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雨点值千金。
朦朦胧胧的雨点打过田地,地里光秃秃的,散发着泥土味。
南方麦早熟,新麦已经收割了,扎成一束一束,插在田野之上。
农户门在田埂上相互招呼着,油籽、蔓青与大芥也准备播种下去,待到秋末收成。
李家。
李通崖与李长湖几人盼星星盼月亮,扳着指头过日子,总算把夏至给盼来了。
天色方才灰灰暗,两人就端了案台,与李项平一同跪在案前。
法鉴由那螭龙纹镜架支着,案上摆着夏至收割的第一株新麦,几类瓜果,三杯夏雨泡成的清茶。
三人相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李家弟子李长湖/李通崖/李项平,恭请玄明妙法,司命安神,奉道修行。
当以时言功,不负效信,随箓焚化,身谢太阴。
那鉴子上彩华流转,白光连连闪烁,镜面中赫然越起三道白丸,朝三人飞去。
三人连忙盘膝坐下,按着《接引法》中的法门引导符种,承接法诀。
看着白丸落入三人泥丸宫,李尺泾将目光收回,盘膝而坐,沉气入定,望着气海穴中白盈盈一片月华,思忖道:全凭法鉴提炼,八十一缕月华业已炼成,夏至日天气告生,阳明消暗,正是突破的好时机!初出牛犊不怕虎,李尺泾心念一动,双手结印,气海穴中波涛汹涌,八十一缕月华灵气飞速聚集,在气海穴中你追我赶,衔尾而游。
入顶泥丸宫合成一处,下重楼十二环……故有腾腾之状也,生气袅袅,上重楼十二环,自舌下之窍而升……李尺泾默念《太阴吐纳养轮经》中凝聚玄景轮的法门,月华跃过十二重楼,汇聚在泥丸宫中凝聚成液,再纷纷流淌而下,在气海穴中聚成一片清潭。
起!他轻喝一声,一道亮银色的光弧宛若水中月般从清潭中浮现,这光弧晶莹剔透,仿若极细的月牙,漂亮极了。
十二重楼贯气海,清潭浮现玄景轮。
望着这般景色,李尺泾不禁赞叹道,旋即催动法诀凝实玄景轮,尽力约束住它的形态。
只是时间缓缓流淌,玄景轮却迟迟未能真正落定,这月牙晶莹透亮,在潭中轻轻飘动,波光粼粼,浮游不定,一副随时会消散的模样。
李尺泾此时已是精疲力竭,勉力维持着玄景轮的形态,大滴大滴的汗水从他俊俏的脸庞上滑落,沾湿了他淡青色的衣袍。
正处进退两难间,气海穴中清潭哗啦啦地退开,一道白色符丸骤然飞起。
那符丸圆坨坨光灼灼,往那玄景轮上一定,剔透的月牙儿顿时稳住了形态,清潭中的法力也渐渐稳定,李尺泾长出一口气,运气收功。
玄景功成,体内的月华灵气转化为月华法力,李尺泾已经成为一名胎息境的修仙者!他缓缓睁眼,望向案上在月晕中若隐若现的法鉴,躬身而拜。
赐下仙法,凝炼月华,玄景功成,李家不胜受恩感激,此后年年月月,香火连绵,祀不断绝。
李尺泾还有些稚嫩的声音却异常庄严,这个始终在哥哥们羽翼庇佑下的男孩赫然已经成了少年。
泾儿。
李木田静静地站在月光下,温和地看着自己的幼子。
父亲,我已凝聚玄景轮。
李尺泾站起身微笑看着父亲,左手轻轻展开,一道乳白色的法力浮现在手中。
修行第一步叫作胎息,胎息境须要凝聚六轮,分别唤作玄景、承明,周行,青元,玉京,灵初。
这玄景轮,便是入道之门。
好,好。
李木田老怀大慰,连连道。
挥手散去法力,李尺泾重新盘膝而坐,巩固起修为来。
————好法诀!李项平最先睁开眼,笑着伸了个懒腰,起身拿起桌面上的茶壶狠狠灌了一口。
我得了那养轮经和一道法诀,唤作避水法。
话音才落,李通崖便从入定中醒了过来,他眉毛一挑,满足地开口道:我得了法诀,唤作驱邪术。
两人将聊了一阵,李长湖才睁开眼睛,瞧着眼巴巴地盯着自己的三个弟弟无奈道:法诀唤作净衣术。
