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升,一生都应该感谢那些他憎恨的人们,是他们激励了他。
当他在烈日下挑着竹篮去追赶火车卖茶时,并没有忘记向那些白衫飘飘手摇羽毛扇脸架金丝眼镜的人们射去仇恨的一瞥,我一定要……他在心里把牙根一遍遍地磨损着,他的牙齿白厉厉的,磨成了两排尖刀。
下一年,默默无闻的小商贩吴升,在杭州挣扎奋斗了十几个年头之后,终于借助一个浪潮的翻滚,打上了亮相的舞台。
光绪二十二年的《杭州塞德耳门原议日本租界章程》规定,日本商民只能在拱表桥租界内侨居营业。
但一个正在扩张膨胀的民族自有自己的章程,哪里顾得了那许多的板板六十四的条文。
在城内开设药房和蛋饼店的日人络绎不绝,顽强不息地要和杭州城里的小商人们争口饭吃。
奄奄一息的清廷已经没有力气同时睁开两只眼睛,只好张一只闭一只。
但杭州的商人们却并不那么好惹,杭铁头这一光荣称号,不是白叫叫的,于是便直接行动了,忘忧茶庄附近的保佑坊重松药房和官巷口九三药店,遂被捣毁。
这类民间过激行动,总要刺激官方。
领事馆与市政府便交涉谈判。
赔钱的事,似乎又总是属于中国人,日本人则作个永不践约虚晃一枪的保证。
至此,外商在杭城设有二十一家店行,日人占三分之二。
他们不再满足药品和蛋饼了,打枪赌彩,开始诱惑杭州人,抛卖福利券则使杭人趋之若骛。
官方对此甚为恼火,再三照会,勒令停止,但日本人不听你那一套,他们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将事情推向了高潮。
小商贩吴升并没有多少明确的反帝情绪。
打不打倒列强,对他个人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说实话,那日夜里,他摇摇晃晃地走向大井巷日本人开的福禄堂,并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他在穷极无聊之间,随随便便举起气枪,一枪过去,他不相信自己眼睛――中奖了!这是一个大奖,他一时也无法计算出这奖相当于他几年辛苦劳作的总和。
吴升对积累资产十分重视,中奖使他呆若木鸡,然后欣喜若狂。
吴升的突然迸发的暴发户式的欢呼,使日本商人多次郎不快。
尤其是这穷光蛋,竟然一把抓住他干净的和服领子,大声地喊叫:钞票拿来!钞票拿来!想到钞票拿来,多次郎一肚子的火,他摊摊手,说:不算。
\'\'什么?不算!我中彩了!不算!你――日本矮子,说话好跟放屁一样的!日本矮子则一个大耳光过去:巴格牙鲁!一个耳光清脆响亮,打醒了周围看热闹的人,霎时围了十几个人,说理评论。
吴升被这一耳光打出了血,埋在心底的血性突然井喷似的涌了出来。
他像头狮子般咆哮起来,要上去和日本人拚个你死我活。
他这副架势确实也够吓人,像是要人命,便也有人会阻挡。
谁料这时又冒出一个日本人,名叫前田,他手里拿了一支枪,对着吴升,喊出了一串杭州人根本听不懂的日本话。
他要开枪了!他要开枪了!有人便提醒吴升。
吴升气昏了头,哪里还顾得上这个,叫着便冲上去,只听叭的一枪,打穿他一只裤脚。
吴升一愣,红了眼,再冲上去,一把抓住枪筒,一枪就打进了天花板。
当警笛划破夜空,巡警直奔鼓楼的时候,小茶和杭天醉正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呢。
听到人声鼎沸,杭天醉放下了孩子,让撮着拉着车载他直奔现场。
几千个人已经聚集在那里。
吴升被众人抬得高高,正在声嘶力竭地陈述经过。
巡警一看事情闹大了,怕出人命,趁着风高月黑,赶紧决定把多次郎和前田带回巡警分局。
但行至皮市巷口,市民愈聚愈多,沈绿爱和林藕初这些女人们,也在下人的保护下拥出来,人多势众,大家叫着喊着,吓得前田不敢往下走,逃入万丰酱园店。
杭天醉见了,爬上黄包车就叫:冲进去――打!嘉和、嘉平两个远远地见着父亲在夜幕中的高高瘦瘦的身影,提一盏汽灯,一呼百应,十分激动。
一边跳着,一边叫着:妈,妈,爹,爹!沈绿爱见了也有些被感动了,没想到她这个风花雪月的丈夫,还有这样的胆量。
