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琦佑脑子里转过了好几个念头,但也只是略略一怔,脸上便堆出了极自然的谄笑,原来是千里公子!我给千里公子请安!随即屈膝,一个极边式的千儿打了下去。
称呼马骥千里公子是很合适的,可是,这个礼,就行的莫名其妙了!这个马骥,虽然有一个势焰熏天的义叔,可是,他本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白身,而琦佑是正经的从五品朝廷命官,再如何尊其叔,敬其侄,平礼相见也到头儿了——即拱拱手、做个揖就好了。
打千儿——从何说起?!对于琦佑的逾格之礼,马骥明显也很意外,朗声说一句不敢当!即伸手相扶;手刚刚伸了出去,自觉不妥,打住,略一踌躇,即改了方向,去撩袍襟——这是要屈膝还礼的意思。
谁知刚刚将袍襟撩了起来,便被孚王一把扯住了,嗐!你这是做什么?——他是咱们的奴才!行此礼——理所当然!略一顿,他是惠五叔——过世的老惠亲王的家生子儿!孚王的逻辑,其实是说不通的。
琦佑于仁宗一系,确可算是奴才;算作整个爱新觉罗氏的奴才,也勉强说得过去。
可是,马骥那位势焰熏天的义叔虽也是宗室,但这个异姓宗室的资格,仅止于关三之一支,不及关氏之其余,何况,马氏、关氏并无血缘关系?除非,像白芸那样,特蒙懿旨,封做六品格格,才在理论上有在琦佑面前摆摆主子架子的资格。
孚王的逻辑,不啻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关三进了玉牒,凡与他沾亲带故的,就都成了主子了。
但经他一扯,这个礼,就无论如何还不出去了,作为客人,也不能随便驳主人的话,马骥只好打住,对琦佑点一点头,歉然一笑。
初初一见,琦佑只觉得千里公子神气凌厉,凛然难犯,前头又有兆祺那桩案子打底儿,心里头本是有点儿打怵的;现在看来,千里公子其实举止有度,并无一般王公子弟那股或者飞扬跋扈、或者油滑惫赖的劲儿呢!心中不由暗道,兆祺那个蠢货,真是不开眼,居然敢跟他放对?还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兆祺那桩案子,详见本书第十二卷《干戈戚杨》第二百三十九章《摊上大事儿了!》至第二百四十二章《你们可别小觑了辅政王的深谋远虑啊》。
九爷说的是!琦佑笑嘻嘻的,这个礼,本就是我应分的!顿一顿,之前,我听张芷荃的《三娘教子》,唱的什么‘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石敬瑭十三岁拜帅登台’——我就想,太宰不就是丞相吗?这个秦甘罗,十二岁就做丞相?真的假的?再一顿,今儿个见着了千里公子,我想,姓秦的十二岁做丞相——不算稀奇!这个世上,就有那么一班少年英雄,英姿焕发,超凡绝俗,我这等凡夫俗子,既想不来,更万万比不得的!得!得!孚王摆一摆手,你这个马屁,根本没拍对!——都快拍到马蹄子上了!礼王、明善,连同马骥,都笑了起来。
琦佑装傻,啊?你就是个不读书!说话的是礼王,一边儿说,一边儿拿手指虚点着琦佑,什么‘姓秦的’?那个‘秦’,说的是‘秦朝’!——哦,当时还是‘秦国’!甘罗——姓甘、名罗!这位甘罗,十二岁那年,确是立了大功,做了大官儿,不过,做的,并不是什么‘太宰’,而是‘上卿’——地位虽高,可也没到丞相的份儿上!顿一顿,彼时的丞相,是吕不韦!吕不韦——你晓得吧?甘罗是吕不韦的门人——甘罗做了丞相,你叫吕不韦搬去哪儿呀?哎哟!原来如此!琦佑满脸恍然的样子,看来,还真不能把戏词儿当书读呢!我谢两位王爷的教诲!说着,又一个千儿打了下去,请一个总安。
待他站起身来,孚王接口说道,还有什么石敬瑭——这个不比甘罗,不算什么好譬喻,别往一块儿扯!啊?那是为什么呀?没空儿教你太多了!回去了,自个儿找书看去!啊?是!是!哎哟!今儿个……我可算得着教训了!回去我就读书!回去我就读书!算了!孚王一笑,我和礼亲王,也就这么一说——你这个年纪,再说什么‘回去读书’,也不晓得是不是太晚了些?琦佑嘿嘿一笑,活到老、学到老!再者说了,奴才的年纪,也不算太大嘛!行了!孚王说道,书不书、学不学的,你就那么回事儿吧!顿一顿,不过嘛……哎,我听心泉说,你的弓马底子,还不错?哎,要不要下场,露一两手啊?哎哟!琦佑皱眉苦笑,五爷说这个话,那是……消遣我来着!九爷您居然也当真!我那点儿弓马底子……早就不晓得扔到爪哇国什么地方去了!略一顿,马呢,勉强还骑得;弓,是一定拉不开的了!真要下场,除了露乖出丑,只有给各位侍卫大哥拿来垫底儿用喽!孚王皱一皱眉,怎么一个一个,都是这个样子?祖宗马上得天下,骑射的功夫,可不能搁下了!‘骑’不消说,‘射’——虽说现在见仗,都用洋枪洋炮了,可是,这里头有一个‘尚武’的大道理在!须知——国家虽大,忘战必危!略一顿,用讥讽的口吻说道,你们看场下这班‘侍卫大哥’——拉个弓,软塌塌的;射个箭,歪歪斜斜——‘较射’?唉!礼王却说道,我看,九爷爷你也不必唉声叹气——你也说了,现在见仗,都用洋枪洋炮了,弓箭既派不上什么大用场,还指望着他们勤加习练、一个个百步穿杨?——就这么回事儿了吧!九爷爷?是滴,论爵位,礼王比孚王高一级,论辈分,可就要低两辈儿了。
骑射的功夫,礼王继续说道,确实不能搁下,不过,既然这个‘射’,已经不是弯弓搭箭而是洋枪洋炮了,那么,咱们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语出辅政轩亲王,目下,已是朝野上下的流行语了。
你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王府侍卫,也该开始习练洋枪了!弓箭什么的,该往一边儿摆一摆了!孚王沉吟片刻,点一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他下头还有话,正在斟酌,礼王已探过头,对马骥说道,哎,千里!这个事儿,不如就拜托你——你回去跟你叔说一声?马骥一怔,脸上微露难色。
你别难为千里!孚王摆摆手,这关他啥事儿?顿一顿,再者说了,目下,千里在三哥那儿,也不好提这一类的事儿——毕竟,在三哥眼里,他典学未成,还是个孩子!马骥目光一跳,嘴唇微微一张,想说什么,又闭上了。
那……咋办好啊?这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走正路子就好了!或者给三哥写个禀帖,或者……直接上一个折子嘛!上折子?是啊!孚王说道,不过,洋枪不同弓箭,要严格监管!——每间王府,多少枝枪、多少子药,都要清清楚楚!这个……教习,当然要请轩军派员充任;监管,也要请轩军负其责!——这些个话,都要叙在折子里头!这……对!对!那……这个折子?孚王将手向礼王一让,来说是非者,即为是非人啊!得!礼王轻轻一拍大腿,当仁不让!这个折子,就由我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