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九十五章 普鲁士访华代表团到啦

第九十五章 普鲁士访华代表团到啦

2025-04-03 08:01:15

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终于到埠了。

不过,虽同名为访华代表团,但此访华代表团之规模,较另一个访华代表团——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却不可同日而语。

一八六五年三月四日,亚伯拉罕.林肯就任第十七届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当天,他便向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郑藻如提出,要派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访华代表团。

代表团成团之后,却未能在预定时间内成行,这是因为,彼时,中国政府正忙于内务——因为小人进谗,两宫皇太后和主持政务的关贝子生了龃龉,关贝子被黜出弘德殿,风波未靖之前,实在不便接待友邦使团。

风波终于过去,不过,代表团依旧不能成行——铁路、国债、联合舰队……中美合作的大案子出来一单,访华代表团的行程,就被向后挤上一挤。

一直到关贝子从日本凯旋回国,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才终于首途中国。

此时,林肯口中的有一定规模,已经变成了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史无前例。

代表团星光熠熠,副总统兼参议长安德鲁.约翰逊领衔,最重要的成员如下:国务卿威廉.西沃德;财政部长赛门.切斯;商业部长戴维.戴维斯;战争部长埃德温.斯坦顿;军械部长乔治.拉姆齐;联邦军队总司令尤利西斯.格兰特;联邦西部军管区总司令威廉.谢尔曼。

以上是政府大员,代表团中,也有议会的要角,包括: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约翰.谢尔曼——威廉.谢尔曼的亲兄弟;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西蒙.卡梅隆。

除了林肯总统本人,美国政府要员,几乎倾巢而出,许多人——包括不止一家的新闻媒体,都半真半假的开玩笑:如果‘访华代表团’的坐船不幸遇上海难,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可就要停止运转了。

显宦之外,代表团中,还有数十位工商巨头,譬如,威利.希尔,J.P.摩根,约翰.洛克菲勒,等等。

算上文书、随从,整个访华代表团,超过两百之数。

为了接待这支庞大的队伍,顾问委员会专门订购了一百架西式马车,以为代表团的坐驾,加上护卫的轩军,天津至北京的路上,这一条车水马龙,由首至尾,迤逦数里,蔚为壮观,轰动一时。

这是美利坚访华代表团,那么,普鲁士访华代表团呢?腓特烈王储、王储妃姊妹——维多利亚长公主、露易丝公主——之外,重要的人物,只有两位:一位是腓特王储的表兄腓特烈.卡尔亲王,一位是克虏伯公司的掌门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其中,露易丝公主还不能说是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名义上,只是跟着姐姐、姐夫出来透透气、散散心的。

呃……这个规模,是不是……略微的小了些?不大像一个政府代表团啊,倒像是……王储殿下的私人访问?有点儿尴尬。

事实上,初初的时候,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的规模,并不止于此,虽比不上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不过,显宦巨贾,也有二、三十号,整个代表团的人数,接近百人,是个正经的政府代表团的样子。

可是,亦如同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一般,行程初定之后,便遇上了中国人忙于内务,而且,中国人这一次的内务,非上一次可比——皇帝驾崩,新皇继位——居然是个女皇帝!轩亲王先辞职、后复职——一复职就遭遇暗杀!北京发生了两次政变:第一次成功了——轩亲王的嫡系部队接管了京城和皇宫的防务;第二次失败了——醇郡王变成了阶下之囚。

哎哟,这个热闹啊!中国人管这个叫做闹家务——不管叫什么,反正,左右是不得空儿接待友邦使团的啦。

既不晓得家务啥时候闹完,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的行程,就只好向后一推再推。

好,家务终于闹完了,觑到了空儿,赶紧请代表团上路——再不上路,大约也就也不必上路了,接下来,恐怕更没空儿——如果真和法国人打了起来,中国没空儿,普鲁士更没空儿。

行程既变过了,代表团的成员也就跟着变过了,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规模,是愈变愈大,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的规模,却是愈变愈小,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代表团的成员都是要角,各有各的安排,仓促之间,大多数人无法配合新的行程——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美、普两国的访华代表团,目的、性质都大不相同。

美国的访华代表团,首先是对中国出兵协助平叛的答礼,因此,必须隆而重之;其次,美国派出如此庞大的一个代表团,林肯总统以下之当国者,确为着眼长久,敦睦邦谊,巩固血盟。

美国内战,联邦废奴,邦联蓄奴,正、邪之辨,清清楚楚,然而,逆料之所不及的是,英、法为首的欧洲诸强,一律秉持中立,不仅不对联邦提供援助,有的国家,还暗中和邦联眉来眼去。

