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第二天,一系列的恩诏明发。
新君践祚,加恩相关人等,是易代之典惯有的路数,不过,因为新疆靖定,天下从此太平,新朝生气勃勃,经已隐现盛世大治的气象,因此,路数虽然旧,朝野上下、庙堂内外,却咸有薄海同庆之感。
加恩的对象,主要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大小臣工,重点是亲贵、勋臣、军机和上书房、南书房的师傅。
最实惠的是加俸,赏加一分、赏加二分乃至赏加半俸不等;有人不在乎这点儿小钱,但赏顶戴、花翎,赏穿自己这个级别没有资格穿的衣服,赏用自己的这个级别没有资格用的器物,就不能不在乎了。
譬如,某某二品的官儿,赏戴头品顶戴,某某的单眼花翎换成双眼花翎的,某某着赏穿带素貂褂,某某许用朱轮、紫缰,等等。
上头看重的,都指名道姓,譬如,大学士直隶总督曾国藩、大学士湖广总督李鸿章、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均着交部从优议叙。
没资格被指名道姓的,不代表没有好处,此外所有王公及京外大小官员,均赏加二级,京师八旗及各营兵丁,均赏给半月钱粮。
第二块是先朝妃嫔。
文宗的小老婆们,统统官升一级。
朕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皇考妃嫔,承侍宫闱,恪恭淑慎,均宜加崇位号,以表尊荣。
婉妃着封为婉贵妃,祺妃着封为祺贵妃,玫妃着封为玫贵妃,璷嫔着封为璷妃,吉嫔着封为吉妃,禧嫔着封为禧妃,庆嫔着封为庆妃,容嫔着封为容妃,璹嫔着封为璹妃。
所有应行事宜,著该衙门察例具奏。
总之,妃全升贵妃,嫔全升妃。
第三块是犯人——凡新君登基,大赦、缓决什么的,也是惯例牌。
谕内阁: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经结案监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不原者外,着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酌量轻重,分别请旨减等发落。
其军流徒杖以下人犯,一并分折减等完结。
俾沾宽大之恩,用示子惠兆民,法外施仁至意。
以上种种,算是例牌节目,真正的重头戏,是以下的三道诏书。
第一道,丽皇贵妃晋皇太后,崇号慈丽,是为慈丽皇太后。
这样一来,慈安、慈禧、慈丽三位皇太后,正式三宫并尊了。
宫里宫外,朝野上下,市井阛阓,都热闹开了。
‘三宫并尊’,洵盛事也!三位皇太后同时在位,本朝自然是第一回,不晓得前朝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前汉倒是有的,而且,还不止‘三宫’——竟是‘四宫并尊’呢!哦?请道其详!成帝无嗣,立定陶王为太子,成帝崩,定陶王继立,是为哀帝。
成帝母王太后进为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进为皇太后,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这就三位太后了。
另外,哀帝追尊生父定陶恭王为恭皇,尊奉生母定陶太后傅氏为恭皇太后。
一年后,又尊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后又改称皇太太后。
这不就‘四宫并尊’了么?好家伙,听的我都有点儿头晕了!成帝赵皇后——就是赵飞燕吧?不错!虽然是四位‘太后’,不过,好像并不能说‘四宫并尊’——这四位,其实是两位太后,两位太皇太后,辈分是不一样的——只不过,傅太后不称‘太皇太后’,而称‘皇太太后’罢了。
嗯,也是。
王太后、傅太后,其实都是‘太皇太后’,还非得一个称‘太皇太后’,一个称‘皇太太后’,不嫌拗口吗?对了,还有,赵太后、丁太后,其实都是‘皇太后’,非得一个称‘皇太后’,一个称‘帝太后’,哎哟,这个别扭啊!其实,只要在‘太皇太后’、‘皇太后’前头加一个徽号,也就区分来开了——不过,前汉的时候,各种制度,还不是那么完备,这上头,自然是不能跟本朝相比的。
嗯,所以,正经的‘三宫并尊’,本朝——洪绪朝,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正是,正是!……哎,你们说,慈安、慈禧、慈丽三位皇太后,这个位次,怎么摆啊?那还用说?当然是‘东边儿’打头,‘西边儿’跟着,咱们的新太后嘛,就做‘探花’好了。
‘探花’?还‘榜眼’呢!金榜题名啊?可是,新太后是皇上的生母……‘西边儿’也是‘皇上’的生母啊,只不过,那一位‘皇上’……嘿嘿!我看,成老五说的不错,就是‘东边儿’老大,‘西边儿’老二,新太后老三——得有个先来后到!哎,以后,是不是不好再‘东边儿’、‘西边儿’的叫了?不然,咱们的新太后,算哪边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