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向殿内望了一眼,哎,宝座后头的屏风,怎么是亮闪闪的?回太后,关卓凡说道,那面屏风,其实是几面大镜子接在一起,上面绘有山水花鸟福寿等等图案——所以,看起来是亮闪闪的。
慈安哎哟了一声,真有意思!又向殿内望了一眼,颇有点儿恋恋不舍的样子,不过,到底还是转过身来了。
关卓凡前引,玉儿、喜儿一边儿一个搀着,两宫皇太后走下露台,慈安一边走,一边用一种满足的口吻感叹道:哎,好多的树啊!不止树,还有花儿!慈禧指点着,姐姐你看,那几株,其实是海棠树,只是还没有开花儿罢了。
慈安仔细一看,哟,真是的海棠——西府海棠!确实很多树——槐树,柏树,楸树,龙爪树,以及海棠树,加在一起,林林总总,有数十株之多。
石头、树、花儿,慈安对关卓凡说道,哎,你还真的是拿造园子的路数来造‘正殿’呢!回太后,关卓凡微笑说道,其实还不止——两位皇太后这边儿请。
这边儿——仁寿殿的右手边儿。
慈禧突然站住了,我有点儿糊涂了,这边儿——咱们这是往哪个方向走呢?回太后,关卓凡说道,咱们这是往南走——正南。
呃……慈禧真的糊涂了,仁寿殿坐北朝南,右手边儿——应该是往西呀!可是,地上的影子——地上的树影显示,关卓凡说的是对的——一行人确实正在往南走。
她这么一说,李莲英等反应机敏的,也觉出古怪了,仔细一想,也跟着糊涂了。
当然,也有对方向、方位天生无感的,譬如俺们的慈安姐姐,听了慈禧姐姐的话,依旧一片茫然。
回太后,关卓凡歉然说道,怪臣没有说明白——仁寿殿不是坐北朝南,是坐西朝东。
啊?慈禧不必说,连慈安、皇帝在内,众人皆不禁愕然。
都晓得仁寿殿的前身,是清漪园时候的勤政殿——天子正殿哎,居然不是坐北朝南?这是什么道理?关卓凡看着大伙儿疑惑的目光,心里说,好吧,其实,俺也很疑惑。
表面上非常从容,回两位皇太后,是这样子的——微微一顿,清漪园——颐和园在四九城之西,为兑位——兑位的房子,在风水里头,规矩是要坐西朝东的,不过,园子里成千上百的房子,自然不能统统坐西朝东,于是就挑一间最大的,以为……代表,这间最大的,自然就是勤政殿——仁寿殿了。
哦,两位御姐释然了,原来是风水……同时,关卓凡继续忽悠,坐西朝东,也是取‘紫气东来’之义。
对呀!慈安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房子朝东,东边儿来的‘紫气’,不就直接进房子来了么?如果坐北朝南,这个‘紫气’,还得打个转儿,绕个路,才进的来!慈禧也连连点头。
关卓凡敲砖钉脚,颐和园里,有一座城关——东城关,就叫做‘紫气东来’。
这一回,两位御姐,一起连连点头。
事实上,什么兑位,什么风水,什么紫气东来,统统是关卓凡自己脑补出来的。
穿越之前也好,穿越之后也好,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关卓凡一个合理的解释——天子正殿的勤政殿,为什么坐西朝东?最大的可能,大约只是为了方便——紫禁城在东,皇帝临幸清漪园,都是打东边儿过来的,自东宫门入,不必拐弯儿,一路就进了勤政殿;还有,清漪园内,万寿山在北,昆明湖在南,南门是水路,因此,只能把东门设为正门,不能把南门设为正门——如果南门可以设为正门的话,自南门入,勤政殿大约就是坐北朝南了。
可是,如此解释,两位皇太后一定若有所憾,尤其是慈禧,说不定就会因为这个坐西朝东,觉得自己的皇太后正殿被降格了,所以,关卓凡才想了兑位、风水、紫气东来一套说辞出来。
果然,这一类风水气运的说辞,对于两位御姐,尤其是对于慈禧,端的是一帖见效。
所以说,没有好广告,哪儿来的好疗效?嘿嘿。
说话间,已经接近仁寿殿的右缘了,关卓凡示意右转,众人跟上,便转到了仁寿殿右侧的空地,看时,左手边是一座上覆松柏的高台,迎面的,却是一大片高低错落的叠石假山,观其山势,应该是一直绵延到殿后头去的。
