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2025-04-03 07:59:22

杭得茶和李平水接上头的那天,李平水忙了一日。

周恩来办公室特意从北京打来电话,当晚周总理要对军区全体干部战士进行电话讲话。

傍晚时分,李平水正忙着检查线路,门口岗哨打电话进来,说有人找他。

在大门口,他见一个架着眼镜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问谁是李平水。

有一种直觉让小李感觉到,这个人一定就是杭得茶。

他没有他弟弟的英气,也没有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般都会有的那种咄咄逼人的神色,他身上有一种超然的东西,仿佛并不怎么关心眼前的重大事件。

他们一边往里走,还没寒暄几句,他就迫不及待地问:她怎么样?有没有说要回来?李平水抬起头来,从杭得茶脸上读到了某一种激动的很个人的东西,他这才想起有东西要给他。

就说:你在值班室等等我,一会儿听完了周总理的电话指示,我再跟你好好聊。

那天夜里,周总理讲了不少的话,他的话里包含着这样一种精神,为了大局而使个人受委屈,那是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我们的道德准则的。

这恰恰是最能够打动像李平水这样年轻军人的话。

青年军官十分感动,这种感动一直延续到他重新见到杭得茶。

他再一次想到那个姑娘,他连忙取出那封保存得很好的信,为了安全起见,他竟然把它封进了保险箱。

信很薄,匆匆的笔迹,只有两张纸,第一张上字很大,称呼让得茶一下子闭上了眼睛,他的不能自控的神情把李平水看呆了。

好一会儿,杭得茶才睁眼读了下去――心爱的我的亲人,爸爸拜托给你了,保护他吧。

我只能匆匆给你写这些话,不仅仅是因为时间仓促,还有许多许多原因。

在北京已经没有我的家了。

我想你或许知道我这里的情况,但你还不知道一些更加可怕的事情。

我好像永远也不能再回到南方了,是吗?不管我做了什么,请记住那个夜晚。

你曾让我以为重生。

是的,尽管我没有资格说这些话了,但我不能不说:在你对我的爱情中,几乎看不到眼下人们通常应该具有的男欢女爱的场景。

……懊,心乱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原先我曾确信,你还会回来与我相聚。

-一多么荒唐,在这样的时刻竟然想起了诗,多么荒唐,你说呢?但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是苏联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诗句,我现在还能全文背下来的,只有这首与我的名字相同的诗了。

诗是抄在第二页纸上的:哟,门扉我并没有闭上,蜡烛也没有点燃,你不会懂得,我疲乏极了,却不想卧床入眠。

看一枝枝针叶渐次消失,晚霞的余晖变得暗淡,我陶醉于温馨的声息,恍海见到你的音容笑颜。

我知道,往昔的一切全已失去,生活就如同万恶的地狱!唤,原先我曾确信,你还会回来与我相聚。

信就这样复然而止,仿佛写信的人因为不可预测的灾难骤然降临而不得不断然结束。

得茶只匆匆忙忙地看了一遍就放进了口袋。

那天夜里,他和李平水聊了很久,谈局势,谈北京的那群人和那群人中的弟弟得放。

他几乎没有再提过白夜,实在不得不提时也是夹在那群人中一起提的。

李平水一直小心翼翼地绕着那个姑娘的话题走。

最后他们终于沉默了,杭得茶朝李平水苦笑了一下,嘴角可怕地抽搐起来,仿佛告诉对方,瞧,关于今天晚上我们的首次相见,我的确已经尽力而为了。

直到李平水把得茶送往大门口时才打破了沉寂,李平水突然想起来了似的问:你认识翁采茶吗?得茶想了想,说:很认识。

她现在是我的妻子了。

杭得茶慢慢地绽开了笑容,说:成家了,祝你好运。

我跟她从认识到结婚,还没两个月。

得茶说:也许这和时间没关系。

可我们没有一见钟情。

李平水突然激动起来,说,说老实话,我真的很羡慕你们,我对她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感情,她对我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样的时候我结婚合不合适。

