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二七九章 清君侧

第二七九章 清君侧

2025-04-03 08:01:14

轩军虽已入城、入宫,刘宝第说道,但是,进来的仅仅是其所谓‘近卫团’,拢共不过三、四千人,神机营呢,三万余人,整整十倍之!醇王精神一振,不错!略一沉吟,不过——王爷是觉得轩军占了‘先手’,刘宝第说道,其实,以学生之见,这个‘先手’,不如不占!怎么说?王爷请想一想,刘宝第说道,他们的‘先手’,究竟是怎么占的?微微一顿,紫禁城里一支,内城九门,东直、朝阳、崇文、正阳、宣武、阜成、西直、德胜、安定,各一支,朝北内小街一支,那个朝阳门内大街的什么‘松江军团总粮台……驻京城办事处’一支,除此之外——再顿一顿,理藩院胡同和小苏州胡同,各放了一支——尤其是理藩院胡同,戒备森严,赶上朝内北小街了!哦?醇王沉吟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理藩院胡同——不奇怪!说到这儿,淡淡一笑,那儿,可是嗣皇帝的‘潜邸’呢!是万万不能出一丁点儿的差错呀!是呀!刘宝第说道,咱们来屈屈手指头——这三、四千兵,拢共分成了十三支,每一支,能有几个兵?也就是紫禁城里的那一支,人数稍稍多点儿——可是,即便是这一支,也是分散于紫禁城各门、各殿,紫禁城那么大,跟撒胡椒面儿似的!须知——力分则弱!醇王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力分则弱,兵家大忌!关逸轩还是带兵的——可笑!刘宝第冷冷一笑,带兵的不知兵,在在皆是!关逸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醇王虽然糊涂,倒还不至于以为关卓凡不知兵,他笑了一笑,说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不奇怪,不奇怪!由此亦可知,刘宝第说道,对方根本没有想到,王爷会遽做‘清君侧’之睿断——根本没做相应的防备嘛!咱们的雷霆一击,必收全功!醇王点头,不错!还有,刘宝第捻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这十三支兵,是整个北京城,东南西北中,都撒上了——北京城那么大,有事之时,彼此如何呼应?说关逸轩‘不知兵’,我看,也没有什么冤枉他的!这一次,醇王虽然没有开口赞附,却微微的点了点头。

王爷,咱们是以十打一,以拳对指——各个击破!再加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事焉有不成之理?嗯,有道理,有道理!醇王连连点头。

略略沉吟了一下,不过,轩军到底还是颇有战力的,咱们也不能大意了。

王爷请放心,如果是野战对阵,枪炮互击,轩军或许还可以和神机营一较短长,可是,这场‘清君侧’的仗,打的是近战、巷战——王爷,这近战、巷战,可正是神机营之所长啊!醇王眼睛又是一亮,先生说的对!近战、巷战——确实是神机营之所长!各位看官,请特别留意这一段——醇王和刘宝第,何以对神机营的近战、巷战,有如许自信?前文提到,神机营的训练方式,异常奇葩——醇王、刘宝第的信心,就来自于这种奇葩的训练方式了。

咸丰十一年,神机营草创,章程一共八条,是恭王委托知兵的七弟草拟的,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在前锋营的抬枪队中——这是神机营的第一批兵源——加入刀矛、藤牌等技艺。

醇王以为,一有技艺,即人人勇敢,其气先壮。

文祥主持神机营的时候,这个技艺的训练,只是具文,从来没正经当回事儿。

文祥辞差,醇王全面接手之神机营,可就大张旗鼓的推行技艺训练了,除了刀矛、藤牌,还有巨斧,以及各种变化莫测的阵图——操演之时,进退趋转,煞是好看。

至于已经被湘军、淮军全面淘汰的弓箭——轩军就更加不必说了,也成了神机营的重要的训练科目。

醇王以为,这叫中体西用。

就是说,神机营虽然是中国第一支用上了新式洋枪的军队,但是,不但其管理完全是旧式军队的一套,就是训练,也在不遗余力的开历史的倒车。

醇王自诩知兵,知的,其实尽是中国古代兵书上的兵,他由始至终,根本就不晓得,近现代军事,到底为何物?说到这儿,一定要说一说,荣禄进入神机营之后,投醇王之所好,上的一个揭帖——很大程度上,荣仲华就是靠了这个揭帖,大得醇王赏识,飞黄腾达起来的。