究其竟,英、法并不愿意看到美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美利坚,南北分治乃至四分五裂的美国,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尤其是英国,美国南方的棉花,为英国纺织业的重要原材料,如果主张废奴的北方赢得内战,南方以奴隶为劳力的种植园何去何从?英国的原材料进口,还能得到保证吗?前殖民地嘛,还是老老实实扮演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比较好些。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的援助,便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而且,中国拿出来的,不是钱,而是命——冲锋陷阵、流血牺牲,这就更加令人心感了。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援助,不是可有可无的,战后,美国朝野、学界、新闻界,一致认为,关亲王和他带领的军队,对联邦政府取得内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没有关逸轩和他带领的军队,联邦政府也是能够取得内战的胜利的,可是,没有人晓得呀——除了关逸轩之外,没有第二个穿越者啊。

不过,较原时空,关卓凡的介入,大幅度缩短了美国内战的时间,还救了林肯一命,即便站在上帝视角,说至关重要,亦不为过。

中国、欧洲的强烈对比,使孤悬海外的美利坚,深刻的体认到盟友的重要性——此时的美国,可还谈不上什么光荣孤立,因此——朋友啊,请让我紧握你的手!再次,美国重新统一之后,工业化的最大障碍奴隶制被搬开了,有识者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美国将进入一个较长期的和平发展的阶段,大伙儿当打叠心思,国内国外,开拓市场——中国,那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市场啊!普鲁士就不同了。

普鲁士和中国之间,没有中、美那样的渊源,更谈不上什么血盟,结盟中国,普鲁士最重要的目的,是对付法国——在亚洲为法国找到一个有分量的敌人,在将来的战争中,起到牵制高卢牛的作用。

仅此而已。

在普鲁士眼里,中国大致就是普奥之争中的意大利的角色。

至于市场——中国的市场当然重要,不过,目前为止,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局限于军火,而且,基本是克虏伯一家的生意——所以,这一回,克虏伯公司的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就颠儿颠儿的跑过来了。

其余的嘛——唉,德意志自个儿还没有统一,德意志自个儿的大市场,还没有最后成形,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还顾不过来,别人家的,暂时先放一放吧!因此,虽然也有敦睦邦谊的必要,但是,代表团的大部分成员,之所以加入代表团,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普鲁士政府的安排,而政府如此安排,主要是出于礼貌——人数太少,不大像政府代表团嘛!说到底,大部分都是片汤儿话,可有可无。

更重要的是,代表团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敦睦邦谊,而是考察。

考察什么呢?两个:第一,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对法作战的决心?第二,中国的实力,到底能不能扮演好牵制者的角色?毕竟,意大利殷鉴在前啊。

意、奥之战,意大利海、陆两路,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海军的实力,甚至还超过了奥地利,可是,一经接战,便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中国不会是个东方意大利吧?还有,人意大利虽然被奥地利打的屁滚尿流,但好歹吸引了十多万的奥军,可是,不论中国怎么折腾,法国也不可能在亚洲投入这么大数量的军力的。

事实上,中国人闹家务期间,普鲁士政府内,有人甚至怀疑,以中国目前的情状,是否还能够履行之前的密约?这个访华代表团,是否还有成行的必要?总之,折腾来,折腾去,普鲁士代表团就缩水成现在这个规模了。

不过,缩水归缩水,缩掉的,都是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剩下的,却都是精华呢!——普鲁士访华代表团出发之前,李福思努力向关卓凡灌输上述观点。

李公使滔滔不绝:代表团的规模,确实是缩小了,不过,缩掉的那些,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嘿嘿,还替贵国省下了一笔接待的费用!代表团真正重要的,原本就只有王储殿下、卡尔亲王以及克虏伯先生啊!我不讳言,代表团负有考察中**力的任务,这上头,王储殿下自然是抓总的,不过,更加重要的,其实还是卡尔亲王!*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第九十六章 血王子,鹰视狼顾,气吞万里如虎哦,关卓凡点了点头,血王子。

啊?李福思微愕。

关卓凡心念电转:坏了——老子说秃噜嘴了!原时空,腓特烈?卡尔荣膺血王子的雅号,是普法战争的事儿,现在,普、法两国,可还没有开打呢!抱歉,关卓凡做出歉然的样子,我走神儿了——卡尔亲王的大名,我也是久仰的了,普、奥的‘七周战争’,他和腓特烈王储并为普军三大军团长之一,是吧?是!李福思说道,卡尔亲王指挥第一军团,腓特烈王储指挥第二军团。

贵使方才说,关卓凡说道,‘考察中**力,卡尔亲王的角色,更加重要’——怎么,卡尔亲王……另衔专命吗?这倒不是,李福思说道,事实上,代表团原定的名单中,并没有卡尔亲王,来中国,是他自己的要求。

