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还乡,县委客客气气表示一番,这本是情理中事,岳锐并未感到惊讶。
惊讶的是祖远和县委一班人远远超出了表示的范围:正正规规地向岳锐进行了一次工作汇报,正正规规地听取岳锐对于蓬城工作的指示和意见。
这使岳锐深为感动。
作为一名离开火线的老人,他早已失去了对于重大社会生活的发言权。
而这种发言权,几乎相当于岳锐全部生命的价值。
唯有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他的这种价值和影响依然被保存着。
这对于岳锐,是远远超出于任何荣誉和客情之上的。
紫红色的尼桑轿车,在新修的柏油马路上悄然行驶。
故乡的秋色炫耀着撩人的色彩接连扑进车窗,岳锐才从那股动人的情思中挣脱出来。
山,还是故乡的山青;水,还是故乡的水纯。
故乡的山水,对于岳锐实在是久违了。
归乡几日,现在他才终于获得了品尝、回味的机会。
停,停车!小尼桑驶过马雅河时,岳锐断然地作出了下车的决定。
目送小尼桑离去,站在马雅河大堤上,岳锐心中跃起一股如潮的激情。
马雅河,他心中的故乡之河!无论岁月逝去多少年代。
堆起多少泥沙,马雅河水总是在他心头经久不息地流淌着!马雅河却变了。
记忆中的这条河极宽极深,出现在面前的仿佛只是一条小水渠、小溪流,抬抬脚就能迈到对岸。
堤坝更寒酸得可怜,许多地段,不过是比河床高出一些的长着几蓬杂草的沙土带而已。
他不明白记忆和现实为什么相距这般遥远。
是岁月模糊了记忆,还是现实扭曲了本来面目?疑惑的思索使他很快笑了:那时你见过黄河吗?那时你坐过跨越长江的轮渡吗?那时你在珠江和松花江的大堤上漫步过吗?那时你是这般步履沉重、胡子拉碴的模样吗?……记忆与现实重合了。
马雅河又显出了当年的风采。
看,河水多清!刚下过雨,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下雪白的、粉红的和灰绿色的砂砾卵石,看到自由自在游戈在砂砾卵石上的梭鱼、花漂、鲫鱼,懒洋洋地或者鬼头鬼脑地躲在砂砾和卵石周围的鳝鱼、青虾、(鱼鲁)子……蟹子是难得看到的,得掀起河底的石板,或者伸出胳膊探进紧贴河堤的洞穴里去。
有时还得忍受铁钳的攻击,付出几滴血的代价。
对付的办法,最有效、最有趣的还是照。
照蟹子也易,夜黑天提一盏汽灯或打个手电筒,把蟹子招引出来或者使它忘乎所以,就净等着向篓子里、水桶里拾就是了。
碰上蟹子发情或潲籽儿,一次照一小篓一水桶要不了花费多长时间。
那时候,从清明一过春打梢头,到九九重阳秋收尾,马雅河就是岳锐和他的伙伴们的乐园:游泳,打水架,摸鱼,照蟹子……如今河水依旧清清,并不凉。
如果不是上了年纪,岳锐真会同当年一样,全身脱得光溜溜地钻进水里,尽情地享乐一番。
溯流上行不过一里路左右,河堤下出现了一片苇丛。
苇丛不大,像一片青灰的云霭,弥漫在河堤一边的草地上。
那时,这是远近几十里绝无仅有的。
苇叶很宽,跟条带子似的,五月端午用来包粽子,味道特别纯正。
许多人家吃过粽子,苇叶还要留下来年再用。
如今下游也生出苇子来了,这一片也还在。
这一片还在的苇丛,是岳锐心目中唯一的苇丛,唯一长青和根植于心底的苇丛。
四十几年前,正是在这片苇丛中,肖云嫂为了抢救负伤濒危的岳锐,失去了只有四岁的命根子虎崽!苇丛荡起波浪。
波浪宽广而深沉,恰如岳锐的思绪激荡翱翔。
在马雅河伸向李龙山腹地的第一个支岔,比岳锐离开河堤,踏上了上山的小径。
这一带他熟极了。
山的变化不比人和村子。
人和村子是儿童和少年,眼睛一眨,就让你认不出原样儿。
而山是老人,过去许多许多时候,不过那条皱纹深了些,那根灰发白了些,或者那儿白发脱落了几根。
大山深处隐藏着许许多多秘密。
