们。

林英笑着给小儿子擦嘴:二妹就是嘴皮子泼辣了点,喜欢抱怨嘟囔,她和小妹一直都不合,难免有偏见。

在林家三个女儿中,林娟的命又比林英好一点,不过也是早早辍学,嫁了人,婆媳关系不合,丈夫不顶事儿,家里还有个难缠的小姑子,但好歹在药厂有份工作。

林英小心翼翼切了几片薄薄的腊肉,大儿子李军一看到肉,馋得口水直流。

下锅配上摘的豆角,炒起来那叫一个香。

有村民前来借锯子,闻到肉香,立马问:你家这是炒肉了?不过年不过节有肉吃,那可是稀罕,尤其是穷得叮当响的李大柱家。

李大柱抱着小儿子笑道:我媳妇儿回了趟娘家,丈母娘拿了小块腊肉,给孩子做点吃。

这样啊。

村民借了锯子,扭头就传遍了全村。

李大柱家那个城市里的媳妇儿,居然没往娘家搬东西了,还从娘家拿来腊肉。

据说有一块,估计不小。

先前村里人都取笑李大柱傻不棱登娶了扶弟魔,那娘们什么都往娘家搬,一听这事,纷纷羡慕得改了口径:娶城里姑娘好啊,还是知青,城里条件好,说不定能帮衬不少!李大柱这小子,真让他走了狗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