关卓凡颇出意外,微笑道:看来,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的成员,并不是一味‘缩水’——‘缩水’的同时,也在添加精华——而且,是真正的精华呢!说到这儿,觉得自己的话,略有不妥,哦,我并不是说,未能成行的诸君,就不是‘真正的精华’了。

李福思一笑,未能成行的那班人,是不是‘真正的精华’,我不好说,可是,我可以肯定,卡尔亲王担得起亲王殿下‘真正的精华’之誉——顿了顿,普鲁士军界有一种说法:毛奇总参谋长为普鲁士军队的大脑,卡尔亲王为普鲁士军队的右拳,其他的将军加在一起,算是普鲁士军队的左拳。

咦,还有这个说法?我怎么不晓得?关卓凡不禁微微动容,‘其他的将军’——难道,其中,也包括王储殿下?是的,李福思颔首,也包括王储殿下。

顿了顿,至于普鲁士军队的双腿——那是陆军大臣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

关卓凡心中一动:罗恩?德意志开国三杰之一啊!罗恩将军?双腿?怎么说呢?罗恩将军改变了普鲁士的旧军制!李福思说道,普鲁士原先的军制,是一种防御性的军制,改革后的军制,是进攻性……嗯,是进攻、防御兼备的军制!其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现役从两年延长至三年,大幅度增加征兵额,等等。

顿了顿,军制的改革,是普鲁士军队之所以成为普鲁士军队的基石,因此,罗恩将军算是普鲁士军队的双腿。

关卓凡心中暗道:俾斯麦、老毛奇、罗恩这德意志开国三杰之中,无论当世还是后世,罗恩都是最不显眼的一个,但是,人家普鲁士,心水清的很哪。

大脑、右拳、左拳、双腿——关卓凡说道,这个譬喻,形象而深刻,令人印象深刻!是!李福思微微一笑,亲王殿下,请允许我把话头转回‘右拳’——顿了顿,卡尔亲王十岁时授近卫军少尉军衔,十六岁授中尉军衔——这些,自然只是‘荣衔’,可是,也有人说,其实,卡尔亲王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指挥作战的能力。

卡尔亲王二十岁大学毕业,随即便有了归自己指挥的第一个步兵团——这就不是‘荣衔了’;而且,当年便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一八四八年革命,二十岁的卡尔亲王,指挥骠骑兵卫队,干净利落的敉平了巴登的暴动。

嗯,换一个说法,就是残酷镇压巴登革命。

卡尔亲王二十四岁授上校,二十六岁授少将,二十九岁任近卫第一师师长,三十一岁任第三军军长——这样的晋升速度,我的印象中,普鲁士军队中,除了国王和王储,再没有第二人了。

关卓凡点了点头,而且,卡尔亲王担任的,都是实打实的军事主官。

言下之意,国王和王储身上的高阶军衔,更多时候,是一种前头提到的荣衔。

正是!李福思说道,亲王殿下‘实打实’之说,恰如其分!卡尔亲王这个军事主官——不管师长还是军长,不管有没有战事,每一天,都在‘实打实’!怎么说呢?训练!——如果说,罗恩将军改革了普鲁士军队的军制,那么,卡尔亲王便改革了普鲁士军队的训练方式——不如此,仅有军制的改变,普鲁士军队还是不能成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上任近卫第一师师长之后,卡尔亲王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训练军队——大约这么几个要素:严苛、精准、纪律、实战,以及‘最大的训练量’——接近极限、无休无止。

他的训练方式引起了重大的争议,大部分部下都吃不消,不少容克军官向‘上头’诉苦,‘上头’也颇有疑虑,希望卡尔亲王‘有所节制’,结果,卡尔亲王愤然挂冠,说若不能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管理和训练军队,他做这个师长,便毫无意义。

卡尔亲王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代表‘上头’终于认可了他的训练方式,‘下头’也终于接受了他的训练方式,不久,他的第三军,便被公认超越了近卫军,成为普鲁士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

卡尔亲王说过,‘严格的训练,比什么都管用,甚至比实战还管用——两支军队,一支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一支是虽然打了十年的仗、却松松垮垮、吊儿郎当的老兵,在双方数量相同的情形下,前者将轻松击败后者。

’卡尔亲王的训练成果,在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第三军成为德意志联军的陆军主力,在奥地利海军的协助下,第三军突破了丹麦人设在在易北河上的防线,先克迪佩尔要塞,再克阿尔斯岛,丹军损失惨重,只好求和。

比对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丹麦人、奥地利人、乃至普鲁士人自己,都很难相信,十余年间,普鲁士军队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普鲁士可是大败于丹麦,丢掉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