待到三个哥哥都醒了过来,忍耐许久的李尺泾这才兴奋地开口:我已经凝聚了玄景轮!这么快?李项平惊叹一声,有些疑惑地偏过头。
全凭了法鉴之力。
李尺泾望了望案上的法鉴,由衷地说:这鉴子自会凝聚月华,用来淬炼月华之力真真是事半功倍。
李通崖几人这才恍然,李长湖摸了摸李尺泾的脑袋,笑着说:听闻书中道人体有灵窍,法力贯体便知其所在,泾儿可替我们看看。
李长湖却是觉得自己接引时吃力无比,不比两个弟弟自如,暗暗怀疑起自己的修仙禀赋起来。
目光扫过三個哥哥,李尺泾将左手搭在最近的李项平的肩膀上,闭目寻起灵窍来。
其气升腾,呼吸不止,如鱼踊跃……李尺泾默念着吐纳法中的形容,法力在李项平经脉中盘旋了一圈。
大约一柱香的功夫,他震惊地睁眼,喃喃自语:没有…他愣了愣,赶忙将手放在两个哥哥肩膀上,将法力一探。
没有,怎么会没有?!李尺泾面色有些苍白,原地盘膝而坐,闭目入定,法力贯通全身,果然没有所谓的灵窍。
《太阴吐纳养轮经》分明写了,灵窍是大道之基,任凭何种仙诀妙法,无灵窍便无法可言……这…这……李尺泾心境波动不止,连入定都维持不住,颤抖着双唇,看着拨弄着茶叶的李木田,轻声道:父亲!您说的对,这法鉴亦是我家灭门之祸。
若是有真修得知此物,我等不但身死形灭,魂魄拘于他人之手,整个黎泾村乃至整个古黎道大大小小的村落都会灰飞烟灭。
我已炼成玄景轮,法力流通全身,除非我废掉修为,否则那些练气士也无法用法力探知我灵窍所在。
李尺泾悚然立起,郑重地嘱咐道:至于我李家子弟,授了玄珠符种未成玄景万万不可招摇过市!正是。
李木田饮了口茶,神色凝重地望着几人。
当初泾儿能修行,我只以为是尺泾天赋异禀,韩文许曾说过,身具灵窍者千里无一,或许泾儿就是那一。
他自嘲地笑笑,继续道:如今看来,这法鉴真是了不得的仙物,能化腐朽为神奇,授了这符种,凡人也能一窥仙道。
几人又是庆幸又是惊惧,默然着看着父亲。
行了,你们修炼去吧,我去田上看一看。
李木田沉默了半晌,开口道。
是。
几人自然低头应是,各自回房修炼。
李木田则恭恭敬敬地请回了法鉴,收拾了案台,背着手到田上去了。
第十二章 金光术(shukeba.com)李长湖第六次从入定中惊醒,咬着牙重新盘膝而坐,平复起心境来。
太难。
修炼了三月有余,他仅仅凝聚几缕月华,项平已经尝试凝聚玄景轮,通崖也凝聚七十余缕月华,唯独他李长湖还在个位数打转。
相比起两个弟弟修炼的轻松写意,李长湖引导灵气跨越十二重楼都吃力无比,就连气海穴中的符种也无精打采,黯淡无光。
甚至炼化月华时别说白天,月色稍微不好的夜里他连月华都感知不到了,如今这几缕月华还是依靠法鉴来凝聚的。
唉。
李长湖已经自知在修仙一道上毫无天份,每每轮到他来借助法鉴修炼时都愧疚无比,自觉挡了弟弟们的道途。
第七次从入定中惊醒,李长湖神色黯淡,看了看身旁的李通崖和李项平,他悄悄起身,向门外走去。
李木田正在后院弯着腰打磨着长刀。
他右手握着刀背,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刀身,两手稳稳地持着刀,在砺石上反复打磨。
李长湖坚定了神色,开口道:父亲。
何事?李木田头也不抬,淡淡地说。
我恐非修仙那块料。
李长湖有些羞愧地回答。
那你便不修了?李木田抬起头,冷冷地望着他。
非是不修。
李长湖早有了腹稿,望着父亲解释道:我的天赋远远不如通崖与项平,更不用说泾儿了,借助法鉴才勉强修炼,白日里不如替父亲整理家业,去田上转一转,也不至于让人起了疑心。
也罢。
李木田思忖了一会儿,神色缓和了许多,摇摇头说:明日就算了,你去筹备项平婚礼的事,不要太张扬,请上些亲戚就低调办了。
是。
李长湖重重一点头,急冲冲地往正院去了。
