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一九八章 出局,出局

第一九八章 出局,出局

2025-04-03 08:01:14

亲贵该说话了,不过,先开口的,不是近支亲贵。

睿王轻轻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喉咙,说道:有个事儿,我不揣冒昧,说上两句——我是‘远支’的,这个事儿,由我来说,大约也是比较合适的。

大伙儿的目光,齐齐转向了睿王。

嗣皇帝的人选,睿王慢条斯理的说道,一定要在近支亲贵之中拣择,这是不消说的了。

不过,圣祖以降,都算‘近支亲贵’,如果从圣祖一系挑起,这个范畴,未免太大了,花多眼乱,大伙儿的心思,也跟着乱了。

花多眼乱,大伙儿的心思,也跟着乱了,说的颇为有趣,不过,也是十分实在的话,在座之人,不止一个,微微颔首。

睿王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最紧要的是,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愈往上走,和帝系偏得愈远,如果偏得太远了,到时候,就算小宗入继大宗,嗣皇帝承嗣文宗显皇帝,‘帝系不坠,统绪不移’八个字,也显得有些勉强了。

关卓凡点头说道:睿亲王所言甚是!那么,老睿,你的意思是——我以为,睿王说道,嗣皇帝人选的范畴,只好划到仁宗一系,不能再往上走了。

睿王的见解,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嗣皇帝的人选的范畴,只好划到仁宗一系,是既定的潜规则,只要看一看今天传召进宫的近支亲贵都是哪些人,这一点,就很明白了。

不过,睿王做如是说,并非毫无意义。

睿王是第一个把潜规则搬到台面上来的人,潜规则过了明路,变成了明规则,且抓住帝系不坠,统绪不移八个字,变得冠冕堂皇,这个,对于统一思想、指导具体工作,还是很有作用的。

对关卓凡个人来说,把嗣皇帝人选的范畴,钉死在仁宗一系以内,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只是,他真正的用心,此时此刻,军机处内的绝大多数的人,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咱们再来个敲砖钉脚。

睿亲王以为,关卓凡说道,嗣皇帝的人选的范畴,只好划到仁宗一系,不能再往上走了——这一层,我是附议的,嗯,在座各位有没有异议的?当然没有。

好,关卓凡说道,那咱们就这么定了!这个问题的定案,关卓凡不必咨询会议的另一位主持人恭王,因为恭王是仁宗一系以内的近支亲贵,瓜田李下,不方便对此发表意见。

如此,关卓凡说道,局面就很清爽了——承嗣文宗显皇帝,必是‘载’字辈,仁宗一系以内的‘载’字辈,拢共四位:载治、载漪、载澄、载滢!众人心中都是微微一震。

有的人,就不止于心中微微一震了,譬如载澄,整个身子,晃了一晃,接着,筛糠般的抖了起来。

现在天色渐晚,阴云密布,屋内尚未掌灯,光线更暗,载澄又是在角落里坐着,整个人缩在阴影之中,可大伙儿还是看得出,他的脸色,忽红忽白,变幻不定。

另一位候选人载漪,还不晓得发生了什么,听到自己的名字,微微张着嘴,一脸的茫然。

恭王则微微眯着眼睛,面上什么表情也没有。

咱们一位一位来议吧,关卓凡说道,嗯,从年长到年幼,如何?年长到年幼,即载治、载漪、载澄、载滢这么一路排将下来。

无人异议。

多罗贝勒载治,关卓凡说道,二十有九,成人已久,且育有子嗣,也办过不少差使,有过不少历练,现为宗人府右宗人,兼‘管理内务府银库’——嗯,这个,国赖长君,古有明训……话没说完,只听咕咚一声,众人看时,原来是角落里的载治,不晓得怎么从凳子上出溜了下来,摔倒了地上。

旁边儿的人,赶紧将他扶了起来。

哎哟,说不定明儿个,您就是俺们的皇上了,可不敢摔坏了呀!关卓凡装作啥也没看见,自顾自说自己的话:……各位以为如何?载治不该立!说话的是醇王,声音很大。

哦?关卓凡说道,朴庵,请道其详。

醇王已经憋了很久了。

几个大军机讨论继统、承嗣问题的时候,他正在发着愣,一时亦念不及此,没能插上嘴;睿王提议嗣皇帝的人选的范畴,只好划到仁宗一系,因为自己是仁宗一系以内的,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

眼见风头都被别人抢了去,既憋闷,又着急,现在,可要大展伟论了!载治不是仁宗的嫡曾孙,醇王大声说道,不该立!醇王口中之嫡,非嫡庶之嫡,而是说载治是过继子,血缘上和帝系相距甚远,事实上已经出了仁宗一系了。

隐志郡王奕纬被宣宗一脚踢死,身后无嗣,宣宗悲痛之余,选了高宗第三子永璋的曾孙载治,过继奕纬为嗣。

就是说,在血缘上,载治其实是高宗一系,确实是出了仁宗一系了。

有趣的是,载治其实也不是永璋的嫡曾孙,永璋亦无子,以十一弟永瑆之子绵懿为嗣,绵懿生奕纪,奕纪生载治。

所以,如果硬要扯这个嫡字,载治其实是永瑆的嫡曾孙。

永瑆的爵位是成亲王,就是说,如果立载治为嗣皇帝,大位将转入高宗一系、成亲王一支。

醇王载治不该立的理由,在宗法上,是站不住脚的,载治既然已经过继,在宗法上,自然就属于宣宗一系、隐志郡王一支,但是,因为有前明大礼仪殷鉴于前,谁知道载治做了皇帝,会不会如明世宗一般,食言而肥,跑去追尊本生父奕纪呢?如此一来,别说文宗,也别说宣宗,就是仁宗的血祀,亦大成问题。

仁宗一系、宣宗一系的近支亲贵,颇有人觉得,醇王的载治不该立,于我心有戚戚焉。

可是,醇王的载治不是仁宗的嫡曾孙的理由,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开口支持——近支亲贵也好,远支亲贵也好,军机大臣也好。

咱们方才说什么小宗入继大宗,说什么承嗣,嗣皇帝到底该承文宗显皇帝的嗣,还是承大行皇帝的嗣,翻来覆去,研议了一大轮,所本的,不就是宗法二字么?你现在绕开宗法,回去扯血缘,既不能叫人服气,又搞乱了套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