部队那么乱,我的家在绍兴农村。

局势再这样发展下去,迟早我们这些下面的干部会被殃及的。

我对她一点也不了解,我甚至不知道冲我们省军区时,也有她一份,这不是太滑稽了吗?李平水茫然地看着抗得茶,他愿意把这样的话说给这位初相识的人听,他信任他,相信他是一个有判断力的朋友。

杭得茶也认真地听着,他不能告诉对方他所知道的事实真相,还有一些关于新娘的更可怕的事实真相,是连他杭得茶也不知道的。

还要和最不愿意见面的人交手。

想起这个人的名字杭得茶都会窒息,同时却在精心策划与他的战斗。

一个杭得茶与另一个杭得茶像揉面一样在进行日复一日的磨合,自从白夜走后,他没有和吴坤讲过一句话。

这并不等于说他们没有再见过面。

恰恰相反,他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

他们在江南大学里简直进行了一场小型的土地革命,他们各自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又是吴坤始料未及的。

吴派是资格最老的,在各路诸侯中理当称雄的。

杭派却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旦亮相,异峰突起,大旗一杆,招兵买马,顿时就成吴派最大的对立面。

他们甚至在地理位置上也做到了针锋相对。

两幢大楼,各占一幢,中间那个大操场,以往是吴、杭二人每天来此挥羽毛球拍的地方,现在成了吴、杭二派的三八线地带。

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吴坤和杭得茶用电话进行指挥的时候,可以各自在办公室里看到对方手提话筒的身影。

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汽车,擦肩而过的时候,各自都盛气凌人。

偶尔他们也会有面对面相对而过之时,每当这时候,双方都表情傲慢,但内心都痛苦。

在杭得茶,那是他彻底背叛了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他为他的新生活而痛苦。

在吴坤,则是友谊破灭的痛苦。

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当他抽象地想到那个杭得茶时,他只是他对立面的一个重要对手,而一旦看到活生生的人,看到那双同样的眼睛里的完全不同了的目光,他会为失去的温情而痛苦。

他并不希望得茶真正成为与他一样的人。

有许多时候他讨厌自己,因此反而喜欢从前的那个杭得茶,那个在花木深房里给他讲解陆氏鼎的杭得茶。

仅仅一年时间,他到哪里去了?他们之间的再一次接触,正是杭得茶在接到白夜的信之后不久。

吴坤给他打电话,让他到涌金公园茶室去见一面。

这让得茶多少有些不解,透过窗户,他看到对面大楼里吴坤办公室中他的身影。

得茶还在犹豫,他看见吴坤已经走到了门边。

一会儿工夫,他就下了楼,骑上自行车,这说明此次会见纯粹私人性质。

得茶跟着他下了楼,他没有骑车,慢慢地走着,然后坐公交车。

他非常不愿意见他,并且开始了解自己,原来他并不像从前表现的那样,真的就与吴坤亲密无间。

他努力地想去回报他人的热情,其实他对这热情并没有真正的投契。

他们的见面并没有想像的那样紧张,靠窗的桌前坐下,临湖眺望,暖冬如春,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

吴坤等着得茶坐定了才说:我挑了一个好地方,这地方曾经有过我们两家共同的茶楼。

我到杭州的第一天就来这里考证,可惜我没有找到从前的忘忧茶楼的遗址。

我一直还想问问你爷爷呢,没好意思开口,怕老人家经不起回忆那段往事。

得茶歪着头看湖面,冬日的湖心,有几只野鸭在三潭印月一带姨戏,鸟儿总是比人快活的,鸟儿也不知道什么是虚伪。

想到这里,他回过头来,对吴坤说:你觉得我们之间,还有怀旧的基础吗?吴坤咽了一口气,苦笑一下,说:怎么没有?你看,这是我家乡专门寄来的一件宝贝,非你莫属。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信封里装着一张信函,一看就是三十年代的东西。

