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卓凡合上了《列女传》,轻轻的叹了口气。
敦柔公主若果有劝讽宫闱之意,那么,这个宫闱,是指皇帝呢?还是指自己这个皇夫呢?嘿嘿,嘿嘿。
敦柔公主何以有此转变,缘故不言自明。
自己原先的预计,实在是过于乐观了,反倒是皇帝的直觉,更为准确。
皇帝和她这位嫡嫡亲的堂妹,大约不会有多少直接的交往和互动,可是,同为女人——年轻的女人,皇帝对敦柔公主的了解,其实超过了丈夫——两姐妹共同的丈夫。
关卓凡不是情圣,他承认,自己在女人的事情上,是有盲区的——慈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和慈禧,虽然浓情蜜意、如胶似漆,可是,吕氏一事上,关卓凡对于慈禧的反应,就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
究其竟,还是坏在了他的男人本位的心态和思维方式,经此一役,关卓凡承认,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从女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敦柔公主使关卓凡再一次撞进了这个盲区。
这不是这个十六岁的小女人第一次给他出难题了。
上一次,关卓凡是依靠白氏的指点,才渡过难关的,可是,眼下,他的白老师,正在美利坚陪读呢,关卓凡只能望洋而兴叹。
这一回,他只能靠自己了。
关卓凡将自己的女人,一个个的摆了出来——呃,排名只分先后,不分大小:明氏、白氏、慈禧、扈晴晴、雅克琳、米娅、杨婉儿、吕氏、小翠、荣安公主、小熙、敦柔公主、慈安……靠,还真不少呢……关卓凡发现:第一,这里边儿,除了小翠和小熙,每一个女人,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是说,他在每一个女人身上的经验,几乎都没有法子用到另一个女人身上。
他在敦柔公主身上,就曾经打算复制他在另一个女人身上的成功经验,结果,失败了。
第二,他和每一个女人的关系中,或多或少,都能够看到权力的影子——无一例外。
如果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敦柔公主了——不是说他和敦柔公主的关系中没有权力的影子,而是——怎么说呢,他和其他的女人的关系中,权力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对彼此的关系,权力都起到了加持的作用,唯有在敦柔公主这儿,权力的作用,是负面的,敦柔公主的地位,因为权力的影子,而相对的下跌了。
关卓凡原先认为,姐姐做了嗣皇帝,姐妹俩虽然分出了高下,可是,水涨船高,就绝对高度而言,大伙儿都在往上涨——也包括妹妹。
现在仔细想来,这个念头,何其可笑!敦柔本就是天之娇女,她虽不是皇女,但作为宗室第一人的嫡女,其实质地位,其实还在庶出的堂姊之上;原先二女同侍一夫,本就委屈万分了,现在,架得住掉到本要矮自己半头的堂姊下头去?不,唉,我怎么直到现在,还在拿什么堂姊妹来做比较?敦柔最大的心结,不是和皇帝为堂姊妹,而是——和皇帝同为我关某人的正妻、平妻!现在,徒有正妻之名,而失平妻之实,她那样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如何能够咽的下这口气?有时候,对于女人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绝对高度,而是相对高度呀!关卓凡转过了一大轮的念头,还是无法确定:对于堂姊做嗣皇帝,敦柔的怨念,到底到了一个什么程度?皇帝面君不跪的恩典,到底能不能够满足她的要求?唉,白老师,您在就好喽!原先,多少人艳羡他的娥皇女英啊,现在,关卓凡开始有心力交瘁、疲于奔命的感觉了。
可是,这个难关,必须过。
首先,外头有多少事情要做?——绝没有一边儿闹着家务,一边儿能办好国家大事的!无论如何,后院不能起火!其次,敦柔的思想工作做不通的话,将给皇帝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做这个几千年来的第二个女皇帝,皇帝已经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再也不堪重负了!再次,敦柔不仅仅是自己的妻子,她还是恭王的女儿,她的身后,站着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
这支政治力量——恭系,从组织结构上来说,已经风流云散了,但是,不可以忽视的是——人心还在!恭王的贤王的形象,朝野上下,庙堂江湖,已经牢不可破。
而且,仿佛慈禧的贤后,恭王的贤王,也必定是要载诸史册的,这一点,关卓凡不能不予以尊重。
恭系虽然已经星散,但是,原先组成恭系的成员,大都还在政府,数量依旧可观。
这些人,都受惠于恭王甚深,他们虽然不敢明着反对关卓凡,但是,对于恭王,这些人的内心,依旧是感激的,且大多在暗地里为旧主抱不平——对这些人,关卓凡既有安抚的必要,也有安抚的义务。
最重要的一点,荣安之所以能够做这个嗣皇帝,恭王其实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虽然说形势比人强,但是,如果没有恭王的隐忍、退让、配合和牺牲,关卓凡能否得遂所愿,难说的很。
这一层,大伙儿都是心知肚明的。
尤其是恭王福晋暴雨闯宫、当众下跪,朝野上下,震撼之余,人们的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女人,不仅是亲王的福晋、首辅的女儿,还是他关某人的事实上的岳母啊!这件事情,对于关卓凡来说,既在统嗣之择的关键时候,替他唱了出双簧,帮了他的大忙;同时,也对他的形象,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关卓凡必须消除这个影响。
因此,不论从那个方面来说,他都必须善待恭王的女儿。
最后,敦柔毕竟也是关卓凡的正经妻子——一碗水端不平,作为男人,已经应该很惭愧了;若晃来晃去的竟把碗里的水都弄撒了,那——嘿嘿,做人——做男人,也太失败了吧。
所以,这一关,必须过;这一场感情的战争,只许胜,不许败。
关卓凡心知肚明,这场仗的第一个回合,自己是输了——皇帝给予敦柔的面君不跪的恩典,敦柔一定以为,是因为自己甩了脸子,丈夫和堂姊才被迫退让的。
就差了这么一天的功夫。
关卓凡曾经想过,要不要迟一点再向敦柔宣布皇帝的德意?嗯,先看看形势,再定进止?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他已经答应了皇帝,若真把皇帝的德意藏了起来,别说敦柔这儿如何,皇帝那儿,先就会生出误会来。
还有,关卓凡虽然自认没有真正的从女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他还是明白,敦柔这个年纪的女人,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十有**,顾前不顾后,自己大约是等不来她的主动退让的。
再怎么说,他、皇帝和敦柔之间的矛盾,首先来说,是家庭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既如此,这个矛盾,就只可消弭于初萌,不可火上浇油,更不可顺风纵火。
好吧,我就先往后退一步吧。
你是我老婆,让自己老婆一步,这个,也不算……丢脸吧?你再怎么聪明,到底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女人,哼哼,难道……难道我没了白老师的指点,自个儿真的摆不平你?想到这儿,关卓凡雄心大起,甚至有点儿踌躇满志了。
虽然,这个时候,他还不晓得,到底该怎么摆平这个十六岁的小女人?嗯,加油吧,轩亲王。
*(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