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二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二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2025-04-03 08:01:10

三个月,听上去不可思议。

洋务运动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千头万绪,自然不是三个月能够做得下来的。

但若是说提纲挈领,抓住要点,把现在就能够办的事情,开一个头,打一个基础下来,那么三个月的时间,也足可以有一番作为了。

这三个月,是开局。

这件事情,是真正关乎中国国运的大事,两年多来,关卓凡已经在心里想过无数次!现在,终于可以开始着手了。

一刻也等不得。

一步也错不得。

现在江苏一省,人、财、物、兵,无不就手,再加上一个上海,是最好的窗口。

而朝廷对地方上的管制,也因为连年战乱,出现了一个难得的空窗期——固然对大员的任命上仍是抓得极紧,但兴办的事务这一项上,只要以军务为号召,无不准许。

地方督抚日渐权重,已是不争的事实。

好机会,关卓凡对自己说。

他决心要拿出自己全部的智慧,所有的历史知识,把这件事情做成它。

至于京中的洋务之争,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亲贵如云,高官如雨,这样的地方,桎梏沉重,本来就不是开展洋务最合适的地方。

管制最松的地方,往往才是最容易发生变革的地方。

恭亲王不容易,这一回他鬼子六的名号,只怕更要坐实了。

关卓凡听说,京城里面,已经有人在大街上张了无头贴,那一副对联,工整得很——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把朝廷、洋鬼子、军机,都一并骂了进去,一时在大街小巷轰传,说明不惟是一帮保守的大臣反对洋务,连一般的老百姓,对洋鬼子的玩意儿,也都是敬而远之的。

关卓凡心想,说这个时候民智未开,大约不能算错。

因此对于恭王,他抱有一份同情,因为恭王办洋务,颇有一处无奈的地方,就是所办的事情,一时见不到成效——学外文,学算法,学地理,在保守派看来,这些东西,学又如何,不学又如何?这些人,不惟顽固保守,而且最擅长一件事情,那就是对没见到的,抵死不认。

洋人的兵舰厉害,见识过了,就说洋人只有兵舰犀利,余不足论,洋兵只要敢登陆,则死无葬身之地。

待到被英法联军打得丢盔卸甲,又说洋人只有枪炮犀利,余不足论。

总之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死心。

对付这样的人,关卓凡亦有自己的法子——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决不去做是非对错的口舌之争,干了再说。

若是出了漏子,事后另想法子去弥缝,只要在两宫和恭王那里的根基不倒,那就总是可以圆得回来的。

他私下办了电报,然后靠着电报,用几千兵挡住了李秀成几万人,那么你说电报好不好呢?他弄了两艘炮舰,然后轩军水师凭借这两艘船,半天工夫就打垮了不可一世的航王唐正财,那么朝廷该不该有炮舰呢?不论什么事,只要能先办一个样子出来,再拿去说服人,再拿去推广,就要容易的多。

而若是像百日维新中康梁的做派,以为位居中枢,诏谕似雪片纷飞,以为如此一来,中国就可以自强,那真正是闭门造车,痴人说梦了。

说起来,两宫和恭王要召他回京,不乏要以他的实例,来对抗保守派的意思。

现在也是一样,关卓凡心想,我要用自己的法子。

作为一个现代人,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我就要让这个时代,跟随我的脚步。

**电报,算是他到上海之后,办的第一件洋务,现在已经架通了苏松太常这四府,剩下一个镇江,正在赶办之中。

卞宁扶正,做了上海电报局的总办,按照关抚台的交待,已经开始筹划民用电报的事宜。

说是民用,其实是商用,或者说是有钱人专用,因为电报的成本还是很高的——发报机、铜线、线杆、电报房,这些架设和维护的费用都不菲,再加上报务人员的高薪,因此收费也就贵得很。

从卞宁拿出的章程来看,发一个字,就要收三两银子。

关卓凡想,三两就三两,一个商机怕不就值上数千上万两银子?因此商人们还是会愿意用的。

至于有钱人,那更不用说,只当是个时兴的奢侈品,哪怕发着玩呢,多有面子?只是既然一个字这么贵,那么大家发电报的时候,怕是免不了要兴起一股惜墨如金的热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