吴坤一边把它摊开一边解释:这还是我爷爷那时通过杭州民信局邮寄茶叶时的信函,现在看来,也就是押包裹单吧。

里面的内容倒也清楚,是从杭州发往宁波的一批茶叶,你看,连有几箱也写得清清楚楚。

邮寄茶叶包裹,就是从我们杭、吴两家开始的,这个资料应该算是珍贵的吧。

得茶的热血一下子上来了,他的目光闪击了好几次,但他还是控制了自己,他想,吴坤给他这个东西,不亚于对他施美人计,接下去肯定还有好戏开场,不要操之过急。

他的最细微的表情也没有逃过吴坤的眼睛,他指着信函上写着的力讫二字,说:你看,这里写着力讫二字,信里面还有茶讫另付,我就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了。

我毕竟是个外来户,不明白这里面还有什么讲究。

得茶这才问:你把我叫到这里来,就为了力讫和茶讫啊?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得茶站了起来:尽管这都是四旧,我还是满足你的求知欲吧。

力讫就是正常的邮资费已付的记号,茶讫就是小费。

我可以走了吗?吴坤没有站起来,他推了推桌子,长叹一口气,说:行了,和你兜什么圈子,你有白夜的消息吗?得茶想了想,就坐了下去,他不想先说什么。

吴坤这才低着头说:我知道你有,但我知道的却是最新消息。

和白夜一起的几个干部子弟偷越中苏国境,被当场击毙。

白夜下落不明,我现在还不知道她本人有没有参加这次行动,她失踪了。

这说明她还活着。

得茶沉默了一会儿,说。

你听了这样的消息之后,对她的感觉依然如故吗?这是我的私事。

也是我的。

你不用回答这个问题了,我和你的感觉一样。

而且我以为我比你更了解她,如果真的发生了叛逃这样的事情,对她而言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我希望我们之间关于她的消息能够做到互通有元,其他的一切,以后再说。

他们两人一起走出了茶室,向湖边慢慢走着。

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一对朋友正在散步谈心呢。

他们一直走到了停放自行车的地方,杭得茶这才后发制人,说:既然来了,还是谈点正事吧,我们发给你们的通知,你都知道了吧。

什么通知?吴坤,我想告诉你,我们之间装疯卖傻完全没有意义,兜圈子也是浪费智力。

你还是说实话,到底打不打算把杨真还给我们?吴坤一边推自行车一边说:你不要以为我不想把杨真还给你,我知道经济系是你的势力范围,杨真归你管。

再说杨真放在我这里对我也并不合适,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和他之间的那层特殊关系怎么说得清?但是我现在不能放他。

我放了他,我们这边的人不会放了我。

杨真和别人不一样,他是有可能作为历史的证人出场的。

杭得茶,你真的已经从实践上懂得了东方的政治吗?那要看杨先生愿不愿意当这样的证人,也要看人如何去理解东方的政治。

我还是喜欢你身上的书生气的。

吴坤笑了起来,虽然我绝对不会把杨真放给你。

他一边这么说着一边跨上了车,却听到杭得茶说:书生认真起来,也是不好对付的啊。

有关你在文革前夕的那一段研究生时期的所作所为,我们已经全部整理完毕。

你是谁的小爬虫,很快就会公布于众的!吴坤这下子才真正地震惊了,他从车上又跳了下来,问:你,杭得茶,你也会整理我的黑材料?这不是向你学的吗?你不是也在整理杨先生的黑材料吗?杭得茶等待着吴坤的暴跳如雷,他特意把他引到茶室外面湖边空旷的草地上,就是为了一旦发生冲突不至于声势太大。

但吴坤却出乎意料之外地没有发怒。

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得茶,才说:你爱上了白夜,我没有大意外。

几乎每个见到过白夜的男人都会被她吸引,你我都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可是你会整人的黑材料,这太出乎人意料之外了。

不错,我的确曾经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但你直到现在还是,你不是在整你自己的黑材料吗?我这样做也是向你学的,是不问动机只问结果的历史实践。

