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二一一章 万死孤城未肯降

第二一一章 万死孤城未肯降

2025-04-03 08:01:16

这个记心,没法子不好啊!关卓凡悠悠的说道,那一次,下了那么大的雨!顿了顿,转向杨婉儿,微笑着说道,嗯,不晓得,今儿的天儿,会不会也像那一次那样,突然就下起大雨来呢?如是,可就是——‘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了!丈夫做如是说,似有深意——可是,深意何在?杨婉儿还在转着念头,不晓得该如何回话,扈晴晴已是灵台明澈,把话头接了过去,王爷,如果我没有记错——就是那一次,因为避雨,王爷才邂逅了妹妹——是吧?关卓凡含笑点头,是!英雄气概美人风,扈晴晴抿嘴儿一笑,倒是佳话一段呢!顿了一顿,哦,避雨的地方,是一座祠庙——是吧?是!这座祠庙,就在这座砂山上——是吧?是啊!既如此——扈晴晴用微带央求口吻的说道,赶早不如撞巧,王爷带我们姐儿俩,故地重游一回,可好?一边儿说着,一边儿看向杨婉儿,妹妹心里,必定也是想的,只不过,她自个儿不好说出口来——唉,那座祠庙,可算是她幼时的家了吧!微微一顿,轻声问道:对吧,妹妹?杨婉儿心有所动,臻首低垂,轻轻的嗯了一声。

扈晴晴转回关卓凡,就是不晓得,走这一趟,会不会耽搁王爷接下来的行程呢?这倒不至于——关卓凡微笑说道,祠庙离这儿没多远,花不了多少辰光的。

转向刘郇膏,松岩,此祠固然是杨侧福晋的‘故地’,其实也是你和我的故地,咱们就‘故地重游’一回,如何?刘郇膏已经隐约猜到了辅政王的深意,可是,这层深意,实在太过惊人,他也没有十足把握,是否真的猜准了王爷的心思?心跳不由就加快了,定一定神,欠一欠身,朗声回道:是!关卓凡转向赵景贤,竹兄,一起吧——如何?赵景贤亦欠身答道:是!辅政王招呼一声,只不过客气——招呼也好,不招呼也好,下属们自然都是要一起的。

其实,赵景贤也已看了出来,辅政王江阴之行,多半另有深意,不过,他的智慧,虽不在刘郇膏之下,但毕竟没有刘郇膏和辅政王夫妻那一段共同的经历,因此,还没有想到刘郇膏已想到的那一层深意上去。

砂山只是一个丘陵,山麓部分,道路尤其平缓,车骑都行得,不过半刻钟,一座小小的庙宇就在望了。

果然,离杨侧福晋爷爷的墓园没有多远。

突然之间,犹如一道闪电,划过赵景贤的脑海,他不由失声说道:这不是阎丽亨的——打住。

并辔而行的刘郇膏接口说道:不错,正是阎丽亨的祠馆!——乾隆二十四年,奉高宗纯皇帝的圣谕准建!他的声音清清朗朗,好像故意要叫别人听清楚似的。

晓得辅政王同杨侧福晋的佳话的人很多——包括他俩邂逅于江阴的某座庙宇;可是,晓得这座庙宇是供奉哪一路神明的,却少之又少——即便在轩系内部,也没有多少人知晓。

赵景贤就不晓得——虽然他是轩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实在是这座庙宇的神主的身份,太过敏感,当事人能不提就不提——关卓凡、杨婉儿只跟扈晴晴一人说过,刘郇膏则没有向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妻子——说过辅政王和杨侧福晋的第一次相会,是在一座什么样的庙宇里?另一方面,两百年过去了,江阴之外,晓得阎应元事迹的人,已经不算多了;晓得砂山山麓,还有一座小小的奉祀阎应元的庙宇的人,少之又少了。

这也就是赵景贤——渊博敏锐,非常人可及,才有这样子的醒悟,换一个人,即便进了庙门,大约还是懵懂的。

随行众人之中,心头掀起波澜的,不止赵景贤一个,亦不能不想:王爷此举,真的仅仅是故地重游吗?守祠人已经接到了县主簿的通知,在庙门口相候,望见辅政王一行的车骑,赶紧跪了下来。

这是一个六十多的老人,身材瘦小,须发皆白,一眼看上去——呃,倒是同当年的杨保山有些相像呢!关卓凡走上前去,老人家请起!祠主早登仙界,在这里,你我生者,不必讲究尘俗的礼节。

一边儿说着,一边儿伸出一只手,去扶老人。

另一边厢,杨婉儿急趋两步,不声不响的搀住了老人的另一只胳膊。

在场众人,目光都是一跳,县主簿赶紧说道:这位是侧福晋!辅政王亲自来搀自己,老人已经浑身打颤了,斜侧里又杀出来一个年轻美貌的贵妇人,更叫他蒙了圈儿,待听了主簿的话,双腿一软,又跪下了。

