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二五七章 天下第一戒

第二五七章 天下第一戒

2025-04-03 08:01:14

军机叫起,李鸿章、瑞麟的折子,自然发了下来。

瑞麟的折子也罢了,李鸿章的折子,却是极尽危切之言。

其中几句话,四位大军机,都印象深刻。

李鸿章说,轩亲王为社稷长城——吹捧某人对国家的重大作用,一般是用社稷干城这个词儿,社稷长城的说法,四位大军机都是第一次见到,不过,这绝非李少荃幕宾的笔误,因为,接下来就是——王一旦去位,万国必以我自毁长城,自撤樊篱,则今日之友邦,明日之敌国,恩仇易位,外侮迭起,无可御之者矣!这是拿洋人来吓唬上头,可是,虽然故作危言,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事实——满朝朱紫,只有轩亲王一人,在洋人那里长过脸;咱们的友邦,不论是血盟的美利坚,还是以利害相结的英吉利、普鲁士,真正看重的,也只有一个轩亲王。

如果轩亲王去位,泰西各国,极有可能认为,中国政府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今日之友邦,未必不为明日之敌国,恩仇易位,外侮迭起的情形,是很有可能出现的;而王之外,也确实无可御之者矣。

不过,母后皇太后倒没有什么被吓到了的样子,她的神情,反颇为兴奋:李鸿章和瑞麟两个,算是懂事儿的——你们看,公道自在人心嘛!呃……原来您是这么想的。

母后皇太后的想头,不能说错,可是,几位大军机想的,却要更加深远些。

母后皇太后圣明!文祥先颂了句圣,然后说道:有些话,以臣等的身份,说出来,有僭越之嫌,呃,不晓得……该不该说?慈安听了出来,下头这几位,其实并不以为自己的话有多么圣明,笑道:说呀!哪儿有那么多的忌讳?是。

顿了一顿,文祥说道:轩亲王‘自请退归藩邸’,衍生于嗣皇帝之争,而嗣皇帝之争,坊间有一种说法,以为应该视作爱新觉罗氏‘闹家务’。

哦?爱新觉罗氏……‘闹家务’?是,文祥说道,这个说法,虽然稍嫌俚俗了些,但臣等以为,其实明达通透,鞭辟入里,颇有可取之处。

江山社稷,爱新觉罗氏之江山社稷,大位谁属,本就非臣下所得妄议的。

微微一顿,更重要的是——如果将嗣皇帝之争,视作爱新觉罗氏‘闹家务’,那么,不论嗣皇帝最终谁属,风波所及,不出枢庭,‘闹’得再厉害,国家受到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无论如何,不伤元气。

这……臣请母后皇太后想一想辛酉政变的情形,文祥继续说道,当然,当年之辛酉政变和今日之立嗣皇帝,不是一码事,臣拟于不论,实属荒唐,不过,细细想去,究其竟,其势虽不同,其理却仿佛。

慈安明白了:啊,李鸿章和瑞麟,都是地方督抚!这个事儿,折腾来,折腾去,把他们扯了进来,这个乱子……可就闹大了!是,母后皇太后明鉴。

至此,慈安才紧张起来:那,该怎么办好呢?呃,把这个两个折子……淹了?嗣皇帝之争起来之后,君臣奏对的时候,母后皇太后颇有不少叫人刮目相看的言论,那个笨笨的母后皇太后,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不过,这个淹了,却叫母后皇太后原形毕露——督抚的折子,又是如此重要的折子,怎么敢淹了?上折子的人,会怎么想?再者说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吗?还有,这两个折子,既然已经发了下来,进入了军机研议的阶段,一言不合,又收了回去,装作俺从来没有下发过?母后皇太后真真是诙谐的。

回母后皇太后,文祥说道,如果‘留中’,李鸿章和瑞麟两个,难免会有想法,不是十分妥当。

啊?啊,对,对!那……这两份奏折,文祥说道,还是请母后皇太后发了下来,臣等斟酌复旨,要言不烦,只说‘朝廷已连降温旨,剀切宣谕,督促轩亲王销假入直,伊等无须过虑’,云云。

啊,好!慈安说道,这么一来,人心就……安定了。

这句话,却是说到了点子上,四位大军机齐声说道:母后皇太后圣明!母后皇太后明鉴,曹毓瑛说道,如此复旨,只是权宜之计,如果轩亲王迟迟不销假入直,不过数日,浮言必然再起,且会愈演愈烈,以致天下人心不安,为今釜底抽薪之计……对,对!这一次,慈安的反应很快,甚至打断了曹毓瑛的话,关键还是‘他’得快回来——‘他’一回来,就什么‘浮言’也没有了!顿了一顿,嗯,一会儿你们几位,就赶紧去朝内北小街吧!那两份东西——西征大军的檄文,还有给俄罗斯的照会,我就不看了——反正也看不大明白,还浪费辰光!他说行,就行了!呃……是。

是。

启禀母后皇太后,文祥说道,有一个事儿,臣等要请旨,并面禀轩亲王施行。

什么事儿呀?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文祥说道,既然已经定了下来,臣等请懿旨,尽早公诸天下。

慈安并没有意识到,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公诸天下意味着什么,说道:好啊,什么时候‘明发’,你们和他定就好了。

呃,显然的,母后皇太后尚未解其中深意。

文祥先说了声是,然后说道:回母后皇太后,大行皇帝的庙号,一经明发,即谓大行皇帝可入祀太庙;谥号明发,即谓已对大行皇帝盖棺定论,庙、谥公诸天下,即谓天下:大统之传承,已经完成了。

慈安呆了一小会儿,突然明白过来了,不由得啊了一声。

你是说,嗣皇帝……是,文祥郑重说道,彼时,天命当已有归。

臣等皆以文祥之言为然!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三人齐声说道,伏乞母后皇太后嘉纳!慈安被曹、许、郭的话点醒了,又轻轻的啊了一声——她明白了文祥做如是说的另一层深意了。

和曹、许、郭的反应是一样的,慈安的整张面庞,都似乎放出光来,她用极欣慰的眼光看着文祥:好,我明白了——就这么办吧!是!四位大军机齐声说道,谨遵母后皇太后懿旨!**回到军机处,先草拟给李鸿章和瑞麟的复旨——这个是直接寄给督抚的廷寄,不经内阁明发。

旨稿上呈母后皇太后御览之后,用军机处银印,交兵部捷报处发递。

公文之上,加注六百里——这本是指每日的行程,有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几种名目,其中,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只在军情紧急之时使用。

不过,武汉也好,广州也罢,现在都已通了电报,这个每日行程的名目,于武汉和广州而言,其实已没有意义了。

可是,这个每日行程,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废除,因为还有许多地方未通电报,发往这些地方的公文,还是得依靠驿马传递。

于是,对于已经通了电报的地方,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就演变成一种表示公文重要等级的标识了。

六百里加紧和八百里加紧,只在军情紧急之时使用,发给李鸿章、瑞麟的廷寄加注的六百里,在承平之时,算是最高的一等了。

处理过两份廷寄,四位大军机立即出宫,往朝内北小街而来。

没有想到的是,兴冲冲的赶到了轩亲王府,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不是轩亲王不纳,而是……呃,他老人家不在家。

轩王府的门上,是这样子说的:回各位大人的话,王爷不在府上,今儿一大早,天还没大亮——也就是刚刚开城门的时候,王爷就出门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