可是你想怎么样,你想让我把杨真放出来吗?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虚拟的结果。

他保管在我这里和保管在别人那里,有什么两样呢?他很勇敢、固执,甚至偏执,但他依然不过是一个历史的小人物。

要拉他上场的时候,他是无法躲避的。

杭得茶,你对这场运动还是太缺乏了解,太幼稚了。

听我一句话,回你的花木深房去吧,运动总会过去的,新的权力结构一旦稳定,人们还是要喝茶的,风花雪月是任何时代也不会被真正拒绝的,不过隐蔽一些和显露一些罢了。

你这番忠告倒是和去年夏天的刚刚翻了一个个儿。

那是因为我对运动也缺乏体验,现在我体验过了,我知道了个中的滋味。

也许你并不是没有能力介人,但你天生不属于这场运动。

听我的忠告,当一个逍遥派――让杨真先生这样的人被你们一个个折磨死!杭得茶突然厌倦了这番谈话,他高声叫道,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过了这个限度,我会把你的底牌掀得底朝天,你就等着吧!他回头迈开大步就走,走得很快,直到吴坤用自行车重新拦住他的去路。

他们两人的话其实彼此都触到了对方的心肝肺上,想伪装正经也伪装不成。

两个人都气得发抖,面色发白,嘴角抽搐。

吴坤比得茶还要不能控制,他从口袋里掏出那通信函,揉成一团,恶狠狠地一把砸在杭得茶脸上,然后跨上车就扬长而去。

杭得茶弯腰捡起那封薄薄的信,气得两手拽住就要撕个粉碎。

手抖了半天,眼睛定定地看着信封上的那个力讫,运足了气,终于缩回手来,把那揉成了一团的宝贝,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正是在杭、吴二人交锋的当天夜里,布朗给羊坝头杭家里人带来了得放归来的消息。

可巧那天得茶也在家,见到布朗高兴得很,拍着他肩膀连说来得好来得好,他正有事情求助于他。

布朗也说正好你在,我有件宝贝要交给你,顺手掏出他放在口袋里的那张纸。

他们杭家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得茶在集什么,布朗以为,得茶看到这张万应午时茶的包装纸,应该非常高兴。

这张包装纸和别的包装纸不同,木刻印制的,借此可以说明茶与药之间的关系。

但得茶看着它,只是把它按在桌面上一下一下地抚平,和吴坤扔给他的信函放在一起,锁进抽屉。

然后,又怔怔地看着布朗,突然问:表叔,你认识杨真先生吗?布朗摊摊手,表示不置可否。

得茶这才开始把他头痛的事情讲了出来:原来杨真先生被关在上天竺了。

他这一派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些非法关押的牛鬼蛇神统统弄回来,弄到他们这一派的手中。

布朗不明白地问,把他们统统弄回来干什么呢,放他们回家吗?得茶摇摇手说,统统弄回来,控制在我们手中,至少我们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现在大专院校中已经有一些人被非法折磨死了,和陈揖怀先生差不多。

……可你们是大学生啊,和得放他们可不一样啊!……晦,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不想打人的人,也有中学生,也有工人农民,真要想打人的,大学生照样会伸老拳,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再说人也不是打就能打死的,有一些人自杀死了,还有一些人生病不让上医院,病死了。

有的人强迫他干重活,累死的。

还有的人整天交代,写材料,时间长了,发神经病,迟早也是一个死。

布朗听了那么多的死,想起那个杨真,问:杨真先生关在破庙里,不会发神经病吧?得茶摊摊手,说:我估计不会,我们家姑婆是最早认识他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就认识。

布朗一拍前额,现在他想起来了,他父亲刚刚抓走的时候,他妈妈还带着他去看过这个杨真呢。

布朗准备走了,他站起来看了看这小小禅房间的有关茶的事物,那些壶啊、瓦罐啊,挂在墙上的图啊、标本啊,还有一大块横剖面的木板,那还是小布朗特意从云南一株倒了的古茶树上截下来的呢。

他嘱咐得茶,把这些东西都放好,等得放这个混世魔王回来,他可不管你将来还用不用得上它们。

得茶感激地搂了搂布朗的肩膀,可是他心里想,难道还真的会用上这些东西吗?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用上。