只有林藕初,又惊又吓,嘴里念着:阿弥陀佛,东洋人得罪不得啊……怎么得罪不得,照样打他们,又怎么样?前世作孽,叫别人去出头好了,他去凑什么热闹?事情嘛,总要有人去挑头的照!我晓得你不把男人当回事,你巴不得他出事情!林藕初生气了。
妈,你想哪里去了?你儿子光彩,你也光彩!这婆媳两个,一个手里牵一个孩子,斗着嘴,脚却不停朝人堆里走。
走着走着,林藕初骂道:该死的东洋鬼子,不在自家屋里好好呆着,飘洋过海到人家屋里来抢什么饭吃?强盗啊强盗!万丰酱园店,被杭天醉那一声喊,人群轰动起来,顿时被围得水泄不通。
人们呼喊着,叫骂着,拥挤着,几次试图冲进店内。
巡警没办法,只得让日本人从酱园店的屋顶爬进泰安客栈,再带回分局。
吴升一看日本人跑了,一肚子火,没处发泄。
恰好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和服的日本人,他扑上去就一顿好打。
那两个耳光扇过去,吴升痛快极了。
日本人名叫羽田,是在日租界开照相馆的,被这两掌打得眼冒金星,趴倒在地。
吴升拳打脚踢仍不解恨,还是杭天醉过来了,问:是他吗?不是他也要打,日本人,通通打死他们。
冤有头债有主,不是他,你就放了吧。
吴升这才悻悻然放了他。
羽田从地上起来,摇晃了半天才清醒,说:我叫羽田,在拱定桥住,是进城看朋友的,谢谢你救了我,您是杭天醉先生?先生汉语讲得很好。
杭天醉说,你怎么知道我?日本人在杭州习茶道的,无人不晓杭先生。
杭天醉很意外,他是专程赶来打日本人的,没想到,他救了个日本茶人。
竟意外羽田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请允许我专程来向你致以感谢。
说完,转身踉踉跄跄地走了。
这场事件,以市民们的发泄完成宣告结束。
那天夜里,吴升带着众人,到处在日本商店内寻找肇事者,共计砸坏七家日本商店,直至半夜三更,人方散尽。
重新子然一身的吴升在半夜里清醒过来。
他累了,脸上又肿又痛,嗓子也哑了,腿也肿了,他不知道接下去他该做些什么。
依旧提着篮子,天天上火车站吗?渺茫与空虚向他袭来,他一屁股坐在马路边得有人在注视他,一抬头,他看见了吴茶清。
跟我回去。
老人在黑暗中说。
冥冥中,他觉嘉和兄弟再次见到赵寄客,已是这一年的中秋之际了。
这一年嘉和没长多少,嘉平却一个劲地往上长个子。
细脖子顶个大脑袋,往哥哥身边一站,一样高了。
嘉平就很得意。
沈绿爱给他找了个武功老师,每日蹦蹦跳跳地舞刀弄枪,腰上系很皮带,煞是威风。
林藕初见了心理不平衡,就请了茶清,也教嘉和功夫。
茶清却和二十多年前一样,只教嘉和吐故纳新,运气修身,五更静坐,不教嘉和学那些花拳绣腿。
这小哥俩一静一动,倒也有趣。
杭天醉这一年和往年不一样,忙忙碌碌的应酬特别多,又在商会里兼了职务,连茶楼也不大泡了。
他本来就是两头跑的,现在,在吴山圆洞门呆的时间更长了。
连林藕初也有些看不下去,说:这是怎么个名分,到底还是哪里作大?倒是沈绿爱拦住了,说:妈,说他干啥,牛不吃水强接头?杭天醉给她解释:我这是忙着举事呢,要杀头的。
少回家,少牵连你们。
沈绿爱一笑,说:你都在忙些什么呀?杭天醉就说:那是机密,哪里好跟你个妇道人家说?沈绿爱心里好笑,其实大哥早给她交了底,杭天醉除了筹款、交际之外,什么都不知道。
他在杭州当公子哥儿当出了名,和他在一起安全。
这么想着,她把一包小人衣衫给了杭天醉,说:双胞胎也两岁了吧,这些衣裳是我给孩子准备下的,你送去给小茶。
杭天醉不明白,沈绿爱这么个占有欲极强的女人,怎么转眼间变得这样通情达理了呢?他哪里晓得,沈绿爱现在活得快乐着呢。
大哥在杭州开着绸庄,她常去那里,便常常见着赵寄客。
赵寄客这一年来出没无常,在外面却背了三个机械专家的美名。
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请了他去收验进口机器,该公司有蒸汽引擎发电机组三套,锅炉两台,赵寄客是他们的座上宾。
那一年,杭州人惊异地发现,大街小巷隔半里就竖一根三丈来高的木杆,上面挂拉着电线,又装上一盏路灯。
沈绿爱惊奇,问:不装油怎么就会发亮呢?赵寄客却说:这不稀罕。