这个揭帖,醇王以夹片的形式,上奏朝廷,因此,关卓凡也得以奇文共欣赏。

荣禄说,夫用兵之道,全贵以长击短,以力胜巧。

该夷等专以火器见长,枪炮较之中国所用者诚为精巧,今中国或购自外洋,或自用机器仿造者,以之剿捕内地盗贼则有余,与之对垒则嫌不足,即使制造如法,亦不过与之相等,决战时胜负尚不可知。

今宜仿照戚继光‘鸳鸯阵’法,挑选长大、强健、便捷步卒,以十人为棚,十人中择一勇敢者为之长,十长中又则一人为百夫之长,百长中再择一人为千夫之冠,厚其饷,严其功罪,信明赏罚,将卒联为一心,令其知胜必赏、罪必诛,自无退缩溃散之虞。

说了这么一大轮,虽然也没什么叫人眼前一亮的东东,但多少还算有点儿道理,不过,自无退缩溃散之虞之后,又该做些什么呢?请留意,戏肉来了:然后使之专练藤牌长矛,大刀巨斧,务使跳走击刺,矫捷如飞鸟,摧撼冲突,迅烈如猛虎。

临阵多设奇伏,奋身揉进,兵刃相接,则彼虽恃火器之精,将有措手不及之势,更以铁骑纵横轶荡,火器从旁掩袭,或可制胜。

就是说,荣禄认为,洋枪洋炮呢,购买也好,仿造也罢,说到底,都是从洋人那儿过来的,咱们就算玩儿的再溜,也溜不过人家洋人,因此,顶多打个平手,一不小心,就得吃败仗。

咋办呢?唉,咱们得有自己的绝活儿呀,这个,洋枪洋炮,再加上咱们自己的绝活儿,以二打一,洋人就不是咱们的对手啦。

这个绝活儿,就是藤牌长矛,大刀巨斧。

哦,对了,还有铁骑纵横轶荡。

火器的作用呢,不过是从旁掩袭。

荣禄的这篇揭帖,令醇王大为激赏,成为他总理神机营的最重要的理论文件——至少是之一吧。

这些,都发生在英法内犯之后,彼时,什么藤牌长矛,大刀巨斧,以及铁骑纵横轶荡,都早已在八里桥一败涂地。

真正是——不晓得说什么好了。

非但如此,这种建军思路,基本上贯穿了醇王和荣禄之一生,一想到晚清的最高军事首长,一先一后,竟是两位如此人物,唉——关卓凡当时就想,荣仲华,怪不得你的武卫中军,成军伊始,便以军纪败坏、兵无斗志著称,八国联军侵华,一个像样的仗都没有打过,便哗然四散,不复成军。

好了,又走题了,言归正传。

城内的轩军,醇王说道,咱们是有足够的把握了,不过……城外还有轩军。

到时候,刘宝第说道,只要控制了内城九门,城门一关,城外的轩军,还能有什么作为?嗯……也是。

再者说了,就算加上城外的,轩军的人数,还是不及神机营嘛。

嗯。

到时候,刘宝第说道,巨憝就擒,王爷登上城头,开读诏书,城外的轩军,见首脑已经入毂,自然……嘿嘿,要么望风归降,要么一哄而散。

醇王心头发热,对,对!顿了顿,以先生之见,这场‘清君侧’之役,具体该如何布置呢?刘宝第伸出两根手指,两条——第一,擒贼先擒王!第二,嘿嘿,挟天子以令诸侯!醇王微微的闭上了眼睛,过了片刻,睁开眼睛,点头说道:吾得之矣!吾得之矣!第二八零章 箭在弦上轩亲王遇刺的第二天,消息传了出来,刺客身有隐疾,刑讯之时,突然发作,抢救不来,就此暴毙。

啊?许保田的家人都被拘了起来,不过,讯问之后,以凶犯一向独住,久已不同家人往来,伊等于该犯行踪,一无所知,关了一个晚上,便予以敕回,随传随到。

许保田同班的侍卫,包括侍卫领班,也都接受了讯问,不过,这班侍卫,似乎未能提供什么关于刺客的有价值的信息,负责讯问的人,也不以为他们和刺客有什么勾连于是,没过多久,这班侍卫,便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了。