谁知这才进了正院,便见着妻子任氏正坐在院中,一边缝制衣服,一边同田芸聊着天。
女眷入不得后院祠堂,只好在此处等着。
田芸见李长湖出来,两夫妻似有话说,便笑着寻了个借口,回田家去了。
怎么了,屏儿。
李长湖见了妻子,眉眼柔和了不少,望着她轻轻问道。
长湖。
任屏儿容貌端庄大气,眉眼带着点喜色,低低地道:我有了。
什么?李长湖惊得不轻,脑海中的压抑烦躁不翼而飞,他脸色微红,兴奋地反问道:真的有了?还能骗你不成,婆婆都看过了,是有了。
任屏儿羞涩地点点头嗔道。
父亲,父亲!屏儿有了!李长湖哈哈一笑,欣喜不已,连忙喊着走向后院。
当锵…只听一阵铁器碰撞声,李木田当即舍了刀,匆匆地走到了正院,神色激动地问道:你小子说什么?屏儿有了!李长湖像個孩子般傻乐着,笑着道。
好!好。
李木田开怀大笑,拍了拍红着脸的任屏儿,朗声对李长湖道:我去请先生,你好生看着她。
李长湖连连点头,拉着任屏儿坐下,仔细嘘寒问暖起来。
————后院李项平掐了个法诀,缓缓从入定中醒来。
他伸手将身前立着的木简拿起,松开绑着的布条,哗啦一声将其展开。
皎洁的月光下,卷首的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金光术》那《太阴吐纳养轮经》念不得也写不得,但这伴生的法诀却可以口授笔录,李通崖几人便誊抄了自己得到的法术,相互传看。
眼前这卷《金光术》便是李尺泾所得法术,李项平前几夜便修成了玄景轮,就借了这法术来练。
《金光术》并不难,李项平读罢对照了两个晚上,便将诀窍通通领悟在心了。
他左手一翻,一道流光溢彩的金芒从掌心处浮现而出。
金光术!此乃攻杀护道之术,掐诀施法便可凝聚一道金芒,锋利异常。
这金芒可附在刀剑攻杀敌人,亦可甩出击掷,威力尤为可观。
挥手散去法术,李项平出了院门,几个哥哥都在盘膝修行,他在门口寻了块青石,双手抱住,低声喝道:起!出乎意料,李项平很轻松地抱起了这青石,甚至由于用力过猛仰头狠狠地退了几步。
步入胎息,寿数一百二十载,法力流通窍脉,身轻、力大、耳聪、目明,掐诀施法,非同俗类。
李项平回想起《太阴吐纳养轮经》上的描述,不禁失笑,抱着青石进了后院。
他将青石摆正,后退三丈,施法掐诀,一道金光从掌中跃出,直直地劈斩在青石上。
当~亮色的火星子一闪而过,青石表面多了一道不深不浅的刀痕,倒是足足后退了一掌之距,在地面上带出淡白色的摩擦划痕。
好法术!却是李通崖早已从入定中醒来,望着李项平笑道:泾儿得了这法术最是好用,前几天他施法斩歪了后院的假山,我都没敢告诉父亲。
论修行,我们真真不如泾儿。
李项平撇了撇嘴,将青石摆正,估摸了下自己体内的法力,大概还可以施法四到五次。
泾儿不到一月便入了玄景,虽说有法鉴相助,但也太过惊人。
李通崖摇了摇头。
胎息六轮分别唤作玄景、承明、周行、青元、玉京、灵初,其中玄景、周行、玉京三轮唤作胎息三关,尤为艰难。
李尺泾几人接助法鉴轻易突破了胎息之门,此后的承明轮已无捷径可走,只得乖乖吐纳灵气,凝聚胎息。
引气练华,九月玄景,呼吸吐纳,三月承明,称之为根骨上佳。
李项平坐在二哥身边,念着养轮经中的描述,开口对李通崖说:接助了外物,这玄景的标准便算不得了,倒是这三月承明,大可借来比比。
不错。
李通崖微微点头,又低声道:大哥他……大哥恐怕比你我还要差些。
李项平有些闷闷地开口,静静地望着夜幕下的大黎山。
我再调息几日,便可尝试凝聚玄景轮,若是功成,法鉴便可全供大哥修炼。
李通崖思忖道。
望着大黎山的李项平却是一眯眼,骤然站起,望着后山厉声道:贼子好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