这么想着,他从钥匙圈上取下一把备用的钥匙,说:这些东西以后拜托你替我多照应一把了。

布朗接着钥匙说:你刚才说什么,你说杨真先生被关在破庙里,你什么时候需要我把他弄出来,你就给我打招呼,谁叫我是你表叔呢。

他这才拍拍得茶的肩,走了。

那天晚上,得茶一直在小心地整理他以往精心收集的那些东西。

有的放了起来,有的整理到床底下。

只是那几张大挂图,不知道为什么他依旧没有取下来。

也许在潜意识里,他依然不愿意把自己的以往清理得太干净,他还是想留下一点什么,作为某一种相逢或某一天归来时的相识的标记。

他一直忙到后半夜,这才想起杭得放根本就没有回来。

他到大门口站了一会儿,后来又悄悄地打开了后门,最后他实在是有些受不住冻了,这才回到小房间和衣而眠。

天亮时他被小布朗弄醒了,布朗问:得放没有回来吗?出什么事了?你瞧,谢爱光也不见了。

谁,谁是谢爱光?这是杭得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布朗却叫了起来,谢爱光你都不知道啊,就是得放的女同学,昨天夜里他先到她那里的。

得茶想了一会儿,还是没理清头绪,便说:也许他们一早出去办事了,他们是同学嘛。

他一个晚上不回家,和一个女同学在一起。

他们会一起睡觉吗?得茶一下子脸红了,好像布朗指的是他,他连连摇手,轻声说:你可别瞎说,也许谈天谈迟了,回不来了。

那么好吧,我收回刚才的话。

可是谢爱光感冒了,我跟她说好的,今天要去检查她的吃药的情况。

得茶瞪着他,一会儿,突然想起来了,问:她是你的女朋友吗?布朗一摊手,说:现在我已经不知道是不是了。

正如得茶猜测的那样,杭得放在谢爱光那里聊得太兴奋了,他要说的事情太多了。

怎么去的北京;怎么一下飞机就被人绑架,怎么被人饱捧一顿后又扔了出去;怎么身无分文,到处流浪,穿梭在北京的各个红卫兵司令部之间;怎么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想起了堂哥告诉过他的一个女朋友母亲的工作单位;怎么跑到那里去时发现那母亲已经自杀而那女儿却正在单位整理母亲的遗物,而这种天大的巧合又怎么样改变了他的朋友圈;他怎么生活在那些人中间,那其中又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几乎讲了一切,只是当他讲到最后怎么跑回来的时候,他看着她纯洁的眼神,使劲地忍住,没有再往下讲。

按照他和那些北京朋友的约定,连他前面讲的许多内容,也是不能够讲的。

到后半夜他们终于都累了。

好在布朗帮谢爱光装的那个煤炉通风管也修好了,煤也贮藏足了,谢爱光开了炉子,火光熊熊的,照着得放那眉间有颗红病的英俊而又疲倦的脸。

他几乎已经说不动活了,但他继续顽强地断断续续地说:爱光……我要求你一件事……明天一早我要到云栖茶科所……看我的爸爸……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见到过他了……谢爱光一边打着哈欠起来把布朗的大衣披在杭得放的身上,一边也断断续续地说:没问题……你要到哪里我都……跟你去,上刀山下火海……反正人家也不要我……她突然被什么惊醒了,流利地说:不过我们要早一点溜出这大门,别让董渡江看到我们!得放没有回答她,他已经趴在床档上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踏着满地的寒霜,这对少男少女就溜出了门,他们遇见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们看到了女革命者董渡江正端着一只牙杯从房门里走出来,她披头散发,睡眼惺。