中国人落后一百年了!你不是最留心忙着你那些革命的事情吗?怎么还有心思顾及电灯呢?沈绿村挥挥扇子,对妹妹说:你把你那爿茶庄顾牢便是了,造反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赵寄客说:推翻清廷,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天下大同。
就是要让国家强盛,民众幸福。
将来,革命果然成功,我就去搞我的机械,在各国列强面前,国力民力均可平起平坐,谁还敢再欺侮中华。
寄客兄虽狂得出名,却就是这一点单纯可爱,深得中山先生赞许。
盟内各派都能接受寄客兄,与兄的狂而纯分不开。
赵寄客一笑:绿村兄评价我狂纯,不如直说我鲁笨为好。
绿村兄与陈其美乡党,我与陶成章共事,未必不知道他们之间心存芥蒂。
只是绿村兄城府森严,我却襟怀坦白,恰好以此不变对万变。
我俩各执一端,和平共处,只是因为大敌当前。
倘若一日清朝消亡,我们两个倒不知怎么相对呢!沈绿村一听急了,对天起誓道:我若是这样一个小人,天地共诛之!天地共诛之!说得绿爱与赵寄客都大笑起来。
嘉和与嘉平的童年出游中,白云庵和接下去的观钱塘夜潮,给他们留下了永远不可琢磨透的神秘的印记。
他们清楚地记得母亲提着一只烧香的篮子,里面盛满了香烛供果,过了长桥,神情严肃地下了轿,面孔因为苍白而显得目光越发深黑。
母亲的异常神情影响了小哥俩的心境,爽朗的湖光山色和南山的红黄丛林又渐把他们引入佳境,一路之上,三人竟无声响。
下轿后母亲站着不动,却叫这两孩子先到月下老人词中去看看,有无熟人。
嘉和正是在那次出游中,记住了词内厅柱上那副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嘉平不认得眷属和姻缘四个字,也不明白这副对联有什么意思,便问嘉和。
嘉和指指供龛中的塑像说:你应该问他呀!供龛内供了个白胡子老头,手里拿根红线。
嘉平实在忍不住好奇心,又问哥哥,老头是谁,拿根红线干什么?嘉和想了一下,说:父亲说过,这个月亮下面的老头,拿一根绳子,拴住了一男一女,以后要让他们做夫妻的。
你还小,长大就知道。
我也是。
我不明白,老头是见到谁就拴谁的吗?他们下意识地看看自己的脚脖子。
这些关于大人们的话题,不能引起嘉平的兴趣了,他不想看庙中那些玩意儿,跳跳蹦蹦地就跑了出去,可是刚跑出门外,便又喜出望外地站住了。
他看见了牵着一白一红两匹马,正从白云庵走来的赵伯伯。
赵寄客往词庙里进去的时候,沈绿爱刚刚求得一则得之,舍则失之。
赵寄客轻声说:怎么你也信这个?命这个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姑妄听之。
弟妹算的是什么命?签,曰:求 沈绿爱轻声说:我是在算革命呢!算一算你们是否成功?赵寄客觉得可笑,说:这里是专司男女情爱的,不算革命。
情爱与革命,又有什么区别?我看差不多的,不信你算算看!赵寄客见沈绿爱那么认真,便也求了一签,此签写着: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赵寄客的脸色就变了。
说:莫非义举,只有一半把握?沈绿爱见赵寄客也认了真,便笑着说:一二不过三,我再来一次。
这一次,沈绿爱求得一签,使赵寄客信心大增。
签上写着: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归。
赵寄客说:这是说革命以来,多少仁人志士血洒江湖,不信平生志愿不能实现。
正说着,沈绿爱悄悄把枪从篮子底下取出要塞给赵寄客,恰好给一头撞进来的嘉和看见。
嘉和一下子愣住了,半张着嘴。
他看见赵先生和妈向他射来的疑虑的警惕的目光,失声便说:我不会和人家说的!我不会和人家说的!沈绿爱走过来,搂住这小小少年的肩头,说:嘉和不晓得要比嘉平懂事多少。
赵先生今日和你爹要带了我们去盐官看潮呢,今日不是八月十七吗?正说着,嘉平也跑了进来,说:爹来了。
赵、沈二人连忙收住话头,便往隔壁的白云庵走。
才走了几步,便看见杭天醉愁眉苦脸出来,见着这二人,便说:正吵着呢。
谁?还不是你大哥和陶成章的人。
赵寄客直跺脚:都什么时候了,还吵。
原来,这白云庵始建于宋。
清末,寺僧智高和徒弟意周,在此住持。
他们为人好侠尚义,又同情反清革命,白云庵便成为革命党秘密机关所在地。
赵寄客平时常在这里歇脚。
灭清举事,自然以此为商讨地点。