大多数人都不禁一怔:前头没有路了呀?难道,要爬山不成?再者说了,一直走下去,不就到了仁寿殿后头了吗?这个……怎么回事儿呢?少数心水清的,如慈禧,却晓得关卓凡的路并没有带错——慈禧是看过颐和园的总图的,记得玉澜堂位于仁寿殿的西边,既然仁寿殿是坐西朝东,那么,由仁寿殿而玉澜堂,自然就应该往殿后、也即正西的方向走——想来,前面的这一大片假山,并没有把路封死,其中应该另有乾坤。
她没有猜错。
关卓凡感觉到了大伙儿的迟疑,主动停了下来,加以解释:回两位皇太后,这座上覆松柏的高台,曰国花台,仁寿殿的另一侧,即左侧、北侧,也有一座一模一样的——即是说,仁寿殿左、右亦即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国花台。
此台分上下两层,这上层,两位皇太后看到了,种的是松柏,下层呢,种的是牡丹,现在还没有开花,到了阳春三月,便竞芳吐艳啦。
大伙儿看时,松柏之下,果然是牡丹。
关卓凡继续说道:大殿后头,是一大片假山,一直延展至大殿的左、右两侧,此为倚山之势也,其中有多条曲径,北通德和园大戏楼的正门,西通玉澜堂东配殿霞芬室的后门——不过,咱们现在虽是去玉澜堂,走的却不是这条路——咱们要去的,是玉澜堂的正门,因此,走西南向的一条曲径。
哦,慈安点头,原来如此……母后皇太后虽然原来如此,其实早已听的晕头转向,圣母皇太后就不同了,一副清清楚楚的舆图,已浮现在脑海中了。
这个,慈禧沉吟了一下,大约就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吧?关卓凡目光微微一跳,太后圣明!正是如此!这位姐姐,端的是聪明!而且,真的有点儿……出口成章的架势了。
咱们中国人造园子,关卓凡继续说道,讲究的是‘抑景’,先扬后抑,欲扬先抑,若由此而彼,直捅捅的一览无余,就不够味道了——这片假山,就是‘抑景’,可谓之‘山抑’。
慈禧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不过——微微一顿,洋人造园子,似乎不讲究这个。
关卓凡微微一笑,是。
他晓得,御姐一定是想起官港行宫的园林了。
说话间,已经转过了南国花台,假山和南国花台相夹的一条曲径——也即关卓凡说的西南向的曲径,露了出来。
于是上路。
怪石嶙峋,兜兜转转,正在纳闷,突然之间,豁然开朗,所有人都不由微微眯起了眼睛,人群之中,发出了一片低低的咦的惊叹声——就连太监、宫女,都没有忍住失仪。
天光水色,无边无际,耀目生辉。
啊,昆明湖。
原来,一穿过仁寿殿后的这片假山,就是昆明湖了!这个抑景,还真是——哎,不晓得该怎么形状了!不过,眼前的昆明湖,怎么同想象和记忆中的昆明湖——两宫皇太后都是临幸过颐和园的,所以,对于她们两位来说,算是记忆——大不相同呢?想象和记忆中的昆明湖,都是澄碧的,可是,眼前的昆明湖,却是蓝白相间——地道的蓝,地道的白——初春明媚的阳光照耀之下,蓝若晴空,白似瑞雪,蔚为奇观。
蓝也罢了,白是什么?定睛细看,终于明白了——白的是冰。
此时的昆明湖,正在融冰之中,绝大部分的湖面,都已解冻了,但浮冰并未消融,被湖水一路推向岸边,近处的——即东岸的——不觉得什么,但远处的——即北岸的、西岸的——连绵一线,反射阳光,由北而南,形成了一条细细的、雪白的、一眼望不到头儿的冰带。
融冰,北京人都是见过的,可是,昆明湖这般的大湖的融冰,在场之人,除了关卓凡,却没有第二个人见过,再也想不到,竟是这样的一副奇景!过了好一会儿,慈安才第一个开口了。
唉,她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个‘抑景’,真正是有道理!真的就是妹妹说的……嗯,‘山重水复没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把人……揉搓的一怔一怔的!微微一顿,我还算是来过颐和园,见过昆明湖的!关卓凡微微一笑,没有去纠正她的山重水复没有路,只说道:太后圣明!顿了顿,将手向右前方一让,两位皇太后请看——这就是玉澜堂了。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