哪一个山里长大的人,心里没有藏着山的秘密啊!小时候岳锐在这里捉过蝈蝈,搂过草,打过山仗,从对面山顶向下滚过石雷;后来他在这里真的打过仗,用真的石雷炸飞过土匪兵和鬼子的钢盔马蹄。
那一切都没有在山的老人身上留下痕迹。
只有这条小径和小径两边触目可见的秋山的景物,似乎还恋想着他。
这是人生菜,嫩时可以做菜吃,过去要算是度荒的宝贝;如今自然被冷落了,只剩下高高的、变红了的秆子和谷穗似的种粒。
这是懒老婆花——喇叭花,看看,太阳升到半天空了,才像个懒婆娘似的珊珊露出笑脸;漂亮倒怪漂亮,藤蔓攀在山枣或其他树上,把那些并无多少颜色的男子汉也打扮得花枝招展;只是要不了太阳落山,她便又关门谢户睡起懒觉来了。
熟草、茅草绵软得如同高级地毯,使人觉得飘然欲飞。
棘子棵、拉拉羊却又伸出长长的带刺的小手,撕扯着游人的衣裤。
漆树张开多情的怀抱含笑迎宾,但你千万不要上当,那多情的笑容里藏着怨恨的牙齿。
你是七(漆)我是八,你要咬我拿刀杀!小时候岳锐和小伙伴们偶尔碰上漆树总要这样喊,现在的孩子们碰上了也还要这样喊。
山是一座宝库,也是一个花园——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最美丽的花园。
山菊花成丛成片,蓝的、白的、黄的;野牡丹茁然招展,红的、紫的、粉的;新生术模如仙如妖,一丛树一个枝上,也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还有漫山的火一般的柿子树,金一般的檗罗树,银一般的毛白杨,古铜一般的老松树和在海洋一般碧蓝的天空中点染着红的霞云、墨的锚链的石硼花……山的雄峻博大、娟秀奇丽,足以使世界上最杰出的诗人、画家瞠目以对。
就连岳锐这位已近从心所欲之年的山的儿子,也只能粗略地感悟出山的奥秘和精魂。
穿过一道拗地,转过一道山梁,小径把岳锐送到一座古庙——李王庙前。
李王庙最初建于何年已无可考,新建的李王庙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起当年轩峻威严得多了。
那时正殿摆不开两张八仙桌子,李龙爷的塑像斑斑驳驳褴楼寒酸。
那已经是整整五十年前的情形了。
十七岁的初生牛犊岳锐,带着十二个血气方刚的小兄弟,正是在那个正殿和塑像前点起的香火,喝下的血洒。
李龙爷在上!哪个贪生怕死,哪个逃跑装熊,就天雷八瓣,地火烧身!当年的盟誓回响到耳边,岳锐觉出激情涌动,也觉出某种幼稚和好笑的成分。
站在李王庙后脸的山坡上,一座蔚为壮观的水库出现在岳锐面前。
水库又一次牵动了岳锐深沉、凝重的情丝。
三面红旗飘扬的年代。
在闽西山区当过几年县委书记,刚刚调回北方担任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的岳锐,回到蓬城检查指导工作来了。
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这个当时正在兴建中的水库工地。
他谢绝了县委领导同志的盛情,只让留在村里、已经长得跟自己分不出高矮来的岳鹏程陪同,徒步登上了面前的这个山坡。
工地很是壮观,数千民工布满山间谷底,象征荣誉和干劲的各色三角旗四处飘扬。
从指挥部的草棚子,到正在隆起的水库大坝,岳锐这位当年的红胡子司令和游击队长的眼睛,也不知该向哪个方向搜索了。
爸,你是找云婶吧?儿子看出了父亲的心思。
四二年游击队升级,岳说作为正规部队一位年青的指挥员离开蓬城之后,怀着一腔真情给肖云嫂来过几封信。
肖云嫂也回过几封。
但后来戎马倥偬,军务政务繁忙,加之他又在南方扎根,一干许多年,与肖云嫂的联系中断了。