进了大门,迎面是一块石碑,可是,上面空空如也,竟是一块无字碑。

张勇嘀咕,这是什么?照壁不像照壁,碑不像碑的……吴永赔笑说道:回爵爷的话,碑文在碑身的背面。

这可奇了。

转了过去,果然,碑的背面有字。

细看,是一首七绝: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落款——江阴女子题。

所有人——包括张勇、丁汝昌、刘玉林、图林等一班军人——都感觉到了诗中的森森之气,院子里的气氛,立时就沉降下来了。

江阴女子的落款,也很奇怪。

这是一座很小的祠堂,面阔三间,没有配殿,贴着院墙,有游廊同大门相连,正殿两侧,各有一间小小的耳房,整座祠堂,拢在一起,不过五间屋子。

关卓凡对着碑文,凝眸片刻,转过身来,进去罢!进入正殿,倒比想象中的略轩敞些——应该有一个后抱厦。

居中一尊塑像,躯干丰硕,双眉斜飞,目细长而曲,面赤有须,神情威严。

第一个说话的,还是张勇,哎,这个模样,很有点儿关云长的意思嘛!他的话,多少带一点儿说笑的意味,话音刚落,关卓凡的眼风就扫了过来,张勇这才发觉,自己的语气,同殿内的气氛,颇不相宜,吐了吐舌头,闭上了嘴巴。

赵景贤沉吟了一下,说道:阎丽亨神像的形貌,大约是依据韩慕庐的《江阴城守纪》塑造的吧?韩慕庐,韩菼,康熙年间,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慕庐是他的别字。

吴永对赵制台的渊博十分佩服,是!不过,刘郇膏接口说道,邵子湘著《阎典史传》,‘应元伟躯干,面苍黑,微髭’——同韩慕庐的记述,还是颇有差别的。

邵子湘,邵长蘅,子湘是他的字,康熙年间入太学,应顺天乡试,后入苏抚幕,以古文辞著名于世。

好家伙,刘抚军的渊博,也不是盖的。

赵景贤点了点头,是——其实,若说逼肖祠主,大约还是《阎典史传》胜《江阴城守纪》一筹的。

关卓凡略略出了一会儿神,说道:《江阴城守纪》载,阎丽亨‘每巡城,一人执大刀以随,颇类关壮缪’,又云‘外兵望见,以为天神’,我想,大约就是因为这桩事迹,后人想象阎丽亨的形貌,便成了‘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了。

哎呀哎呀,辅政王才是不得了呀!关壮缪,即关羽,死后谥壮缪。

张勇心想,你们几位读饱了书的,兜来转去的,到了了,不还是说这尊神像造的像关云长么?哼,有什么呀?我可是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赵景贤、刘郇膏则齐声说道:王爷睿见!不过,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关卓凡淡淡的说道,‘壮缪’二字,实在算不得什么佳谥!嘿嘿,后主不肯替他这位义叔遮掩,倒也有趣啊!顿了一顿,江阴蕞尔之地,弹丸之城,如果交给关羽,二十万大兵压境,他守得住八十日么?我看,韩慕庐拿阎丽亨拟于关壮缪,自以为美誉,其实是看小了阎丽亨!此言一出,群相耸动。

关羽可是武圣!照辅政王的说法,这位武圣,非但名实不副,阎应元的本事,更远在武圣之上了?这个评价,可真是——高!实在是高!不过,不管阎应元有多大的本事,可是都用在了对抗大清上头的呀!这个——咳咳,咳咳。

至此,辅政王的深意,已经隐约浮出水面了。

赵景贤按捺住激越的心情,说道:王爷此说,委实是公允持平之论!关羽自然不是无能之辈,不过,千载之下,得享大名,为人尊崇,主要还是因为‘忠义’二字,至于军事上,是否算是第一流的人才,实在是很值得商榷的。

关卓凡微微点头。

转过身来,面对神像,过了片刻,缓缓说道:我其实受阎丽亨惠甚重——没有他的这座祠馆,我如何能够邂逅杨侧福晋?没有他的庇佑,轩军从长毛手中克复江阴,也未必就能收功如斯之速!舒一口气,上一回,就想有所致礼,可惜阴差阳错,未能尽意,今天若再不顾而去,于公于私,都太无礼了——微微一顿,请香!虽然都有了预感,但辅政王真的说出请香二字,一屋子的人,还是觉得不大真实——辅政王真要祭奠阎应元?祭奠这个杀了大清兵四万余人的前明典史?*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