杭天醉和赵寄客不一样,只当革命是一场宣泄,大家万众一心,只以反清为宗旨,不晓得其中还有那么多纷争是非,恩怨夙债,派系党争。
几次舌战下来,他的头都大了。
我哪里晓得他们湖州人和绍兴人有那么多不对路的地方。
陈其美派人来说沪浙要联合行动,我说同意的,这边说我帮我的大舅子沈绿村,说绿村是陈其美的人,我哪里晓得还有这一层关系。
这边还说陈英士靠不牢,陶焕卿从南洋筹来的款,全给他大嫖大赌用掉了。
我想想这倒也的确犯难,此等品格,如何革命?好嘛,我才说了两句,沈绿村便斥我没头脑、软骨头、见风使舵。
我现在是老鼠钻进了风箱,两头受气,这叫什么革命?我算是把它看透了。
正这么大发牢骚,沈绿村也面孔铁青出来,冲着赵寄客便说:赵某人,我今天跟你明说了,若是延缓了千秋大业,你们都是历史罪人,我要到中山先生面前控告你们,总有一天,你们要自食其果。
绿爱从小任性,她喜欢的事情,容不得别人不喜欢,哪里受得了温文尔雅的大哥会如此歇斯底里。
她又心里向着赵寄客,整个人正被激情罩着,恨不得什么都献了出去,成就赵寄客的大事呢。
她和丈夫一样,也是不甚懂革命的,只要赵寄客说好,她就说好,因此便道:大哥,你有话好好说嘛,都是自家人。
你妇道人家跑这里凑什么热闹?沈绿村大发雷霆,天醉,你把你老婆领回去,夹手夹脚,女人也来多嘴了!老实说杭天醉还真的没见过大舅子发这么大的火。
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想到,一个人品性深处埋藏着的东西,一旦暴露,会这样地强悍。
他一下子愣住了,求援地看着赵寄客,不知如何是好。
沈绿爱哪里受过那么大的委屈,又当着赵寄客的面。
一下子眼泪就扑了出来,转身便跑,被赵寄客一把拦住。
嘉和怔住了,面对骤然事件,他常常会这样怔住,说不出话来。
倒是嘉平看见舅舅斥骂母亲,气得又跺脚又捶胸:坏舅舅!坏舅舅!我不准你欺侮我妈!杭天醉也才醒过来,颤着嘴唇,轻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她是不顾性命来给我们送武器的,革命怎么可以这样的,我不革命了……这边,他一手拉着沈绿爱,一手拉着孩子,就往回走。
赵寄客心疼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对沈绿村说:亏你我都是中山先生弟子、老同盟会员,这样说话行事,何颜对先我们而去者?秋谨、徐锡城若地下有灵,魂不能安。
洪杨革命不成功,败在自相残杀。
我们正开始筹划举事,就开始自相攻击了。
我们究竟革什么命?我劝你眼光放远一些,不要自己人先就伤了自己人。
说着把枪一把塞进沈绿村怀中,往前赶了数步,一只手就捞起了嘉平,把他放在自己那匹白马的鞍上,对天醉说:走,看潮水去!杭天醉激动、兴奋、混乱而又迷茫。
结结巴巴地说:曼殊答应了,待、待、待今日夕阳之际,乘一划子,夜游-…・西湖,还特特告我,泛舟湖、湖上,任尔……东西――赵寄客跨上了马,大声说:明日\'八月十八潮无\',今夜夜潮,比之夜西湖,自然又别有一番大气象可有心领略?壮观天下不知诸位沈绿村阴着脸站了一会儿,挥挥手说:一群狂生,无可共谋事,观你们的夜潮去吧!嘉和站在父亲的红马之下,眼巴巴地看着父亲。
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是只乘撮着拉着的人力车的,他从来没有见过父亲骑马。
但是今日不一样了,父亲挟住他双腋,一提,他就上了马。
然后,父亲也上来了。
原来父亲也是会骑马的。
一匹枣红马,一匹白马,中间夹着一顶轿子。
两个孩子骑在马上,又骄傲又惊喜,互相时不时地望一望,笑着,说不出话来。
沈绿爱坐在轿中,尚未恢复那被震惊了的心情。
她一会儿掀开左边帘子,看见了白马和白马上的一大一小,一会儿又掀开了右边帘子,看见了红马和红马上的一大一小。
她激烈动荡的心,渐渐平复下来了。
轿子一晃一悠,在她的感觉中,就仿佛他们已经安全地行驶在一浪又一浪的夜的大潮之上了。
浙江、之江、曲江、罗刹江,源于皖之休宁,西入浙省,婉蜒八百吴山越水,纵览十万锦绣湖山,经两浙十一市县,出杭州湾入东海。
于湾口喇叭形处,生雄扩浩荡、地动山摇、举世无双的钱塘大潮。