讼,仿佛还在梦中,陡然与一个熟人相撞,她的牙刷还在嘴巴里呢,她惊得来不及拿出来,堵着一嘴牙膏沫子,目瞪口呆地看着她最熟悉的两个同学,而他们也看着她。

大家目不转睛地盯了一会儿,董渡江刚刚把牙刷从嘴里拔出来,这边一对刷的一下,就跑得无影无踪。

谢爱光跑出了老远还在心跳,跺着脚说:这下完了,这下完了,董渡江要恨死我了。

随她去恨吧。

反正不碰见我们她也恨你的。

那可不一样,从前是因为我妈妈恨我,现在是因为我恨我。

我没听明白。

你呀,别装傻了,她看到一大早我们一起出来,她会怎么想,她会以为我们……啊,你明白吗?还是不明白!得放说着,他终于笑了起来,这是这几个月来第一次露出的笑容。

你就别担心了,这有什么,我们在北京,男男女女,经常一大屋子的人,谈天谈累了就睡,地板上啊,床上啊,沙发上啊,哪儿能靠就靠哪儿,才不管你男男女女呢。

茶科所很远,他们俩走到那里时已经快中午了。

好在都是年轻人,也不感到怎么累。

只是那里的造反派很一本正经,听说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儿子来看他老子,一口就回绝,说是人不在茶科所,在五云山的徐村监督劳动呢。

五云山是又得倒走回去的了。

得放说:不好意思,让你走得太多了。

爱光说:就当我是长征串联嘛。

再说这里的空气那么好,都有一股茶叶香,我以前从来没有到过这里,我真的没有想到,你爸爸在这么好的地方工作。

种茶叶一定很有意思吧。

得放不得不告诉她,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他一点也不比爱光多到哪里去。

他只依稀记得他刚上小学的那一段时间父亲特别忙,说是筹建一个什么茶所,也就是这个茶科所吧。

他还能记得那些天父亲常常累得一回家就倒在床上,说是选址什么的,最后选择在一家从前的佛寺,也就是这里,现在是云栖路一号。

因为他住在爷爷那里,和父母妹妹都分开住,他对父亲的工作性质一直不怎么了解。

他说:你可不会想到,我从前甚至连茶都不喝,觉得喝茶的样子,有点像旧社会的遗老遗少。

可是我昨天看到你一杯接一杯地喝茶,根本就没有停过。

说出来你不相信吧,我这个南方人学会喝茶却是在北方。

我这些天全靠茶撑着,否则早就倒下了。

现在我可不能离开茶,而且我不喝则已,一喝就得喝最浓的,我不喝龙井,我爱喝珠茶。

你喝过珠茶吗?我也不喝茶,都是布朗哥哥给我的,他不是在茶厂工作的吗,他发的劳保茶一半给我了。

他也不喝这个,他喝他从云南带回来的竹筒茶,那样子可怪了呢,你们家的人真怪。

我也觉得奇怪,你怎么和我的表叔处得那么好。

他很帅是吗?他书读得不多,也没太多的思想,但他的歌唱得很棒,姑娘们都喜欢他。

你说呢?我不知道。

我从小没有哥哥,爸爸和妈妈又处得不好,我觉得他像我的大哥哥,甚至我的爸爸。

他很孤独,我觉得他根本就不是我们这里的人,他就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大森林里来的。

也许他还会回去,你说呢?你问我啊,我不是还问你吗?别看他是我的表叔,你对他的了解已经超过我了。

他不太喜欢我,我也一样。

好了,关于这个我们暂时不谈。

你看五云山是不是已经到了,我记得刚上高一的时候我们组织活动,到这里来过一趟。

我想起来了,我们还去过陈布雷的墓呢。

五云山和云栖挨在一起,传说山头有五朵云霞飘来不散,故而得名。

那云集于坞,方有云栖之称。

五云山的徐村岭,也就是刚才造反派让得放他们到这里来找杭汉的地方,它也叫江擦子岭。

这徐村还有个萝卜山,山上有座疗养院,董渡江的妈妈在这里当过医生,所以那一次班级活动到这里时,董渡江就带他们来参观医院,顺便就去看了陈布雷的墓,它被圈到医院里去了,知道的人特别少。

得放他们这些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对这样一个人定位:这个慈溪人陈布雷,当过《天锋日报》、《商报》和《时事新报》的主笔,民国十六年又追随蒋介石,先后担任过侍从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和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民国三十七年终于在南京自杀。

他是蒋介石的头号笔杆子,又以自杀来表达对蒋家王朝的失望,听说他下葬的时候蒋介石亲自来参加。

但即便如此,共产党还是没有挖他的坟。

听说他的儿女中有很革命的人物,这对在不是左就是右不是正就是反的价值评判中长大的年轻人而言,实在是一种很特殊的个例。

得放曾经对这个人表示过极大的怀疑,他暗自以为这个人有点像他们这种家庭,不三不四,不左不右,哪里都排不进去。

得放从来没有把这个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但他现在已经不再那么想问题了,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裂变。