这次他重返故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看望这位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并且从未希求和得到过任何报答的恩人。
爸,你在这儿找得着云婶啊?儿子笑着,扶着岳锐下到深深的、潮湿的谷底,又穿过人丛,来到一群正用山石垒砌坝基的人面前。
在那里他看见了肖云嫂——一个与男民工完全一样打扮的工地总指挥。
云嫂!他喊,声音里裹藏着一串颤抖。
她听到了唤声,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哆嗦,随之侧转身,目光有些呆滞地审视着,突然发出一串动人心弦的惊喜的欢叫:我的老天爷呀!岳锐?这是你吗?不是我是谁?云嫂,你再看!笑声停止了,肖云嫂猛地抓住岳锐的双臂,端详着,眶子里扑籁籁滚下两串银珠。
那同样的两串银珠,也在岳锐的眶子里打着盘旋。
哎呀呀!看我这是怎么啦!肖云嫂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一抹脸面,拉起岳鹏程的手,说:走,咱们上去说话!在那个搭在半山腰的指挥部里,坐在麦秸茅草铺起的肖云嫂的炕头上,岳锐、岳鹏程同肖云嫂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那饭是掺了榆树叶的几个饼子和几碗苞米碴子做成的稀饭。
岳锐想象不出,这位蓬城家喻户晓的革命功臣,生活还过得这样清苦。
云嫂,你还是一个人过?岳锐问。
肖云嫂失去命根子虎崽之后,岳锐不止一次萌生要终生陪伴和报答她的念头。
在离开蓬城后写回的信里,岳锐一再流露出这种愿望和期待。
在他的印象里,肖云嫂对自己同样怀有一腔绵绵真情。
无论是在养伤期间还是在伤愈之后,那腔真情都使他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和温馨。
奇怪的是,肖云嫂在回信中都几次回避了。
后来岳锐从另外的途径得知,许多人要为肖云嫂操持找个伴儿,都被她以工作忙不能分心为理由(那时她已是蓬城革命的骨干分子了)拒绝了。
岳锐这才死了心,与一心追恋他的前妻结了婚。
你看,我一个人过得不是挺美的?一个肚子饱了,全家都不饥荒。
透过肖云嫂轻松的语调,岳锐却能听出某种并不轻松的成分。
如果不是因为救我,虎崽如今……看看,现今怎么又提起那些事来啦!不,云嫂,我是说,即使你不想再找个人,身边也总得有个伴儿。
我那小闺女刚从南边过来,在城里生活不习惯。
我想把她送回来,就算是你的闺女。
肖云嫂无言地注视着岳锐,满是感激的情丝里透出责备:你这个岳司令啊,还是红胡子脾气!你就不寻思寻思,闺女正是学本事长模样的当儿,到咱这穷地方来不误她一辈子?再说她那么小,我哪有功夫拉扯她呀!岳锐缄默了。
沉吟片刻,毅然把岳鹏程叫到面前说:既是这样,闺女不回来也行。
可我这个儿子就在你身边。
今天我做主儿,让鹏程认你个干妈,日后他就是你的儿子。
不等肖云嫂应答,岳锐把岳鹏程拉到肖云嫂面前说:鹏程,跪下!给你干妈磕头!岳鹏程早就听别人讲过肖云嫂的故事,心里对肖云嫂一向怀着敬仰、爱戴的情意;自小肖云嫂对他关怀倍至,他心目中也一直把肖云嫂看作自己的亲人。
听到父亲吩咐,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恭恭敬敬给肖云嫂磕了三个头。
哎呀呀!快起来!快起来!肖云嫂手忙脚乱地把岳鹏程从面前拉起,对岳锐说:看看,你这专署里的大干部,怎么也兴起这种事儿来啦!么个干儿子,儿子是‘干’的不远一层?鹏程是你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儿子。
以后也别叫那个干妈,还叫婶。
我看只要情份重,我这婶跟他那妈也差不到哪儿去。
