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三一八章 吾得之矣!吾得之矣!

第三一八章 吾得之矣!吾得之矣!

2025-04-03 08:01:16

大浦庆说,首先,在倒幕一事上,大久保利通和岛津久光的立场,不是完全一致的。

大久保利通自许以天下为己任,孜孜于勤王改革,幕府既然已经成为他的勤王改革的绊脚石以及天下的祸害,就不能不倒幕,并且愿意为倒幕承担相当的风险;可是,作为藩主的岛津久光,并不如大久保利通那般放眼天下,他更关心的,是萨摩藩自个儿的一亩三分田。

大浦庆说,对于倒幕,岛津久光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幕府大势已去,打打太平拳、捡捡现成便宜,岛津久光并不反对,可是,目下,幕府明显还谈不上什么大势已去,现在倒幕,萨摩藩是要独任其重的——这也罢了,关键是,还要独力对抗大清的干涉和报复啊!前头说过,对于大清,大久保利通还是忌惮的——不然也不能专挑大清忙于对法开战、无暇东顾的时候发难,还将明如上人推到前头替自己挡箭——大久保利通犹如此,岛津久光就更加不必说了。

虽然,据特别管道的说法,大久保利通一再向岛津久光保证:一,幕府必一战而败;二,清国既不可能两线作战,就不可能干涉萨摩倒幕;三,清法之战,必然清败法胜,清国新败之余,没有力量东顾,因此,不必担心清国的报复。

到时候,日本的新政府再对清国说几句好话,包括保证继续执行幕府同相关国家鉴定的协议、条约,清国还能有什么脾气?到时候,清国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幕府下台的事实了。

听起来好有道理,可是,岛津久光还是禁不住心里打鼓。

幕府一战而败,清国不能两线作战,这两点,岛津久光都是认同的,问题是第三点——万一清法之战的赢家是清国呢?又或者,清国虽然输了,但是,输的不是太惨,战后,还有力量东顾呢?就像——嗯,就像清国虽然输给了英、法,可是,掉过头来,就把洪杨给敉平了——那也是新败之余啊!这几年,萨摩藩整军经武,固然颇有成绩,可是,并不敢百分百保证,一定打得过那个轩军啊!万一打不过——那就不是处分的事情了!而是灭藩、灭族的事情了!请参考一次长州征伐和二次长州征伐之异同。

一次长州征伐,长州藩认怂,得了个长州处分,几个家老把责任担了下来,切腹谢罪,也就算了,藩主基本没啥事儿。

二次长州征伐呢?哼哼!两次长州征伐,长州藩的下场,何以天差地别?不就是一次长州征伐没有外来干涉,二次长州征伐清国插手了嘛!因此,不管大久保利通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在岛津久光眼中,目下倒幕,依旧有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巨大的风险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也罢了,问题是,如此行险,对于萨摩藩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或者,说的再直白些——对于岛津氏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倒幕成功,岛津氏可以取德川氏而代之、建立岛津幕府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啊!长州藩倒幕,是为了勤王,萨摩藩倒幕,还是为了勤王,倒幕成功,大政奉还,天皇直接掌握政权,还有幕府这回事儿吗?如果没有幕府了,在新政府中,萨摩藩——岛津氏,到底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这个疑问,岛津久光只对两个人隐隐约约的透露过——一个是小松带刀,一个是大隈重信。

小松氏、大隈氏,世代皆为岛津氏心腹家臣。

小松带刀无言以对,大隈重信则说,主公的这个问题,整个萨摩藩,大约只有大久保君可以回答了。

当然,岛津久光不会拿这个问题去问大久保利通。

岛津久光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忧虑,是对小松带刀和大隈重信都不会明说的,但大隈重信曾对大浦庆说过,主公担忧些什么,他可以猜的出来:长州藩的毛利氏,对于倒幕,兴趣其实也不是很大——这一层,长州毛利、萨摩岛津,大致仿佛,事实上,论及倒幕的兴趣,毛利氏较之岛津氏,更小些也说不定。

可是,毛利敬亲受了一班臣下的裹挟,身不由己,走上了倒幕的不归路,终于身死藩灭,毛利氏数百年基业,一朝尽没。

目下,萨摩藩也出现了这种趋势,倒幕还是不倒幕,真正说了算的,已经不是藩主了,而是大久保利通、西乡从道等一班出身下级武士的重臣了。

萨摩藩会重蹈长州藩的覆辙吗?此为主公之所忧者。

看到这儿,关卓凡忍不住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