他们一直走进了疗养院大门,一直走进医院内长廊尽头的一扇小门内,尽管他们不能说没有思想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他们愣住了。

一片狼藉包围着一片茶园,好久,得放才说:我以为这地方偏远,他们不会来砸的。

他绕着被开膛破肚的坟墓走了一圈,那里什么也没找到,他叹了口气,说:我应该想到,他们不会放过他的。

我记得上次来时,董渡江还在墓前说,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这话就是陈布雷的女儿对台广播时说的,那是由毛主席肯定的呢。

爱光说。

他们已经开始默默地向外走去,得放一边走一边说:我正想告诉你这一切。

我这次从北京回来时路过上海,在上海听说,陈布雷的女儿跳楼自杀了。

谢爱光听了这个有点宿命的消息之后,好久没有再说话。

冬日下午的阳光里,一切都非常安静。

他们走过了一片茶园,冬天里的茶园也很安静。

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也没有心情打听路程。

他们甚至不再有心情对话,慢慢地走着,心里有说不清的荒凉。

得放现在的思想,当下根本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清。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一大堆人,统统红袖章黄军衣,冲进打出,喊声震天,把他的灵魂当作了一个硝烟弥漫的大战场。

他自己却是在外面的,像个瞎子,看也看不清,打也打不到,摸也摸不着。

有的时候,他又觉得自己置身在荒漠,在月球,在茫茫大海中的一条孤舟上,他是那样彻骨地心寒,那种感觉,真像一把含着蓝光的剑刺进了他的腹部。

这种感觉尽管如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却依旧让这火热情怀的革命少年痛苦不堪。

那些以往他崇拜的英雄中,如今没有可以拿来做参照的人物。

只有一点他是很明确了,他不就是希望自己出身得更加革命吗?但现在他不想,不在乎出身革不革命了。

得放像是理出了说话的头绪,边走边说:谢爱光,我不是随便说这个话的。

我是想告诉你,血统论是一个多么经不起推敲的常识上的谬误。

在印度有种姓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等级制度,这些制度正是我们革命的对象。

我们不用去引证卢梭的人生而平等论,就算他是资产阶级的理论吧,那么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怎么说的呢?从马克思主义的哪一本经典著作里可以看到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说法?这不过是一种未开化的野蛮人的胡言乱语,历史一定会证明这种胡说八道有多么可笑。

一个人绝不应该为这样一种胡说去奋斗。

这些话振聋发愤,强烈地打动少女的心。

同样是姑娘,同样是崇拜真理,董渡江与谢爱光完全是两码事:董渡江崇拜真理,因为她所受到的一切教育都告诉她,真理是必须崇拜的;谢爱光崇拜真理,和教育关系不大,对她来说,谁是传播真理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换一句话,因为崇拜传播真理的人,谢爱光顺便就崇拜真理了。

盯着那英俊的面容,那双眉间印有一粒红病的面容――那红德现在甚至都沾上真理之气,谢爱光搜肠刮肚,想让自己更深刻一些,她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句,说:我讨厌那些脸,那些自以为自己家庭出身高贵的优越的神情,他们的样子就像良种狗一样!得放吃惊地看着爱光,他没想到她在批判血统论上会走得那么远,那么极端。

看样子她不但是他心目中股股俄陇的异性的偶像,还是他的战友、他的信徒了。

他看着她,口气变得十分坚定,他说:我们的道路还很长,要有牺牲的准备。

你看过屠格涅夫的《门槛》吗?其实谢爱光并没有看过《门槛》,只是听说过,但她同样坚定地回答:我会跨过那道门槛的。

他们的话越来越庄严,庄严得让得放觉得有点继续不下去了。

他想了想,说:今天说的这些话,只能到我们二人为止,要是有人告发,我们两个都够判上几年的了。

我们的目标那么远大,需要我们去努力,所以我可不想现在就去坐牢。

爱光闪着头走,这时抬起头,看着她的精神领袖,说:我向马恩列斯毛保证,绝不透露一个字!时下最流行的誓语是向毛主席保证,相当于对天起誓,现在爱光一下子加上了马恩列斯,天上又加了四重天,保证就到了无以复加之地步。