啊!岳锐见说到这种程度,只好让步了,说:行,叫婶也行。
鹏程,你可听着,你云婶就跟我和你妈一样。
你要是不孝顺或者惹她生气,我可饶不了你!婶!……十六岁的岳鹏程噙着两江泪水,扑到肖云嫂怀里。
事隔数月,转年开春时岳锐又与肖云嫂在工地上见了面。
那时处处高炉起,人人炼钢忙正形成热潮,而水库建设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不抢在山洪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几千民工将近半年的劳动就会废于一旦;山下十几个村庄的十几万亩粮田,还会长期干旱。
偏偏一位大干部在一次讲话中,把李龙山中修建水库说成是干扰大炼钢铁的右倾机会主义。
一伙人奉命前来逼迫肖云嫂解散民工。
岳锐接到告急后星夜赶到工地,据理力争。
水库保住了,肖云嫂挨了批评,岳锐则从此成了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不久,他又被降职调到几千里之外的一个边远地区。
站在水库耸立的大坝上,站在当年与肖云嫂共同战斗过的山坡上,岳锐的情怀随着山风和松涛激荡不已。
肖云嫂!这位当年的救命恩人和革命英雄,你现在哪里呢?对于肖云嫂,岳锐无论何时、处于何种境况中都从未忘怀。
尤其儿子在村里安家立业后,他与儿子的每次通信中,几乎都要问到肖云嫂的情况。
四年前,他先是听说肖云嫂不在了,随之又得知肖云嫂病倒了。
其时他刚刚恢复领导职务,想专程回蓬城一趟,终于未能如愿。
对于肖云嫂的病,岳锐并不怀疑:那老太婆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嘛!至于肖云嫂的处境,岳锐更无丝毫疑虑:那老太婆是蓬城人人皆知的老英雄老模范嘛!尽管如此,他还是急于知道她现在住的医院,急于早一点前去慰问和探视。
昨晚,他几次要找淑贞,几次又都打消了念头:儿媳妇正病着,怎么好急急火火打扰她呢?山风送来满山松涛单调、沉郁的吟唱,那吟唱如同一支无字的歌,在岳锐心扉上撞击滚动。
岳锐起身向山下走去。
此时,弄清肖云嫂治病的医院,并且立即赶到肖云嫂身边去,成了他最急切的愿望。
越过一道平缓的山坳谷地,一条水草丰茂的溪流旁徜徉着一支羊群。
羊群旁,阳光融融、暖风融融的草地上,躺着一个瘦小劲巴的少年。
小同志,你是哪个村的?岳锐来到面前。
少年坐起身,眼睛一眨,认出了面前这位书记的父亲。
跟你一个村。
他待理不理地又躺到草地上。
一个村?这么说你是大桑园的,还认识我?岳锐忽然生出兴趣,在少年旁边的草地上坐下了。
少年却翻过几个身,躲开了一段距离。
你叫什么名字呀?那少年白过一个眼珠,并不答话。
不,你说你爹是谁吧。
……石衡保……那,你爷叫什么你知道吗?听俺二大爷说,叫石老成。
哦,老成!这么说你是老成的孙子?好,太好啦!石硼丁儿被岳锐的情绪感染了,翻身又坐了起来:你认识俺爷?不但认识,小时候还一起打过羊腚哪!石硼丁儿眯缝着两眼,露出了几分悦色。
哎,老成的孙子,我跟你打听个人行吗?跟我?是啊。
咱村原先有一个老太婆,是书记,管全村事儿的,年岁跟我差不多……那不是肖老太吗?谁不知道哇!对对,就是你肖老太!你知道你肖老太现今在哪儿,住在哪个医院里吗?医院?……石硼丁儿有些茫然地瞟着岳锐。
岳锐,是啊。
她得了重病,住在哪个大医院里……石硼丁儿审视的目光在岳锐身上打了几个来回,突然跳起来,嚷着:你坏!你儿子书记差点把肖老太整死!肖老太病那么重,管都不管!还大医院味!说得多好听啊!岳锐猛地惊住了。
山坳里一阵豪风吹过,松涛又呜呜地唱起了那支无字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