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应该先问这么一句,刘宝第微微一笑,‘上头’何以竟生出了立女帝这个匪夷所思的念头?醇王沉吟说道:仁、宣一系,选不出嗣皇帝了,迫不得已……刘宝第连连摇头:借口,借口!呃,我也觉得像是借口……其实,连借口都算不上!刘宝第说道,仁、宣一系,怎么就选不出嗣皇帝了?载澄、载滢两个,难道是死人?他不但直呼载澄、载滢之名,还说什么死人,醇王和这两个侄子,感情其实不坏,不由自主,皱了一下眉头。
唉,我那位六嫂,大雨滂沱之中,大庭广众之下……这个事儿,先生你也是知道的,六哥两夫妻已经把话说到那个份儿上了,还能怎么样呢?不然,不然!刘宝第微微冷笑,如果‘上头’真的有心,立载澄、载滢其中一人为嗣皇帝,一道上谕便够了!难道,恭亲王真的敢抗旨不成?我就不相信,他真的会拿绳子勒死自己的亲生儿子!醇王默然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的也是,不过,那样子就撕破脸了,我想,‘上头’是不会这么做的。
‘上头’确实不会这么做,可不是怕撕破脸,而是根本就不想立载澄或者载滢!顿了一顿,刘宝第继续说道:先不去说载澄、载滢了,说说另外两位,载治、载漪——说是不能‘二次过继’,所以不能做嗣皇帝,嘿嘿,这算什么理由?我若在场,一句话就能叫那个曹琢如闭嘴了!哦?请教!叫载治、载漪‘归宗’!刘宝第拉长了声调,另外找人给隐王、瑞王承嗣就是了!醇王呆了一呆,随即瞪大了眼睛,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对啊!——先生高明!如此一来,就没有什么‘二次过继’的问题了!刘宝第颇为得意,正想继续发挥下去,醇王却皱起了眉头:归宗?呃,载治归宗,就是回到了成亲王一支,那……可就出了仁、宣一系了!刘宝第一怔,这个可是没有想到,不过他面皮甚厚,不改颜色,说道:没错,载治‘归宗’,确实出了仁、宣一系;可载漪‘归宗’,却是回到前惇亲王奕誴一支,奕誴虽然获罪夺爵,子嗣的爵位可没有动,照理,载漪还是有资格做嗣皇帝的。
‘照理’归‘照理’,醇王微微摇头,五哥那个样子,他的儿子……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是不可能做嗣皇帝的,没有人会提名他们的——我也不会。
顿了一顿,说道:其实,除了载漪,五哥还有载濂、载澜、载津几个儿子,我们兄弟几个里面,数他子嗣最广,可是……唉!刘宝第微微发窘——我怎么念不及此?说话要小心,不然,就叫王爷小看我了!不过,虽然不慎失言,但他自有叫东家另眼相看的法子。
王爷何须伤感?刘宝第含笑说道,王爷春秋正盛,必然子嗣其昌,兰桂芬芳,瓜瓞绵长!醇王伤感的,其实并不是自己目下膝下无子,不过,听了刘宝第的善诵善祷,脸上却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刘宝第的话,还没有说完:大清朝将来的福祚,必然应在太平湖畔!从箑亭南望,就是太平湖。
醇王心中砰的一跳,连连摇头:还谈不上,还谈不上!不说谈不上,而说还谈不上——咦,有点意思啊!醇王的还谈不上,脱口而出,未经深思熟虑,但正因为如此,更堪玩味了。
不过,这个题目,点到即止就好,暂时还不宜深谈,刘宝第微微一笑,将话头拉回了二次过继。
‘二次过继’,刘宝第说道,和公主继统、承嗣,一般的是离经叛道,王爷请想一想,二者相较,哪个‘离’得更远些?哪个‘叛’得更狠些?这种比较,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说人话,鬼说鬼话,完全视乎屁股坐在哪一边儿了。
醇王的回答是:自然是公主继统、承嗣,更……不像话些。
着啊!刘宝第说道,既如此,‘上头’为什么宁肯叫荣安公主继位,也不肯叫载治、载漪‘二次过继’?醇王心里说:载漪不管是不是二次过继,他既然是五哥生的,就没有做嗣皇帝的可能;载治呢,年纪比我还大,莫说上头不会真的国赖长君,就是我,其实也不愿意叫一个年纪比我还大的侄子来做这个嗣皇帝——侄子一登基就亲政,那,还有我这个当叔叔的啥事儿啊?立一个幼帝,大伙儿才有足够的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目下在台上的人——不管是哪个派别的,想法其实是基本一致的。
醇王虽然未入中枢,但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神机营,紧要差使一大堆,好歹也算台上的。
不过,这些话就不必明着说出来了,醇王说的是:请先生指教。
王爷请再想一想,刘宝第说道,荣安公主的老公,是哪一位呀?老公二字,十分刺耳,不过,醇王顾不得这些细节了,他的眼睛倏然睁大了:先生是说,立女帝,是关……的意思?刘宝第郑重的点了点头。
