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县在常州府的北面,毗邻长江,由太平天国的堵王陈承琦在这里据守。
李泰国被打发走之后,轩军随即开拔,由常熟攻入江阴。
除了刘玉林的林字团向南布防在常州方向外,其余各团,把江阴县城围得水泄不通。
县城不算小,城里也还有近万太平军固守,因此关卓凡决定亲自上砂山,去看一看城内的形势。
砂山在江阴城的东北,地势不算特高,但俯瞰全城,已是绰绰有余。
关卓凡带了中军的刘郇膏和图林,由几十名亲兵扈从,自大营飞驰而出,不多时便到了砂山脚下。
不用下马,便可以循着一条并不陡峭的山路,直登峰顶。
举目一望,果然一切都尽收眼底。
城墙围成了一个长条状,南北长,东西窄,远远望去,仿若一名长腰美女,俯伏于地。
可是大帅说话,自然不好拿美女的腰来做比。
江阴城是舟形,南首北尾,关卓凡边指边说,如果攻首尾,则不容易破城。
如果拦腰一击,我猜陈承琦一定挡不住!也就是说,只要集中力量在美女的腰上下功夫,则一定可以攻破她。
对于大帅的这个见解,刘郇膏自然表示赞同。
抬头看看天色,不仅已经黑了下来,而且不妙的是,乌云翻滚,眼见就有一场大雨好下。
春雨贵如油,可是对于外出的人来说,是个麻烦,又湿又冷,一不小心就会淋出病来。
于是在刘郇膏的提醒下,策马下山回营,然而还没到山脚,豆大的雨点便已经开始砸落下来。
爷!那边有个庙!图林在马上将手一指,咱们先过去避一避吧?大家顺着图林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到黑沉沉的一座庙宇,有灯火的亮光透出。
几十匹马拨转方向,转瞬便驰到了庙宇的大门前。
到了门外,图林抢先跳下马,靴子把泥水踩得四溅,举起马鞭子打门:开门!我们是过路的,进来避一避雨!敲了半晌,大门才吱呀一声打开。
开门的是一位瘦小的老人,见了这些人,先是一愣,忽然疯疯癫癫地嚷嚷起来:没地方!不许进来!不许……不许进来!值什么!图林用一只手臂将那老者轻轻挡开,笑着说道:弄脏了你的地方,回头赔银子给你……爷,您请进,这里面倒是干净。
关卓凡迈进殿门,只见那老者满面通红,呼吸急促的样子,显是正在病中,神智似是不大清楚,身边扶着他的,却是一位穿红袄子的小姑娘,十多岁的样子,伶伶俐俐的。
小姑娘见一下子进来这许多人,显得又是吃惊,又是着急,一边拼命把老人向后扯去,一边极懂事地说道:列位总爷,我爷爷是守祠的人,他发烧说胡话,总爷们不要计较他。
刘先生,回头叫医生来,替他看一看。
关卓凡向刘郇膏说道,又老又小的,满可怜。
用不着你发善心……老人挣扎着说,却被小姑娘拦住话头,一路推到旁边的过道里去了。
关卓凡笑一笑,没把这一幕放在心上,在亲兵手中火把的照耀下,环顾四周。
祠堂看着虽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里面想必就是正殿了。
正琢磨着这殿里供奉的是什么人,墙上题着的一首诗,却吸引了他的目光。
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幽暗闪动的火光之中,关卓凡只觉这首诗里颇有森森之气,而落款也甚为奇特,题的是江阴女子。
诗中的警句,自然是活人不及死人香,但所扣的主题,却是万死孤城未肯降一句。
他不由便仰头思索,这是哪个典故?想了一会,忽然心中一凛:这是前明江阴典史阎应元的祠庙!顺治二年,清兵下江南,豫亲王多铎的兵锋所指,各地无不望风景从。
只有江阴县,官降民叛,城中义民杀知县方亨、守备顾元泌,在明伦堂内歃血为盟,誓言绝不剃发,推举住在砂山的阎应元为主帅,据守县城。
说起来,祖籍通县的阎应元,其时只是一名前典史,未入流的官,但他英雄气概,机智多谋,素为江阴百姓所仰服。
于是他携了六百祝塘勇士,自砂山入城,主持城守。
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编列成册,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
又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
在阎应元的领导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分派得井井有条,立时把江阴城变作了一个守卫严密的堡垒。
常州知府宗灏闻讯,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被轻易歼灭于秦望山下,继而前明降将刘良佐的五万兵赶至,大围江阴,再三劝降不成,终于开始攻城。
撮迩之地,弹丸小城,刘良佐满拟可以一鼓而破,谁知自此日开始,打足四十余天,在江阴城下碰得头破血流!攻城的兵卒,伤亡过万,江阴城兀自岿然不动,而守城的,却尽是微末之吏——守东门的,是武举人王公略,守南门的,是把总汪向阳,守西门的,是现任典史陈明遇,攻防最烈的北门,则由阎应元亲守,每次巡城,必由一杨姓家将持大刀跟随,见者无不生畏,以为是云长再世,周仓重生。
这一下,清廷耸动,多铎大怒之下,先后派了恭顺王孔有德、贝勒博洛、贝勒尼堪等,统率大兵增援,一时之间,小小的江阴城下,二十万大清兵云集,而在城中抵抗的,不过是数万百姓而已。
谁知竟然还是不能攻下!江阴百姓,于绝境之中,打得愈发顽强,最惨烈的一件事,是江阴父老百余人,披红挂彩,出城诈降,等去到清军大营之中,忽然引发随身暗藏的火药,炸死官兵数百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