这是赵寄客在远隔东流的梦中时常听到的潮声。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往年,杭门一家也年年看潮。
只是尽在白日,人山人海,不知看潮看人。
像这样专程赶三十里来看夜潮的,也只有赵寄客这样的人才想得出。
大约半夜时分,嘉和与嘉平被他们的妈摇醒了。
嘉和从陌生的床褥上坐起,才知道他们睡的是刚才临时歇息的盐官小客栈。
小哥俩一下床身子就歪了,忍不住哎晴哎晴叫了起来。
屋外赵伯伯说:走不动就算了,明日看昼潮,一样的。
天醉骑了半日马,胯就痛得迈不开,起不了床,不能去了。
嘉和、嘉平听了连忙说着不痛不痛,披着毛毯,一歪一斜地跟着沈绿爱出了门。
腥咸的江风从夜的深处刮来。
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瞻光,大潮尚未来临,此一行四人,在镇海塔塔灯下抱膝而坐。
塔下,亦有三三两两来观夜潮的人们。
月色即明,那呈弧形的鱼鳞大石塘在幽明幽暗中,便幻化得无限长远,仿佛没有尽头,一直砌到了天边。
嘉平又冷又激动,一会儿跳起一会儿坐下,侧着耳朵时不时地问:赵伯伯,是不是马上就要来了?是不是?你们是不是已经听到潮声了?旧年我看过白日里的潮水,父亲带我来的。
他怎么啦,骑马骑得屁股痛?要不要我赶回去把他拖起来。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他再也不可能见到月亮下的潮水了!你坐下,像你阿哥一样,别胡扯了。
沈绿爱生气地一把把儿子拉到身边,你看嘉和,一声也不吭,老老实实等潮水来。
你当想什么就有什么的?那是缘分。
我们和夜潮有缘,你爹没这个缘分。
要不怎么到了这里他还来不了呢?弟妹莫不是怨我?赵寄容笑了起来,我这人向来不强人所难,凡事悉听尊便。
天醉起不来,我有什么办法?沈绿爱问了一下,低声说:我不怨你,我怨谁去?赵寄客别过脸,看了一眼沈绿爱,满脸月色的面容,叫他骤然一惊,他一下子竟闭上了眼睛,心中狂跳起来。
他站了起来,向着大潮来临的方向,双手叉着腰。
风色陡寒,远远的,海门潮起了。
嘉和始终抱膝坐着,一动也不动。
他没有嘉平的激动,相反,这大潮来临前的万籁俱寂却使他小小少年的心升起从未有过的悲凉。
他很难相信,这样无声无色的世界里,这样一片的苍茫甚至渺茫里,会出现巨浪滔天的大潮。
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可能的?风这么凉!带着腥气和咸气,这应该是海上的风吧。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海呢。
可是我好像觉得自己马上就要看到大海一样。
唉,大潮,还有传说中的潮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真想知道!真想真想知道!由于过度的急切,又担心希望落空,嘉和拚命地用一种悲观的情绪来弓旧自己,一边却又竖起耳朵来听赵伯伯对嘉平说古。
你说什么?潮神有没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我们既然到了这里,不妨以为是有的吧。
春秋时吴越争霸,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同意了。
大夫伍子骨极力反对纳降,夫差赐剑令他自杀。
死前,伍子管说:我死后,把我两眼挖出来,挂在都城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兵士杀进吴国的城门!真的,他真的把眼睛挖出来了?嘉和问,气透不过来。
当然,伍子管是大英雄,只有大英雄才说得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划划西湖船儿的人是没有这等见识的。
结果,吴王夫差把伍子前的尸体装到一个牛皮口袋投到钱塘江中,伍子肴英魂不散,化为潮神,朝朝暮暮素车白马卷涛而来。
你听,你听。
他来了!他来了!十万军声半夜潮。
来来,都站起来,抱住我,小心被潮水卷了去!赵寄客陡然激动了起来,把两个孩子一手一个搂在怀中。