只有那位侍卫领班,倒霉一点,因为失察,开去领班之缺,从一等侍卫,降到三等侍卫。

刺客的暴毙,以及对关联者的处置,大出朝野上下的意外,也叫朝野上下,大感安慰,原本魂飞魄散、晕头转向的大小官员们,惊魂甫定了。

大伙儿都看出来了,上头并不想往大里闹这个事儿——一切处置,都是一副息事宁人的架势。

刺客是否真是身有隐疾,刑讯之时,突然发作,抢救不来,就此暴毙,谁也不知道,但是,刺客的家人,听说只是讯问,不论男女老少,都未罹刑讯;刺客的同班侍卫,虽然是轩军的人负责讯问,但是,接受讯问的地点,却不是朝阳门内大街的松江军团总粮台驻京城办事处,而是就在紫禁城里,随便找了间屋子,每个人问了小半个时辰,就敕出了。

没有一个人,真正遭受勘磨。

手下的人刺杀轩亲王,捅了这么个天大的篓子,那个侍卫领班的处分,不过降了四级,侍卫的差使还没有丢——这点儿处分,简直就是象征性的了。

接旨的时候,该侍卫领班居然喜极而泣——被处分的高兴的哭了,也算少见。

原先,有多少人都在提心吊胆,上头会借此兴起大狱,将看不顺眼的,统统罗织进去啊!臣子们私下底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由自主,做出这样的动作:先是拱手齐额,口称:天纵圣明!——这是捧母后皇太后的。

接着,抱拳的姿势不变,只是把手稍稍放低一点,又拱一拱,感叹:宰相胸怀!——这是捧轩亲王的。

最后,彼此呵呵,和气致祥,和气致祥!确实要和气致祥,因为,嗣皇帝已经呼之欲出了。

新帝登基之际,兴作大狱,实在是煞风景;人心惶惶,更不符咸与维新之义。

刺客暴毙的第二天,大行皇帝的庙号、谥号,正式公布了。

大行皇帝的庙号为穆宗,谥毅,从此以后,同治皇帝,便被正式的称为穆宗毅皇帝了。

诏书中,关于穆宗毅皇帝的话,什么聪明仁孝,恭俭静深,近乎自己打自己的脸,基本属于废话,没什么可关注的;也说了几句宫府一体,将相协和,臻兹中兴之类,不过,这些政绩,跟没有亲政的小皇帝,也扯不上什么直接的关系,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这么几句话:唯我文宗章皇帝嫡胤未绝,大统其归,膺天明命,一以系之。

神器不旷,瑶枢不虚,四海加额,普天振奋,幸哉!幸哉!穆宗毅皇帝既已升遐,文宗章皇帝的嫡胤谁何,不言而喻;一以系之,也是在强调帝系的大宗,将正常传承,没有断绝之虞。

这道诏书,近乎荣安公主登基继统的预告——画公仔画出墙喽。

有传言,拟这道诏书的时候,应该用嫡胤还是血胤,是有过争论的,不过,很快,嫡胤就压倒了血胤。

当然,这个嫡字,不是正宫所出的意思,而是亲生的意思,当然,您如果一定要比附于正宫所出,也没啥不可以,荣安公主是固伦公主,地位本来就等同正宫所出,还有,说荣安公主是正宫所出,母后皇太后也不会有啥意见滴。

有人心想,宝竹坡首倡之时,说的还是血胤呢,这折腾来、折腾去,非凡没把人家折腾下来,反而折腾成嫡胤了,真正是……势不可挡啊!咳,咳,应该说……大势所趋,大势所趋。

不管赞不赞成荣安公主继统、承嗣,再没有人想着做仗马之鸣了,许多人,都开始打点自己的恭贺新君登基的表章了——拥立之功是轮不到自己了,看看能不能在贺表上另辟蹊径,玩儿出点儿漂亮的花样,给新君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人在冥思苦想,新君登基,年号该改用什么呢?如果新君采用了自己拟的年号,这份功劳,虽然比不得拥立之功,但是,也是光鲜的很嘛!也有有识之士,不能放下自己的担心:现在,最大的问题,已不在北京,而在天津了——穆宗毅皇帝升遐、荣安公主即将继位,不晓得圣母皇太后晓不晓得?如果还不晓得的话,那可就太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