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陷落之后,赖汶光率部和捻军张宗禹合流,始成为捻军首脑。
捻军分为东捻、西捻之后,他负责东捻,张宗禹负责西捻。
赖汶光流窜数省,以僧格林沁和曾国藩之能,都拿他无可奈何;反而一个回马枪,刺死了威名素著的僧王,也实在算得一时之雄了。
赖汶光为人,也颇有担当,颇见气节。
历史上的赖汶光,最后落于淮系将领吴毓兰之手。
但不是吴毓兰擒住了赖汶光,而是赖汶光主动投案。
赖汶光投案,不是求生,而是求死。
他的条件是:一,不受辱而死;二,死前可以让他尽书胸臆。
之所以选择吴毓兰,是在赖汶光眼中,吴毓兰清廉自持,是淮军里他唯一看得起的人物,也是唯一有可能满足他的要求的人物。
事实证明赖汶光的眼力很好,他也因此能够留下一份《赖汶光自述》。
关卓凡看过赖汶光的这份自述,对其中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印象。
比如,一路滔滔,攻无不取,战无不克,意气昂扬,完全不是一个阶下囚的口气。
又比如,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
——当然,赖汶光穷途末路投案,不同携大军来降,是不可能邀得侥幸的,这一点,赖汶光很清楚。
但无论如何,就气节而言,高了李秀成一筹。
原时空,赖汶光为自己人生画的这个句号,非常漂亮。
这是否证明,赖汶光愚忠于洪杨,愿意为那个太平天国陪葬呢?关卓凡认为,刚好相反。
赖汶光投案及之后种种,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他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但他不愿意死得糊里糊涂。
他希望自己的死是明白的,是有价值的。
说到底,骨子里赖汶光还是中国典型的士人,爱惜羽毛,重视身后的名声。
他向关卓凡提出的只身赴营,以自己的一条性命,换千万捻军将士的性命,正是死得明白,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
捻军降后是否会复叛?关卓凡认为可能性很低。
捻匪不是回匪,回到乡里就是和旁人无异的良善百姓。
那个太平天国,自十三年前洪秀全点起第一把火起,迄今早已柴尽成灰。
没有新的柴火投进去,死灰是不能复燃的。
从历史的记录和发展看,不会有新的柴火投入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李鸿章苏州杀降,捻军不敢轻易向官军投降,恐怕西捻也好、东捻也罢,都未必能支持到现在。
所以,如果明天赖汶光真的只身赴营,那么证明他的投降,确有诚意,可以考虑接受。
当然,要谈条件,不是赖汶光和关卓凡谈——赖汶光没有这个资格,是关卓凡跟赖汶光谈。
打,当然数日之内就可以全歼捻军,但除了为自己的勋名增加一点点血色外,已经没有更多的意义。
这些即将死去的人,说得大义一点,都是他的同胞;说得实在一点,都是将来工业化的劳动力。
能够证明赖汶光诚意的,还有他的那份禀帖。
赖汶光在禀帖中大骂淮军,固然是他对淮军确有极深的怨念,趁着这个天赐良机大肆扩散;但关卓凡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赖汶光对政治形势的揣摩,是他为关卓凡献上的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关卓凡既叫文案当众宣读,就算是笑纳了。
李鸿章还不知道,自己已挨了从赖汶光那里递过来的一记重重的闷棍。
知道了也怪不得关卓凡,因为轩军会议时公文信件一向如此处理,凭什么这一次就要例外呢?赖汶光有这种见识手段,真是一个人才!可惜啊。
第二天一早,值星军官来报:赖汶光来了。
果真只身赴营。
赖汶光在关卓凡面前跪下,关卓凡没有马上让他起身,而是认真观察这位历史上、现实中都得享大名的捻军首领。
赖汶光穿着一件看不出颜色的敝旧夹袍,面容清瞿,远不是关卓凡想象中那种飞扬豪迈的样子。
这种飞扬豪迈的印象,全拜原时空看的那些有关太平天国的图画所赐。
其实非止洪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形象,在原时空里,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赖汶光此时应该还不到四十岁,但形容憔悴,大半的须发都已花白,看上去五十好几了。
只是神情沉静,双目依然有神。
关卓凡说道:你起来吧。
语气温和。
赖汶光说道:谢大帅!又磕了一个头,才站起身来。
关卓凡说道:你的部下,还有多少人?赖汶光没有想到关卓凡先问的是这个,愣了一愣。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重要性不在于从赖汶光嘴里打探敌情——完全没有那个必要,而是从赖汶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到底有多少投降的诚意。
赖汶光答道:回大帅,‘白旗’和‘蓝旗’的残部加起来,大致还有一万几千人。
确切的数目我也不晓得,天天都有人开小差,天天都在死人,他顿了一顿,神情变得惨然,一天要从营里抬出去一百几十具尸体,太惨了!官军和东捻的白旗还没有大规模的交手,则这些人都是因为冻、饿、疾病而死,东捻确实穷途末路了。
关卓凡对赖汶光的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如果赖汶光声称还有五万八万,士气完足,可堪一战,以此画虎皮、讲斤两,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
关卓凡说道:赖汶光,你的诚意,我是相信的。
不知道你身边的弟兄们,都是什么意思?赖汶光说道:李允是愿意的……关卓凡冷冷地问道:任三厌呢?牛喜子呢?任三厌是任柱的胞弟,牛喜子是任柱手下悍将,这两人在小清河一役中侥幸逃出,成为蓝旗残部的主心骨,整天叫嚷着斩关清妖、福洋妖狗头,祭奠鲁王英灵。
任柱曾被洪秀全封为鲁王。
赖汶光低下头,不说话了。
关卓凡也不说话,很有耐心地等着。
半响,赖汶光抬起头来,面色惨白,说道:我明白大帅的意思,我一定给大帅一个切实的交代。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这两个人都是你的生死弟兄,可余下那一万几千人大约也是你的生死弟兄。
孰轻孰重,你自有斤两。
赖汶光,小慈乃大慈之敌,这个道理,相信你是明白的。
赖汶光低声道:是,大帅训诲的是。
关卓凡说道:我给你两天时间。
两天后这个时候,事情还没办妥,我可就要动手了。
到时候什么‘白旗’‘蓝旗’,下场如何,你也晓得。
他停了一停,又说道:若这件事情果真能如期办下来,捻军投诚人员,我一个不杀;你嘛,我也总要在朝廷那里,保下一条性命。
赖汶光跪下磕头,然后由近卫团的人带出去了。
那封信,仅仅是一件小小的礼物,分量远远不够,关卓凡还要投名状。
第二天傍晚,赖汶光又来了,这次还有一个捻子跟着,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筐。
把筐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是十几颗人头。
叫了降人和俘虏过来点验明白,里面一颗任三厌的,一颗牛喜子的,其余的,是他们的亲信,东捻蓝旗剩下的骨干,都在这里了。
关卓凡很高兴,说赖汶光击斩枭獍,可以为他向朝廷请功。
赖汶光黯然回道:谢大帅好意,只是汶光万不敢受。
这些人,都是自杀的。
*(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