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彦讷谟诂抓起桌上的大帽子往脑袋上一扣,也不说话,向关卓凡点了点头,便当先走了出去。
关卓凡跟着他的脚步,出了朝房,来到养心殿的门口。
江苏巡抚关卓凡候见。
伯彦讷谟诂在门外躬身报名。
进来吧。
还是那个干净好听的声音答了话。
这一回,关卓凡与两年前的那一次来,大不相同了。
上一次来,还是刚刚升任步军衙门的左翼总兵,觐见谢恩。
一进九重,仿若梦游,到了养心殿门口,听到这一声进来吧,更是紧张到汗湿重衫。
今天再来,已经变得很从容,迈步进殿,按照礼仪疾趋几步,看到了前面摆着的一个垫子。
这个垫子,却是安德海替他安排的,特意往前摆了摆。
这是太监们惯用的小花巧——凡是人缘好、打赏厚的官儿,就替他往前摆一点,这样跟太后回话,无须大声,就可以让太后听得很清楚,同时太后说的话,自己也能一下子就可以听得明白。
反过来,则恨不能把垫子给他摆到门口去,那么觐见的人,每每就会有麻烦——声音不够洪亮,让太后听不真切,也还罢了,毕竟太后还可以让御前大臣过来问个明白,再去回话。
可是太后所说的话,若是听不真切,那就麻烦了,未必还能说一句:太后,请您大声一点?今天是关卓凡觐见,自然格外不同,安德海特意交待,要把垫子摆在最最近的地方儿。
这些关节,关卓凡不知道,也没有去想,到了垫子上,先将大帽子摘了摆在一旁,双眼花翎的翎尾朝向太后,以示敬意。
臣关卓凡恭请圣安!抬头说话吧。
这一句,仍是由慈禧来说。
谢太后。
关卓凡把帽子戴起来,至此才可以抬头一望。
果然是最最近的地方,两张淡黄色的纱幔背后,丽人的丰姿,隐约可见。
关卓凡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补上一句裙下之臣关卓凡,恭请太后懿安?照例,臣下陛见的时候,都是由慈安太后先问,这回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她开头说的几句,无非是这两年你辛苦了,路上走了几天,可看见了什么没有之类的话,关卓凡早已做了准备。
然而今天慈安太后的一句话问出来,立时便弄得不像奏对的格局了。
关侯爷,恭喜你啊。
话是好话,却让关卓凡有一点失措——准备好的答案没用上,只得俯了俯身子,答道:这都是皇上和两位太后的恩典。
嗯,慈安喜滋滋地说。
她心里一直觉得对关卓凡有所亏欠,这一回替他封了侯,算是补上了。
你是哪一天到京的?自然是昨天,何须再问?关卓凡心想,这位太后,有时候真是懵懂得有趣。
臣是乘坐海轮,七月初三到的天津,初七到的京城。
路上可还太平?太平不太平,当然问的不是海路。
陆路的话,虽然没有遇到盗匪,但一路行来,民不聊生的情形,倒是见得不少,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太平二字。
回太后的话,都是太平的。
你这两年在江苏打了好些大胜仗,辛苦了。
关卓凡心中暗笑:原来还是这个套路,只是顺序有点不同。
臣蒙皇上和太后特达之恩,理当竭力尽忠。
你这次来,带了入籍的那两个洋人,这是慈安最感兴味的事,一个叫做华尔,一个叫做福……福……启禀太后,是福瑞斯特。
对了,福瑞斯特,福瑞斯特,慈安重复了两遍,牢牢记住了,这两个人,怎么样啊?这两个都是忠勇成性的人,以为能够入籍中国,乃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对太后和皇上的恩典感激涕零。
关卓凡多少要说一点大话了,有了这样的激励,打起仗来,格外奋勇。
华尔在战场上曾经三次负伤,福瑞斯特被俘,遭长毛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丝毫不曾堕了朝廷的威风。
这一番话,给两位太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洋鬼子能做到这个份上,殊为难得。
恭亲王是要接见他们的,慈安太后动容道,另外,你跟他们俩说,只要诚心报效,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是。
慈安没有话了,转头轻声说道:妹妹。
**慈安太后问话的时候,慈禧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关卓凡身上。
她的心情,与慈安不同。
慈安是高兴,她除了高兴之外,还混杂了一丝自豪和骄傲。
慈禧的性子,有一份敏感和虚荣在里面——当初在如意洲失身给关卓凡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五品的佐领,芝麻绿豆大的官。
这一次再见到他,却已经是一位侯爵,头品顶戴的红顶子大员了。
而这个比她小三岁的男人,现在正替她儿子的江山在打拼。
这个事实,让她的内心深处,洋溢着一种奇异的安慰和满足。
水与不水(求月票)最近这十几章,在书评区看到有读者提出意见,觉得有点水了。
狮子先表明一个基本的态度:作为付费的读者,是你们在替这本书捧场,因此不要说提意见,就算是骂,狮子也会乖乖地接受。
如果阅读感受不佳,狮子要说非常抱歉。
回头看一看,这十几章写了纳妾、铸币、电报、办新邮、轩军改制、廉政、广方言馆、工业、八旗、国家财政、外交、预言、与湘淮系的关系处理、未来新政和洋务的方向等一干事情,并没有哪一项是当真偏离了主题的。
所以我猜测,也许有的读者所不满的,其实并不是水,而是不好看。
对于一本书来说,情节往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横向。
纵向发展的时候,情节是流动的,节奏快,比较好看。
横向发展的时候,情节容易凝固,节奏慢,如果笔力再不够,就会显得比较沉闷。
作为读者,既然花了钱,当然有权要求看好看的东西,狮子深深地理解这一点。
不过在狮子而言,相比于二百万字以上的一本书来说,这一段铺垫和交待,却又觉得必不可少。
如果没有这十几章,这本书以后是立不住的。
事实上,这十几章内容,狮子也写得很累,如何在大量的资料里面,把最该交待的东西拣出来,说清楚,真是一件挺为难的事。
至于说是不是没东西可写了所以灌水,那真的不存在。
狮子还是那句话,好不好看是笔力问题,灌不灌水是态度问题。
原来就说过,这本书在任何时候,都有未来五十章的细纲,要写哪些东西,都是早就定好的,不会临时起意瞎写一通,请大家放心。
这也是为什么自发书以来,一直可以保证一天两更,从未有一天中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