他们终于煞住了这个话题,一方面被这个话题深深感动,另一方面又被这个话题推到极致以至于无话可说。

结果他们之间只好出现了语言的空白,他们只好默默地走着,一边思考着新的话题。

他们默默地往前走的时候,一开始还没意识到后方茶园中有个人盯着他们看,那人看着看着就走上前来,走到了他们的身后。

爱光有些不解地回过头来看看他,然后站住了,拉住低头想着心事的得放。

得放回过头来,有些迷惑地看看身后。

那人把头上的帽子搞了下来,得放看了看,就转身走过去,指着谢爱光说:爸爸,这是我的同学,叫谢爱光。

谢爱光已经猜出他是谁了,连忙说:伯父,我们到你单位找过你了。

他们说你在这里。

你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杭汉指指山坡上一小群人,说:我们有好几个人呢,这里的茶园出虫子了,贫下中农找我们打虫子呢。

他虽那么说着,眼睛却看着得放。

得放眼睛里转着眼泪,一使劲就往前走,边走边把头抬向天空。

天空多么蓝啊,妈妈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他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揉眼睛,为这短短半年所经历的一切,为他现在看到的父亲杭汉。

他几乎认不出他的父亲了,他比他想像的起码老出了一倍。

那天下午的大多数时间,这对父子加上谢爱光,走在茶园里,几乎都在和各种各样的茶虫相交游,有茶尺螃、茶蓑蛾、茶梢蛾,茶蚜……这些茶虫在杭汉的嘴巴里如数家珍,听上去他不是要想方设法杀死它们,而是他的家族中的亲密的成员。

他说茶树植保一直是个没有被解决的薄弱环节,比如 1953年到 1954年,光一个云栖乡遭受茶尺煌危害,受害面积达六百亩;1954年,新茶乡一百多亩茶园,被茶尺煌吃得片叶不留。

到六十年代,茶尺螃被长白蚁取而代之,成为一号害虫了。

现在他们又发现另一种危险的信号:一种叫做假眼小绿叶蝉的害虫开始蠢蠢欲动。

它们给茶叶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啊,真是罂竹难书。

什么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褐色叶斑病、芽枯病和根结线虫病……一开始这对年轻人对这些茶虫和茶病还有些兴趣,但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他们发现对方除了谈茶虫和茶病之外不会谈别的了,而且他根本煞不住自己的话头,他几乎是不顾一切地狂热地叙述着,仿佛这就是他的生命,他的感情。

什么文化大革命,什么妻离子散,统统不在话下,只有他的那些个茶虫和茶病与他同在。

在杭汉那些滔滔不绝的茶虫和茶病中,这对少男少女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幻觉;他们发现这个胡子拉碴半老不老的长辈已经幻化成了一株病茶树,他的身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茶虫,他正在和它们做着殊死的搏斗。

日薄西山时杭得放开始惊慌,杭汉突然停止了对茶园的病树检查,对儿子说:去看看你爷爷,我没事。

儿子跑上去,抓住父亲的围巾。

父亲立刻就要把围巾摘下来给儿子,一边说:你来看我,我真高兴。

我身体好着呢,我是有武功的。

得放其实并不是想要父亲的围巾,他身上有一块围巾呢,是早上从爱光家里拿的,就这样和父亲换了一块。

天起风了,茶园里残阳没有照到的那一块变成了黑绿色,一直黑绿到纯粹的黑色。

这对年轻人和父亲告别了。

他们一开始走在路上时还各顾各的,走着走着,手就拉在了一起,最后得放搂住了爱光的肩膀。

他们默默地想着父亲,想着那些各种各样的茶虫子。

他们进人了另一种感情世界,进人了和见到父亲前的慷慨激昂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人的感情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