此时,沈绿爱满耳都是天雷一般的轰隆声,眼前一道白练,似清非清,势不可当而来。
她满胸都被这白练塞住了,憋得透不过气来,一把从后面抓住了赵寄客的肘弯。
不用怕,不用怕!有我赵寄客在。
都抱住我,我抱住这镇海石鲁的脚!赵寄客大声地说话,但涛声几乎淹没了他的声音,怎么样?怎么样?有劲吧!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鸥夷。
谁的诗?是张苍水的,知道吗?张苍水,英雄!大英雄!不用怕,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看见碰头潮了吧?两龙相交,浪花喷溅。
……等一等,等一等,回头潮来了!回头潮来了!抓住我,回头潮来了!一阵尖叫堵住了他的声音,回头而来的潮水斜倾到他们身上。
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被潮神那巨大冰凉的湿舌头舔过,四个人 湿淋淋地抱成一团。
他们披着的毛毯,被潮水轻轻一扬手,取走了。
潮水从他们的半腰横过,把嘉和与嘉平没得只剩一个脑袋在 外面,但他们狂喜激动,毫不畏惧,他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大刺激。
绿爱死死地抱住了寄客的后腰,赵寄客能从背上感受到丰满的惊颤的依附,从一片冰凉,到渐生暖意。
他们的这个相依为命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僵持了很久。
绿爱从水中睁开眼睛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被荡涤过后的新生之感。
她觉得,她成了另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没有从前,只有现在,经历了潮水的灭顶之灾,依靠在一个真正的男人背上。
她真希望就那么靠一辈子。
赵寄客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女人的炽热情怀,他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犹疑,他小心翼翼地松动着身躯,说:过去了!过去了!不用怕,过去了……博里借懂的杭天醉拐着脚赶到江边时,吃了一惊,怔住了。
他恍然如梦,梦中是那个泛着银光的背影――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什么那背影会无所不在,无以躲避。
难道那背影附到寄客身上去了?他惴惴不安地走上前去,背影消失了,他松了口气,看着月光下这四个亮晶晶湿源源的人,问道:潮水呢?潮水什么时候来?你们怎么啦,你们身上是月光,还是水?那个晚上,茶清和往常一样,提着灯笼,从候潮门步行而来,专程拜访杭家。
他手里提着的,还是那盏写着绿色杭字的杭家灯笼。
和以往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身后跟着小心翼翼伺候着的吴升。
他们一路都在商量着如何利用火车,把生意做大做活。
行至太平坊,突然眼睛闪电般一亮,耳根边喧哗的人声如潮般汹涌而来。
茶清下意识地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奇迹出现了――夜晚变成了白天。
此时,杭州城灯月交辉,上下天光。
市民倾城而出,万人空巷。
人们被挂在半空中的电灯吓住了。
茶清被这光明世界照耀得手足无措,不用灯笼,他反而不会走路了。
他惊异地半张着嘴巴,仰起脸,看那木杆子上的鸡蛋黄一样会发光的东西。
他有一种正在做一个关于光亮的梦的感觉。
但是这种梦感并不长久,吴升一把夺过灯笼,三脚两脚踩扁了,嘴里还叫着:不用灯笼了!不用灯笼了!他狠狠地踩着印有抗字的灯笼,好像杭家就这样会被他踩在脚底下。
他的白厉厉的牙齿,又暴露出来了。
吴升欢呼雀跃着:你看,你看,茶清伯,都在踩灯笼呢。
有电灯了!有电灯了!从此,夜里就是白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