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江苏地理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参照作品相关中的《苏常战役地理图》。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打听,打听出来两条消息,一是李鸿章的淮军,在太仓州遇到了麻烦,迟迟没有打开局面,二是朝廷准许了李鸿章的一道奏折,调吴熙替淮军帮办军务,身份是兼任常胜军的会带一职。
太平军在太仓的守将,是会王蔡元隆,曾经随同李秀成,在坂桥一役中围歼官军九千人。
他不像谭绍光和伍贵文那样谨慎,而且认为面对的又是淮军,大可以一战。
他的打法亦很灵活,不仅守太仓城,而且派出数支小部队,利用熟悉地形的长处,不断袭扰淮军的侧翼和粮道,更派了三千人的一支偏师,越过北簳山,径直去攻打宝山。
宝山当然是打不下的,但因为声势造的足,这一条围魏救赵的计策,也给淮军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时间手忙脚乱。
另一个麻烦,则是出在军饷上。
上海之战,淮军在太仓和嘉定两地,损失都很惨重,因此李鸿章利用间歇的这段时间,又补充编练了不少新勇,特别是替戈登的常胜军,把两个营的编制,扩大到了六个营三千人。
再加上要急购各式军械,花费不小,军饷就不免吃紧,这次开拔的队伍里面,就有部分营头,要欠着一到三个月的饷银,而随同淮军行动的绿营,更是早就只发半饷了。
这样一来,士气不免打了折扣,进展得就很缓慢,直到轩军占据昆山六天之后,淮军才算是打到了太仓城下。
至于奏调吴熙兼任常胜军的会带,而且军前赴任,就更是浑不可解。
关卓凡心想,难道是为了保证拨付饷银的顺畅么?轩帅,我看还不止于此。
刘郇膏皱着眉头说道,李少荃的心思,怕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怎么看都像是一条调虎离山的计策。
如果说吴熙是虎,那么上海道台这个位置,就是那座山了。
关卓凡认为刘郇膏的这个见解很深刻,默默的琢磨了一会,说道:姑且静观待变好了,看你这位老同年,还有什么花巧使出来。
不过淮军阻在太仓,我却不能在昆山空等他了——刘先生,传团官以上的将领,到我的中军来会议!会议的主旨,是要商量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对于淮军目前的困境,大多数将领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
老总,淮军本来就靠不住,我们打自己的,淮军吃瘪,是张勇最乐意见到的一件事,他把双臂张开,向内一合,做了一个环抱的姿态,激动地说道,拿苏州一口吃掉它!谭绍光郜永宽什么的,都是咱们轩军的手下败将,惊弓之鸟罢了,不信他们还能翻起什么浪花来!唷,你张勇的学问见长啊,话里都带出成语来了。
关卓凡一笑。
这都是老总栽培有方!嗯嗯,好说,我也没栽培你什么。
关卓凡把张勇的提议思索了一下,环顾其他人,大家的意思呢?各个团官之中,伊克桑、姜德和吴建瀛,都是热切要立功的人,都赞成张勇的话,只有福瑞斯特,摇了摇头,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按照情报来看,长毛在苏州一带,有六万人的兵。
不是说不能打,可是又要打,又要攻城,这个,我认为,是做不到的,而且苏州的城墙,很厚很厚,我们最强的十二磅炮,也是轰不破的。
不错,这就显出我们轩军的一桩短处了。
关卓凡点头道,苏州这样的城墙,要想攻破,大约只有挖地道,在底下塞火药炸毁它。
可是要说挖地道,长毛会,淮军也会,偏偏咱们轩军,就是不会。
挖地道绝对是一门手艺,不是有人和工具就可以做的。
太平军之中,尽有原来出自广西的矿工,挖地道是拿手的活计,凭着这一招,不知打破了多少名城大邑。
淮军则是以湘军为班底组建的,亦从湘军带来了挖地道之法。
而轩军长于野战,攻城则要靠大炮,遇到苏州这样坚固的城墙,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可见工兵的重要性,关卓凡心想,不过眼下还谈不到这一点。
福瑞斯特说得有道理,苏州先不去打它,我们还是等一等李抚台。
关卓凡指着案上的地图,下了结论,世杰,先把苏州南边打扫干净,吴江和震泽这两个县,给我拿下来,省得以后打苏州的时候,碍手碍脚。
话刚说完,便有一名在堂外戒卫的亲兵,拿着一张纸进来,交给了图林,又小声耳语两句。
爷,这是从淀山湖转来的电报。
电报线路,还没有拉到昆山,因此上海的消息,只能先发至淀山湖的电报房,再以专门的骑兵来递送。
图林把手上的纸,呈给关卓凡:赵景贤赵大人,说要请您回上海一趟。
嗯?关卓凡心里打了一个突,不知上海发生了什么状况,屋里的将领们,亦将目光注视在他的脸上。
等到他打开了那张对折的纸,便见到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脸色也变得明朗。
阿思本舰队开到上海了,李泰国急着要见我。
关卓凡抬起头,压抑住心中的得意,轻描淡写地说,咱们轩军,也要有水师了。
**阿思本舰队的八条兵舰,历经两个月的航行,终于在十一月十九日这一天,到达了上海。
船进吴淞港,立时便轰动了租界,继而是上海县,继而是整个松江府。
替关卓凡坐镇上海的赵景贤,一面命电报房发电报知会前方的关卓凡,一面飞报朝廷。
而上海的居民,无论中国人还是洋人,只要有闲,无不相约去到吴淞,名目都是看船,而已经在美**舰上实习了近两个月的丁汝昌,更是天天盯着这一支舰队,恨不能即刻爬上船去,学以致用。
关于本书,说几句连续四天,每天三更,说实话,真累。
累的不光在于每天大约要码九千个字儿出来,而且在于要保证住每章的质量,不能有大的起伏。
前三天事情少,还好说,今天要忙,于是不得不码字码到凌晨五点半。
不过累归累,欣慰的是许下的承诺总算做到了,没有开空头支票。
谢谢大家的月票,谢谢各位的打赏,也谢谢留声机的飘红。
*这本书写到现在,有许多朋友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其实书评区的每一条留言,狮子都有很认真地去看,去想。
书里有些错误的地方,能改的,狮子会立刻去改掉,也有少数错误,狮子暂时没有去改,这并不是说狮子以为大家说的不对,而是由一些其他的考虑,以后慢慢再跟大家说。
这本书,有完整的大纲,而且在任何时候,基本都有未来五十章的细纲,所以卡文的情形,很少会出现,更不会因为没东西可写所以去灌水。
即使是像包子馒头那样的章节,也是在五十章之前就定好的内容,绝不是临时起意水出来的。
好看不好看,那是笔力问题,无可奈何。
灌水没灌水,那是态度问题,马虎不得。
不过大纲设计得比较严谨,也有一桩不好的地方,就是朋友们提出来的一些想法,有些明明很好,却不能够全部吸纳,否则一旦大纲的方向开始动摇,扭来扭去,那真正可能会出现断更甚至太监的情形,这是我和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让这本书稳稳妥妥地一直写到完本,永不断更,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