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臣会议’一开始,关卓凡说道,朴庵和宝廷,便彼此辨诘,朴庵认为,立女帝,祖制所无;宝廷认为,‘昂扬奋发,一往无前’,才是祖制,‘应时而变’或‘与时俱变’,才是祖制,且凡事总有第一次——顿了顿,他们是如何辨诘的,有很详尽的会议记录,这份记录,臣也带来了,就不在这里啰嗦了,说多了,太后听着,也气闷。
听这些事儿,慈禧是绝对不会气闷的,不过,她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心里想:会议记录你也带来了?你好周到啊。
二人你来我往,关卓凡说道,说着说着,话里都带出了意气,朴庵终于发了脾气,大声说道:别的不说,什么‘仁、宣一系实在寻不出合适的嗣皇帝的人选’,就不对!载澄、载滢,难道是死人?什么?慈禧心里,不由哀叹一声:老七果然……昏聩啊!载澄、载滢已经出局了,你又把他们拉回来?就算你不同意载澄、载滢出局,军机处会议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这个时候扯载澄、载滢,哪里还有什么说服力?还有,也是更重要的:怎么也不能叫老六的孩子做这个嗣皇帝啊!这点儿默契都没有,还怎么把你当做……我的人?另外,你六哥、六嫂,扮了那么一出惊世骇俗的苦情戏,拼了命的把自个儿从嗣皇帝的事儿里往外摘,你倒好,硬往回拉你六哥!你这么干,还有兄弟情分吗?那不是……当面儿打你六哥的脸吗?就不说死人二字,何其难听了!——私下底这么说,都不应该,何况是王大臣会议这种国家最重大的议政的场合?朴庵这个话,关卓凡说道,叫恭亲王坐不住了——顿了一顿,恭亲王站起身来,说,‘我已是废人一个,这种场合,从退归藩邸那一日起,我就不该再踏足的,不晓得,为什么……还是放我不过?’慈禧心中,微微一震。
他说,‘我的肝疾愈来愈重,现在……眼见又要发作,是不能再支持下去了!恕我……先行告退了!’说罢,抬脚便走。
啊?上一次军机处会议,老六就是半途拂袖而去,这一次,又来?老七……唉!慈禧微微苦笑,轻轻摇了摇头。
还没完呢——关卓凡淡淡一笑,朴庵瞪起了眼睛,说,‘载澄、载滢,都姓爱新觉罗!既然顶了这个姓氏,就不是某一人可以得而专之的!’慈禧掩饰不住自己的愕然,她微微的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又轻轻的叹了口气。
这个老七,没救了!宝廷说,关卓凡说道,醇郡王说的不错——可即便如此,载澄、载滢两个,还是不能入继大统、登基为帝!嗯?理由……是什么呢?宝廷说,载澄——古往今来,有被捆送宗人府的皇帝么?这样的皇帝,践祚之后,你叫他如何牧育万民、君临四海?果然。
载滢——载澄是嫡子,载滢是庶子,本朝立储,以贤以能,可是,开国两百年,十圣相继,有没有嫡子在,却叫庶子继位、以庶凌嫡的?慈禧认真的想了想:真没有。
康熙朝废太子,胤礽既废,就失去了嫡子的地位,所以,世宗虽然以庶子继位,却不能叫以庶凌嫡。
载澄虽然被捆送宗人府,但并没有受任何处分,嫡子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如果载滢越过载澄,做了嗣皇帝,就是真正的以庶凌嫡了。
宝廷摆出来的,都是极有力量的理由,难以辩驳,慈禧心中暗叹:之前,我还想着什么以二对一,其实,老七那个脑袋瓜子,真正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哪儿谈得上什么以二对一?怪不得,那边儿那么大方呢!咦,对了,那个吴可读呢?回圣母皇太后,他马上就出场啦。
朴庵大约是有些招架不住了,关卓凡说道,转向吴可读,说,‘柳翁大作振聋发聩,必有傥论警言飧众的,就请一抒胸臆’,云云。
吴可读却说,‘我要说的话,都已经在折子里说了,多说一遍,不过徒扰清听’,云云。
慈禧怔了一怔。
关卓凡方才说,吴可读憨直,那么,这个姓吴的,就应该不是一个怕事儿的——真怕事儿,也不能上这么一个折子啊?可是,到了节骨眼儿上,怎么……缩回去了?朴庵正不知如何是好,关卓凡说道,宝廷插过来了,说,‘柳翁的大作,我是拜读了——为之击节!为之击节?说反话吧?吴可读号柳堂,因此朴庵、宝廷称其‘柳翁’。
顿了顿,关卓凡继续说道:宝廷说,‘大礼议’骇扰宸衷,柳翁婉转陈词,意切情真,絮絮如子女绕膝于父母,两宫皇太后御览之余,必有以抒厪虑、慰慈怀!嗯,这个立意,是极佳的,不过——就知道会有不过。
柳翁推己及于天下人,以为天下人皆为赤子,就可议了!柳翁的这个法子,若嗣皇帝本性淳厚,自然可行;若嗣皇帝天性凉薄如前明世宗者,谁又能保证,他亲政之后,不会变更成议,追尊所生?这段话,慈禧就不以为然了。
明世宗变更成议,追尊所生,并非因为天性凉薄。
何况,他之所为,对孝宗和昭圣皇太后,自然是凉薄的,可是,对他的本生父、本生母来说,可是热的很、厚的很呐!在慈禧看来,嗣皇帝亲政之后,是否会变更成议,追尊所生,根本不在他的天性凉啊、热啊、薄啊、厚啊什么的,而在于,对于嗣皇帝,是否另有制约之道?昭圣皇太后拿不住世宗这个嗣皇帝,不稀奇,毕竟世宗一登基就亲政,没有垂帘这一说;如果换成吴可读说的那样,嗣皇帝自幼养在深宫,由皇太后抚育成人,如果这个皇太后是我——哼,难道我会拿不住嗣皇帝,由得他跳出我的五指山,甚至,倒过头来,反咬我一口?不过,这个话,想是这么想,但没法儿说出口来。
何况,关卓凡继续说道,襁褓之中,美恶善凶,何由分辨?吴可读于是感叹,这种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万全之策的……宝廷说,怎么没有万全之策?荣安公主继统承嗣,就是万全之策!慈禧心头,微微一震。
宝廷说,荣安公主为文宗显皇帝、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亲女,若由她继统、承嗣,上上下下,哪里还要心惊胆战的过上十几年,提防着什么‘大礼议’之类的荒唐事儿?顿了顿,宝廷还说,众所周知,荣安公主天性淳厚、聪慧通达,登基践祚,必为一代明君,由她来继统、承嗣,非止宗室椒房之幸,亦为天下臣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