醇王紧张的思索着,过了一会儿,吃力的问道:若果真如此,那……他,呃,为的是什么呢?刘宝第格格一笑:这还用说?醇王有点口吃了:难道,他,他,要……借此……专擅?刘宝第刚想说:见不及此,无目者也!一转念,这么说,可是把东家的眼光,等同于瞎子啦,大大不妥;同时,也显不出我刘某人的高明啊!及时改口:王爷‘专擅’二字,说的极好!不过,只怕某人的胃口,还不止于此呢!还能……怎么样?王爷,刘宝第说道,荣安公主若继统登基,那么,她‘大行’之后,接她的位子的,是什么人啊?你是说,你是说……到时候,大清朝的天下,刘宝第尖锐的冷笑,从牙齿缝儿中挤出来,刺得人脊背发凉,姓爱新觉罗,还是姓关,可就不好说了!醇王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连连摇头:不至于,不至于!逸轩这个人,有的时候,做事情是稍嫌霸道了些,可是,我的话,他还是肯听的,还是肯听的!他不会动这种心思,不会动这种心思!刘宝第暗暗一哂,心道,人家肯听你的?那不过是在敷衍你罢了!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上而不自知!如果关某人果然有谋朝篡位的心,你醇郡王说一句,他就不谋了、不篡了?这位七王爷,还真是看得起自己个儿!咱们先不去管关某人动的是什么心思,刘宝第放缓了语气,闲闲的说道,总之,假若荣安公主登了基、继了统,她‘大行’之后,大清的皇帝,嘿嘿,请问王爷,到底是姓爱新觉罗好呢?还是姓关好呢?这,这,这……这不是醇王答得出来的问题,他这了好几声,终于说道:唉,所以说,不能立女帝嘛!不然,就全乱了套了!女帝是坚决不能立的,但是,醇王还是不相信关卓凡会动这种心思——这和平素关卓凡给他的印象,相去太远了。
立女帝,刘宝第说道,关某人是否有格外的心思,暂且不去说他,不过,王爷方才提到的‘专擅’二字,他怎么也逃不掉吧?‘专擅’……醇王的语气,犹疑而困惑,呃,他现在都‘恭代缮折’了,还能怎么‘专擅’?再者说了,就算立了女帝,‘上头’还有两宫皇太后,依旧是一个‘垂帘听政’的格局,较之目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呀?嗐,王爷!刘宝第大不以为然的样子,这个‘恭代缮折’,不过是因为大行皇帝‘天花之喜’,母后皇太后没法子两头照料,才不得不行的权宜之计!照理,大行皇帝既然已经龙驭上宾了,就该恢复之前的听政的格局,可是,你看看,眼下的局面,这个‘权宜之计’,是不是很有些要继续‘权宜’下去的势头呢?微微一顿,单此一点,某人就难逃‘专擅’之嫌!呃,目下,‘东边儿’的精神头儿不大好……好,那么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他到底要‘权宜’到什么时候?顿了一顿,刘宝第继续说道:再来说说立了女帝之后的情形——王爷,到时候,‘上头’就没有两宫皇太后了!就不是什么‘垂帘听政’的格局了!啊?这……怎么会?王爷忘了,刘宝第似笑非笑的说道,大行皇帝崩逝的当天,亲贵重臣聚集军机处,议立嗣皇帝,会议之上,王爷大展伟论,嗯,声成金石,黄钟大吕,振聋发瞶,早已传遍天下!啊?哪……些话呀?刘宝第朗声说道:王爷说,‘大行皇帝之崩,到底是因为沾染了什么‘邪毒’,还弄不清楚!圣母皇太后要不要负什么责任,也还是未知之数!因此,她要避嫌!因此,不能由她来主持议立嗣皇帝!’醇王心中砰的一跳:你是说……王爷伟论,九鼎之重!刘宝第双手抱拳,虚虚的一拱,有王爷这几句话,‘西边儿’非但没有了‘主持议立嗣皇帝’的资格——微微一顿,将来回到北京,‘垂帘听政’,更是没有她的份儿了!啊?!醇王微微张开了嘴巴,心中怦怦直跳:真的?我这几句话,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一时之间,他好像飘上了云端,御风而行,整个人都晕乎乎的了1刘宝第微笑说道:王爷似乎还不大相信?咱们还是那句话,‘拭目以待’!啊,好,好,拭目以待……‘西边儿’既去,刘宝第笃定的说道,‘上头’,可就只剩下‘东边儿’一个人了。
醇王想了一想,说道: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说,‘东边儿’是老实头,会被人……予取予求?正是,王爷睿见!刘宝第先赞了醇王一句,然后说道:不过,不止于此!哦?还有?……总要皇帝尚未成年,刘宝第说道,皇太后才能够临朝称制、‘垂帘听政’,荣安公主登基之后——说到这儿,故意停了下来。
荣安……还没到十八岁,还不能亲政啊。
王爷,刘宝第说道,十八岁,那是男子!女子的‘及笄之年’,可是十五岁!*(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